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正宗做法]
说起梅菜扣肉,哎呀,这可不是一道随便炒炒炖炖的菜,它在我心里,那是有点儿分量的。不是逢年过节,就是家里来了特别重要的客人,我才舍得折腾它。折腾啥?不是工序多,是它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得有那份耐心,还得对得起那块儿五花肉。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算顶好,这梅菜扣肉只有过年才能见到。蒸好端上桌那一刻,油汪汪、红亮亮的一碗,筷子还没动呢,那股子特有的咸香、带着一点点回甘的肉脂味儿就先钻进鼻子里了,直把人馋得口水直流。那时候就觉得,啊,这就是幸福的味道啊!长大后自己下厨,总想复刻记忆里的味道,试过好几次,头几年愣是没搞明白为啥我做的总差那么点意思——要么肥肉腻,要么瘦肉柴,要么那梅菜没滋没味的,跟食堂大锅菜似的。
后来啊,请教了家里的老人,又自己瞎琢磨,踩了无数的坑,才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来。今儿个,我跟你分享的这个做法,不是啥秘传绝学,就是我这么多年做下来,觉得最对味儿、最能吃出那份“家常里的讲究”的版本。可能跟你看到的有些步骤不太一样,但我跟你说,有些细节,那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食材,那是第一关!
别以为梅菜扣肉就是肉和梅菜一炖就完事儿。选材是基础,也是灵魂。
首先是这肉。必须是带皮的五花肉,而且得是那种方方正正、肥瘦分明的。太肥了腻,太瘦了柴。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那种三层五花,就是皮下面一层肥、一层瘦、再一层肥、最下面再一层瘦,层次特别分明。去菜场,跟相熟的肉铺老板说,我要做扣肉的五花肉,他们一般就知道你要什么样的。好的五花肉,皮要干净,没啥残余的毛根,颜色是那种自然的粉红色,按下去有弹性。那种白花花、软塌塌没型的,趁早别碰。
然后是梅菜。这玩意儿分好几种,有干的,有湿的。我试下来,还是干梅菜做出来味道更足,香气更浓郁。虽然处理起来麻烦点,要长时间泡发,但风味真是湿梅菜比不了的。泡梅菜这步别省时间,我一般头天晚上就泡上,泡它个十来个小时。泡软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清洗!梅菜里沙土多得很,得反复搓洗,换水,直到水完全清澈了才行。然后挤干水分,一定要使劲挤,越干越好,不然炒的时候出水,影响风味。最后切碎,也别太碎了,有点颗粒感吃着才过瘾。
其他的配料,也都是提升风味的关键:
姜、葱:去腥增香的。
八角、桂皮、香叶:煮肉的基础香料,不能多,点到为止。
老抽:给肉皮上色,做出漂亮红亮的外观。
生抽、蚝油:提鲜。
冰糖:不是为了甜,是为了平衡咸味,增加复合口感,也让肉色更漂亮。
腐乳、腐乳汁:划重点!这是我做梅菜扣肉的“灵魂伴侣”!特别是红腐乳,它带来那种独特的豆香和发酵风味,跟五花肉的脂香简直是天作之合。腐乳汁比腐乳更香浓,别浪费了。
食用油:用来炸肉皮。
我个人的小秘密:炒梅菜的时候,我会偷偷加一小勺猪油,或者几滴高度白酒,那股香味儿,嘿嘿,你试试就知道了。
操作,步步是讲究!
-
煮肉: 五花肉整块儿下锅,冷水下锅!这是原则!冷水能更好地把肉里的血水逼出来。水里加点儿姜片、葱段,再来一两个八角、一小块桂皮,一两片香叶,几滴料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然后转中小火煮。煮多久呢?煮到用筷子能轻松扎透肉皮就行,大概也就20-30分钟,别煮太烂,后面还要炸和蒸。捞出来,煮肉的汤留着,后面炒梅菜有用。
-
上色与扎孔: 趁着肉刚捞出来还热乎,立刻在肉皮上均匀抹上老抽。抹薄薄一层就行,目的是上色。然后,重中之重来了!拿起你的牙签或者肉叉(专业的有肉叉更好用),在肉皮上密集地扎孔!要扎深一点,但别扎到瘦肉。这步累是累点,但千万别偷懒!扎得越密,后面炸的时候皮才能起漂亮的虎皮状,而且能帮助油脂排出,让肉皮不油腻,口感更酥。哎呀,我第一次没扎够,炸出来皮就没起虎皮,心疼那块肉!
-
晾干: 扎完孔上好色,把肉皮朝上放在一个架子上,放在通风的地方充分晾干!肉皮越干,炸的时候油溅得越厉害……不对,是炸出来的虎皮效果越好!而且没那么容易被油溅到(相对而言)。要是着急,可以用吹风机冷风吹干。这步大概需要1-2个小时,直到肉皮摸上去完全干燥、有点硬硬的感觉。
-
炸肉皮: 找个深点的锅,倒多点油,要能没过肉皮。开火烧油,油温得烧到七八成热(大约180-200度),能看到油面有轻微的青烟冒出来。小心翼翼地,把肉皮朝下,把晾干的五花肉放进热油里。哎呀妈呀,这步最惊险!油会“滋啦滋啦”地溅起来!赶紧盖上锅盖!炸的过程中,你可以稍微移动一下锅,让肉皮受热均匀。炸到什么程度?炸到肉皮变成那种金黄色,而且表面起密集的小泡泡,就是传说中的虎皮状!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8分钟,注意观察别炸焦了。
-
浸泡: 炸好的肉,捞出来,立刻放进提前准备好的冷水里!必须是冷水!而且要能完全浸没肉。这是让肉皮起虎皮的关键!热胀冷缩嘛,炸过的肉皮纤维遇冷会迅速收缩,形成漂亮的虎皮纹路。泡多久?至少泡1个小时,最好泡到肉皮完全回软,有点Q弹的感觉。
-
切片: 泡好的五花肉捞出来,沥干水分。准备切片啦!得顺着肉的纹理切,厚度大概在0.8-1厘米左右,别太薄也别太厚。太薄了夹不起来,太厚了不好入味,也容易腻。每一片都要肥瘦相连,这样吃着才有层次感。切好的肉片,看着那金黄的虎皮和分明的肥瘦层,成就感就先来了!
-
调味腌制: 拿一个大碗,把切好的肉片放进去。开始调味。这一步是给肉片打底味儿。我喜欢用生抽、老抽、蚝油、一点点冰糖,再加大量的腐乳和腐乳汁!用勺子把腐乳块儿碾碎,跟汁儿一起抓匀,让每一片肉都裹上厚厚的酱汁。用手抓最给力,让酱汁充分渗透到肉片的纹理里。腌制至少15分钟,时间充裕的话,腌半个小时更好。
-
炒梅菜: 在腌肉的同时,开始炒梅菜。锅里留一点点炸肉的底油(或者你个人的小秘密:加一小勺猪油),爆香姜末。倒入洗干净挤干水分切碎的梅菜。中小火慢慢煸炒!这是炒梅菜的关键!一定要把梅菜的水分炒干,炒到梅菜闻起来特别香,有点干香干香的感觉。水分不炒干,蒸的时候梅菜会出水,冲淡味道。梅菜炒香后,加入适量的生抽、老抽、冰糖,如果你喜欢腐乳味更浓,也可以再加点腐乳汁。对了,别忘了一点点煮肉的汤,能让梅菜味道更醇厚。我还会偷偷加几滴高度白酒,炒出来的梅菜那叫一个提气儿!炒匀,尝尝味道,咸甜度根据自己喜好调整。这梅菜的味道,就是整道菜的咸香来源,得调到位。
-
组装: 找一个漂亮的深碗,或者那种专门蒸扣肉的碗。把腌制好的肉片一片一片地肉皮朝下,整齐地码在碗里。可以码成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看你的碗和个人喜好了。尽量码紧实一点。肉片码好后,把炒好的梅菜均匀地铺在肉片上面,用勺子轻轻压实。
-
蒸制: 把组装好的碗放进蒸锅里。锅里水要加足!大火烧开上汽后,转中小火,开始漫长的蒸制过程。蒸多久?至少两个小时!我跟你说,这梅菜扣肉,时间是它的朋友。蒸够时间,肥肉的油脂才能充分溢出,被梅菜吸收,瘦肉才能变得酥烂而不柴,梅菜才能充分吸收肉的香味,变得油润香浓。要是你想吃入口即化、软糯到不像话的口感,蒸它三个小时!甚至可以头天晚上蒸一锅,第二天再回锅蒸半小时,那味道,简直了!蒸够时间,关火,别急着拿出来,让它在锅里再焖个十来分钟。
-
倒扣: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拿出你的盘子,选一个比碗口大的、有点深度的盘子。把盘子盖在蒸好的扣肉碗上。深吸一口气!然后,稳稳地,迅速地把碗和盘子一起翻过来!“Duang”一声(当然,不是真响声哈),成功!慢慢地把碗拿开……哇!一碗油光锃亮、虎皮分明、梅菜压实的梅菜扣肉就呈现在眼前了!看着都流口水!第一次倒扣成功,我差点没跳起来!也翻车过,肉片散了一碗,得慢慢再码回去,别提多郁闷了。所以这步得稳、准、狠!
关于“正宗”和那点固执
你说正宗是啥?我觉得吧,“正宗”不是一个僵死的模版,而是能吃出那份传统里该有的味道和感觉。我这做法,可能跟有些地方的客家做法、广式做法有区别。比如,有些做法会加豆豉,甚至甜面酱。这些我都试过。加豆豉会多一份复合的酱香味,也很好吃。加甜面酱嘛……我觉得会让味道偏甜,有点抢了梅菜和腐乳的风头,所以我个人不太喜欢,也很少放。对我来说,这道菜的灵魂就是五花肉的醇厚、梅菜的咸香、腐乳的独特发酵香,三者融合,达到一个“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梅菜吸油、香气扑鼻”的完美境界。那些额外的添头,我觉得反而可能打破这份平衡。当然,口味这事儿,谁也别强求,你喜欢加啥就加啥,自己吃得高兴最重要。但我分享的这个版本,是我心里最“正”的,也是我家老老小小都最爱吃的。
吃它!怎么吃都过瘾!
梅菜扣肉啊,就得趁热吃!用筷子轻轻一夹,肉片微微颤动,带着油光。放进嘴里……哎呀妈呀!肥肉部分完全不腻,入口即化,像一团温暖的雪。瘦肉吸足了汤汁,软烂入味,一点儿都不柴。梅菜呢,吸收了肉的精华,油汪汪、软糯糯的,带着腐乳和香料的复合香气,咸甜适中,简直是米饭杀手!一勺梅菜汁拌米饭,我能吃两大碗!
这道菜,做起来确实花时间花精力,但当你看着家人朋友围着桌子,筷子伸向那碗扣肉,脸上都是满足的表情时,你会觉得一切付出都太值了。那不仅仅是一道菜,那是一份心意,一份传承,一份浓浓的家的味道。
下次你想露一手的时候,试试我这个做法吧!别怕麻烦,厨房里的时光,本身也是一种享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