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煲汤食谱100种做法大全

煲汤食谱100种做法大全

煲汤这事儿啊,说起来简单,不就是把食材扔锅里加水煮嘛?可真要煲出一锅能让你从舌尖暖到胃底,从骨子里透着舒坦的汤,那可真是门学问,一份心意,甚至,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哲学。市面上那些动不动就号称“极速出好汤”的玩意儿,在我看来,那是对汤的亵渎。真正的汤,是时光和火候的杰作,是食材本身被温柔唤醒的灵魂。

我是个老广,骨子里就流淌着对汤水的执念。小时候,我家那口老瓦煲,几乎没停过火,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就是家里最温暖的背景音。长大了,自己掌勺,更是把这煲汤的“衣钵”继承了下来,甚至,还有点儿自己的“小固执”和“怪癖”。

首先,咱得说说水。你别小瞧了水,它可是汤的骨架。我家里永远备着过滤后的纯净水,或者桶装的矿泉水。那些直接用自来水煲汤的,我不是说不行,但汤的清澈度和鲜甜度,真的会差那么一截。汤嘛,喝的就是个纯粹,一点点杂质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和心情。

再来,就是锅。我坚持用砂锅或者老瓦煲。不是我矫情,这玩意儿受热均匀,保温性好,能让食材在恒定的温度下慢慢释放出精华,汤味儿醇厚,自带一种“老气”的沉淀感。高压锅?哦,那用来压排骨还凑合,煲汤?那叫煮肉汤,不能叫煲汤,把食材的筋骨都压碎了,少了层次感,少了那种温柔的渗透感。我宁愿多等几个小时,也绝不妥协。

然后是火候。这是煲汤的命门。我的原则是:大火滚开,转文火慢熬。这个“文火慢熬”可不是开玩笑的,得熬到汤色诱人,食材软烂,肉骨分离,香气四溢。一般少则两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甚至有些汤,我会花上六七个小时去“伺候”它。你闻着那逐渐浓郁的香气,看着汤面那层金黄的胶质,你会明白,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别想着半途开大火催,那汤就“冲”了,味道会变涩。

至于调味,我的宗旨是——少即是多,甚至不加。真正的好汤,靠的是食材本身的鲜甜。我通常只在出锅前点几滴海盐提味,绝不多放。什么鸡精味精的,我家里那是杜绝的。要是你做的汤寡淡无味,那不是调料的问题,那是你食材没选对,或者火候没到位。

我这个人,煲汤的路子有点野,什么都敢往锅里扔,但也有自己的“压箱底”和“心头好”。

譬如这几年冬天,我总爱给家里人煲一锅霸王花南北杏罗汉果猪肺汤。听着名字就有点“重口味”是吧?尤其是猪肺这东西,很多人是抗拒的。但我告诉你,处理好了的猪肺,一点腥味都没有,它能把汤变得特别清润,对呼吸道特别好。

要做好这个汤,猪肺的处理是关键。买回来的猪肺,一定得反复灌水、挤压,就像给它做肺部理疗一样,要把里面的血沫和脏东西都冲洗干净。洗到猪肺发白,没有血水流出,再把它整块冷水下锅,加几片姜,少许料酒,大火焯水。等水开了,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切成大块。这一步,务必耐心,这是去腥和保证汤色清澈的关键

接着,霸王花得提前冷水泡发,大概半小时到一小时,剪掉硬蒂,洗净。南北杏罗汉果冲洗一下就好。所有材料——处理好的猪肺块、泡发的霸王花、南北杏、罗汉果——一股脑儿地放进我的老瓦煲里。加入足够多的热水(切记是热水,尤其焯水后,这样肉不会骤然紧缩),水量要没过所有食材两三指,然后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最小的文火,盖上盖子,耐心等待。我一般会煲上至少三个小时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炉灶上,瓦煲里咕嘟咕嘟冒着细小的泡泡,厨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带着植物清香和肉类醇厚的混合香气,那是霸王花独有的那种清甜味儿,和罗汉果的甘润、南北杏的微苦交织在一起,闻着就觉得身心舒畅。汤色慢慢变成那种带着点微黄的清澈,而不是那种乳白色的浓汤。出锅前,只放少许海盐。这汤喝下去,喉咙立刻感到滋润,肺腑都跟着熨帖,尤其是雾霾天或者天气干燥的时候,喝上一碗,比什么润喉糖都管用。

再说说大众一些的,比如玉米红萝卜猪骨汤。这简直是家家户户的日常款。但即便这么简单的汤,我也有我的“歪理”。

我选猪骨,一定是筒骨或者扇骨。筒骨多骨髓,煲出来的汤色泽会偏乳白,胶质丰富;扇骨肉多,汤味更甜。我通常会混合使用。猪骨一定要冷水下锅焯水,记住,是冷水!这样血沫才能慢慢煮出来,汤色才清澈。焯水后,用温水冲洗掉骨头上的浮沫,再放入瓦煲。玉米嘛,我喜欢用甜玉米,切成两三厘米的厚段;红萝卜则要用那种颜色深、表皮光滑、分量沉甸甸的,我通常会滚刀切块

常用汤骨/肉类对比
肉类部位 特点 推荐汤品 我的偏好
猪筒骨 骨髓丰富,汤色奶白,胶质感强 滋补老火汤、玉米排骨汤 绝对首选,骨髓是精华所在
猪扇骨 肉多骨少,汤味鲜甜,不油腻 萝卜汤、玉米汤、清补凉汤 搭配瘦肉用,提升汤底的清甜
猪腱肉 瘦肉纤维分明,久炖不柴,汤味清澈 任何需要瘦肉的滋补汤品 必加,提供汤的“肉味”深度,久煮不散
老母鸡 汤味浓郁,油分较多,胶质丰富 虫草花鸡汤、花胶鸡汤 熬胶质的利器,但要去皮去油,否则太腻
乌鸡 滋补,汤色发黑,味清淡 各种药膳汤 配合药材,清补首选,但我个人不常用

我会加几粒蜜枣进去,不是为了甜,是为了给汤增加一丝若有似无的甘醇,让汤味更圆润。同样是大火烧开转文火慢熬,至少两小时。这汤,煮出来是那种带着玉米清香和胡萝卜甜味的暖金色,喝一口,是那种很自然的清甜,不是糖的甜,而是蔬菜和骨头熬出来的纯粹的甜。我家小孩儿最爱喝这个,每次都能喝光光,看着他们满足的表情,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还有一种汤,我把它叫做“招待客人或者犒劳自己”的汤——花胶鸡汤。这可不是随便就能上手的。

花胶的选择,那是讲究。我一般会选筒胶或者蝴蝶胶,要看纹理清晰,肉质厚实,没有异味的。泡发花胶是门大学问。我习惯用冷水泡24小时,然后上锅蒸20-30分钟(锅里放几片姜和葱,去腥),蒸好后趁热立刻放入冰水中激,这样花胶会变得更Q弹。待其自然冷却,再换一次冷水继续泡发24-48小时,直到完全变软,按压有弹性,厚度增加。这一步急不得,泡发得好,汤的胶质感才足,没有腥味。

老母鸡,必须是走地老母鸡,肉质紧实,油脂丰富,才能熬出浓郁的汤底。我会把鸡皮上多余的油脂去掉,特别是鸡屁股那里,再冷水焯水,洗净。除了花胶和老母鸡,我还会放几粒瑶柱(提前泡软,泡发的水也一起倒入),增加海味特有的鲜甜。有时候,心情好,我还会加几颗红枣和一点姜片

同样是大火滚开转文火慢炖至少三小时。这汤炖到后面,汤色金黄油亮,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肉香和海鲜的鲜味。花胶会变得非常软糯,入口即化,带着满满的胶质感,嘴唇都感觉黏黏的。出锅前,我会有一个“小秘诀”,就是淋上一点点纯牛奶。记住,是纯牛奶,不是什么淡奶。淋进去后搅匀,汤色会变得更加柔和,带着奶白色,口感也更顺滑,有种“乳化”的效果,但又不会抢了鸡汤本身的鲜味。这汤喝下去,简直是全身心的享受,感觉皮肤都变得Q弹了,哈哈。

核心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步骤 关键细节 我的“固执”点
食材处理 肉类冷水下锅焯水,蔬菜滚刀块,干货彻底泡发 焯水一定要用冷水,才能缓慢逼出脏东西,保证汤的清澈。花胶泡发务必耐心。
加水 一次性加足热水,水量没过食材两三指 绝对!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中途绝不添水,否则会稀释汤味,影响风味。
入锅顺序 肉类、骨头、根茎类蔬菜、难出味的药材先下 根据食材的耐煮程度和出味时间调整,没有固定顺序,但肉骨类通常最先入锅。
火候控制 大火烧开撇浮沫后,转最小文火慢炖 宁可多炖一小时,不可少炖半小时!“老火”二字,就是时间堆砌的精华。
调味 临出锅前加海盐少许,甚至不加 鲜味是食材熬出来的,不是盐调出来的。过早加盐会使肉质紧缩,影响出味。
汤渣去留 根据个人喜好,部分汤渣可食 有些汤渣精华已融入汤中,食之无味;有些如猪肺、鸡肉,仍有口感和营养。

我做汤,有个习惯,不会追求所谓的“一百种做法”,因为我觉得,把最经典的几款汤做到极致,研究透彻,比蜻蜓点水地尝试一百种要强得多。很多时候,所谓的“一百种”,不过是换了几个配角,核心的理念和操作是一样的。煲汤,就是这么一种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厚的活儿。它教会我耐心,教会我细致,也教会我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每次看着家人朋友喝着我煲的汤,脸上浮现出满足的表情,我就知道,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固执”,都值了。这不仅仅是一碗汤,这是我生活里流淌的爱意和对健康的祈愿。你呢?有没有哪碗汤,是你心头永远的白月光?

煲汤食谱100种做法大全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