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鸡蛋的各种做法

鸡蛋的各种做法

厨房里,要说哪个食材能给我带来最踏实、最变幻莫测的满足感,那非鸡蛋莫属。它是真正的“万能牌”,高兴了、累了、想吃清淡的、想吃浓郁的,它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熨帖你的胃。外头那些什么米其林星级大厨,也离不开这小小一颗蛋。可我跟你说,越是家常的,越能看出真本事。尤其这蛋,从水煮到翻炒,每一步都是学问,都是带着烟火气的生活哲学。

就拿最最基础的水煮蛋来说吧。很多人觉得这有什么难的?开水一丢,等它熟了捞出来不就行了?大错特错!要煮出一颗让你心满意足的蛋,那可得讲究。我这辈子,大概有上百次跟这水煮蛋“较劲”的经历。最初那会儿,要不是蛋白硬得像橡皮,就是蛋黄绿得发黑,一看就没食欲。后来才慢慢摸索出我的“秘诀”。

首先是选蛋。别以为鸡蛋都一样,我告诉你,买土鸡蛋或者可生食鸡蛋,那口感、那蛋香味,真不是普通饲料蛋能比的。而且最好是从冰箱里拿出来,提前回温半小时,让它跟室温差不太多。不然冰凉的蛋直接下锅,容易炸裂,也影响成熟度。

然后是水。我煮蛋从来不用凉水下锅。锅里先烧开水,水冒着密密麻麻的小气泡,但又还没到那种“咕嘟咕嘟”翻腾得太厉害的时候,这就是最佳时机。我会在水里滴几滴白醋或者加一小撮盐,这可不是为了调味,而是为了万一蛋壳破裂,蛋白能迅速凝固,不至于散得到处都是。

然后,轻轻地,用勺子把回温后的鸡蛋一枚枚送进水里。记住,小火!火不能太大,不然蛋会在锅里“跳舞”,互相碰撞,蛋壳很容易裂。送完蛋,我立马盖上盖子,关火,对,你没听错,关火!就让它在滚烫的水里焖着。我家瓦斯炉的余温很高,我就用这种方式。如果你家炉子保温性差一点,可以调到最小的火星,让水保持微微的沸腾状态。

至于时间,这可是个技术活,全看你想要哪种蛋黄。我这有个小表格,是我在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中总结出来的,你大可以拿去试试:

时间(从入水盖盖开始计时) 蛋黄状态 蛋白状态 口感特点
4分钟 半流质 刚凝固 温泉蛋,极其柔嫩,稍一碰就破,适合拌饭或意面
6分钟 溏心(半凝固流心) 彻底凝固 经典日式拉面蛋,蛋黄浓郁沙滑,蛋白Q弹
8分钟 微湿软,不流心 彻底凝固 恰到好处的软心蛋,适合三明治或沙拉
10分钟 全熟,中心微黄 彻底凝固 传统全熟蛋,但不会发硬发干,中心依然润泽
12分钟以上 全熟,发干发白 彻底凝固 蛋黄可能发青,口感较硬,营养流失略多

我个人最爱那6分钟的溏心蛋,蛋黄像奶油一样绵密,一咬开,那种微微流淌的沙滑感,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再浇上一点点生抽,简直是人间至味。时间一到,马上捞出来,立刻丢进冰水里,最好是加了冰块的冰水,让它彻底冷却。这一步是关键!急剧的温度变化能让蛋壳和蛋白膜分离,剥起来又快又完整,而且能瞬间锁住蛋黄的流心状态,让它不再继续凝固。

再说说煎蛋吧。煎蛋看着简单,但那油温、那火候,可决定了它的“命运”。我家里是常备两种油:玉米油猪油。煎太阳蛋,如果你喜欢周围一圈焦香酥脆的“蕾丝边”,那锅一定要烧热,然后下玉米油,油量要稍微多一些,等油烧到微微冒烟,或者用筷子试一下,周围有细小的气泡时,赶紧把鸡蛋打进去。这时候,鸡蛋会在高温油里滋啦一声,蛋白边缘会迅速变得焦黄酥脆,中间的蛋白则保持洁白柔软,蛋黄金黄滚圆,像个小太阳。我喜欢这种。

但如果你更偏爱那种蛋黄半熟,蛋白软嫩,边缘一点不焦的无焦边煎蛋,那就要用冷锅冷油。锅里放一点点玉米油或者黄油,打入鸡蛋,然后开最小的火。慢悠悠地煎,你会看到蛋白从边缘一点点凝固,慢慢向蛋黄靠近,蛋黄则一直是诱人的流质状态。煎到你满意的程度就可以关火了,用锅里的余温再稍微焖一下,能让蛋黄更均匀地受热,达到那种微微凝固又依然流心的状态。我有时候也会在煎的时候,往锅里倒一小勺水,然后迅速盖上盖子,利用水蒸气把蛋焖熟,这样煎出来的蛋,蛋黄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薄膜,但蛋黄还是流动的,口感特别嫩。

接下来是我的“心头好”——炒蛋。这东西,流派太多,争议也最大。有人爱炒得像小块豆腐一样蓬松的,有人爱炒得跟流质岩浆一样湿滑的。我属于后者,我追求的是那种绵软滑嫩到极致的口感。我的秘诀是:低温黄油,和不吝啬搅拌

先在平底锅里放一小块黄油,开小火,让黄油慢慢融化。鸡蛋嘛,我一般打散三到四颗,加一点点盐和黑胡椒,最关键的是,我还会加一小勺牛奶或者淡奶油,这能让蛋液的口感更加顺滑。当然,不加牛奶或奶油也可以,加一小勺温水也行,总之要让蛋液稀释一点点,不要太稠。

黄油融化后,把蛋液倒进去。不要急着搅动!就让它在锅里待着,你会看到底部开始凝固,边缘也开始结块。这时候,用刮刀或者铲子,从锅边往中间轻轻推动,把那些已经凝固的蛋液推到中间,让上面未凝固的蛋液流向锅底。就是这样,不停地,轻轻地推动,而不是疯狂地搅拌。整个过程要保持中小火,甚至快熟的时候可以关火,利用锅的余温继续操作。当蛋液大部分都凝固,但还有一点点微微湿润、像卡士达酱一样的流质感时,立刻关火,盛出来。这时候的炒蛋,入口即化,带着浓郁的奶香和蛋香,简直是高级餐厅的品质。如果你多炒一两分钟,它就会变得干硬,失去灵魂。这可是我失败了无数次才悟出来的真谛!我以前也爱大火猛炒,结果蛋像海绵一样,真是浪费了好食材。

还有那经典的番茄炒蛋。这道菜,南北做法差异巨大。我这人啊,从小吃的是我爸做的,他是那种番茄切大块,先炒番茄出汁,然后倒炒好的蛋块,大火收汁的做法。所以,我家里做这道菜,番茄是绝对的主角。我会选那种沙瓤、汁水丰沛的番茄,洗净后,在底部划个十字,用开水烫一下,把皮剥掉。这步不能省!剥了皮的番茄,炒出来汁水更细腻,口感更顺滑,不会有那种粗糙的番茄皮影响口感。番茄切成滚刀块,别切太小。

锅烧热,放比平时炒菜稍微多一点的油,先把蛋液炒成大块,铲出来备用。然后,锅里再放一点点底油,下番茄块,中大火煸炒,炒到番茄出沙,汁水开始变得浓稠。这时候,我的“秘密武器”登场了:我会加一小勺糖。这糖可不是为了让它变甜,而是为了吊出番茄的酸甜味,让味道更醇厚、更立体。然后再加一点点盐。等番茄汁水差不多了,把之前炒好的蛋块倒回去,快速翻炒几下,让蛋块充分吸收番茄的汁水。火候要掌握好,既要让蛋块吸饱汁水,又不能让蛋块变得太老太硬。最后撒点葱花,出锅。这样做出来的番茄炒蛋,汤汁红亮浓郁,拌饭一流!我身边好多朋友,吃了我做的番茄炒蛋,都说跟他们平时吃的不一样,更下饭。

至于我家的早餐常客蒸蛋,那可真是“无声的温柔”。它不像煎蛋那样火爆,也不像炒蛋那样活泼,它就是那么温柔细腻,润物细无声。以前我蒸蛋,不是蜂窝状,就是表面皱巴巴的,总觉得差点意思。后来才明白,这蛋羹要蒸得像豆腐脑一样光滑细嫩,蛋液和水的比例是关键,还有火候。

我的标准比例是:一个鸡蛋,配1.5倍的温水。比如一个鸡蛋50克,就加75克的温水。水一定要是温水,不能是冷水,也不能是开水,温水能让蛋液更容易混合,蒸出来的效果也更好。鸡蛋打散,慢慢加入温水,一边加一边搅匀。然后,最最重要的一步:用滤网过筛。至少过筛两遍,把蛋液里的筋膜和气泡都滤掉,这是保证蛋羹光滑如镜的秘诀!

过筛好的蛋液倒进碗里,碗上要盖个盘子,或者盖一层保鲜膜,用牙签扎几个小孔。上锅蒸,水开后,转小火,蒸8-10分钟。记住,一定是小火!大火会把蛋液蒸出蜂窝,口感就粗糙了。蒸好后,关火,再焖个两三分钟,让它在余温里定型。最后拿出来,淋点蒸鱼豉油,滴几滴香油,撒点葱花,如果你喜欢,也可以加点虾仁或者肉末,那滋味,滑溜溜的,老少皆宜,尤其适合孩子和老人。

你看,就这么小小一颗鸡蛋,学问大着呢。它承载着我们厨房里的各种尝试,失败的教训,还有那些最终成功的喜悦。每次我做完一道蛋,看着家人吃得心满意足,那种被认可的幸福感,可比什么山珍海味都来得更实在、更暖心。这大概就是厨房的魅力吧,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深情的回馈。所以,别小看这些家常小事,它们可是生活里最真实、最有温度的痕迹呢。

鸡蛋的各种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