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面包的家常做法

面包的家常做法

许多年了,每当我走进厨房,闻到空气中酵母那股若有似无的活泼气息,心里就踏实大半。做面包这事儿,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如今的信手拈来,其间淌过的汗水、折腾过的面团,真是说起来一箩筐。但每当我把热腾腾、香喷喷的面包从烤箱里捧出来,听见它那层薄脆的外壳发出细微的“咔嚓”声,再看家人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所有的折腾都烟消云散了。它早已不是一道食谱那么简单,更像是我与厨房的一场长情对话,一种对生活温柔的注脚。

我不是什么专业的烘焙师,我只是个喜欢在厨房里折腾,并且享受把“寻常物”变成“心头好”乐趣的普通人。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家里那份被无数次改良、试验,最终定型的家常面包方子。它或许不花哨,但绝对管用,而且做出来的那股踏实劲儿,是任何面包店都给不了的。

先说选料,这是我的“小固执”之一。

高筋面粉,这绝对是面包的灵魂。市面上很多面粉都打着“面包粉”的旗号,但蛋白质含量参差不齐。我的经验是,至少要选蛋白质含量在13%以上的。那种粉,揉出来的面筋才够强韧,成品才能挺拔有型,内部组织才能拉丝。至于牌子,我偏爱那些口碑好、粉质细腻的,例如国内某些老字号面粉厂的特制面包粉,或者进口的日清、法国T55,它们虽然贵点,但那份麦芽的醇厚和成品的湿润Q弹,是普通面粉无法比拟的。

酵母,我只用耐高糖活性干酵母。别看它小小的颗粒,它可是面团生命力的源泉。记住,一定要用温水来激活它,水温不能过高,否则会烫死酵母,面团就发不起来了,我的经验是35-40摄氏度之间,用手摸着微温不烫手就行。要是水太凉,酵母就懒洋洋的,半天也醒不过来。

液体,我倾向于用牛奶,而不是水。牛奶里的乳糖和脂肪能让面包的颜色更漂亮,内部组织更细腻柔软,而且奶香味儿比水做出来的更浓郁。如果你想要面包更香浓,甚至可以加一勺奶粉,提香增色效果一流。

,看似是配角,实则缺一不可。糖不仅能提供甜味,更是酵母的“口粮”,能帮助面团快速发酵,还能让面包烤出来外皮焦糖化,颜色金黄诱人。盐则能平衡甜味,让面包的风味更有层次感,同时也能强化面筋,让面团更有弹性。我个人习惯是糖盐比例控制在5:1左右,既不太甜,又能很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黄油,这是让面包柔软且充满奶香的关键。我只用无盐黄油,而且一定要在揉面后期才加入。为什么?早了会阻碍面筋的形成,面团揉不动;晚了又和面团融合不好。它就像个脾气有点儿拗的贵妇,得等面筋初步形成、面团有了些弹性之后,再以软化的姿态,一点点被揉进面团里。

好,备料妥当,我们来说说操作,这才是真正考验耐心和功夫的地方。

首先是混合。我通常会把面粉、糖、盐先混合均匀,然后把用温水化开的酵母液倒进去,再慢慢加入牛奶。先用刮刀或者筷子搅成一个湿黏的絮状,这时候别急着上手,让面粉和液体充分接触、吸收,这个过程叫水合,可以大大缩短揉面的时间,而且对面筋的形成有好处。我一般会让它静置个15-20分钟。

然后是揉面,这是做面包最核心,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步。我个人更偏爱手揉。虽然累,但只有手才能真正感受到面团的“情绪”。最初的面团会很粘手,像一滩烂泥,但千万别加干粉!相信我,坚持揉,大概10分钟后,面团就会变得稍微不那么粘了。这时候,你可以开始用搓衣板式揉面法:把面团向前推开,再叠回来,重复这个动作。你会感觉到面团的筋性一点点被激发出来,从最初的“一盘散沙”变得越来越有弹性。等面团变得光滑,不再粘手,轻轻拉扯能形成粗糙的膜时,就可以加入软化好的黄油了。

加入黄油后,面团会变得更滑,甚至有点油腻,但这都是正常的。继续揉,你会发现黄油慢慢被面团吸收,面团又会变得粘手。不要放弃!继续揉大概15-20分钟,直到面团变得光滑且富有弹性,拉扯开能形成一张薄如蝉翼的“手套膜”。这张膜,在光线下能透光,而且不容易破裂,破了也是圆润的边缘,而不是锯齿状的。能揉出这样的膜,你的面包就成功了一大半了!我每次揉出“手套膜”的那一刻,心里都会有一种小小的、油然而生的骄傲。

接着是第一次发酵。这是面包“膨胀”的第一步。把揉好的面团滚圆,收口朝下,放入一个涂了薄油的大碗里,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湿润的地方进行发酵。我通常会把烤箱预热到30-35摄氏度,然后关火,放一碗热水在里面制造湿润环境,再把面团放进去。发酵时间取决于环境温度,夏天可能40-60分钟,冬天则需要1.5-2小时。判断发酵是否完成,最准确的方法是手指测试:用蘸了面粉的手指轻轻戳一下面团,如果陷下去的窝不回弹或者缓慢回弹,就说明发酵好了。如果迅速回弹,说明还没发到位;如果直接塌陷,那就是发过头了,做出来的面包会有酸味。

发酵好的面团,体积会膨胀到原来的2-2.5倍大,像个胖胖的婴儿,白白胖胖的,充满气孔。这时候需要给它排气。把面团从碗里取出,轻轻按压,把里面的大气泡排出来,但不要过度揉搓,以免破坏面筋。然后根据你想要的形状,分割并滚圆,让面团松弛15-20分钟,盖上保鲜膜防止表面变干。这个松弛过程非常重要,可以让面团的筋性得到放松,方便后续的整形

整形,就是给面包塑形。可以是圆形的餐包,也可以是吐司,或者辫子面包。我最常做的是小餐包,操作简单,烘烤均匀。将松弛好的面团再次轻轻按压排气,擀成长方形,卷起来,或者直接收圆,收口一定要捏紧,否则烤的时候会开裂。整形好的面包胚,要放到铺了油纸的烤盘上,彼此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隙,因为它们还要再“长大”一轮。

是时候进行第二次发酵了,也叫醒发。这是面包口感软糯的关键。同样是放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这次发酵,面团体积会再次膨胀到原来的1.5-2倍大,看起来非常轻盈蓬松。轻轻晃动烤盘,面包胚会像棉花糖一样颤巍巍的。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0-50分钟,具体看环境温度。如果想让面包表面金黄漂亮,可以在入炉前刷一层蛋液(全蛋液或蛋黄液都可以)。

终于到了烘烤的环节,这是把面团变成面包的神奇时刻。烤箱必须提前预热,这是烘焙的铁律,不能省。通常我会在发酵快结束时就开始预热烤箱,温度设定在180-190摄氏度。预热至少15-20分钟,让烤箱内部温度完全稳定。把发酵好的面包胚送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烘烤15-20分钟,具体时间要根据你的烤箱脾气和面包大小来调整。烤的过程中,厨房会渐渐弥漫开一股浓郁的奶香、麦香和烤面包特有的焦糖香气,那种温暖的、治愈的味道,是任何香氛都无法复制的。烤到表面金黄,轻拍面包底部有清脆的“嘭嘭”声,就说明熟了。

面包出炉后,千万不要急着切开,也别直接放到桌面上。要把它放到冷却架上,让它自然冷却。冷却架可以保证面包底部也能充分散热,避免底部湿气积聚变 soggy。这个等待的过程是最磨人的,但也是最关键的。面包内部的水分和热量会重新分布,让组织变得更均匀、更柔软。等它完全冷却,用手轻轻掰开,你会看到那细腻的拉丝,闻到那诱人的麦香,这时候,你才算真正拥有了一块完美的自制面包。

我记得第一次烤出成功的面包,是好多年前的冬天,窗外雪花飘着,屋里暖气烘得人懒洋洋的。我端着那盘金灿灿的面包给女儿,她小小的手接过,咬了一大口,然后抬头冲我甜甜地笑,嘴角还沾着面包屑。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这块面包,带着炉火的余温,也带着我满满的心意。

做了这么多年面包,我也尝试过各种变体。例如,如果你想吃口味更丰富的,可以在二发前在面团里加入葡萄干、蔓越莓干,或者核桃仁;如果你喜欢咸口的,可以撒些香草碎、芝士碎。但无论怎么变,最基础的配方和步骤,永远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对我而言,做面包不仅仅是做一道食物,更像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专注的表达。它需要耐心,需要细致,更需要一颗不惧失败、享受过程的心。当你亲手将面粉、水、酵母这些最简单的食材,一点点变成香甜松软的面包时,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任何外卖都无法给予的。所以,如果你也爱那份醇厚的麦香,那份软糯的口感,不妨也走进厨房,用双手去感受面团的温度,去聆听酵母的私语,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面包的家”。相信我,当你咬下第一口,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面包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