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牛排骨的做法大全

牛排骨的做法大全

说起来这牛排骨啊,那可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别看外面餐馆里随便一份都做得油光锃亮、软烂入味,好像人人都能驾驭,可真要自己上手,从选材到下锅,每一步都藏着无数的“坑”和“玄机”。我在这厨房里摸爬滚打这些年,别的不好说,但这炖牛排骨的门道,少说也得踩过七八个坑,才敢拍着胸脯跟你们唠唠我的“独家心得”。

我跟牛排骨的缘分,得从我刚学做饭那会儿说起。那时年轻气盛,看菜谱写得轻描淡写,就一股脑儿照搬。结果呢?不是炖得柴如嚼蜡,就是调味寡淡,甚至有一次,因为没把血水处理干净,那股子腥膻味儿,简直能把屋顶掀翻。我妈当时尝了一口,没说什么,就默默地去厨房下了碗素面。你说那打击,是不是比直接骂我一顿还狠?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明白,做菜这事儿,没点儿“匠人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废话不多说,咱直接上手。这牛排骨,首先,选材是顶顶要紧的。 我这个人比较固执,只认牛肋排。市面上那些什么牛腩、牛腱子,虽然也能炖,但论起骨边肉的筋膜和油脂的完美结合,那股子吃起来又糯又香,还能略带一点点嚼劲儿的胶质感,牛肋排是独一份。别听那些卖肉的说啥“哪儿的都一样”,呸!骨边肉那层薄薄的筋膜,在长时间的炖煮中,会慢慢融化成浓郁的汤汁,给整道菜带来一种“肉中有筋、筋中有骨、骨肉相连”的极致体验。买的时候,要挑那种骨头粗壮、肉层厚实、脂肪纹理分布均匀的。颜色得是那种鲜亮的红,别发乌,也别苍白。要是能买到带点儿雪花纹的,那更是极品。我通常会去熟悉的清真肉铺,跟老板磨蹭半天,让他给我把牛肋排按骨头缝儿斩开,块头嘛,大约麻将牌大小,方便入味也方便装盘。

食材备齐了,接下来就是前处理。这步要是没做好,神仙来了也难救。

第一步,浸泡。 牛排骨买回来,千万别直接焯水。先用清水反复冲洗几遍,然后放入大盆中,加入足量的凉水,没过排骨,再加一小勺,滴几滴料酒,浸泡至少两小时,中间可以换一两次水。这步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把骨头里的血水和腥味儿逼出来。你看着水渐渐变红,再变得清澈,就知道这血水排得差不多了。

第二步,焯水。这一步更是重中之重,我见过太多人直接把肉扔进开水锅里,那叫一个外熟内生,腥味儿全锁在肉里了。我的老规矩是:冷水下锅!冷水下锅!冷水下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把泡好的牛排骨沥干,放入锅中,加入足量的冷水,几片,几段,再倒点儿料酒,开中大火慢慢煮。水温会随着锅热而逐渐升高,这就能让肉里的脏东西和血沫慢慢地、一点点地渗出来。水开后,你会看到锅面上浮起厚厚一层灰白色的浮沫,这就是腥味的来源。用勺子一点点撇干净,要撇得干干净净,一点不留。我常常会把火关小一点,耐心等它冒泡,然后慢慢撇。这需要点耐心,但绝对值得。撇干净后,捞出牛排骨,用温水(注意是温水,不是冷水,冷水会把肉激柴)把肉块表面的浮沫冲洗干净。洗到肉块清清爽爽,你摸着都能感受到那份干净,这才算合格。

好了,苦力活儿干完了,接下来就是真正考验厨艺的“艺术创作”环节了。

香料与调味:这是赋予牛排骨灵魂的关键。

我的配料表通常是这样的:

牛肋排:1.5-2公斤

:一大块,切片

大蒜:一整头,剥皮拍散

干辣椒:3-5个,根据喜辣程度调整(我不爱太辣,只是提个味儿)

八角:3-4颗

桂皮:1小段

香叶:2-3片

冰糖:50-70克(我喜欢偏甜口的,这个可以调整)

生抽:50毫升

老抽:15毫升(上色用,千万别多,否则颜色过深发黑)

蚝油:20毫升

料酒:30毫升

我的“秘密武器”:陈皮:2-3小块,指甲盖大小,干的!(这玩意儿能给肉带来一种深邃而又清爽的香气,解腻增香,妙不可言。)

开水或高汤:足量,直到没过排骨。

烹饪步骤

1. 煸炒定香:炒锅烧热,倒入少量食用油,油温上来后,放入洗净的牛排骨。我喜欢大火煸炒,把肉块的每个面都煎到金黄。听着锅里滋啦滋啦的响声,看着肉块慢慢焦化,那股子肉香一下子就出来了。这步非常重要,它能锁住肉汁,还能通过美拉德反应,让肉的鲜味儿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

2. 爆香增味:待牛排骨煸炒到颜色满意,把火调小一点,推到一边,空出锅底,放入姜片蒜瓣干辣椒八角桂皮香叶陈皮。用锅里残留的油,小火慢炒,让这些香料的独特香气慢慢被热油激发出来,浓郁的、层次分明的复合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甚至能闻到陈皮特有的那种带着岁月沉淀的柑橘香。

3. 调味上色:待香料炒香,把牛排骨扒拉回来,与香料一同翻炒均匀。接着倒入料酒,沿着锅边淋入,料酒的蒸汽会把香气带到极致,同时也能进一步去腥。等酒气挥发得差不多了,依次加入生抽老抽蚝油老抽别急着倒,少量多次地加,直到你觉得颜色达到你想要的红亮程度,就差不多了。这期间要不断翻炒,让每一块牛排骨都均匀地裹上酱汁,吸足味道。

4. 冰糖熬化:现在,把冰糖撒进去。继续翻炒。你会发现冰糖慢慢融化,变成焦糖色,包裹在肉块外面,形成一种油亮亮的糖色。这不仅能让肉的色泽更诱人,还能让味道更加醇厚,带着一丝回甘。很多人会单独炒糖色,但我更喜欢这种直接加冰糖的方式,操作简单,而且能让糖色更好地依附在肉块上。

5. 慢炖入魂:所有调料都下锅,炒匀之后,是时候让时间来发挥魔法了。倒入足量的一定是烧开的滚烫开水,或者高汤没过牛排骨。记住,一定要用开水!用冷水会激得肉收缩变紧,影响口感。水烧开后,撇去可能再次浮起的少量浮沫,然后转小火,盖上锅盖,让它咕嘟咕嘟地慢炖。这个炖煮的过程,至少要1.5到2个小时,甚至更长。我一般会炖2个小时,如果用铸铁锅或者砂锅,保温效果好,时间可以略短。我喜欢在厨房里忙活别的事儿,让它自己慢慢地“吐”出精华。偶尔揭开盖子,醇厚的肉香、酱香、和淡淡的陈皮香混合在一起,那感觉,简直是人间至味。炖到什么程度才算好?用筷子轻轻一戳,肉能轻松离骨,甚至颤巍巍地晃动,骨头那层筋膜变得软糯弹牙,这就对了。

6. 大火收汁:炖到肉烂离骨,把香料捞出来不要,转大火,继续熬煮。这个时候,你会看到汤汁逐渐变得浓稠、油亮。要不停地用铲子推动肉块,防止粘锅。直到汤汁收到你想要的挂汁程度,能够均匀地包裹在每一块排骨上,形成一层琥珀色的、浓郁的汁衣,就可以关火了。

收汁的技巧可不能马虎,这是决定成菜颜值和口感的最后一步。汤汁收得太干,容易糊锅,而且肉会变得干柴;汤汁太稀,则寡淡无味。完美的收汁,应该是汤汁如同丝绸般润滑,能轻柔地附着在肉块表面,油润有光泽。

我的小固执和经验之谈:

关于压力锅: 很多人为了省事儿会用压力锅。说实话,压力锅确实能把肉压得软烂,但我觉得它少了一点儿“慢炖的灵魂”。那种香气在锅里慢慢“闷”出来,一层层释放,和压力锅那种“暴力”烹饪出来的味道,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时间允许,我永远推荐铸铁锅或砂锅慢炖。它能让香料和肉的鲜味儿更好地融合,炖出来的肉汁也更醇厚。

配菜: 我个人不喜欢在红烧牛排骨里加太多其他的配菜,比如土豆、胡萝卜。我觉得那会抢了牛排骨的风头。偶尔我会放几朵香菇,香菇的鲜味儿能给肉增添一份山野的清香,而且炖煮后香菇吸饱了汁,味道也特别好。但通常,我更倾向于让牛排骨成为绝对的主角。

甜度与咸度: 我是江浙人,所以对红烧菜的那一丝甜,有着天生的偏爱。但我也不喜欢甜到齁嗓子。冰糖的量,要根据个人口味慢慢调整,边尝边加。最终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甜而不腻,咸鲜回甘,带着香料的悠长余韵。

失败教训: 我以前犯过一个错误,就是为了省事儿,没等肉彻底软烂就急着收汁。结果就是外表看着还行,一吃,肉里带着股子韧劲儿,嚼着费劲。所以,耐心,真的是这道菜的“第八味料”。

想想看,当这一锅冒着热气、颜色红亮、香气扑鼻的红烧牛排骨端上桌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筷子轻轻一碰,那肉就软糯地脱骨而出,沾着浓郁的酱汁,放到嘴里,先是冰糖带来的微甜,接着是肉本身的鲜香,再是酱油和蚝油的咸鲜醇厚,最后,陈皮那股若隐若现的清香在舌尖打了个转,把所有的油腻感都化解了。那一刻,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厨房里的这些“折腾”,都值了。

这道菜啊,不仅仅是一盘肉,它承载着等待、期待、和家人团聚的温暖。在寒冷的冬天,外面刮着风,家里炖着这样一锅牛排骨,那股子烟火气,简直是熨帖人心的最好良药。你吃着它,会想到那些为你忙碌的身影,也会想到那些年你为它付出的心血。这,才是真正的家常味道,独一无二。

牛排骨的做法大全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