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这东西,说起来,真是又爱又恨。爱它那股子鲜活劲儿和独特的肉质,恨它嘛,自然是处理起来的麻烦。但要说哪道黄鳝菜最能牵动我心弦,那非盘龙黄鳝莫属。它不像鳝段煲那么家常,也不像炝炒鳝丝那么清爽,它带着一股子江湖气,又透着一股子老派的讲究。每当我心里痒痒,想给家里人来点“硬菜”,又想找点儿旧时的味道,这道菜就成了我的不二之选。
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带我去农贸市场,看见卖黄鳝的师傅,手起刀落,三下五除二就把活蹦乱跳的黄鳝处理得服服帖帖。那时候我就觉得,这黄鳝啊,就得活杀,冻过的黄鳝,骨头是软了,但那股子灵气,那股子嚼劲儿,就全没了。所以,我做盘龙黄鳝,头一桩事,就是得亲自去市场,挑那活蹦乱跳、身子溜圆、背部青黑带黄的野生黄鳝。养殖的虽然肥,但土腥味重,肉质也差了点意思。一眼看过去,那鳝鱼在水盆里盘着,精气神十足,这才是好货。
买回来的黄鳝,这处理过程,可就得有点耐心了。现在很多人图方便,让卖家直接处理好。我却喜欢自己来,这算是做这道菜的“前戏”,也是我对食材的敬意。先把黄鳝放盆里,撒点盐,让它吐吐泥,也让它自己挣扎一番,排清体内杂物,去除部分黏液。这一步,看着有点残忍,但却是保证口感清爽的关键。等它不动了,用剪刀在头部下方剪一刀,再沿着脊背,用剪刀尖儿轻轻挑开鱼皮,沿着脊骨往尾部一划到底,把脊骨挑出来,但注意,不要完全将鱼肉分断,让它保持一条完整的“皮囊”。这样,黄鳝肉摊开来,像一张卷轴,骨头剔掉后,再用刀背轻轻拍打几下,让肉质更松散入味。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黏液,直到摸起来不再滑腻,这样炒出来才不会有腥味。这一条条无骨的黄鳝,盘起来,才真能叫“盘龙”。
处理好黄鳝,接下来就是配料了。这道菜的精髓,除了黄鳝本身的鲜,就在于姜、蒜、辣椒的搭配。它们不是简单的调味品,而是这道菜的灵魂。
我个人的习惯是,老姜要用足,至少一大块,拍裂之后再切成厚片,这样姜味才能充分释放。蒜瓣更是不能少,整头蒜剥出来,拍扁即可,不用切得太碎,这样蒜香会在烹饪过程中慢慢渗入,而不是一下子就焦糊了。辣椒呢,我喜欢用干辣椒节和新鲜的二荆条或者小米椒混合。干辣椒的陈香和辣度,鲜辣椒的清新和椒香,一结合,层次就出来了。
调味汁是提前配好的,这是我的“小固执”。总觉得,临阵磨枪,味道就少了一份沉稳。
我的秘制调味汁配方:
| 成分 | 大致用量(以500g黄鳝为例) | 备注 |
|---|---|---|
| 生抽 | 3汤匙 | 提鲜,增加酱香 |
| 老抽 | 1茶匙 | 上色,让菜品呈现诱人的酱红色 |
| 料酒 | 2汤匙 | 提香去腥,最好是绍兴花雕酒 |
| 陈醋 | 1茶匙 | 解腻增香,提味,最后起锅前加 |
| 蚝油 | 1汤匙 | 增加复合鲜味和醇厚感 |
| 白糖 | 1/2茶匙 | 提鲜,中和辣味,让味道更圆润,不可省略 |
| 豆瓣酱 | 1.5汤匙 | 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赋予菜品灵魂辣味 |
| 花椒粉 | 1/2茶匙 | 增麻增香,也可放整粒花椒先煸香 |
| 白胡椒粉 | 1/4茶匙 | 驱寒增香,让味道更立体 |
| 清水/高汤 | 适量(没过黄鳝的2/3) | 慢炖所需,高汤效果更佳 |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火了。锅要烧得够热,我喜欢用铁锅,那种锅气是其他锅具给不了的。倒入菜籽油,量要比平时炒菜多一点点,因为黄鳝比较吸油,而且要炒香这些香料。油温不能太高,五成热的时候,先把姜片、蒜瓣和干辣椒放进去,小火慢慢煸炒。记住,是煸炒,不是炸。要让姜蒜的香气,干辣椒的辣味和陈香,一点点地被热油“逼”出来,直到空气中弥漫开那股带着泥土芬芳和辛辣的独特香气,干辣椒也变得微微发脆,颜色变得深红。这时候,再加入豆瓣酱,用铲子在锅边炒出红油,那酱香和辣香瞬间迸发,这才是这道菜的“魂”。
香料炒香后,重头戏来了。把处理好的黄鳝下锅。这时候,火要开到最大,用铲子快速地煸炒。黄鳝肉遇到高温,会迅速收缩,变得紧实。这步很关键,能锁住黄鳝的鲜味,也能让它在后续炖煮中不易散烂。看着那原本苍白的鳝肉在热油和辣椒的刺激下,慢慢变得卷曲,染上诱人的金黄色,我的口水已经开始分泌了。
待黄鳝炒得差不多,沿着锅边淋入绍兴花雕酒,让它在高温下瞬间蒸发,带走腥气,留下醇厚的酒香。接着,将事先调好的酱汁一股脑儿倒进去,翻炒均匀,让每一块黄鳝都裹上浓郁的酱汁。然后,倒入适量的热水或高汤,刚刚没过黄鳝的2/3即可。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慢慢焖煮。这一步,是让黄鳝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肉质变得软糯入味,大约需要15-20分钟,具体时间看黄鳝的大小和个人对软烂程度的喜好。期间可以偶尔开盖翻动一下,防止糊底。
焖煮到汤汁变得浓稠,黄鳝也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时,就可以大火收汁了。我个人不太喜欢勾芡,总觉得那层薄薄的芡汁,会把食材本来的味道给“糊”住。所以,我更喜欢用大火自然收汁,让汤汁紧紧地包裹在黄鳝上,那种自然的油亮,才是最诱人的。在收汁的最后阶段,我会撒上一把新鲜的青蒜苗段,或者小葱段,再沿着锅边淋上一点点陈醋。醋的加入,并不是为了让它变酸,而是为了提香解腻,让整道菜的鲜味瞬间被拔高,有一种画龙点睛的奇妙效果。
出锅前,再撒上一把花椒粉,或者淋上几滴麻油,香气瞬间扑鼻而来。这时候的黄鳝,色泽红亮,肉质肥美,吸足了姜蒜辣椒的辛辣,又带着豆瓣酱的醇厚,花雕酒的清香,还有那点睛之笔的醋意。一口咬下去,先是感受到了黄鳝皮的Q弹,紧接着是饱满而又带着韧劲的肉质,酱汁的鲜辣在口中蔓延,麻味随之而上,那种复杂的口感和味觉体验,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来我家,我做了这道盘龙黄鳝。她吃了一口,眼睛就亮了,说:“这味道,跟你外婆做的一模一样!”我听了心里暖暖的,我外婆可是个老手艺人,她的手艺,能得到我妈的肯定,那就是最高的赞誉了。这道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是连接着家人记忆和味道传承的纽带。它承载了我对传统家常菜的敬意,也寄托了我对亲情和烟火气的眷恋。
其实,这道菜的做法各地都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地方喜欢先将黄鳝油炸一遍,再进行烧制,那样做出来的黄鳝外酥里嫩,口感也很好。但我觉得,炸过的黄鳝,虽然香,但就少了一份黄鳝肉本身的鲜嫩和软糯。我更偏爱这种先煸炒后慢炖的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黄鳝的原汁原味,让酱汁的醇厚和黄鳝的鲜美融为一体,那种浑然天成的味道,才是盘龙黄鳝最迷人的地方。
所以啊,这道盘龙黄鳝,如果你也想尝试,我建议你,别怕麻烦,自己去市场挑活鳝,自己动手处理,用心去感受每一步的变化。当那股子浓郁的香气弥漫在你的厨房,当家人吃得连连称赞,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那盘红亮的“神龙”,卧在白米饭旁,仿佛真的要腾云驾雾一般,那是厨房里最温暖,最有力量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