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猴头菇的做法

猴头菇的做法

说起猴头菇,哎呀,好多人就犯怵。觉得它麻烦,有股子怪味,或者怎么烧都像在嚼海绵。我说句大实话,这东西,你要是没找对门道,可不就是这么个体验嘛。可一旦你把它“驯服”了,让它脱胎换骨,那滋味儿,啧啧,绝对能让你拍大腿——怎么以前就没把它烧好呢?

我跟猴头菇打交道有些年头了,从最初跟着菜谱亦步亦趋,到后来有了自己的一套“土办法”,失败的次数嘛,就不提了,都是眼泪教训。但正是这些折腾,让我摸清了这猴头菇的脾气。它最大的脾气,就是那股子天然的苦涩味,还有它那海绵一样的吸水吸味特性——好的时候是优点,没处理好那就是灾难。

所以,想烧好猴头菇,前期的处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彻底去除它的苦味,这才是头等大事,比后面怎么烧都重要得多。这事儿急不得,偷懒肯定没好结果。

我只用干猴头菇,为啥?干货的香气更凝聚,而且处理得当,口感比新鲜的更容易达到那种带着韧劲的软糯,而不是水垮垮的。买回来干的,看着硬邦邦像个小脑瓜,别急,先把它放到一个大碗里,用足量的温水(大概四五十度,手摸着不烫但有点温度就行)开始泡发。别用冷水,太慢;也别用开水,容易把外层烫烂了里头还没透。这个过程得有点耐心,少说也得泡个三四个小时,直到它完全软胀,手指掐下去能感觉到里面的组织是弹软的。

光泡软还不够,重头戏来了——反复挤压漂洗。这是去除苦味的关键步骤,没有之一!把泡软的猴头菇捞出来,放在手里像挤海绵一样用力挤压,把里面的黄褐色水挤出来。挤干了,再放回干净的温水里,让它重新吸水胀起来,然后捞出来,继续挤。这个过程,你得至少重复个五六次,甚至七八次,直到你挤出来的水,从最初的浓黄色甚至有点发黑,变成越来越清澈,闻起来也没啥异味了,摸起来的质感也变得绵软,这个时候,才算是把它的“脏腑”洗干净了,苦味也基本去除了。别嫌麻烦,这一步到位了,后面的成功率直接提升百分之八十。

挤干净苦水后,我一般会把它撕或者切成差不多大小的块或者片,根据你想做的菜来定。比如我要做红烧的,喜欢把它撕成一口大小的块,这样更容易吸汁。然后,我会多做一步:焯水。烧一锅开水,把处理好的猴头菇放进去,可以加点姜片和料酒,煮个三五分钟。这步是为了进一步去除可能残留的异味,也让猴头菇的组织更紧实一点,方便后续烹饪。焯完水,一定要再次挤干水分!这一步也挺重要,你得把它体内多余的水分挤出来,后续它才有空间去吸收美味的酱汁。

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算是大功告成了。你看,光是处理一个食材,我就唠叨了这么多,是不是比你想的要复杂?但相信我,这些时间和力气花得绝对值。

接下来,就说说我最喜欢的做法——红烧猴头菇。这道菜做好了,猴头菇吃起来简直比肉还香,口感丰富,味道浓郁,是那种能让你踏踏实实吃一大碗饭的硬菜。

我做红烧猴头菇,调味上喜欢用比较家常但有层次的组合。主要需要这些:

  • 主角: 处理好挤干水分的猴头菇
  • 增香: 姜片蒜瓣葱段(或者小葱结)
  • 提色增鲜: 生抽老抽蚝油
  • 增加风味: 冰糖(别用白砂糖,冰糖出来的颜色和口感更润)、少许料酒
  • 香料: 我喜欢加一两个八角或者一小块桂皮,但别贪多,以免抢了菌菇本身的鲜味。
  • 液体: 高汤或者温水

锅里放油,油量可以比平时炒菜稍微多一点点,因为猴头菇比较吸油。油温上来后,先把姜片蒜瓣放下去,用中小火慢慢煸炒,直到姜片边缘有点卷曲发黄,蒜瓣也煎到表面金黄,香味儿完全出来了。葱段可以稍微晚一点放,或者跟香料一起。

接着把处理好的猴头菇块倒进去,转中大火,快速翻炒。让猴头菇的外表在油锅里微微煎一下,锁住里面的香气,也能让后续更容易吸汁。翻炒个一两分钟,感觉猴头菇表面有点干爽了,就可以开始调味了。

沿着锅边炝入料酒,让蒸汽把酒香味儿带出来。然后依次加入生抽老抽蚝油。这个时候快速翻炒,让酱汁的颜色和香味儿均匀地裹在每一块猴头菇上。你会闻到一股浓郁的酱香味瞬间窜出来,特别诱人。

加入冰糖八角桂皮。稍微翻炒几下,让冰糖开始融化。

然后,加入足量的高汤或者温水。水量要没过猴头菇,或者至少是食材的四分之三。因为猴头菇需要长时间的焖煮才能彻底软烂入味。如果用高汤,味道当然更好。家里没有高汤,用温水也行,但需要在后续的调味上更下功夫。

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开始慢慢地焖煮。这可不是设定个时间就完事的傻瓜操作。你得时不时地开盖看看,汤汁是不是快烧干了,需不需要添水(尽量加热水)。更重要的是,用筷子戳戳看,感受它是不是已经从里到外都软糯了,像块吸飽了汤汁的海绵。这个过程,我一般会至少焖个三四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 depending on the猴头菇和你切块的大小。焖的时间越长,它吸的味儿越足,口感也越软烂入味。

等汤汁收到差不多一半,猴头菇也焖得差不多了,尝尝味道,根据个人喜好再调整咸淡,如果不够鲜,可以再加一点点蚝油或者蘑菇精(这个看个人,我家不太用,我觉得前面的调料够了)。

最后一步,也是让这道菜看起来油亮诱人的关键:勾芡淋明油。用一点点淀粉加水调成水淀粉,沿着锅边或者淋在汤汁少的地方,快速推动锅里的食材,让汤汁变得浓稠,能巴在猴头菇上。芡汁不用太厚,薄薄一层就行。最后,淋入一小勺明油(比如熟植物油或者麻油),让菜品的颜色看起来更油亮,香味也更浓郁。

瞧着吧,锅里那些之前看起来有点灰扑扑的猴头菇,现在都变成了油光锃亮、酱色浓郁、吸饱了汤汁的小胖子。夹一块放进嘴里,不再是那种干巴巴的、带着怪味的口感,而是软糯中带着一点点自然的嚼劲,满口都是浓郁的酱香、姜蒜的香气、冰糖的微甜、蚝油的鲜美,以及猴头菇本身被激发出来的菌菇鲜香。每一口都是浓缩的精华,配米饭简直是绝配。

有时候我会想,这猴头菇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不像很多食材那样天生丽质,需要你花时间和心思去打理它,去理解它。但你付出了努力,它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那种把一个“问题食材”变成“人间美味”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成就感。就像生活里的一些难题,你不能绕过去,得耐心琢磨,找到它的症结所在,然后一步步去化解。

有人喜欢用猴头菇煲汤,汤色奶白,味道也很鲜。但对我来说,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劲儿”,少了那种酱汁包裹住食材,味道层层叠叠渗透进去的厚重感。猴头菇啊,还是更适合这种浓油赤酱的烧法,让它充分发挥吸味的天性,把所有的美好味道都锁在自己的身体里。

下次再看到干猴头菇,别犯怵了。想想我跟你说的那些处理细节,特别是反复挤压那一步,试试我的红烧做法。也许你也会跟我一样,彻底爱上这个,曾经被你误解了的“山珍”。不说了,写着写着,我这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得赶紧去厨房看看,上次烧的红烧猴头菇还有没有剩一点…

猴头菇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