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黑椒牛排的做法

黑椒牛排的做法

说起来,在厨房里摸爬滚打这些年,最让我觉得有那么点“成就感”的,还真不是那些花里胡哨、工序繁杂的大菜。反而是像黑椒牛排这种看似简单,但真要做好,却需要一点点经验、一点点耐心、和那么一丁点儿“我自岿然不动”的坚持。多少回,朋友们在我家饭桌前,一边切着盘子里滋滋冒着香气的牛排,一边带着点不可置信地问:“你这牛排,怎么比外面西餐厅的还好吃?”我总是笑笑不说话,心里却在偷偷琢磨:嘿,这可不是光靠食材好就能办到的事儿。

外头那些号称“黑椒牛排”的,甭管是街边小馆还是所谓高级餐厅,很多时候端上来的,要不是一块肉质感人、嚼不动,要不就是黑椒汁味儿寡淡,甚至有些直接拿蚝油黑胡椒粉糊弄事儿。那哪能叫黑椒牛排呢?在我看来,一份好的黑椒牛排,它的灵魂在于——肉质的把握,以及酱汁的深度和平衡。这俩要是没到位,其他的都是扯淡。

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我这人,在食材选择上,有点儿执拗。做黑椒牛排,我首选安格斯谷饲的西冷或者肉眼(Ribeye)。为什么不是菲力?菲力确实嫩,但它缺少了肉眼和西冷那种天然的油脂分布,煎出来香气总是差了那么一口气。肉眼带点肥边,煎透了那层油滋啦啦地化开,和牛肉的肌理交织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销魂”。西冷呢,有一条筋,煎好了嚼起来有韧劲,香气同样不逊色。至于厚度,我建议至少1.5到2厘米,太薄的肉,你还没来得及煎出漂亮焦脆的外壳,里头就已经过熟了,根本谈不上什么完美的熟度。

买回来的牛排,千万别着急下锅!这是我多年的经验,也是我坚持的第一个“小固执”。先把它从冰箱拿出来,提前至少半小时,最好是一个小时,让它回温到室温。你想想,一块冰冷的肉,直接扔进热锅里,外部快速受热,内部却还在瑟瑟发抖,结果就是外面糊了,里面还是冷的,或者熟得不均匀。回温的过程,能让肉内外温度趋于一致,这样煎的时候,受热才更均匀。另外,回温之后,用厨房纸把肉的表面彻彻底底地擦干。是的,擦干!擦干!擦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肉表面多余的水分会阻碍美拉德反应,让你煎不出漂亮的焦壳,那股焦香可是牛排风味的半壁江山。

接着是调味。煎牛排,我主张极简主义。回温擦干的肉,两面均匀撒上粗粒海盐和现磨的黑胡椒。没错,是现磨的!那种已经磨好的黑胡椒粉,香气早就挥发了一大半,根本无法赋予牛排那种凛冽又热情的风味。粗粒海盐的颗粒感,也能更好地在高温下与肉融为一体,形成均匀的咸度。我通常会在下锅前才撒盐和胡椒,太早撒盐,盐粒可能会把肉里面的水分“逼”出来,影响煎制效果。

现在,说说煎。一口厚重的铸铁锅是我的不二之选。它储热能力强,能让牛排受热均匀,温度不会因为一块肉扔进去就骤降。把锅烧到冒烟。对,你没听错,就是要冒烟!但不是烧红了那种,是微微有青烟升腾的状态。倒一点点烟点高的植物油,比如葡萄籽油或玉米油,薄薄一层铺满锅底。油烧热后,把牛排轻轻放进去。听!那一声“滋啦”——这声音就是厨房里最动听的音乐。别动它!让它安静地煎2-3分钟,具体时间看你的牛排厚度和想要的熟度。目的是煎出漂亮的焦糖色外壳,锁住肉汁。

时间到了,翻面。你会看到牛排底部已经变成深棕色,边缘微微卷起,那股焦香扑面而来。翻面后,立刻加入一块无盐黄油、几瓣拍扁的蒜头和几小枝新鲜的迷迭香或者百里香。融化的黄油会发出诱人的滋滋声,和蒜香、香草味融合,简直是催人食欲的魔法。迅速倾斜锅子,用勺子不停地把锅底融化的香草蒜蓉黄油淋在牛排上方。这个“basting”的过程,不仅能让牛排受热更均匀,还能把黄油和香草的香气渗透进肉里,给牛排增添更丰富的层次感。大概再煎2-3分钟,用手指轻轻按压牛排,感受它的弹性,判断熟度。如果喜欢五分熟,按下去会有明显的弹性,且迅速回弹。

熟度 (对我而言) 内部温度 (参考) 触感 描述
三分熟 (Rare) 52-55°C 非常柔软,按压基本无回弹 内部呈凉爽的血红色,汁水充沛,几乎生
五分熟 (Medium Rare) 55-60°C 柔软有弹性,略微回弹 内部温热,中心呈粉红色,汁水丰富,口感极佳
七分熟 (Medium) 60-65°C 有弹性,缓慢回弹 内部呈粉色,汁水略少,中心开始变灰,适合不习惯太生的人
全熟 (Well Done) 70°C+ 坚硬,基本无弹性 内部完全变灰棕色,汁水少,口感柴,不建议用于好牛排

煎好的牛排,立刻取出来放在切菜板上,或者有沥水架的盘子上,盖上一层锡纸,让它静置至少5-10分钟。这步,我管它叫“牛排的冥想时间”。它和回温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煎肉的时候,肉里的汁水会因为受热而集中到中心,如果这时候你立刻切开,汁水会一股脑儿地流出来,牛排吃起来就会又干又柴。静置的过程,能让肉的纤维重新放松,汁水重新均匀地分布到整块肉里。等切开的时候,你就能看到漂亮的粉色截面,汁水牢牢地锁在肉里,切下去还能感受到那份饱满和湿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家煎的牛排总是干柴,而餐厅的却汁水四溢的秘密之一。

趁着牛排“冥想”的功夫,咱们来搞定黑椒汁。这才是黑椒牛排的另一条腿。我绝不会用任何预制酱包,那根本不是我的风格。用煎完牛排的原锅,不用洗,因为锅底那些焦褐物(fond)才是鲜味的宝藏。把锅里多余的油倒掉一些,只留一点底油和黄油渣。开中火,扔进去半颗切碎的洋葱,耐心炒到焦糖化,颜色变深,香味四溢。这会给酱汁带来天然的甜度和深度。接着下几瓣切片的大蒜,炒香。然后,重头戏的黑胡椒登场了!这次要放得更豪迈一些,至少一大勺现磨粗粒黑胡椒。跟洋葱蒜末一起煸炒,让黑胡椒的香气在热锅中完全释放出来,那股辛辣而温暖的香气,能让人瞬间清醒。

炒香黑胡椒后,淋入少许红酒,刮起锅底的焦褐物,让它融入酱汁。酒精挥发后,加入一碗高汤(最好是自己熬的牛骨高汤,实在没有,好的浓缩牛肉汁兑水也行,但那种粉末冲的就算了,那是对这道菜的亵渎)。再来一勺生抽一勺半的伍斯特酱(Worcestershire sauce),以及小半勺蚝油(一点点就好,提鲜增稠,但不能喧宾夺主)。我还会偷偷加一小撮白糖,别小看它,它能让酱汁的咸度和胡椒的辛辣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不至于过于尖锐。

把酱汁煮开,转小火慢慢熬煮,直到它浓稠到能挂勺的程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8分钟,耐心点,不要着急。如果觉得不够稠,可以兑一点点淀粉水勾芡,但要一点点加,边加边搅,以免过稠。尝一下味道,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咸淡。我喜欢酱汁的胡椒味浓郁,带有明显的冲击力,但又不会辣得人难以下咽,同时兼具牛肉的鲜美和洋葱的甜润。这种平衡感,是需要你多尝试几次,才能找到的“自家味儿”。

等牛排静置好了,用一把锋利的刀,垂直于肉的纹理切片。看,那粉嫩的切面,边缘带着诱人的焦糖色,汁水欲滴,多漂亮!把切好的牛排片码在盘子里,淋上你精心熬制的黑椒酱汁。旁边配上一份绵密的土豆泥,或者几根简单烤过的芦笋,甚至就几片清爽的生菜,都能让这顿饭变得仪式感满满。

第一次做黑椒牛排,可能火候掌握不好,或者酱汁味道差了点意思。没关系,我当年也煎糊过,也把酱汁熬得齁咸过。但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我记得有一次,我妈来我家,我给她做了这道黑椒牛排。她平时总觉得西餐吃不惯,结果那次,她把盘子里的肉和酱汁吃得干干净净,还意犹未尽地让我下次再做。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折腾和那些小小的“执拗”,都值了。

所以,朋友们,下次想吃黑椒牛排,别老去外面凑合了。花点时间,选块好肉,跟着我这套有点“啰嗦”但绝对管用的法子,亲自在家里试试看。当你切开那块汁水丰盈、香气四溢的牛排时,你会发现,厨房里那点烟火气,远比外头的任何喧嚣,都来得实在和温暖。

黑椒牛排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