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肉粽子的做法

肉粽子的做法

说起来,这肉粽子啊,真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每年到了端午节前,我这手就开始痒痒,心里也跟着长草,总觉得不亲手包上那么一大锅,这个节就好像缺了点什么,过得不完整似的。外头卖的那些,不说味道吧,总觉得少了一股子精气神儿,少了点家里那股子烟火气,少了那份你费心费力、一趟趟从市场挑拣食材、一寸寸把糯米洗净浸泡、一块块肉仔细腌渍的心意。那才是真滋味,你信不信?

要说包粽子这事儿,头一个,得从糯米说起。我这个人,认准了就一条道走到黑,包肉粽子,必须是长糯米,那种细细长长的,米粒饱满,晶莹剔透。为什么不是圆糯米?圆糯米虽然也糯,但口感总觉得少了那么点韧劲儿,粘稠得过了头,吃起来容易发黏,少了长糯米那种颗颗分明,又软糯又弹牙的妙处。我家一般都是头天晚上就把米洗干净了,用清水浸泡上,盖好盖子,放冰箱里“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来,米粒已经吸饱了水,变得胖乎乎的,轻轻一捻就碎,这才算到位。

泡好的糯米,可不是直接就能用啊,那太没灵魂了。我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泡好的糯米捞出来沥干,放个大盆里,往里头淋上两大勺生抽,再来点老抽上色,盐巴少许提味,最关键的是,还得浇上一小勺猪油或者你常用的食用油。然后用手,对,必须是手,仔仔细细地抓匀,让每一粒米都裹上那层油光和酱色。别小瞧了这一步,这可是让米粒在煮的过程中不干硬,还能吸饱肉汁香气的秘密武器。尤其是那点猪油,它在加热后散发出来的独特香气,能让整个粽子都变得醇厚起来,那叫一个香!有人喜欢在米里加五香粉,我试过,但总觉得会抢了肉的风头,我还是喜欢让肉香做主角。

接着说。我的肉粽子,主角永远是五花肉,而且必须是带皮的那种。肥瘦相间,层次分明。那种纯瘦肉的粽子,吃起来柴得很,一点也不润,简直是对肉粽子的亵渎。我通常会去市场找那种厚实、三层或五层分明的上品五花肉,回来用温水洗净,切成大约三四厘米见方的块。不能太小,煮久了就化没了;也不能太大,一口咬下去全是肉,会腻。这切肉也是个技术活儿,得顺着肉的纹理来。

肉块处理好后,就该腌制了。这是肉粽子好吃的灵魂所在!我一般会提前两天就开始腌。大块的五花肉丢进盆里,倒多多的料酒去腥提香,然后是生抽、老抽、蚝油,再撒上一大勺五香粉,少许白糖提鲜,最后,我会偷偷放一小撮白胡椒粉。为啥是白胡椒粉?它能给肉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辛辣,却又不抢味,反而把肉的鲜美衬托得更淋珑。有些人腌肉喜欢加点南乳(红腐乳),能让肉色更红亮,风味更浓郁。我试过几次,后来还是放弃了,总觉得南乳的味道太个性,会把五花肉本身的鲜甜给盖住。我偏爱让肉味纯粹一点,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酱香浓郁,入口即化。所以,我的秘诀就是让调料充分渗入肉里,而不是靠某种特别浓郁的调料去“抢戏”。全部拌匀后,盖上保鲜膜,放冰箱冷藏,至少腌制24小时,48小时更佳。腌制期间,隔个半天拿出来翻拌一次,确保每块肉都均匀入味。

除了肉,我还会加点别的。比如干香菇,提前泡发,然后挤干水分,切成小块。泡香菇的水别倒掉,可以加到糯米里拌匀,或者留着煮粽子时加进去,那股子鲜味儿,简直了!再就是咸蛋黄,我一般买那种腌制好的,掰成两半,一个粽子放半个或一个,沙沙的口感和肉香简直是绝配。也有人喜欢加栗子或者绿豆,但我觉得那样会冲淡肉粽子的主角光环,所以我的肉粽子,就让肉和糯米唱主角,别的都只是点缀。

再来说说粽叶。这粽叶也有讲究,我家常用的就是那种箬叶,叶子宽大厚实,颜色碧绿,带着股天然的清香。买回来后,先用清水一片片擦洗干净,然后放入一口大锅里,加水没过粽叶,煮开后继续煮个10分钟左右,这样能让粽叶变得柔软有韧性,包的时候不容易裂,而且还能去除叶子上的涩味和杂质,让香气更好地释放出来。煮好后捞出来,用清水冲洗几遍,泡在清水里备用,这样可以保持叶子的湿润度。

万事俱备,只欠了!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体力活儿。我通常都是搬个小板凳,坐在桌前,旁边放着米盆、肉盆、粽叶盆,手边再放一卷棉线。取两片粽叶,头尾交叉叠好,光滑面朝里。然后从中间卷成一个漏斗状,底部的尖角要捏紧,不能漏米。先往漏斗里填一小勺米,然后放一块腌好的五花肉,再放半个咸蛋黄,盖上满满的糯米,用勺子轻轻压实。然后把多余的粽叶往下折叠,盖住米料,再顺着粽子的形状把两边的叶子也折叠好,最后用棉线扎紧。这扎可有学问,既不能太松,不然煮的时候米会散出来,肉汤会流失;也不能太紧,那样米粒会受压不均匀,煮出来夹生。那份松紧有度,全靠手感和经验。

看着一个个胖乎乎、绿油油的粽子排排站好,心里那个满足啊,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最后一步,煮粽子。我家现在都是用高压锅,效率高,煮出来的粽子特别软糯。以前姥姥那辈,都是用大锅,柴火慢慢地煮,一煮就是大半天,那股子香气能飘出好远。现在图省事,但效果也不差。

煮粽方式 时间 优点 缺点
高压锅 上汽后45-60分钟 效率高,省时省力;粽子软糯,肉入口即化。 需要注意泄压,对粽子数量有限制。
普通大锅 3-4小时甚至更久 粽子浸泡时间长,更入味;香味更悠远。 耗时耗能,需全程加水避免烧干。

煮粽子的时候,水一定要没过粽子,如果不够,中途一定要加开水,不能加冷水,不然会影响粽子的口感。高压锅里,我还会丢几片用过的粽叶,或者倒一点泡香菇的水,这样能让煮出来的粽子更香。等高压锅上汽后,转小火,压个45分钟到1个小时,关火,让它自然冷却泄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用在煮粽子这事儿上,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等压力完全降下来,打开锅盖的那一刹那,热气腾腾,粽叶的清香、糯米的米香、五花肉的酱香,一股脑儿地扑面而来,那简直是人间至味啊!

刚出锅的粽子,热腾腾地剥开粽叶,糯米已经变得晶莹油亮,里面的五花肉块变得酥烂,轻轻一碰就化开,肉汁完全融入到米粒里。咬上一口,糯米的软糯带着淡淡的清香,肉的咸香、醇厚、肥而不腻,咸蛋黄的沙糯,那种多层次的口感,简直能把人魂都勾走。我一般是不蘸任何酱料的,因为粽子本身的调味已经足够丰富,再加就画蛇添足了。

每年包粽子,都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较量,从挑选食材、洗洗涮涮、腌腌拌拌、到一包一扎、最后热气腾腾地出锅,前前后后要耗费两天的时间。可每当看着家人围坐一桌,剥开粽叶,大快朵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时,心头所有的疲惫就都烟消云散了。这份传承自姥姥、妈妈手里的味道,这份充满着爱与耐心、烟火气的味道,这才是家的味道,是我们记忆里最深沉的美味。外头再怎么方便,也替代不了亲手包的这份心意,和那份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家厨房的香气。你问我累不累?嗨,这哪儿是累啊,这是心甘情愿的“甜蜜的负担”!为了这口儿,一年等一回,值!

肉粽子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