首页 家常菜 罗宋汤的家庭做法

罗宋汤的家庭做法

说起罗宋汤,哎哟喂,那真是我家餐桌上,只要有点凉意就得“点名”的一碗汤。不是外面那种加了甜菜根、颜色跟染料似的、喝起来总觉得少点啥的,是完完全全自家厨房里、用最实在的料、慢慢炖出来、带着一股子上海弄堂烟火气的那种。这汤对我来说,可不单单是碗汤,它是我小时候的记忆,是我在外头漂泊时最想念的味道,是回家坐下,闻到厨房里飘出那股子浓郁的番茄肉香,心里瞬间就安定的踏实劲儿。

做这汤啊,我觉着就跟谈恋爱似的,得花心思,得有耐心,还得找对那个“对象”。那“对象”首先是肉。什么部位最合适?我试过牛腱子,筋多炖出来有嚼头,但罗宋汤要的是那种化在嘴里的软糯感;也试过纯瘦肉,太柴,不行。兜兜转转,还是觉得牛腩最得劲儿!带点筋带点肥,切成大小合适(大概两三厘米见方,别太小,炖久了缩水找不着影儿,也别太大,不入味)的块儿,洗干净。洗的时候,流水冲,把血水尽量冲掉,这能减少后面炖煮时的浮沫。

肉处理好了,就是各种蔬菜。罗宋汤的蔬菜是个大家庭,缺了谁都不完整。洋葱、胡萝卜、土豆、卷心菜,这几个是基础配置,一个都不能少。我个人的偏爱还会加点西芹,能提一股子特殊的清香,让汤的味道更有层次。蔬菜的改刀也很重要,不能随随便便。洋葱切丁,胡萝卜、土豆、西芹切滚刀块,卷心菜随便切大片就行,炖久了自然会软烂。我切菜有个习惯,洋葱我会切得稍微碎一点,这样炒的时候更容易出香味儿、炒化在汤里。土豆和胡萝卜块儿嘛,别切得太小,炖久了容易烂成泥,汤就不清爽了。

万事俱备,下锅开炒!这第一步的煸炒,是给罗宋汤打下浓郁风味基础的关键,马虎不得。锅里放一块实在的黄油,记住,是黄油!黄油带来的奶香味儿跟番茄和牛肉搭在一起,那感觉,绝了。黄油融化后,先下洋葱丁,用中小火慢慢炒,炒到洋葱变软、变透明,边缘带点金黄,一股甜丝丝的香味儿就冒出来了。别急,继续炒,炒得越到位,汤底的甜味儿越自然。然后下胡萝卜和西芹块儿,跟着一块儿炒,把它们的香气也激发出来。

蔬菜炒得差不多了,把它们拨到锅边,或者先盛出来也行。锅里再加点油(或者用刚才炒菜剩的底油),下处理好的牛肉块儿。大火把牛肉块的每一个面都煎/煸到变色,甚至带点焦黄,这叫“锁住肉汁”,也能给肉带来更丰富的梅拉德反应产生的香气。煎好肉,把之前炒好的蔬菜倒回锅里,跟牛肉块儿一起翻炒均匀。

接下来是罗宋汤的“灵魂”环节——番茄。光靠新鲜番茄,味道还是不够浓郁,我都会新鲜番茄和番茄制品一起用。新鲜番茄,我喜欢用那种沙瓤的,去皮切块儿,大概两三个大番茄吧。皮怎么去?简单,番茄屁股上划个十字,开水烫一下,皮就很好剥了。把番茄块儿倒进锅里,这时候转中小火,慢慢炒,用铲子把番茄捣烂,让番茄汁水都出来。炒到番茄软烂出沙,跟锅里的油、肉、菜融为一体。

光有新鲜番茄还不够,必须得请出秘密武器:番茄膏!不是番茄沙司啊,是那种浓缩的番茄膏(Tomato Paste)。找个品质好点的,颜色深红,味道纯正的。挖上满满两大勺(大概50-80克,根据汤量调整),也扔到锅里。跟锅里的所有东西一起翻炒,把番茄膏的酸味儿和颜色都炒出来。这一步很关键,炒过的番茄膏味道更醇厚,颜色也更漂亮。你会闻到一股非常浓郁、带着点焦糖香的番茄味儿,跟之前炒蔬菜、煎牛肉的味道完全不同,但融合在一起,就是罗宋汤该有的基底香。

炒好了底料,就可以加水了。加足量的热水或者高汤,没过所有食材,甚至要多一点,因为要炖煮很久。水烧开后,如果之前冲洗肉不是特别到位,可能会有点浮沫,撇掉。然后加入香料,我通常放一片香叶,几粒黑胡椒粒(现磨的更好),有时候心情好会加一两个丁香,但丁香味道比较霸道,不能多。盖上锅盖,转最小最小的火,就让它在那儿咕嘟咕嘟地炖吧,至少得一个半小时,最好能炖足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是最好的调味剂,小火慢炖,能把牛腩的筋炖烂,肉炖得酥软,蔬菜的味道也完全释放到汤里。

炖煮的过程中,别老去掀盖子,让蒸汽锁在里面。等时间差不多了,开盖,这时候的汤已经呈现出一种漂亮的红棕色,闻起来,哎呀,那叫一个香!现在是时候加入土豆和卷心菜了。土豆要等肉快炖好再放,不然会烂掉。卷心菜也是,它很容易熟。把土豆块和卷心菜大片扔进去,继续炖煮,直到土豆变软,卷心菜变透明。大概再炖个半小时就差不多了。

最后,也是最考验功力的环节——调味。罗宋汤的味道精髓在于那种酸甜平衡,带着浓郁的肉香和蔬菜的清甜。基础调味当然是,要尝着加,少量多次。然后是甜味,蔬菜炒到位了自带甜味,但为了达到那种经典的平衡,我个人觉得加一小撮儿糖是必要的,能提鲜,让酸味不那么突兀。最后,也是点睛之笔:一点点醋!千万别加陈醋或者香醋,要加白醋,或者上海米醋那种味道比较柔和的醋。就几滴!真的就几滴!在汤快要关火的时候,淋进去,搅匀。白醋的酸味儿跟番茄的酸味儿结合在一起,能让汤的味道瞬间“亮”起来,那种层次感和开胃感,是其他调料给不了的。醋的量一定要慎重,宁可少加,尝了不够再加,别一下倒多了,汤就毁了。

尝一下味道,根据自己的口味再调整盐、糖和醋的量。有人喜欢更酸一点,有人喜欢更甜一点,这没有标准答案,找到自己最喜欢那个平衡点就好。喜欢汤汁浓稠一点的,可以在出锅前,用一点点面粉(或者淀粉)加少量水调成面糊,淋进去,搅拌均匀,汤汁会变得比较厚重。我是不太爱勾芡的,觉得自然炖出来的汤汁就已经很浓郁了,而且土豆炖久了也会释放淀粉让汤汁变稠。

出锅前撒点欧芹碎或者香菜末(看个人喜好,我妈就喜欢撒香菜,我觉得欧芹更搭),喜欢吃酸奶油的,可以在汤面上舀一勺酸奶油或者原味酸奶,搅开或者不搅,看个人。我家是传统的吃法,一般不加酸奶油,就这么原汁原味地喝。

这碗汤端上桌,颜色是那种沉甸甸的红棕色,热气腾腾的,闻着是牛肉、番茄、黄油混合的复杂香气。舀一勺,里面的肉块儿软烂得一夹就散,蔬菜也炖得透透的。喝一口,先是番茄和醋带来的微酸,接着是蔬菜和糖的丝丝甜意,然后是牛腩的肉香和黄油的奶香在口中蔓延,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温暖熨帖。配上烤得有点脆硬的法棍面包,蘸着汤吃,简直是人间享受。

失败的经历当然也有,第一次做的时候,肉没炒到位就加水炖,肉汤腥味重;有一次番茄膏放少了,汤颜色味道都不对;还有一次醋加多了,酸得龇牙咧嘴。但每次失败,都是下一次成功的经验。慢慢摸索,慢慢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家人口味的那份罗宋汤。

所以啊,别怕麻烦,周末有空,花点时间,为自己,为家人,炖一锅热乎乎的罗宋汤吧。当满屋子都飘着那股熟悉的香味儿时,你会觉得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太值了。那不仅仅是碗汤,是家的味道,是爱,是温暖。

罗宋汤的家庭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