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炸鱼块的做法

炸鱼块的做法

你说这炸鱼块儿吧,听起来简单,不就是裹上面炸嘛。可真要做得妙,吃进嘴里外酥里嫩,还带着一股子海的鲜甜,那可真是要花点儿心思的。这些年,我在这厨房里摸爬滚打,别的菜可能还敢说个“差不多”,唯独这炸鱼块儿,我是真下了工夫的,不夸张地说,我家这口子,外头馆子里再高档的炸鱼,都吃不出我这锅里的味道。他老人家嘴巴刁得很,能让他念叨的,必是有其过人之处。

要说这炸鱼块儿的魂儿,八成都在这“鱼”上头。我试过鳕鱼,肉质是肥厚,可炸出来总觉得少点儿灵气,而且那纤维感,有时候还真有点儿柴。巴沙鱼呢,便宜大碗,但你懂的,水感太重,就算腌得再到位,炸出来也是软趴趴的,一筷子夹起来,眼瞅着就在那里抖,一点骨气都没有。所以,我这些年,来来回回地折腾,最后还是认准了龙利鱼。对,就是那种平平整整一片,看着没什么脾气,实则内秀得很的冷冻龙利鱼柳

为什么是它?首先,没刺儿!这点简直是带娃家庭的福音,也是我这种吃鱼懒人的最高追求。其次,肉质细腻且紧致,不是那种一碰就散的烂棉絮。最关键的是,腥味儿轻,而且鱼肉本身自带一丝丝的清甜,你不用费多大劲去压它的腥味,反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鲜上。

买回来的龙利鱼柳,通常是冷冻的。别心急,你可千万别想着拿热水去泡,或者微波炉哐叽一下就解冻,那可真是暴殄天物。最好的法子是,头天晚上把它从冷冻室请到冷藏室里,让它舒舒服服、慢悠悠地自然解冻。这样解冻出来的鱼肉,纤维才不会被破坏得太厉害,锁水性也更好。等它完全变软了,你就会发现,鱼肉里其实带着不少水分,这玩意儿是炸鱼的大忌!水分多了,炸出来不脆不说,还容易溅油,那滋滋啦啦的声音可不是享受,是“危险信号”。

所以,解冻后第一步,也是我极力强调的核心操作:把鱼肉放到厨房纸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吸干水分。吸到什么程度呢?用手按压一下,基本不会有水渗出来,鱼肉表面摸起来有点发粘,那才对味儿。这一步,你千万别偷懒,多用几张厨房纸,保证你的炸鱼成功率直线上升。

吸干水分后,把鱼柳切成你喜欢的大小。我通常切成约莫大拇指盖儿那么大的块儿,太大了受热不均,不容易炸透炸酥;太小了又容易干柴,口感不好。切好块儿,就开始腌制了。

我的腌制秘方,其实也不算什么“秘方”,就是把去腥和提鲜做到极致:

姜末:一小勺,别太多,姜味儿太冲会盖过鱼鲜。

葱段:几段就行,主要取其清香。

料酒:少许,一小勺足够,去腥。

白胡椒粉:这个!重中之重!它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去腥,还能给鱼肉增添一种独特的香气,让你的炸鱼立刻提升好几个档次。我个人的习惯是,比平时炒菜的用量稍微多那么一点点,但也不至于让你呛到。

:适量,宁可少放,炸好后可以撒椒盐,咸了就没救了。

一点点食用油:记住,极少量的食用油,腌制的时候加进去,能锁住鱼肉的水分,炸出来肉质更嫩滑。

如果你手头有柠檬汁,挤上几滴,那清新的果酸味儿,简直是画龙点睛。

把这些调料和鱼块儿一起抓匀,轻轻抓,别太用力把鱼肉抓散了。然后静置至少15分钟,让鱼肉充分吸收味道,也让料酒和姜葱的香气渗进去。时间充裕的话,冰箱里放半小时到一小时更好。

腌制好了,把葱段和姜末挑出来,因为它们炸了会发黑,影响颜值和口感。然后,就到了炸鱼块儿的第二魂儿:面糊。这玩意儿,是决定你炸鱼块儿酥脆程度的关键。我偏爱脆浆糊,外面薄薄一层,一咬就碎,里头鱼肉还水嫩着。

我的脆浆糊配方如下,这个比例你稍微记一下,绝对是屡试不爽:

低筋面粉:大约3大勺。低筋面粉筋性低,炸出来更酥脆,不会硬邦邦。

玉米淀粉:大约2大勺。玉米淀粉是制造酥脆感的利器,能让面糊炸出来有“嘎嘣脆”的效果。

泡打粉1/2小勺。这玩意儿可不能少,它是面糊蓬松的秘密武器,能让面糊炸出来形成微小的气泡,增加酥脆感。

鸡蛋一个。鸡蛋能让面糊更粘稠,附着力更强,而且炸出来颜色金黄诱人。

冰水:适量。划重点,冰水!冰水能抑制面粉起筋,让面糊在油锅里瞬间膨胀,形成更酥脆的口感。我通常是少量多次地加,直到面糊呈现出酸奶一样浓稠又有点流动性的状态。

食用油1小勺。面糊里加点油,炸出来的外壳会更脆,而且不容易吸油。

我的独家小秘诀:如果你想更上一层楼,可以在面糊里偷偷加一小撮小苏打,或者用冰镇啤酒代替一部分冰水。啤酒里的二氧化碳和酵母,能让炸出来的外皮气孔更均匀,更蓬松,那酥脆度简直绝了!

把鱼块儿一块一块地放到面糊里,确保每一块都被均匀地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糊。记住,是薄薄一层,不是厚厚的盔甲,太厚了会影响口感。用筷子夹起来的时候,面糊要能挂住,但又不会滴答个不停。

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开炸

选一口深一点的锅,这样油量可以多一点,鱼块儿能完全浸没在油里,受热更均匀。油的选择也很重要,我个人偏爱花生油,它炸出来的东西特别香,有种小时候吃到的那种炸货味儿。没有的话,玉米油、菜籽油也行,只要烟点高的植物油都OK。

油温油温是炸鱼的第三个魂儿,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油烧到七成热,也就是170-180°C左右。怎么判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扔一小滴面糊下去,面糊立刻浮起来,周围冒着细密的小泡泡,并且迅速膨胀变金黄,那就是对的油温。如果面糊沉底半天不浮起来,或者浮起来了颜色发白,那就是油温不够。如果面糊一扔下去就焦了,那就是油温太高了。

保持中高火,把裹好面糊的鱼块儿,一块一块地,轻轻地放进油锅里。别一下全倒进去,那样油温会骤降,鱼块儿容易粘连。一批批地炸,每批的量不要太多,让它们在锅里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第一遍炸,目的是把鱼肉炸熟,并且让面糊定型。大约炸个2-3分钟,等到鱼块儿表面变得金黄,捞出来沥油。这时候的鱼块儿,外皮还是有点软的,别急,好戏在后头。

复炸!这可是炸鱼块儿酥脆的终极秘诀!把所有的鱼块儿都炸完第一遍后,将油温再次升高,达到八成热,大约190-200°C。等到油锅冒出轻微的青烟,把第一遍炸过的鱼块儿再次倒回锅中。这次时间要短,大约30-60秒,看到鱼块儿颜色变成焦糖般的金黄色,外壳变得更硬挺、更酥脆,而且能听到油锅里噼里啪啦的清脆响声,那就对了!迅速捞出,沥干多余的油。

最后,把炸好的鱼块儿放在铺有吸油纸的盘子上,尽最大可能地吸走表面多余的油,这样吃起来才不会油腻。趁热撒上你喜欢的调料,我通常是简单粗暴地撒上椒盐,或者家里自制的烧烤料,那滋味,简直是绝配。

鱼肉种类 优点 缺点 适合炸鱼块的指数
龙利鱼 无刺、肉质细腻、腥味轻、不易柴 需彻底吸水、冷冻产品多 ★★★★★
鳕鱼 肉质肥厚、口感软糯 纤维感可能偏柴、价格偏高、部分带刺 ★★★★
巴沙鱼 价格亲民、无刺 水分含量高、口感易软塌、腥味可能重 ★★
草鱼/鲤鱼 价格便宜、易购买 刺多、土腥味重、肉质粗糙

每次做这道炸鱼块儿,屋子里就弥漫着一股子勾人的香气。金灿灿的鱼块儿堆在盘子里,冒着热气,你都不用凑近,那酥脆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随手拿起一块,轻轻一掰,外壳“咔嚓”一声,立刻碎裂开来,露出里头洁白如玉、热气腾腾的鱼肉。沾上一点点椒盐,往嘴里一送,外皮的咸香酥脆立刻炸裂开来,紧接着是鱼肉的软嫩鲜甜,两种口感在嘴里交织,真是让人幸福得直想打滚儿。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过来看我们,那天我炸了鱼块儿。她老人家是那种“吃过好东西”的人,对家里做的菜总是有点“挑剔”的小毛病。结果那天,她一连吃了好几块,边吃边跟我说:“你这炸鱼块儿,比我以前在饭店里吃的都好,外面酥,里面嫩,还一点不腥!”那句话,真是比拿了什么奖都让我高兴。

所以啊,做菜这事儿,有时候真不是看多复杂的步骤,而是看你有没有那份用心,愿不愿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上花心思。就像这炸鱼块儿,吸水、调糊、控油温、复炸,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哪一步偷懒了,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但这每一步的用心,最后都化成了餐桌上的那份满足和幸福。这就是我那点儿小固执,也是我对厨房,对生活,最朴素的理解和热爱。

炸鱼块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