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大黄鱼的家常做法

大黄鱼的家常做法

要我说,这世上好吃的鱼千千万,可真要论起那份“恰到好处的鲜甜、细嫩无骨的温柔”,并且能稳稳地立住家常菜的C位,我的票永远投给大黄鱼。它不像带鱼那么性格分明,也不似鲫鱼那么多刺碍事,大黄鱼天生就是个美人胚子,只要你稍微用心,就能把它那份含蓄的鲜美全然激发出来。

这些年,我折腾过无数条大黄鱼,从市场鲜活的,到舟山渔民直发的冰鲜,从清蒸到红烧,甚至试过油炸,最终还是觉得,最能体现它本味的,还得是那一口冒着热气、带着葱姜香的清蒸。别小看清蒸,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是把鱼放锅里蒸熟就行的,那真是暴殄天物。

首先,挑鱼是关键中的关键。常有人问我,大黄鱼怎么挑?我的标准很简单,就四个字:“活色生香”。不是说它一定要活蹦乱跳,毕竟咱不是住海边渔港,很多时候买到的是冰鲜。但哪怕是冰鲜,鱼眼也得是透亮的,不是那种浑浊发白的;鱼鳞要完整,带着点金灿灿的光泽,摸上去紧实不滑腻;鱼鳃呢,掀开看,是鲜红鲜红的,没有异味。最重要的是,用手指按压鱼身,回弹要快,不能有软塌塌的感觉。那种已经软趴趴、眼珠凹陷的,您就别碰了,神仙来了也蒸不出好滋味。至于尺寸,我个人偏爱一斤到一斤半左右的,这个大小肉质最细嫩,受热均匀,蒸起来也容易掌握火候。再大的鱼,口感上会略粗,而且家用蒸锅未必放得下;太小的,又不够吃,而且鱼味没那么浓郁。野生的黄鱼自然是顶好,可那价格也摆在那里,寻常人家偶尔尝尝鲜还好,家常吃,养殖的精品大黄鱼,品质也完全够格,味道一样能让人惊艳。

鱼买回来,接下来就是处理了。这一步可不能马虎,直接决定了鱼的腥味和最终口感。先把鱼身彻底刮干净鱼鳞,我习惯用专业的刮鳞器,事半功倍。接着开膛破肚,把鱼肚里的内脏、黑膜,尤其是那条贴着鱼骨的血线,一定要用牙刷或者小刀刮得干干净净。这血线是腥味的主要来源,不处理干净,蒸出来的鱼就会带一股子腥臭,糟蹋了这好鱼。鱼清洗干净后,用厨房纸巾里里外外彻底吸干水分,这是我多年的经验,也是去腥的关键一环。湿漉漉的鱼蒸出来口感会比较水,而且容易腥。

然后,在鱼身两面打上几刀斜花刀,深度大概到鱼骨一半就行,主要是为了让鱼肉受热更均匀,也方便入味。至于腌制,我的观点是:清蒸大黄鱼,尽量别腌,或者只做最最简单的“去腥腌制”。那些用盐、料酒、胡椒粉大把腌制的做法,在我看来简直是暴殄天物。黄鱼本身就是极鲜的鱼,过多的调料会掩盖它本身的鲜甜。我的做法是,在鱼身内外轻轻抹上几片薄姜片,再塞几段葱白进鱼肚和花刀里。就这么多,其他什么都不加。因为这些姜葱的作用只是去腥增香,并非入味。

接下来,就是决定成败的“蒸”了。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盘子。要能把整条鱼平放进去,而且盘子最好有点深度,能承接蒸出来的鱼汁。盘底可以垫上几段葱白姜片,把鱼架空一点,这样鱼身底部也能受热均匀,防止粘底。

蒸锅里的水一定要烧到大开,冒着滚滚热气再把鱼放进去。冷水下锅是大忌!鱼肉会慢慢变老,口感发柴。

火候和时间更是重中之重。这是个经验活,但也不是无迹可循。我总结了一个大概的参考:

鱼身重量(去内脏后) 蒸制时间(水开后计时) 个人口感偏好与备注
1斤(约500克) 7-8分钟 肉质最细,我一般会倾向7分钟,追求刚刚断生,鱼肉略带一点“颤抖感”的极致鲜嫩。
1.2-1.5斤(约600-750克) 8-10分钟 这是我最常处理的尺寸,8-9分钟是我的黄金时间。鱼眼凸起,鱼肉筷子一拨就散开,说明熟了。
1.5斤以上(约750克+) 10-12分钟 偶尔买到的大鱼,需要更长的蒸制时间。但超过12分钟,就要非常小心,观察鱼肉状态,宁短勿长。

(以上时间是在蒸汽充足、持续大火的前提下,具体还要看你家蒸锅的火力。第一次做,可以稍微减一分钟,用筷子戳一下鱼身最厚的地方,如果能轻松穿透,且鱼肉呈蒜瓣状,就说明熟了。如果戳不动,再加一两分钟。记住,宁可欠一点点,也不要过头!鱼肉一旦蒸老,神仙也救不回来。)

鱼蒸好后,立刻把盘子拿出来,这步操作也有讲究:倒掉盘中多余的蒸鱼水!这水是腥味的浓缩,必须倒掉。然后把蒸过的姜片和葱段也都夹掉。重新在鱼身上铺满新鲜的葱姜丝,可以再撒一点点红椒丝,增加色彩和微辣的层次感。

接下来,是灵魂升华的步骤——淋热油。在小锅里烧一些花生油或者玉米油(我更喜欢花生油,带一点点坚果香气,能给鱼的鲜味增添一丝醇厚),油量不用太多,大概三四汤匙。油要烧到冒青烟、微微发白,然后趁热均匀地浇淋在鱼身上的葱姜丝上。那一瞬间,“滋啦”一声,葱姜的香气被高温的油激发出来,瞬间弥漫整个厨房,简直是嗅觉的极致享受!这热油不仅能逼出葱姜的香味,还能让鱼皮变得微微脆韧,口感更上一层楼。

最后一步,也是点睛之笔:蒸鱼豉油。很多人会纠结用什么牌子的豉油。这些年我试过不少,从海天到李锦记,再到一些日式酱油,最终我的偏好是李锦记的“蒸鱼豉油”,它的咸甜度、鲜味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会抢走鱼本身的风头。淋豉油的时机也很关键,我习惯在热油淋完之后,沿着鱼身边缘淋入,而不是直接浇在鱼肉上。这样豉油会顺着盘子底部散开,既能给鱼肉带来鲜味,又不会让鱼肉整体浸泡在酱汁中而变得过咸。

瞧,这清蒸大黄鱼,外表看起来简单,里头却藏着这么多心思。从选鱼、洗鱼、到切鱼、蒸鱼、淋汁,每一步都不能含糊。成功的大黄鱼,鱼皮完整油亮,鱼肉呈完美的蒜瓣状,筷子轻轻一碰就散开,入口即化。没有一丝腥味,只有纯粹的鲜甜和葱姜的清香。那滋味,真的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烹饪手法能比拟的。

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家就在海边,每到渔船靠岸,我最喜欢做的就是跟着外婆去码头挑最新鲜的鱼。那时候的大黄鱼,野生的随处可见,个头也大。外婆总说,好鱼不用多做,清水清蒸就是最好的吃法。她蒸的鱼,总是那么恰到好处,我吃的时候会把鱼肉剔得干干净净,连骨头都要吮吸一下,生怕浪费了那一点点鲜味。

有一次,我自作聪明,想在蒸鱼的时候加点儿剁椒,觉得能提味。结果蒸出来,那鱼肉被剁椒的辣味完全盖住了,再也吃不出黄鱼本身的鲜甜,只剩下辣和咸,当时就觉得,真是把好鱼给毁了。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对待食材,要尊重它本身的特性。特别是像大黄鱼这种鲜味十足的食材,就更要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少即是多,有时候,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反而能展现出食材最本真的魅力。

所以啊,这道清蒸大黄鱼,在我家厨房里,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份传承,一种对食材的敬意,以及无数关于童年、关于家的温暖记忆。每一次做,都仿佛能闻到外婆厨房里飘出的香气,都能感受到那种,“嗯,就是这个味儿!” 的满足感。你呀,也试试看,按照我说的这些“小固执”来做一次,保证让你对家常菜的理解,再上一个台阶!

大黄鱼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