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炖鸡汤的做法

炖鸡汤的做法

炖鸡汤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不就是把鸡丢锅里加水煮嘛。可真要炖出一锅,那种扑鼻的香气、入口的醇厚、回味的绵长,能把人从骨头缝里熨帖到心尖上的汤,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也藏着我厨房里大半辈子的心血和一点点小固执。

我总说,炖鸡汤,得先“对”了那只鸡。不是所有鸡都能炖出好汤的。超市里那种冰冻的、瘦了吧唧的速生鸡,你就是用神仙水炖它一百年,也炖不出那股子灵魂的鲜香。在我看来,炖鸡汤的至宝,还得是散养的老母鸡。你看它那皮,带着点黄油色,肉质紧实,摸起来有弹性,甚至有些细小的毛孔里还残留着根根小绒毛——别嫌它不干净,这恰恰是活力的证明。它的骨头,颜色深,带着一点点血色,这才能熬出胶质和骨髓里的精华。我知道现在城里买这种鸡不容易,有时候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三黄鸡,但哪怕是三黄鸡,我也要挑个头大点、看起来精神足的。至于乌鸡,那是另一番风味了,通常我会把它留给更讲究药膳滋补的时候。

选好鸡,就是处理了。这鸡拿回来,得先把它里里外外洗得干干净净,特别是肚子里的血块、内脏,一定要掏空。鸡屁股那儿的肥油和淋巴,毫不犹豫,剪掉!这玩意儿腥味重,还影响汤的清澈度。然后就是斩块。我喜欢把整鸡切成大小适中的块,不用太小,太大也不行,小了容易碎,大了炖不透。我的经验是,大约拳头大小的块最合适。

接下来,就是炖鸡汤的“灵魂拷问”:要不要焯水?我的答案是:必须!而且是冷水下锅。把切好的鸡块放进冷水锅里,放几片,几段葱白,再倒一点点料酒。随着水温慢慢升高,你会看到大量的浮沫一点点冒出来,这些就是血水和杂质。这锅水可别心疼,等水沸腾,持续个三五分钟,用勺子把那些灰褐色的浮沫仔仔细细地撇干净,一点儿不留。然后把鸡块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这一步是为了洗去附着在鸡肉上的浮沫和腥气,让汤头更纯净。切记,别用冷水冲,肉会骤缩,影响口感。我曾经有一次偷懒没焯水,或者焯水不彻底,那锅汤喝起来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腥味,简直是暴殄天物,后来只能倒掉,心疼得我好几天没缓过来。

焯水后的鸡肉,香气已经隐隐透出来了。这时候,我的“秘密武器”登场了——一口沉甸甸的砂锅。我家里这口砂锅跟了我十几年了,炖汤煮粥,样样在行。它受热均匀,保温性好,最能把食材的鲜味慢慢地“逼”出来。把洗净的鸡块放进砂锅里,接着,就是各种配料的登场。

基础配料,我从来不会少:大块的姜片(多一点没关系,姜是去腥增香的利器),以及几段葱绿(白葱段焯水时用了,绿葱段这时候放进去,提香)。有时候,我还会扔几颗白胡椒粒进去,它能给汤底增加一种不易察觉的辛辣感,让味道更有层次。

至于其他的配菜,我的选择会根据季节和心情来调整。

| 配料类别 | 推荐食材 | 风味特点 | 适合人群/时节 |

| :——- | :——- | :——- | :—————– |

| 经典滋补 | 香菇(干香菇泡发,泡发水千万别倒!)、红枣枸杞 | 醇厚甘甜,滋补养生,菌菇香气浓郁 | 全家适用,病后恢复,秋冬进补 |

| 清甜鲜美 | 甜玉米段胡萝卜块 | 自然清甜,汤色金黄诱人,口感丰富 | 孩子、口味清淡者,夏季 |

| 软糯暖胃 | 山药段板栗 | 绵软可口,饱腹感强,滋补健脾 | 老人、小孩,秋冬进补 |

| 清润解腻 | 白萝卜块 | 汤汁清爽,有淡淡萝卜清香,解油腻 | 喜食清淡者,搭配油腻主食 |

| 菌菇组合 | 各种新鲜菌菇(杏鲍菇、海鲜菇、蟹味菇等) | 菌香浓郁,口感多样,增添鲜味 | 追求鲜味,素食者,四季皆宜 |

我个人最偏爱的是干香菇。它泡发后那股独特的浓郁菌香,是新鲜香菇比不了的。泡发干香菇的水,沉淀一下,上面清澈的部分,我是一定要加到汤里的,那可是香菇的精华啊!但红枣和枸杞,我只有在家里有人需要滋补或者秋冬时节才会放,它们甜味足,有时会抢了鸡汤本身的鲜味。玉米和胡萝卜则是孩子们的心头好,汤炖出来带着清甜,颜色也特别漂亮。

把鸡块和选定的配料都放进砂锅后,关键一步来了:加水。一定要加足量的热水!这一点太重要了。热水能让鸡肉的纤维迅速收缩,锁住里面的鲜味和营养,避免肉质发柴。而且,中途如果发现水少了,也只能加热水,千万不能加凉水,不然汤的鲜味会大打折扣,肉质也会变硬。水要没过所有食材,高出三四厘米左右。

然后就是盖上锅盖,大火烧开。等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冒着大泡的时候,立刻转为小火,保持微沸的状态。这个“微沸”很重要,就是汤面似开非开,偶尔冒几个小气泡,但又不会溢出来的那种。这种状态下,鸡肉的鲜味和胶质才能一点点、不紧不不火地融入到汤里。炖的时间嘛,我通常会炖至少2个小时,最好是2.5到3个小时。时间短了,鸡肉的鲜味还没完全释放;时间太长,肉可能就散了,汤也会变得过于浓稠,甚至有点糊味。炖到一半的时候,我会用勺子轻轻撇去表面那一层金黄色的浮油——如果我想要清爽一些的汤。但如果家里有人需要滋补,我会保留一部分。

等时间到了,打开锅盖的那一刻,那股子混合着鸡肉的鲜香、香菇的菌香、玉米的清甜,还有姜丝丝缕缕的辛辣的复合香气,直冲鼻腔,瞬间就能把人从头到脚都香透了。这时候,我才会小心翼翼地加入。我的经验是,盐一定要在出锅前十分钟放。太早放盐,会让鸡肉中的水分流失,肉质变得又老又柴,汤的鲜味也出不来。盐的量也要适中,宁可淡一点,后面再加,也不要一下子放多。毕竟,一道好汤,喝的是它的原汁原味,而不是咸味。有时候,我还会悄悄滴入几滴米醋——别担心,不是为了酸,它能起到提鲜增香的奇妙作用,而且尝不出来醋味。最后撒上碧绿的葱花或者香菜碎,这锅炖鸡汤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喝鸡汤,得趁热。舀一勺金黄清澈的汤汁,先轻轻抿一口,让那股温润的鲜味在舌尖蔓延,滑过喉咙,暖到胃里,瞬间让人感到无比的熨帖和满足。再夹一块炖得软烂入味的鸡肉,蘸一点点生抽或者什么都不蘸,吃它的原汁原味。那肉,轻轻一抿就脱骨,细嫩得像刚出生的婴儿皮肤,嚼起来又不失弹性,满口都是鸡肉的本真鲜甜。配上软糯的山药、甜丝丝的玉米,每一口都是享受。

这些年,炖鸡汤已经成了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情好的时候炖一锅,是给自己和家人的犒劳;身体不适的时候炖一锅,是最好的安慰剂;天气冷了,外面下着小雨,屋里热气腾腾地炖着鸡汤,那种温暖和踏实感,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这大概就是厨房的魅力吧,一锅看似简单的汤,里面却藏着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挂念,还有那些无法言说的温暖记忆。每次看到家人喝得满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就知道,我的这点儿“小固执”和“麻烦”,都值了。

炖鸡汤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