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北京炸酱面,旁人大概以为不就是碗面、一勺酱、几样菜码的事儿吗?可我跟你说,这碗面,里面藏着门道儿,藏着情分,更藏着老北京人骨子里的那股子讲究劲儿。我这人,从小就对吃食儿有点儿“认死理儿”的偏执,尤其是老物件、老味道。别的菜式,我能变着花样儿瞎捣鼓,唯独这炸酱面,我必须得按着我心里的那套“规矩”来,不然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儿魂儿。
要说这炸酱面,顶顶重要的,那必然是这口“酱”。不是什么随便的酱都能往锅里倒,也不是随便炒炒就能叫“炸酱”的。我跟你们说,我这辈子炒过的酱,从没数清楚有多少锅,从最初的愣头青瞎放料,到如今闭着眼都能闻出那股子酱香正不正,真真是趟出来的经验。
首先,酱的选择,这是灵魂。你甭管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秘制炸酱”,我只认两样:北京六必居的干黄酱和甜面酱。比例上,我多年来琢磨出的心头好,差不多是干黄酱和甜面酱 2:1 的样子。干黄酱是骨架,提供那种沉甸甸的咸鲜和豆香;甜面酱呢,是血肉,给酱带来回甘和更醇厚的色泽。有些年轻人图省事儿,拿豆瓣酱、海鲜酱来凑合,那可真是大错特错,出来的味儿,根本不是那回事儿,完全失了炸酱面的“京味儿”。
酱料种类 | 推荐品牌 | 大致比例(重量) | 主要贡献 |
---|---|---|---|
干黄酱 | 六必居 | 2份 | 咸鲜、豆香浓郁、酱体质感 |
甜面酱 | 六必居/天源 | 1份 | 回甘、色泽、醇厚口感 |
然后是肉。这肉啊,也大有讲究。有人喜欢用瘦肉,说健康。健康个啥呀?炸酱面要是少了那股子油润的香气,那还能叫炸酱面吗?我告诉你,必须是带皮的五花肉,而且得是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或者退而求其次,猪梅花肉也行,因为那里的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均匀,炒出来不柴。我通常会挑那种三层或五层的五花肉,洗净擦干,然后就得耐心细致地切成小指甲盖大小的肉丁。记住,是肉丁,不是肉馅儿,肉丁才能在锅里爆出焦香的口感,咬起来也更有满足感。切肉这活儿,看着简单,实则考验刀工和耐心,肉丁大小均匀,受热才能一致。
接下来,就是锅里的艺术了。我用的油,必须是猪油,如果家里没有炼好的猪油,我就从五花肉上切下一块肥肉,先炼出油来。植物油?那可使不得,猪油赋予炸酱的那种独特的脂香和醇厚,是植物油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的。
锅烧热,先下入切好的肥肉丁,小火慢慢煸炒,直到肥肉丁变得金黄焦脆,大部分油脂都被逼出来,捞出脆骨不用,这锅底的猪油,就是炸酱的底子。接着,放入切好的五花肉丁,转中大火,快速煸炒。这步很重要,要把肉丁的边缘炒到微微发焦,发出“滋啦滋啦”的诱人声响,同时肉中的水分被逼出,只留下肉的精华。这时候,厨房里已经弥漫着肉的焦香,这才是炸酱的前奏。
肉丁煸炒到位后,稍微拨到锅边,下入提前准备好的葱姜末爆香。我一般用大葱,切成细末,那股子辛香和肉香一结合,瞬间就能勾起你肚子里的馋虫。葱姜末炒香后,再把肉丁和葱姜末一起翻炒均匀。
然后,重头戏来了——下酱。将准备好的干黄酱和甜面酱混合好,可以加一点点温水或者之前炒肉的肉汤,把酱澥开,这样下锅不容易结块。我通常是直接把澥好的酱一股脑儿倒进锅里,然后立刻转小火,开始漫长而温柔的“炸”酱过程。
这炸酱,考验的就是你的耐心和火候的把控。绝对不能大火猛攻,那样酱会糊底,味道发苦。必须是小火,用铲子不停地推搅,让酱料在油里慢慢地“咕嘟”着。你会看到酱料从最初的黏稠,慢慢变得油润,表面会冒出细小的泡泡。这中间,酱的颜色会越来越深,香气也会越来越浓郁。我通常会炸上至少半个小时,甚至更久。这个过程中,酱里的水分会被慢慢炸干,酱和油充分融合,达到一种美妙的“乳化”状态,酱汁变得极其顺滑,油分完全被酱料吸收,表面会泛着一层诱人的红亮。有些时候,我会闻着酱的香味,感觉它在锅里“说话”,那种独特的酱香,带着肉的脂香,混合着葱姜的清香,能直接钻到你的灵魂深处。我总说,这炸酱啊,就像熬老汤,没个把小时的真功夫,味道就是差那么一口气。
炸到什么程度算好?当你看到酱汁变得浓稠油亮,几乎不再有大的水汽冒出,而是冒着细腻的油泡,并且用铲子划开酱汁,底部会在几秒钟内才慢慢合拢,同时锅边出现一圈焦黄的酱嘎,那恭喜你,你的炸酱功德圆满了。关火前,我还会滴上几滴香油,那是点睛之笔,瞬间提升香气层次。
酱炸好了,这炸酱面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就是面和菜码。
面条,我只认手擀面。那机器压出来的面,再怎么筋道,总少了那么股子“活气儿”。手擀面,面粉的选择上,我偏爱那种高筋面粉,或者中筋偏高筋的,揉面的时候加一点点盐,面团要揉到“三光”——手光、面光、盆光,并且要揉得足够劲道,然后盖上湿布,醒发至少半小时。醒好的面团,柔韧有弹性,擀出来才筋道。擀面的时候,擀得越薄越好,切出来的面条才细。煮面的时候,水要宽,点两次凉水,煮到面条刚刚断生,带着一点点嚼劲儿,俗称“硬口”,捞出来立刻过凉水,这叫“过水面”,吃起来才清爽筋道。
菜码,更是体现老北京炸酱面“精细”的地方。必须是七碟八碗,颜色要鲜亮,口感要丰富。我家的标配,一般有:
黄瓜丝:清爽解腻。
心里美萝卜丝:带点微微的辣,很提味。
豆芽:焯水后冰镇,脆生生的。
白菜心丝:焯水,也是为了清爽。
青豆或煮黄豆:增加口感和蛋白质。
大蒜瓣儿:这是炸酱面的灵魂伴侣,必须生吃,那股子冲劲儿和酱的醇厚一结合,简直绝了。
心里美萝卜切片或小丁:也是为了丰富口感。
香椿芽:要是赶上季节,来点焯水后的香椿芽,那更是锦上添花,独特的香气能把整个面条的层次都提上去。
这些菜码,都要切得细细的,整整齐齐地码在盘子里,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我家里吃炸酱面,上桌那会儿,面条堆得像小山,旁边一圈儿围着五颜六色的菜码,中间一碗黑红油亮的炸酱,看着就让人心头一热。
吃的时候,先把面捞出来,沥干水,码上满满的菜码,再舀上两大勺炸酱,这时候,就是考验你动手能力的时候了!左手拿筷子,右手拿勺子,从碗底向上,把面条、菜码和酱汁充分搅拌均匀。刚开始,你会觉得酱有点干,但随着搅拌,面条带着水汽,慢慢地就会让酱汁变得更湿润,酱的香气和菜码的清香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喜欢把面拌得颜色均匀,每一根面条都裹着油亮的酱汁,然后,夹起一大筷子,配上一瓣生蒜,放进嘴里。
那一刻,舌尖先感受到的是面的筋道,紧接着是炸酱那股子浓郁的咸香和回甘,肉丁的焦香和油脂的醇厚瞬间炸裂开来,再混着黄瓜丝的清脆、萝卜丝的微辣、豆芽的爽口,多层次的口感和风味交织在一起,最后被大蒜的辛辣刺激,所有的味道都在口腔里达到了一个巅峰。你根本停不下来,一筷子接一筷子,直到碗底空空如也,嘴里还留着酱香的回味。
我啊,总觉得这碗炸酱面,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老味道的坚持。我曾有朋友来家里吃,他们吃惯了速食,觉得我这样炒酱“太麻烦”,但当他们第一口吃到我亲手炸的酱面时,那惊讶的眼神,那连连称赞的语气,就是对我这种“固执”最好的回报。有时候,我也会尝试加点别的,比如夏天放点新蒜,冬天放点腌腊八蒜,或者炒酱的时候多放点花椒增加麻香味,但万变不离其宗,那份醇厚的酱香和肉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丢的。
所以,朋友们,别小看了这碗炸酱面。它简单吗?简单。它讲究吗?讲究!它是那种需要你用时间去沉淀,用耐心去等待,用情怀去感受的家常美味。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是个对吃有点“轴”的人,不妨也按着我说的法子,回家好好琢磨一锅酱,你会发现,厨房里的烟火气,真的能治愈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