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家常菜的做法大全家常

家常菜的做法大全家常

厨房,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个简单煮饭的地方。它更像个大游乐场,或者说,一个可以把所有心事都揉进面团、把所有思绪都熬进汤汁的“秘密基地”。外面世界再喧嚣,一进厨房,油烟味儿、香料味儿、食材的原始味道一混搭,心就踏实了。这些年,我摸爬滚打,从一个连蒜都拍不好的厨房小白,熬成了如今这副“老油条”模样,个中滋味,那真是说也说不尽。每次有人问我,做菜有什么秘诀啊?我总是笑笑,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把食材当朋友,把火候当情人,再把调料当知己罢了。哦对,还有一颗,非要把这口吃食做得魂牵梦绕的心。

今天咱们就先从这道谁也绕不开的硬菜说起吧——红烧肉。你别看它似乎人人会做,可要真做出那股子老底子的味儿,那才叫功夫。我是打心眼儿里觉得,一道完美的红烧肉,比山珍海味更让人垂涎三尺,因为里面藏着的是烟火气,是家的味道,也是每个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

选肉,这可太关键了。我跟你讲,一定得是带皮五花肉,而且要选那种肥瘦相间,层次分明,像大理石纹路一样漂亮的。那种分得清清楚楚的三层肉或者五花三层的,是我的心头好。太瘦了柴,嚼起来没劲儿;太肥了又腻,吃两块就顶住了。肉皮呢,要选干净没有毛的,这一丁点儿都不能含糊,否则后面再怎么处理,都会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异味儿。我一般会去熟悉的肉铺,跟老板娘聊聊家常,让她给我留最好的那一块。那种精品五花肉,肉质紧实,切起来手感都不一样,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心里就先有了底。

除了肉,其他配角也得给力。冰糖,我偏爱冰糖块,比冰糖碎熬出来的糖色更醇厚,也更不容易糊。姜,要老姜,拍扁,别切片,老姜的辛辣和去腥效果才足。料酒,宁可不用,也别用那些勾兑的便宜货,纯酿造的黄酒或者正宗料酒才能把肉的鲜味儿烘托出来。香料嘛,八角、桂皮、香叶是标配,偶尔我会加一小块儿陈皮,那股子清香能给红烧肉添几分雅致,但切记不能多,多了反倒喧宾夺主了。干辣椒,几颗就好,用来增添微弱的辣意和香气,并非追求刺激。

肉买回来,先别急着切。我习惯整块儿地冷水下锅,放几片姜、一点料酒,开大火,把那层浮沫给它撇干净。为什么要冷水下锅?这样血水和脏东西才能充分析出,肉的腥味儿才能彻底去除。水开后,再煮个两三分钟,捞出来,用温水把肉上的浮沫冲洗干净。切记,是温水,不是冷水!用冷水一激,肉的纤维会骤然收缩,做出来的肉就没那么软烂了。这一步,真没法省,否则,肉的味道就大打折扣,后面再怎么努力,都弥补不了那股子异味儿

洗净的肉,切成麻将大小的方块,大小均匀,这样受热才一致。我喜欢切得略大一点,吃起来才过瘾,肥而不腻,一块儿入口,满嘴的肉香,那叫一个满足。接着,这一步是红烧肉的精髓,也是最考验功力的——炒糖色!锅里放一点点底油,不用多,因为肉自己会出油。下冰糖,小火慢慢熬。记住,一定要小火!冰糖融化,开始冒泡,颜色从透明变到浅黄色,再到焦糖色,这个时候要盯紧了,一不小心就糊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看到糖色变成琥珀色,并且冒着均匀的小泡,迅速把肉块儿倒进去,快速翻炒,让每一块肉都均匀地裹上糖色。这糖色,不只是上色,它还能给红烧肉带来一股独特的焦糖香气,那是任何老抽都无法替代的灵魂香气

肉块儿均匀上色后,别着急加水。继续中火煸炒,把肉里的多余油脂给它逼出来。你会看到锅里渐渐冒出更多的油,肉块儿的边缘开始变得焦黄,甚至微微卷曲。这一步非常重要,它能让红烧肉肥而不腻,吃起来口感更Q弹。待到肉块儿表面微焦,散发出浓郁的肉香味,就把多余的油倒掉一点,或者留着炒其他菜也行,那可是猪油的精华

接着,放入姜片和所有香料,继续翻炒几下,炒出香料的香味。然后沿着锅边儿淋入足量的料酒,一股酒香瞬间扑鼻而来,这是给肉去腥增香的关键。之后,加入足量热水,一定要是热水,没过肉块儿,再加生抽调味,老抽上色。我一般会再放一小勺蚝油提鲜,那是我的一个小心机。大火烧开后,转最小火,盖上盖子,慢炖至少一个半小时,最好能炖到两个小时。让肉在汤汁里咕嘟咕嘟地唱歌,让每一寸纤维都充分吸收汤汁的滋味。有人喜欢用高压锅,但我更爱砂锅慢炖,那种时间熬出来的醇厚,是高压锅给不了的,它就像老朋友一样,给你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味。

炖到肉质软烂,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穿透时,转大火收汁。这一步要不停地翻动肉块儿,让汤汁变得浓稠油亮,均匀地包裹在每块肉上。你会看到汤汁从稀薄变得晶莹剔透、挂勺。等汤汁收到你想要的浓稠度,就可以关火了。出锅前,撒一把葱花点缀,那翠绿的颜色,在红亮的肉块儿上,简直就是艺术品。尝一口,软糯弹牙,甜咸适中,肉皮Q弹,肥肉入口即化,瘦肉酥烂入味,那滋味,真是让人幸福得直想打滚儿。我记得第一次做出让我自己满意的红烧肉时,我先生吃了两碗饭,还意犹未尽地问:“你是不是又偷着放什么好东西了?”那种被肯定的小得意,就是我继续在厨房折腾的动力。

我妈做红烧肉喜欢放腐乳,颜色更红亮,味道也更浓郁。我有时候也会尝试,但更多时候,我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糖色和酱油组合,觉得这样更能吃出肉本身的鲜甜。南北方的红烧肉做法差异挺大,有些地方还放笋干、鹌鹑蛋啥的,各有各的好,但我始终觉得,最经典的,还是纯肉,纯粹的肉香,最是打动人心

说完大肉,咱们来说说蔬菜。我最爱做也最爱吃的就是干煸四季豆。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也有门道。很多人把它做成了油炸四季豆,或是炒得软趴趴的。但真正的干煸,讲究的是一个“煸”字,把豆子里的水分煸干,让它外皮起皱焦香,内里却还保持着脆嫩

四季豆要挑那种饱满翠绿,没有虫眼的。买回来,一定要把两头的老筋儿撕掉,这一步不能偷懒,否则影响口感,吃起来会很“柴”。洗净后,沥干水分,可以用厨房纸吸一下,保证豆子是干的,这样下锅煸炒才不会溅油,也能更快达到干香的效果。锅里多放点油,比平时炒菜要多一倍。油烧到七八成热,把四季豆倒进去,开始中火不停翻炒。一开始你会觉得油很多,但随着煸炒,你会发现豆子慢慢变色,表面开始出现那种虎皮状的皱褶。这就是煸到位了!耐心是这步的关键,别怕花时间,大约需要8-10分钟,直到豆子边缘有些焦黄,散发出特有的豆香。我有个小诀窍,煸的时候,偶尔用勺子压一压豆子,让它们更充分地接触锅底,加速水分蒸发

豆子煸好后,把锅里多余的油倒出来。这时锅底会留下煸炒后的余油和豆子的焦香。立刻下肉末(我喜欢用猪肉末,也可以是鸡肉末),快速炒散,炒到肉末变色,煸出香味。接着加入切好的蒜末姜末,还有干辣椒和花椒。花椒是干煸四季豆的灵魂!麻辣鲜香,全靠它了,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炒香后,再把芽菜(四川宜宾芽菜或冬菜碎,这是点睛之笔!)加进去,炒出香味。最后把煸好的四季豆倒回锅中,淋入少量生抽、一点点糖提鲜,快速大火翻炒均匀。出锅前,滴几滴香油,那香味儿,啧啧,配米饭绝了!

做法对比 特点描述 我的偏好理由
干煸 耗时较长,油用量适中,口感干香有嚼劲,保留豆子内部脆嫩。 我认为这才是“干煸”的精髓,豆子风味更纯粹,少油腻,健康得多。
过油炸 速度快,油用量大,表面酥脆,但内部可能过于软烂,吸油多。 偶尔为之,但我日常更爱干煸的清爽和质感,少负担,豆子的本味更突出。

你看,做菜就是这样,哪怕是道素菜,里头也藏着大学问。从食材的处理到火候的掌控,每一步都不能马虎,都是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会。

最后咱们说说这道西红柿鸡蛋汤吧,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总少不了它。它不像红烧肉那样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也不像干煸四季豆那样考验耐心,它更多的是一种温暖的慰藉,一份快手又不失美味的存在。这道汤,我记得我小时候生病,妈妈一定会给我做。那酸甜的味道,到现在都带着一丝药到病除的魔力

西红柿我喜欢用熟透了的,那样酸甜味儿才足,颜色才够红亮。去不去皮看个人喜好,我一般不去,觉得皮里的营养也不少,而且省事儿。切成滚刀块,不要太小,这样吃起来有存在感。鸡蛋呢,打散后加一点点水,这样炒出来的鸡蛋会更蓬松软嫩,而且不容易炒老。锅里热油,先下西红柿炒出红油,这个是关键!西红柿炒出红油,汤的颜色才会漂亮,味道才会浓郁。然后加入足量热水,大火烧开,让西红柿的酸甜味儿充分释放到汤里。水开后转小火,把打散的鸡蛋液沿着锅边儿缓缓淋入,边淋边用勺子轻轻推动,让鸡蛋形成漂亮的蛋花。最后撒上盐调味,几滴香油提香,再撒一把葱花,那颜色、那味道,简直就是给忙碌一天的人最好的奖励。酸甜开胃,蛋花软嫩,汤汁清爽,每次喝完,都觉得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是。

你看,家常菜就是这样,它不是餐厅里的炫技表演,也不是米其林餐厅的味蕾炸弹。它更像一本老旧的日记本,记录着柴米油盐的琐碎,也承载着无数个温情瞬间。每一次掂勺,每一次切菜,都不仅仅是机械的动作,而是你和食材、你和家人、你和生活之间的一场温柔对话。厨房里的香气,那是世间最治愈的香水,能把所有的烦恼都熏散,把所有的疲惫都冲淡。所以啊,别怕进厨房,别怕失败。厨房是个有魔法的地方,只要你带着爱,带着那股子对美味的执着劲儿,总能变出让人心满意足的滋味。下次,你如果愿意,再来听我絮叨絮叨,那些藏在我厨房里的小秘密大智慧。毕竟,好吃的,谁不爱呢?

家常菜的做法大全家常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