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月饼皮的做法及配方

月饼皮的做法及配方

每到八月十五,空气里总要混杂着那么一股子特别的甜腻香,那是月饼的味道。可我跟你说句实话,市面上那些流水线上下来的玩意儿,千篇一律的馅料不说,那层皮子,才真是叫人提不起半点兴致。要么硬得能磕掉牙,要么薄得跟纸似的没存在感,再不就是甜得齁嗓子,完全没了老底子广式月饼该有的那种“油润、酥软、回甘”的劲儿。

所以啊,这些年我算是彻底“叛变”了,每年中秋前,我家厨房里总要先上演一场“制皮大戏”。旁人看着可能觉得繁琐,但对我而言,这哪是做月饼皮,分明是在做一种仪式,一场关于等待与蜕变的修行。我那些街坊邻里、亲朋好友,现在可都指着我这口儿呢,一个个眼巴巴地等着我烤出那一口“神仙皮子”。

要我说,做广式月饼皮,秘诀不在别处,就在那几样最最基本的食材里,还有你对待它们的耐心和那股子“较真”劲儿。这就像谈恋爱,你若敷衍,它便疏离。

转化糖浆,这玩意儿就是月饼皮的灵魂,没有之一。那些直接用白糖水代替的,简直是暴殄天物,做出来的皮子干巴巴,颜色也上不去,更别提啥“回油”了。我家的转化糖浆,从来都是自己熬的。每年夏天,柠檬的清香和白糖的甜腻在锅里咕嘟咕嘟,慢悠悠地熬成琥珀色,那股子焦糖特有的馥郁,还没出锅就能把我迷得七荤八素。

熬好的糖浆,我会耐心地放上至少一个月,甚至更久。你知道吗,这东西跟老酒似的,越陈越香。刚熬出来的糖浆,做出来的月饼皮会偏硬,颜色也不够深沉。经过时间的沉淀,糖分进一步转化,分子结构变得更稳定,它的保湿性、上色能力、甚至风味都会变得更醇厚。我甚至会特意留一小部分去年的糖浆,做“引子”,和新糖浆混合着用,那出来的效果,绝不是盖的!质地黏稠,透亮如琥珀,对着光线看,能看到那种迷人的流淌感。

然后是 碱水,这可是个点睛之笔,虽用量极少,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能中和转化糖浆的酸性,让面团的酸碱度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促进美拉德反应,让月饼皮在烘烤时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更重要的是,碱水还能增加面团的延展性和韧性,让皮子既Q弹又不容易破裂。有些人怕碱水,觉得会带“碱味儿”,那是因为用量不对或者没用食品级的。按我的经验,转化糖浆与碱水的比例大约是100:1到100:1.5,这个区间内,既能发挥作用,又不会有异味。千万别想当然地多加,否则面团发硬,烤出来颜色也会过于焦黑。

至于面粉,我只用 低筋面粉,没有例外。高筋面粉筋性太强,做出来的月饼皮会很硬,口感粗糙,嚼起来像面包,完全不是广式月饼那种入口即化的细腻感。中筋面粉?勉强可以,但始终少了点儿“娇柔”。低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少,才能保证月饼皮的酥软和绵密。我甚至会选择那些专门标注“制作饼干、蛋糕用”的低筋面粉,它们通常筋度更低,吸水性也更好。

油的选择也有些讲究。我偏爱 花生油。那种独特的坚果香气,跟莲蓉、豆沙、甚至五仁馅儿都能完美融合,烤出来后,油分渗透到皮子里,让它变得油润有光泽,而且吃起来有一股隐约的坚果清香,是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给不了的。当然,如果你对花生过敏,或者不喜欢那种味道,用无味的玉米油也行,但那种“魂儿”就少了一点儿。

讲了这么多食材,咱们说说动手。

月饼皮基本配方(按我的“黄金比例”):

  • 转化糖浆:100克 (陈年最佳)
  • 低筋面粉:130-150克 (具体看糖浆粘稠度和面粉吸水性调整)
  • 花生油:30-40克 (看个人喜好和面团状态)
  • 碱水:1克 (一定要精确到克,厨房小秤是你的好帮手)

制作步骤:

  1. 混合液体:把转化糖浆、花生油和碱水倒进一个大碗里,用手动打蛋器轻轻搅匀。这里有个小窍门,如果你的转化糖浆比较稠,可以稍微隔水加热一下下,让它变得流动性好一些,这样更容易和油混合,乳化得也更彻底。搅拌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逐渐融合,从分层到变得均匀乳白,这就对了,像乳化成功的沙拉酱一样,乳化这一步很关键,它决定了后续面团的滋润度。
  2. 加入面粉:将低筋面粉一次性筛入液体混合物中。不要分次加,我喜欢一次到位。然后,用刮刀或者你的手,以“切拌”和“按压”的方式,把面粉和液体混合。记住,是混合,不是揉面!你不能像揉馒头一样去揉它,更不能使劲揉搓。我通常会用手掌根部轻轻按压,让面粉吸收液体,直到看不到干粉为止。整个过程要轻柔而迅速,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面筋的形成。面团会显得有点湿黏,但不是那种稀烂的,如果太湿可以酌情加一点点面粉,太干就滴几滴油或者糖浆。这全凭手感,多做几次就有经验了。
  3. 醒发:这是决定月饼皮软糯度的关键一环,也是最考验耐心的。将混合好的面团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室温下静置至少2小时,最好是3-4小时。我通常会放在厨房角落里,避开阳光直射。这个醒发过程,是为了让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吸收水分,面筋得到彻底的松弛,同时油和糖浆也能更好地渗透到面粉颗粒中,让面团变得更加滋润和有延展性。我曾经因为赶时间,只醒发了半小时就去操作,结果皮子极容易开裂,烤出来也硬邦邦的,吸取教训后,我再也不敢偷懒了。醒发好的面团会变得非常柔软、细腻,有光泽,用手指按压一下,能感受到那种弹性和糯性。
  4. 分剂与包馅:醒发好的面团就可以用了。根据你月饼模具的大小,按一定比例分割面皮。我喜欢做小月饼,通常是50克的模具,皮馅比例我会用2:8或者3:7。比如说,一个50克的月饼,皮子重10克或15克,馅儿重40克或35克。取一份面皮,用手掌压扁,然后将馅料放在面皮中央,用虎口慢慢地将面皮向上推,一点点地把馅料包住,直到完全收口。这个环节需要点巧劲儿,力道要均匀,确保皮子厚薄一致,避免馅料暴露。
  5. 压模成型:包好馅的月饼胚,可以在表面滚上一层薄薄的低筋面粉(或者直接在模具里撒薄薄一层,再磕掉多余的),这样能防止粘模,也能让花纹更清晰。然后将其放入月饼模具中,轻压几下,让花纹充分印上。接着,将模具倒扣在铺有烘焙纸的烤盘上,均匀用力往下压,再轻轻提起模具。一个带有清晰花纹的月饼就诞生了。压模的时候,力度要适中,太轻花纹不清晰,太重容易把面皮挤裂。

烘烤流程:

烘烤是月饼皮上色和回油的关键。我习惯分三次烘烤,每次之间有冷却和刷蛋液的间隔。

烘烤阶段 温度 (摄氏度) 时间 (分钟) 备注
第一次烘烤 200°C 5 烤箱预热要到位!月饼入炉,目的是快速定型,让花纹固定,面皮略微发白。
第一次刷蛋液 取出后让月饼稍稍放凉(大约5分钟),等不那么烫手了再操作。用软毛刷蘸取全蛋液(一个蛋黄加少量蛋清,再滴几滴清水搅匀),薄薄地刷一层在月饼表面和侧面。蛋液里加几滴清水是为了降低浓度,刷得更均匀,防止蛋液堆积堵塞花纹。这层蛋液是上色的关键!
第二次烘烤 180°C 10 再次入炉,这次主要是让月饼开始上色,表面逐渐变为浅金黄色。要时刻观察,别烤焦了。
第二次刷蛋液 再次取出,放凉。这次刷蛋液同样要薄,主要是为了让颜色更均匀,且增加光泽。很多人只刷一次,但我觉得刷两次的颜色更深沉有层次。
第三次烘烤 170°C 8-10 最后一次入炉,彻底烤熟。这时要调低温度,防止上色过深。主要目的是让月饼内部烤透,确保口感和保存。直到月饼表面呈现出均匀诱人的金棕色,就可以出炉了。

出炉后的月饼,你会发现皮子是有点硬的,别担心,这是正常的。它们需要一个“回油”的过程。将烤好的月饼放在晾网上彻底放凉,然后用密封容器装好,放在室温下静置2-3天。记住,是密封保存!这个过程中,月饼皮中的油分和糖分会慢慢渗透、融合,皮子会逐渐变得柔软、油润,并且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就是广式月饼的魅力所在,那种“回油”后的软糯,是刚出炉时完全体会不到的。

我每年都会烤好几炉,看着它们从烤箱里出来,带着热气,颜色从白到黄,再到诱人的金棕色。刚烤好的月饼,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掰开一个,尽管知道皮子还有点硬,但那股子浓郁的焦糖和坚果香,混合着馅料的甜润,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等到两三天后,再拿起一个,轻轻一按,皮子已经变得软糯有弹性,切开来,皮薄馅大,花纹清晰,光泽动人。咬上一口,皮子绵软化口,与馅料完美融合,甜而不腻,油润适中。那时候,厨房里的忙碌、等待的焦灼,全都化作了唇齿间那份满足与自豪。

也有过失败的时候,比如有次为了图省事,没等糖浆完全冷却就混油,结果乳化不彻底,烤出来的皮子花纹模糊,颜色也暗沉。还有次,烤箱温度没控制好,开得太高,月饼还没熟透,表皮就焦黑了,那真是欲哭无泪。但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我对食材的脾性、火候的拿捏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如果你也想体验一次亲手制作月饼的乐趣,别怕麻烦,别怕失败。只要你用心,给足它们时间和耐心,那一份独属于你的、带着烟火气和满满心意的月饼,一定会是这个中秋最特别的味道。相信我,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一个品牌月饼都无法比拟的。你咬下去的每一口,都是家里的味道,都是用心生活的痕迹。光是想想,都觉得鼻尖有股甜丝丝的香气在萦绕了。

月饼皮的做法及配方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