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做红烧小黄鱼这事儿啊,看着简单,但要想做得真地道,吃完还回味无穷,里头学问可大了去了。不是随便扔锅里,酱油一倒就算完事儿的。这些年,我折腾过无数条小黄鱼,从市场刚捞出来的活蹦乱跳的,到冰柜里冻得梆硬的,可以说,每一种状态,我都跟它们“聊”过天,研究过脾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道至简,但细节是魔鬼,尤其在烹鱼这事儿上。
咱们就从小黄鱼本身说起吧。要我说,这鱼啊,首选必须得是新鲜的。怎么看新鲜?眼睛得是清亮的,没一点浑浊;鱼鳃掀开,那颜色得是鲜红的,带着血色;鱼身摸上去,有弹性,按下去能迅速回弹,不是那种软趴趴的。鳞片更是要紧实,没有脱落。再闻闻,得是淡淡的海水味儿,绝不能有半点腥臭。我一般都喜欢去相熟的鱼档,老板早上几点去码头,头天晚上啥时候进的货,我心里都有数。小黄鱼尺寸呢,我偏爱那种手掌大的,大概七八两一条的,这种大小的肉质最是细嫩,入味也快,而且煎的时候不容易碎。太小的,吃起来不过瘾;太大的,鱼肉可能就没那么滑了,而且还容易有粗纤维感。
鱼买回来,第一步就是处理。这可是去腥的重中之重。开膛破肚,把内脏和鱼鳃处理干净,尤其肚子里的那层黑膜,那是腥味儿的主要来源,一定要刮得干干净净。然后,用清水里里外外冲洗几遍,直到水是清澈的。很多人直接就下一步了,但我的习惯是,洗净之后,一定要用厨房纸把鱼身内外彻底擦干。这一步,看着不起眼,却是后续煎鱼不破皮、不粘锅的关键。水汽太多,下锅就炸,不仅危险,鱼皮也煎不脆,还容易粘锅破相。擦干后,内外都抹上一点点盐,再淋上几滴料酒,不用多,意思意思就行,腌制个15-20分钟。这叫“打底”,让鱼肉有点儿底味,也进一步去腥增香。
趁着鱼腌制的工夫,咱们把配料也准备好。姜,那是小黄鱼的“灵魂伴侣”,去腥提香全靠它。我一般姜片要多切一些,切得厚薄均匀。蒜,三五瓣,拍扁了就行,不用切太碎。葱,分成葱白和葱绿,葱白切段,葱绿切成葱花备用。干辣椒,根据个人喜好来,我喜欢放一两颗,只是为了增添一点点复合的香气,不是为了辣,所以掰开,把籽倒掉一些。
接下来,就是这道菜最见功夫,也最容易让人抓狂的一步:煎鱼。记住,煎鱼的锅子一定要烧热,热到什么程度?滴一滴水进去,能迅速蒸发掉,而不是躺在那里跳舞。然后,倒入比平时炒菜稍微多一点的食用油,油烧到六七成热,也就是油面冒轻烟,筷子伸进去周围会冒密集的小泡泡。这时候,把腌制好的小黄鱼轻轻地、顺着锅边滑进去。千万别着急,一条条地放,给它们留足“伸展”的空间。小火慢煎,不要急着翻动。晃动一下锅,如果鱼能在锅里轻松滑动,说明底部已经形成了一层金黄酥脆的壳。这时候,再用铲子轻轻地翻面。如果翻不动,就再等等,强行翻动就容易破皮。煎鱼,拼的就是耐心和火候的掌控。两面都煎到金黄焦香,鱼皮变得硬挺,鱼肉微微发白,就可以盛出来备用了。我跟你说,这个煎的过程,厨房里那股子鱼肉的焦香混着油的香气,闻着都让人食欲大开。
煎好的鱼,我们来做酱汁。这酱汁,也是我的“独门秘方”之一。用煎鱼剩下的底油,如果油不够或者焦糊了,就再补一点点。先把姜片、蒜瓣、干辣椒和葱白段放进去,小火爆香。一定要小火,慢慢地,把它们的香气都逼出来。直到姜片边缘微微焦黄,蒜瓣也变得金黄,那香味儿简直能把魂儿都勾出来。
然后,重头戏来了。倒入料酒,沿锅边淋一圈,那“滋啦”一声,酒香和热气瞬间腾起,把锅里的所有香气都融进去。接着是我的酱汁配方:生抽(我爱用海天金标生抽,味道醇厚不齁咸)大概三到四勺,老抽(为了上色,一勺就够了,不能多,不然颜色太深发黑)半勺到一勺,冰糖(划重点!一定要用冰糖,它比白糖的甜味更柔和,能让鱼肉吃起来更鲜甜,而且收汁后会有漂亮的晶莹感)几颗,根据鱼的大小和个人喜好调整,我一般会放小指头盖那么大的三四颗。再加入适量的开水或者高汤,水量要没过鱼身大概三分之二。
把煎好的小黄鱼轻轻放回锅中。大火烧开后,立刻转小火,盖上锅盖,让它咕嘟咕嘟地慢炖10-15分钟。这个过程,是让鱼肉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变得软糯入味。我常常会把锅盖稍微留一条缝,让蒸汽散发出去,这样汤汁能更好地浓缩。炖的过程中,可以稍微晃动一下锅,让鱼均匀受热,但尽量不要用铲子去翻,以免鱼肉散开。
时间到了,打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酱香混着鱼肉的鲜香扑鼻而来。这时候,转大火,进行收汁。大火收汁,是让汤汁变得浓稠、光亮的关键。一边收汁,一边可以用勺子将汤汁不断地往鱼身上淋,让鱼肉的每一个角落都裹满酱汁。等到汤汁变得浓稠,能均匀地挂在勺子上,甚至能在鱼身上形成一层诱人的玻璃状薄膜时,就可以关火了。出锅前,撒上碧绿的葱花,再淋上几滴香油,那股子混合着葱油香和酱香的味道,简直能把人馋哭。
我跟你说,这道红烧小黄鱼,我家老头子最爱吃。每次我做,他都能多添一碗饭。有一次,我妈来家里,尝了我的鱼,惊讶地说:“你这鱼怎么这么香?比我做的还好吃!”要知道,我妈可是我学做菜的启蒙老师,这句夸奖,真是比什么都管用。我琢磨着,这大概就是火候和配料的细微差别,还有就是我对这条鱼倾注的那么一点点小心思和执念吧。
有些人做红烧鱼喜欢加豆瓣酱或者甜面酱,味道会更重更复杂。但对于小黄鱼这种肉质细嫩,本身鲜味儿就很足的鱼来说,我觉得那些酱料反而会喧宾夺主,掩盖了鱼肉本身的清甜。所以我更偏爱这种纯粹的酱油、糖、酒的组合,它更能凸显小黄鱼的本味。另外,有些人煎鱼前喜欢拍粉,说是能防止粘锅,但我个人觉得,只要鱼擦得够干,锅够热,油温到位,根本没必要。拍粉虽然能保护鱼皮,但也让鱼肉少了一层和汤汁亲密接触的机会,口感上也会有点儿面面的。
还有,关于火候,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我的理念。
烹饪阶段 | 火候建议 | 效果和原因 |
---|---|---|
煎鱼 | 中火偏小 | 定型,锁住鲜味,形成焦香外壳。火太大易焦糊,火太小则鱼肉出水,粘锅。 |
爆香配料 | 小火 | 逼出香气,避免焦苦。姜蒜慢慢焙出香味,才能为汤汁打下醇厚的底味。 |
烧开酱汁 | 大火 | 迅速升温,让酱汁的味道充分融合。 |
慢炖入味 | 小火 | 核心步骤,让鱼肉吸收汁水,变得软糯入味。小火慢炖能让鱼肉的组织慢慢变软,同时让汤汁的鲜美渗入其中,且不易将鱼炖烂。 |
大火收汁 | 大火 | 提色增亮,浓缩风味。让多余的水分快速蒸发,汤汁变得浓稠,形成漂亮的芡汁,包裹住鱼肉,增加光泽感和风味集中度。 |
你看,每一步的火候都得拿捏得死死的,这道菜才能出来那个“魂儿”。
出锅的红烧小黄鱼,鱼皮完整,带着金黄焦脆的痕迹,浸润在浓郁的红亮酱汁里,上面撒着翠绿的葱花,光是看着,就已经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了。用筷子轻轻一夹,鱼肉洁白如雪,丝丝分明,带着一股子酱汁的醇厚和鱼肉本身的清甜,入口即化,根本不用费力去嚼。吃到鱼肚子那边,带着一点点焦香的鱼皮,更是妙不可言。
这道菜啊,不仅仅是做饭,更像是一种创作。从挑选鱼,到小心翼翼地煎,再到用心调味,每一个环节都带着我对美食的热爱和那份小小的执着。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觉得,我做的红烧小黄鱼,比外面饭店里的那些,都多了一份人情味儿和家的味道吧。不信你试试,保证让你也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