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薏米的食用方法及做法

薏米的食用方法及做法

[薏米的食用方法及做法]

说起薏米,可能很多人脑海里立马跳出来的就是那句老话:“祛湿!”是,没错,它祛湿的本事确实大,但要只把它当成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那就太小瞧它了。在我家厨房里,薏米可不是什么摆设,更不是一年偶尔用几次的“救急品”,它可是个常客,常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我对它的感情,是经过无数次浸泡、熬煮、烘烤,甚至一两次“翻车”后,才磨砺出来的真情实感。

我这人,做菜向来有点自己的“小固执”。就拿这薏米来说吧,你问我怎么选?我肯定先跟你叨叨,市面上分两种,生薏米熟薏米。生薏米是未经处理的,祛湿利水的功效更强,但性微寒,脾胃虚寒的朋友得悠着点。熟薏米呢,就是炒制过的,炒过之后,它的寒性就大大减弱了,健脾的作用反而更突出,而且吃起来也更容易消化。我个人偏爱熟薏米,尤其是那种颜色微黄,带着一点点烘焙香气的,煮出来的汤水不会那么“凉”,口感也更温和。有时候去干货店,我会特意蹲点等老板现场炒,那股香气扑鼻而来,就知道是好货。

再来说说前处理,这可是我反复强调的核心操作步骤——泡发。你别看薏米粒小小的,它可是个“硬骨头”。直接下锅煮,那得等到天荒地老才能软糯。我的经验是,头天晚上,临睡前,抓一把薏米放碗里,用温水(注意是温水,不是滚烫的热水,也不是冷冰冰的凉水)浸泡,水量要足足的,起码是薏米体积的3-4倍。泡一夜,第二天早上你就会发现,原本干瘪的薏米粒,一个个都饱满起来,变得胖乎乎的,轻轻一捏就能感觉到它吸饱了水分,这会儿再煮就省事儿多了。要是赶时间,实在等不及一夜,那至少也要用热水泡上2-3个小时,效果也勉强过得去,但口感上总觉得少了一丝由内而外的柔韧。


薏米水:我的“解暑神器”与“清晨唤醒剂”

最基础的,也是我最离不开的,就是一碗清清爽爽的薏米水。我家先生,夏天容易犯困,总觉得身上沉甸甸的,我就给他常备这玩意儿。

做法说起来简单,可里头也有讲究:

泡发好的薏米,沥干水分。我喜欢直接放进我的老砂锅里,加足量的水,大概是薏米的10-15倍吧。一开始用大火烧开,看到水面开始沸腾,赶紧转成小火慢熬,盖上盖子,让它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唱着小夜曲。这一熬,至少得40分钟到1个小时。时间不够,薏米的精华出不来;时间太长,又容易把薏米熬烂,影响口感。

熬到什么程度算好呢?你得看薏米粒,它们会变得晶莹剔透,摸起来软糯却不失嚼劲,汤水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乳白色,带着一股子清雅的谷物香气。

为了增加风味和功效,我通常会加点“小配角”:

陈皮:放一小块老陈皮进去,味道瞬间就有了层次感,带着一丝甘苦和柑橘的清香,去湿效果也更佳。陈皮的选择,我偏爱新会陈皮,至少十年以上的,那股子韵味是新陈皮比不了的。

红枣:放几颗新疆大红枣,补气养血,也能给薏米水带来一点自然的甜味,避免了单调。

冬瓜:夏天的时候,我会把冬瓜去皮切块,和薏米一起熬,就是经典的冬瓜薏米水。冬瓜清热利水,和薏米简直是天作之合。

这熬好的薏米水,放凉了可以直接喝,带着点温热感更舒服。喝一口,那种清甜带着点谷物的微涩,一下子就把身体里的燥热和沉重感一扫而光。尤其是在空调房里待久了,总觉得湿气重,来一杯,简直是从内而外的清爽。我妈年轻那会儿,夏天爱长痱子,我外婆就是这样给她熬薏米水喝,说起来都是回忆的味道。


薏米粥:绵密醇厚,暖心暖胃

如果说薏米水是清新的小调,那薏米粥就是一首悠扬的慢板。它更具饱腹感,能当主食,也能当辅食,尤其适合早餐或晚上想吃得清淡些的时候。

煮粥的薏米,同样要提前泡发。我的“黄金比例”大概是薏米与米的比例1:2或1:3,水是米和薏米总量的8-10倍。米的选择,我喜欢用东北大米,黏性好,煮出来的粥更绵密。

烹饪步骤:

1. 泡发好的薏米和淘洗干净的大米,一起放入砂锅。

2. 加入足量的水,先大火烧开,再转至最小火,盖子可以稍微留条缝,防止溢锅。

3. 小火慢炖至少1个小时,期间需要偶尔搅拌几次,特别是底部,防止糊锅。

4. 看到米粒开花,薏米软糯,粥体粘稠,就可以关火了。

粥里的“小心思”:

为了让薏米粥不再单调,我常常会根据家人的喜好和季节,加入不同的配料。

粥品组合 主要功效 口感描述 我的偏好场景
薏米红豆粥 祛湿健脾,消肿 软糯沙甜,豆香浓郁 湿热困乏,肠胃不适时
薏米百合莲子粥 养心安神,清热润燥 清甜爽滑,清雅回甘 心烦气躁,睡眠不佳时
薏米南瓜粥 健脾益气,美容养颜 香甜绵密,南瓜味十足 脾胃虚弱,脸色暗沉时
单纯薏米粥 清利湿热,健脾胃 清淡温和,薏米Q弹 日常调理,想吃点素净的

我最常做的就是薏米红豆粥。红豆也要提前泡发,甚至可以提前煮到半软,再和薏米一起煮粥,这样红豆才能彻底煮烂,那种沙沙的口感混着薏米的Q弹,简直是绝配。出锅前,根据口味放一点点冰糖,不要多,一点点就好,那种清甜才能衬托出谷物的本真味道。如果喜欢咸口,加一点点盐和切碎的虾皮,也别有一番风味,但我就喜欢它那纯粹的甜。

我记得有次大冬天,北风呼啸,我妈一早起来给我煮了碗热腾腾的薏米红豆粥,甜糯又暖和,一口下去,整个人都舒展开了。到现在,每当我犯懒或者身体有点不适,总会想到这碗粥,仿佛自带治愈属性。


薏米入菜:点睛之笔,风味独特

薏米不仅仅是粥和汤的专属,它在菜肴里也能大放异彩,扮演着意想不到的角色。

1. 薏米蒸排骨/鸡肉:

这招是我跟一位广东阿姨学的,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把泡发好的薏米和切好的小排骨或者鸡腿肉混合,加入姜丝、少许蚝油、生抽、一点点糖、麻油,最关键的是要放豆豉,它能带出一种独特的咸鲜。抓匀腌制20分钟,然后上锅大火蒸15-20分钟。蒸出来的排骨软烂入味,薏米充分吸收了肉汁的鲜美,变得Q弹饱满,带着豆豉的香气,吃起来比米饭还过瘾。而且因为有了薏米,肉的油腻感也减轻了不少,简直是解腻增香秘诀

2. 薏米水果捞/酸奶:

这完全是我的“私家吃法”了。把煮好的薏米(要稍微煮得弹牙一点,不要太烂)放凉,拌进新鲜的水果沙拉或者酸奶里。比如切块的芒果、火龙果,或者几颗蓝莓。薏米的清淡谷物香,加上它那独特的咀嚼感,和水果的清甜、酸奶的醇厚混合在一起,口感特别丰富。平时运动完或者下午嘴馋想吃点健康的,我就会来一份,既饱腹又清爽,比单吃水果有意思多了。

3. 创意烘焙:薏米饼干/面包

偶尔心血来潮,我还会把炒熟的薏米打成粉,混入面粉里做饼干或面包。那种自带的坚果香气,让普通的饼干立刻有了与众不同的灵魂。当然,薏米粉不能完全替代面粉,毕竟它不含面筋,一般我只会加10%-20%,主要就是为了那股独特的风味和增加膳食纤维。我做过一次薏米燕麦饼干,烤出来香得不得了,咬一口是那种带着粗犷谷物香的酥脆,连平时不爱吃粗粮的小朋友都抢着吃。


一点点“老生常谈”和我的“小坚持”

关于薏米,还有一些碎碎念,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分享。

并非人人皆宜: 尽管薏米好处多多,但孕妇、月经期间的女性,以及体质偏寒的人,在食用时还是要谨慎,最好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

贵在坚持: 很多食材的功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薏米也一样。指望喝一两次就“脱胎换骨”那不现实,贵在细水长流,坚持一段时间,身体自然会有反馈。

生熟搭配: 我在上面提到了生熟薏米的选择,其实有时候我也会两者各半,生熟薏米各半,这样既能发挥生薏米的强效,又能用熟薏米来平衡其寒性,可谓取长补短,这也是我的一个小秘诀

口感的艺术: 煮薏米时,喜欢Q弹的就少熬会儿,喜欢软糯的就多熬会儿。这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你自己喜欢的口感

说到底,厨房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地方,更是我与食材对话,与生活交流的场所。每一种食材,都有它自己的脾气和故事。薏米这颗看似平平无奇的小颗粒,却在我的厨房里,以它独特的清雅和坚韧,为家人带来了无数次的滋养和慰藉。它不是那些光鲜亮丽的“网红”食材,但它就像一位默默付出的老朋友,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恰到好处的温暖和支持。这大概就是我对薏米那份深厚感情的由来吧。

薏米的食用方法及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