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这烀饼啊,在外头吃,总觉得差了那么一丢丢灵魂。不是说饭店做得不好,它好吃归好吃,可那种带着灶台烟火气、带着老母亲锅铲子敲击声的味道,愣是寻不着。所以啊,这烀饼,必须得自己在家做。我敢拍着胸脯跟你保证,只要你按我说的来,做出来的烀饼,那叫一个香!
我琢磨这烀饼的做法,前前后后也有十来年了。从最开始手忙脚乱,面饼和不好,肉炖不烂,到后来炉火纯青,闭着眼睛都能把这香气给“变”出来,中间可没少交学费。我爸妈都是地道的老东北人,这烀饼炖排骨、烀饼炖豆角土豆,那可是他们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所以我做这道菜,心里头总带着一份对记忆的敬畏,总想把它做成记忆里头最最完美的样子。
咱们先说说这肉。我是个五花肉的死忠粉。排骨当然也行,啃起来过瘾,但要说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还能把炖菜的汤汁变得浓郁醇厚的,非五花肉莫属。选肉的时候,你得挑那种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看着就油润饱满,按压下去有弹性,肉皮也要厚实点儿,这样的五花肉,炖出来才够香,才够劲儿。一般我会选带点儿猪软骨的精品五花肉,这样炖的时候还能出点儿胶质感。买回来先切成两指宽的麻将块,别小气,太小了吃着不过瘾,炖久了也容易散。
接下来,就是烀饼的另一半灵魂——饼子。这饼子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锅烀饼的成败。和面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它讲究个“手感”。我通常用的是中筋面粉,家里包饺子擀面条那种就行。面粉和水的比例,我跟你说,别死板。大概是2:1,也就是两份面粉一份水,但这个水还得是温水,三四十度的就行,手摸着不烫手。水要一点点地加,边加边用筷子搅成絮状,再下手揉。揉面的时候,要揉到面光、手光、盆光,感觉面团表面光滑细腻,摸上去跟婴儿皮肤似的,按一下有点儿回弹,这才是最好的状态。揉好之后,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让它醒发至少半小时。这醒发非常重要,能让面团变得柔软有延展性,烙出来的饼子才暄软不发硬,吸汁儿也更厉害。
趁着面团醒发,咱们就来处理肉和配菜了。
配菜方面,我的搭配是土豆和豆角。土豆最好用那种面沙的,炖出来口感绵软,吸饱了汤汁简直绝了。去皮滚刀块,别切太小,不然一炖就没了影儿。豆角呢,我喜欢用那种嫩的架豆王,掐头去尾,掰成小段。如果你喜欢,也可以加点儿粉条,但粉条别太早放,它吸水太厉害,容易把汤汁都抢光了。
锅里放一小勺油,记住,油不用太多,因为五花肉本身会出油。油烧热后,把切好的五花肉块儿倒进去,先煸炒。这一步是关键!把五花肉的肥油炒出来,炒到肉块儿微微焦黄,特别是肉皮部分,有点儿起泡的感觉,这样吃起来才香而不腻。把多余的油倒出来一些,留作他用,锅里剩下的底油和肉块儿足够了。
接下来,往锅里撒上几块冰糖,小火慢慢炒,炒出糖色。糖色炒出来后,肉的颜色会变得红亮诱人。然后放入姜片、蒜瓣、八角、香叶、干辣椒,一起煸炒出香味。那股子香气,真的是直往鼻腔里钻,闻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往锅里倒入生抽调味,老抽上色,再来一勺料酒去腥增香。翻炒均匀,让每块肉都裹上酱汁。接着,倒入没过肉块儿的热水,记住,一定要是热水,不然肉会突然收紧,口感就柴了。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炖煮20分钟。这时候别着急放土豆豆角,让肉先自己好好地炖一会儿,把肉质炖软,炖出香味。
20分钟后,把土豆块和豆角段倒进去,再加点儿盐调味。如果喜欢,也可以加一小勺东北大酱,那个味儿可就更地道了!搅拌均匀,继续盖盖子,小火再炖15分钟,直到土豆和豆角都变得软糯。
这时候,面团也醒发好了。把面团取出来,在案板上揉搓几下排气,然后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每个小剂子比乒乓球略大一点就行。把小剂子擀成比手掌略大的圆形薄饼,厚度大概是2-3毫米。记住,别擀太厚了,太厚不容易熟,也吸不进汤汁。
掀开锅盖,把擀好的薄饼一张张地平铺在炖菜上面。饼子别叠太多层,两三层就行,可以稍微错开一点,这样每张饼都能充分接触到蒸汽和汤汁。盖上锅盖,中小火继续烀15-20分钟。这期间,千万别手贱去掀锅盖,让蒸汽把饼子彻底焖熟,让饼子充分吸收炖菜的香气和滋味。
时间到了,揭开锅盖的那一刹那,那股子混合着肉香、菜香、面香的热气扑面而来,简直是一种享受!饼子变得晶莹剔透,颜色也染上了炖菜的酱色,变得油亮亮、软乎乎的。用筷子把饼子夹出来,放到碗里,再舀上几大勺炖得软烂入味的五花肉、绵沙的土豆和脆嫩的豆角。
吃的时候,一定要把饼子撕成小块,蘸着浓稠的汤汁吃! 那滋味,饼子吸饱了肉汁的鲜香,带着一点点韧劲,又软糯可口。肉炖得入口即化,土豆面呼呼的,豆角也特别入味。一口下去,醇厚的肉香、蔬菜的清甜、面饼的麦香在口中交织,真的会让人从胃里暖到心坎里。
我跟你说个我的小“固执”:炖这烀饼啊,我从来不加蚝油或者味精鸡精。我觉得五花肉本身的鲜美,再加上冰糖炒糖色的提味,和生抽老抽的调和,再有八角香叶这些大料的加持,味道就已经足够丰富和醇厚了。那些额外的调味品,反而会冲淡了它最本真的、带着烟火气的家常味道。
至于火候,也得有点儿悟性。肉煸炒的时候,油温不能太低,要不然肉会出水而不是煸香。炖煮的时候,一开始要大火烧开,目的是让食材快速受热,之后转小火,让食材慢慢入味,特别是烀饼那十几分钟,更要中小火,以免糊底。如果你的锅具是那种铸铁锅或者厚底锅,那真是太适合做烀饼了,保温性好,受热均匀,不容易糊。
还有一次,我妈来我家,尝了我做的烀饼,她当时就愣住了,然后笑着说:“你这丫头,快赶上你奶奶的手艺了!” 听到这话,我心里那叫一个熨帖。我奶奶做的烀饼,是我记忆里最美好的味道。她那时候啊,没有那么多花哨的调料,就是简简单单的食材,却能变出让人魂牵梦绕的美味。我每次做烀饼,其实也是在尝试复刻那种质朴而深沉的爱。
所以啊,别怕麻烦,自己在家动手做一锅烀饼吧。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深情。当你把这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烀饼端上桌,看着家人满足的笑容,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那股子香,可真是花多少钱在饭店都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