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常菜,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怎么都绕不开红烧牛肉。这道菜,在我家餐桌上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小时候逢年过节,它就是硬菜的C位;长大后自己下厨房,犯懒不想想新花样,或者想吃点实在熨帖的,它也是首选。炖一锅,满屋飘香,感觉整个家都有了温度。
不过,红烧牛肉这东西,真是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做法五花八门。南北有差异,婆婆妈妈有绝活,隔壁老王可能也有他的独家秘籍。我啊,没啥惊天动地的秘方,就是这么多年在自家厨房里,一点点摸索、一点点调整,找到一个自己最喜欢、家人也最捧场的版本。不是说我的就是最好的,但至少,对我来说,它是最有烟火气、最暖心的那一碗。
先说选肉吧。这可是基础的基础。想做出口感软糯、又不失嚼劲的红烧牛肉,我只认一样——牛腩。就是牛肚子上那块肉,带点筋膜,肥瘦相间。别的部位,比如牛腱子,炖出来太柴了,适合卤;里脊就更不行,那是用来炒的。买牛腩,得挑那种颜色自然红润,看着有点光泽,肥肉部分是乳白色的。按上去有弹性,不是那种水塌塌的。看着那些带点筋膜、肥瘦相间的,就眼睛发光了,知道这一锅有戏。
肉买回来了,处理也很关键。不是简单冲冲水哈,得泡!我习惯把牛腩切成大概3-4厘米的块,别太小,炖久了容易烂没影儿。切好后,放进大盆里,用凉水浸泡,水里可以加一点点盐,帮助血水析出。每隔半小时换一次水,至少泡上一个小时,最好是两小时。你看那水从浑浊变清澈,肉的颜色也变得更透亮,这腥气就去了大半了。
泡好洗净,下一步是焯水。这个很多方子都有,但我想强调一点:冷水下锅!不是水开了再放肉,那样肉的表面骤然收紧,里面的血水和脏东西反而不容易出来,肉还容易发柴。把泡好的牛肉块沥干,冷水下锅,扔几片姜、倒点料酒,开大火烧。水慢慢热了,牛肉里的血沫和浮渣就慢慢出来了。拿个漏勺勤快点把这些浮沫撇干净。水沸腾后,再煮个三五分钟,彻底把脏东西逼出来。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牛肉块表面的浮沫,备用。记着,焯好水后别用冷水冲,肉会回缩变硬。
接下来,就是炒制上色了。这步是灵魂!别怕麻烦,这是红烧牛肉好不好吃的关键之一。锅里放油,油可以稍微比平时炒菜多一点点,如果牛腩本身肥油不多的话。我习惯放点冰糖进去炒糖色。为什么要炒糖色?虽然加酱油也能上色,但那种带点焦糖的复合香气和微微的回甘,是酱油给不了的,而且颜色会更油亮、更诱人。冰糖比白砂糖更温和,炒出来颜色更正。
冰糖放进去,小火慢慢熬,可以用锅铲搅动。看着糖融化,开始冒小泡,颜色从透明变淡黄,然后慢慢变成 amber 色,再到深红棕色……得盯紧了,眼睛一眨可能就过了!颜色一到你想要的琥珀或红棕色,立刻把刚才焯好水的牛肉块倒进去,快速翻炒。让每一块牛肉都均匀地裹上糖色,同时利用锅里的余油,煸炒一下牛肉。这步非常重要!把牛肉表面煸炒到有点金黄、微微焦硬,能锁住里面的肉汁,炖的时候就不容易散烂,而且炒过的牛肉特别香。锅底还能析出一些牛油来,那股子香气,哎哟,绝了!
煸炒均匀后,香味也起来了,这时候可以把准备好的香料一股脑儿扔进去了。姜片(焯水用过的可以捞出来换新的,或者直接用新的)、葱段、蒜瓣(可以稍微拍破),还有我的固定组合:八角、桂皮、香叶。有时候兴起,还会丢一颗草果进去,整个汤底的香气立马就厚重起来了。快速翻炒几下,让香料的香味也炒出来。
然后,淋入料酒,烹一下锅边,去腥增香。接着倒入生抽和老抽。生抽调味,老抽上色,比例大概是生抽多一些,老抽少一半。我没有固定比例,全凭感觉和经验。这时候尝一下汤汁的味道,要比你预期最后成品的咸度稍微淡一点点,因为后面还要炖煮收汁,味道会浓缩。
好了,最重要的液体部分来了。加热水!一定要加热水!水要一次加足,没过牛肉块至少两三厘米。别偷懒加冷水,冷水会让牛肉遇冷回缩,肉质发紧,炖不烂。水烧开了,看着汤色是那种勾人的琥珀红,香气扑鼻,这时候就可以盖上锅盖,转小火慢炖了。
慢炖,慢炖,这俩字是这道菜的精髓。不是煮啊,是炖!火不能大,就让它在里面咕嘟咕嘟地唱小曲儿,声音都不一样。时间嘛,这得看肉,看锅,看火候。但怎么着也得一个半小时吧,要是牛腩筋多,奔着两小时去是常态。中间可以揭盖看看汤汁情况,如果水少了可以少量添加热水,但尽量避免。你得有耐心,等它把自己完全交给时间,慢慢变得酥烂软糯。
炖到什么时候算好?筷子轻轻一戳,能毫不费力地穿透肉块,带着点颤巍巍的感觉,筋膜的地方已经软糯到不行,仿佛一抿就能化开,这就算到位了。
要不要放土豆胡萝卜?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想吃得丰盛点、一锅出,可以在炖了一个小时左右,把切好的滚刀块土豆胡萝卜放进去一起炖。土豆吸满了汤汁,特别好吃!但讲究点儿的纯肉版,就是啥也不放,只吃那口原汁原味的肉和汤!我个人更偏爱纯肉,觉得那样更能突出牛肉本身的香味和汤汁的醇厚。
有个我的小习惯,这是我自己的“秘诀”吧,也没听谁特意说。我在炒肉的时候,会丢一两块新鲜番茄进去,或者加一丢丢番茄膏。不是为了番茄味儿哈,是那点微酸能在炖煮过程中帮助肉纤维软化,让肉更软糯,而且还能提鲜,吊出牛肉本身的鲜味。用量特别少,尝不出番茄味,但效果真的挺好。这是没人告诉你的小秘诀哈!
最后那几分钟,也就是大火收汁。打开锅盖,如果汤汁还比较多,可以稍微开大一点点火(也不是最大火,中大火吧),让汤汁咕嘟得更欢快,蒸汽腾腾,把汤汁收得浓稠油亮。收汁的时候得看着点,勤快地翻动,别粘锅了。汤汁收得差不多,能均匀地裹在牛肉块上,看着油光锃亮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
这时候,尝一下咸淡,如果觉得不够,可以稍微加点盐。但一般前面酱油放够了,收汁后味道会更集中,可能就不用加了。盐不能太早放,这个前面说过了,盐会收紧蛋白质,肉就不容易炖烂了。我都是快好了,尝了味,再决定加不加盐。
起锅!看那牛肉块,颜色是那种诱人的红褐色,裹着浓稠油亮的酱汁,旁边是几根煨得软烂的葱段。闻一闻,哎哟,这股子混着肉香、酱香、香料香的复合味道,瞬间让人食欲大开。夹一块放进嘴里,先是酱汁的醇厚微甜,然后是牛肉的酥烂,带着点筋膜的Q弹,牙齿轻轻一碰就化开了,满口都是肉汁的鲜甜。
这道红烧牛肉,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道菜。它是冬天里的一碗暖意,是家人才聚齐时的热闹,是夜深人静时对自己胃的一种犒劳。炖煮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看着食材在锅里慢慢变化,香气一点点弥漫,心里就特别踏实。
它不是饭店里那种加了各种添加剂、颜色红得发假的妖艳货色,也不是流水线生产出的标准味道。它是属于自家厨房的味道,是柴米油盐里炖出来的那股子真诚和温暖。就着米饭,能吃掉一大碗,每一粒米都裹满了油润的酱汁,想想都流口水。
所以啊,别怕麻烦,找个周末,买块好牛腩,试试这个版本。慢慢炖,有耐心,你也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一锅,最有家的味道的红烧牛肉。保证你吃一口,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