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豆腐的10种家常做法

豆腐的10种家常做法

说起豆腐这东西,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主儿。爱它温润如玉、可甜可咸,恨它娇气得很,稍不留神就碎成渣。可要是你真摸透了它的脾气,它能变着法儿地给你惊喜,家里餐桌上,三天两头总少不了它的身影。我跟你们说,我这辈子跟豆腐打交道,少说也有几十年了,从一个厨房小白,到现在能把豆腐玩出花儿来,这中间啊,可没少交学费。今天呢,我就不藏着掖着了,把我的那些个“豆腐经”掰开了揉碎了,跟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句我多年的“厨房哲学”:豆腐这东西,选材是第一步。你们那些个什么嫩豆腐、内酯豆腐,在我这儿啊,那是万万不能入我的眼的。豆腐,就得是那种,怎么说呢,有筋骨的!至少也得是那种 老豆腐,北豆腐更佳。你拎起来晃晃,它得有点儿自己的“主意”,不能软塌塌地像摊烂泥。那种经过重压的,摸上去有点粗糙,孔隙感强,一闻还有股子清冽豆香的,那才是做家常菜的好料。它结实,耐得住折腾,煎炒烹炸,都不容易散。

我最爱捣鼓的豆腐菜,榜首必须是 麻婆豆腐。说起这个,多少人栽在它手里,做出来不是一盘豆腐渣,就是少麻缺辣没滋味。我做麻婆豆腐,有几个“死规定”:

第一,豆腐块儿,不能大不能小,大概 2厘米见方 最好,煮的时候受热均匀,不容易碎。切完马上用 淡盐水焯烫 一分钟,能去豆腥,还能让豆腐更紧实,下锅不容易碎。这是个小细节,但效果立竿见影,你们试试就知道了。

第二,香料。花椒,必须是 大红袍花椒,那种一捏就出油的,麻劲儿足。干辣椒,最好是 新一代或子弹头辣椒,香辣。我呢,习惯先用 菜籽油 煸炒出辣椒和花椒的香味,这油温得控制好,不能太高,不然香料就糊了,变成苦味儿。香味一出来,赶紧捞出来,油留着。这叫“炼香油”。

第三,灵魂调料。豆瓣酱,必须是 郫县豆瓣酱,而且是那种 红油豆瓣,颜色漂亮,味道醇厚。切得细细的,下到炼好的香油锅里,小火慢慢 煸炒出红油,一定要耐心,把酱里的水分炒干,香气才能彻底释放出来。接着下 牛肉末 (我是肉食动物,必须加,能给豆腐添上肉的鲜美和层次感),炒到肉末酥香,再放点儿姜蒜末。

第四,勾芡。麻婆豆腐的“魂”就在这勾芡上。我用的是 两次勾芡法:第一次是薄芡,让汤汁裹住豆腐,第二次是浓芡,让豆腐“穿上”一层亮晶晶的“外衣”。芡汁里我会加一点点白糖,提鲜,中和辣味,还有一丢丢的醋,让味道更活泼。起锅前,撒上厚厚的 花椒面 和葱花,那股子混合着豆香、肉香、辣椒香的热气直扑面门,入口是先麻后辣,接着是豆腐的软糯和肉末的咸鲜,简直绝了!我常常开玩笑说,这麻婆豆腐,是能让人心甘情愿多吃两碗饭的“罪魁祸首”。

我家常豆腐,就没有麻婆豆腐那么多的“规矩”了,但胜在变化多端,随意性强。这道菜的精髓在于“家常”二字,就是有什么就放什么,不拘泥。但我做它,还是有个习惯:豆腐一定要 先煎到两面金黄,甚至带点儿虎皮,这样豆腐皮韧内软,特别有嚼头,也更不容易碎。

煎豆腐小贴士 效果说明
热锅凉油 防止粘锅,豆腐下锅后迅速形成一层保护膜。
小火慢煎 确保豆腐内部受热均匀,外部金黄酥脆而不焦。
不要频繁翻动 待一面煎至金黄结实再翻面,避免豆腐破碎。
提前沥干水分 豆腐水分越少,煎的时候越不易溅油,也更容易上色。

煎好的豆腐,捞出来备用。锅里留底油,爆香蒜末、姜片,如果喜欢吃辣,可以放点儿干辣椒。然后随意地放入你喜欢的配菜,比如木耳、青红椒、胡萝卜片、香菇,我偶尔也会放点儿肉片或者五花肉片,炒出香味。接着倒入煎好的豆腐块,加一勺生抽、半勺老抽上色,再来点蚝油提鲜。关键来了:兑入适量 高汤或者清水,让汤汁没过豆腐的一半,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盖子 焖煮5-8分钟,让豆腐充分吸收汤汁的鲜美。起锅前,再根据个人喜好,淋点水淀粉勾个薄芡,撒上葱花,那豆腐吸饱了汤汁,入口即化,配菜也软糯入味,真是下饭神器!

再说说 酿豆腐,这个就有点儿技术含量了,但做出来绝对能镇得住场子。酿豆腐嘛,就是把豆腐挖个洞,把肉馅塞进去,再煎再焖。我一般用 油豆腐 或者那种 老豆腐。如果用老豆腐,就得先切厚片,再小心地挖个小坑,不能挖穿了。肉馅儿的选择很关键,我喜欢用 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肉末,这样肉馅吃起来不柴不腻。肉馅里头,我还会加点儿香菇碎、荸荠碎(增加脆感和清甜)、葱姜末,调味用生抽、蚝油、麻油、白胡椒粉,再打一个鸡蛋进去,用手 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直到肉馅变得黏稠有弹性。这个上劲儿的步骤不能省,它决定了肉馅的口感和是否能跟豆腐“黏”在一起。

酿好的豆腐,先下锅 ,肉馅朝下,煎到肉馅金黄,定型了再翻面煎豆腐。等两面都煎到微黄,就可以兑汁焖煮了。汁料用生抽、蚝油、一点点老抽和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盖盖子焖煮10分钟左右,让肉馅和豆腐都熟透,汤汁也收浓。最后撒葱花,那肉馅的鲜香和豆腐的豆香完美融合,一口咬下去,外韧里嫩,汁水四溢,简直是味蕾的享受。

如果说前面几道是热气腾腾的硬菜,那 凉拌豆腐 就是夏日里的一抹清凉。这道菜,我只用 内酯豆腐 或者那种极嫩的 日本豆腐。它软滑得像布丁,入口即化,不需要煎炸,只求极致的清爽。凉拌豆腐的灵魂在于 酱汁。我家的秘诀是:蒜泥、小米辣圈、香菜末、一点点白芝麻、生抽、醋、麻油,最关键的是,我还会加一点点 芥末油藤椒油。芥末油能带来一丝独特的冲劲,藤椒油则让麻味更清香,不似花椒那么浓烈。豆腐轻轻舀到盘里,浇上酱汁,不需要多余的搅拌,吃的时候用勺子连豆腐带汁一块儿送入口中。那冰凉顺滑的口感,带着酱汁的咸香麻辣,瞬间能把夏天的燥热都驱散。

当然,除了这几道常做的,豆腐的变身能力还远不止于此。

  1. 香煎豆腐:最简单,却最考验火候。一块好豆腐,不用腌制,直接 中火热锅少油,煎到两面金黄焦脆,外酥里嫩。配上一点椒盐或者蘸点儿辣椒酱油,就是人间至味。那种外壳“咔嚓”一声,内里软糯的对比,妙不可言。

  2. 红烧豆腐:跟家常豆腐有点像,但通常会加冰糖上色,做得更浓郁,颜色更红亮。我有时会用砂锅来做,让它咕嘟咕嘟地在砂锅里慢炖,越炖越入味。

  3. 砂锅豆腐煲:把各种喜欢的食材,比如虾仁、香菇、白菜、肉丸等,和煎好的豆腐一起放进砂锅里,加高汤,小火慢炖。那热气腾腾的砂锅一上桌,滋滋作响,简直是冬日里的暖心担当。

  4. 豆腐汤:这个范围就太广了,鱼头豆腐汤,鲫鱼豆腐汤,甚至简单的紫菜豆腐汤,都是极好的。关键在于汤底的鲜美。我喜欢用猪骨汤或者鸡汤做底,把豆腐切成小块或薄片,等汤底熬出味了再下豆腐,稍煮片刻,撒点儿葱花香菜,就是一碗清淡又滋补的家常汤。

  5. 炒豆腐干/丝:豆腐的另一种形态。我喜欢用那种白色的豆腐干,切成细丝,跟青椒丝、肉丝、豆芽一起大火快炒。这种菜考验的是厨师的颠勺功力,火候要足,炒出来的豆腐干才够香够韧,吃起来筋道有嚼劲。

  6. 炸豆腐:把豆腐切小块,直接下油锅炸到金黄酥脆。炸好的豆腐外壳焦脆,内里却保持了豆腐的软嫩,可以蘸椒盐,也可以浇上糖醋汁,或者做成酸辣口。这种吃法,更多的是吃个外酥里嫩的口感对比。

你看,小小一块豆腐,就能玩出这么多花样。从火辣浓郁的麻婆,到清雅可口的凉拌,再到滋补暖胃的豆腐煲,它几乎能适应你所有的味蕾需求。这些菜,没有一道是复杂到望而却步的,都是家里能轻松上手,吃得舒心又饱足的。厨房里,最让我着迷的,就是这种把寻常食材做出不寻常味道的魔力。豆腐,在我眼里,就是这魔力里最朴实也最深邃的一笔。你们下次要是不知道吃什么,不如也拿起一块豆腐,按照我的法子,玩它个几回,保准有惊喜!

豆腐的10种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