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红烧肉家庭做法

红烧肉家庭做法

你要问我,这家里最能镇得住场子、最能让人打心眼儿里服气的一道菜是什么?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那几个字——红烧肉。可不是外面馆子里那种五花八门的,就得是自家灶台上,一口老锅,小火慢炖出来的,带着点儿陈年旧事的味道,那才叫红烧肉。

我啊,做了一辈子饭,年轻那会儿也跟着潮流学过不少花哨菜式,什么分子料理、创意融合,新鲜劲儿过去,最后发现,能慰藉人心的,还是那一口最家常的滋味。红烧肉就是其中翘楚。好多人觉得它难,其实哪儿有那么玄乎?无非就是选对食材,耐心一点,把每一步都走到位。

说起选肉,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我跟人较劲儿的地方。你别图便宜,随便抓块儿肉就想做。那可不行!红烧肉,它就得是五花肉,而且得是带皮、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我通常会挑那种三层或五层分明的,肉质紧实,肥肉白亮,瘦肉粉嫩。买的时候,跟肉摊老板说一声,要“上五花”或者“夹心肉”那一段,那儿的肉,肥膘厚实点,但瘦肉又不会太柴,口感最好。有些朋友喜欢纯瘦的,那是犯了大忌讳,红烧肉的灵魂,就藏在肥肉里头,你信不信?那些被逼出来的油脂,把瘦肉浸润得油亮,把皮儿炖得颤巍巍的,入口即化,那才叫真本事。

肉买回来,可别直接就下锅。先得给它“洗个澡”。整块儿肉,凉水下锅,加几片,拍扁的葱段,再倒点儿料酒,大火烧开。这步叫焯水,主要目的是去腥和逼出肉里的血沫子。水开后,你会看到一层灰白色的浮沫,别心疼,那是脏东西,用勺子撇干净。这水,我一般会多煮个三五分钟,让肉块儿稍微紧实一点,这样后面切的时候不容易散,而且能更好地锁住肉汁。

焯好水的肉,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注意,是温水,千万别用冷水,冷水一激,肉会发紧,口感就差了。洗净后,切成麻将大小的方块。我喜欢切得稍微大一点,这样炖煮过程中,肉块儿不会缩得太小,吃起来有满足感。而且,大块的肉,更容易炖出那种胶质感,吃起来嘴唇都带着点粘粘的。

接下来,就是见真章的时候了——煸炒。这是红烧肉“肥而不腻”的关键。锅烧热,不用放油,直接把切好的肉块儿倒进去。记住,皮朝下先煎,这样皮会变得更紧致,吃起来不烂。然后慢慢翻炒,让肉块儿的每一面都接触到锅底。你会看到,肥肉会慢慢析出油脂,锅底开始变得油汪汪的。这个过程要有点耐心,中小火慢慢煸,直到肉块儿的表面微微发黄,边缘有点焦色,肥肉部分明显缩小。把多余的油盛出来,留一点底油就行。这逼出来的油,真是宝贝,可以留着炒青菜,特别香。

煸炒好的肉,拨到一边,锅里底油。这时候,重头戏来了——炒糖色。我个人啊,独爱冰糖。它熬出来的颜色,比白砂糖更透亮,更自然,带着一股子独特的焦糖香。取大约20克左右的冰糖(具体用量看个人喜甜程度),敲碎一点,放进锅里。小火慢慢加热,用铲子不停地搅动。一开始冰糖会融化成液体,接着会冒小泡泡,颜色从透明变浅黄,再到金黄,最后变成琥珀色,并且能闻到一股焦糖的香味。这时候动作要快,立刻把煸好的肉倒进去,快速翻炒,让每一块肉都均匀地裹上糖色。这个环节,是让红烧肉色泽红亮的关键,也是味道层次的开端。

裹好糖色的肉,立马淋上一大勺料酒,量要足,让酒气充分挥发,带走肉的腥味,并增添酒香。接着是调味,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的红烧肉调味配比,大概是这样的:

| 调味料 | 用量(约) | 作用 | 我的“小固执” |

| :—– | :——— | :— | :———– |

| 生抽 | 30毫升 | 咸鲜,提味 | 我喜欢用海天金标生抽,味道醇厚。 |

| 老抽 | 10-15毫升 | 上色,增加酱香 | 一定要用好的老抽,像李锦记草菇老抽,颜色才正。 |

| 冰糖 | 20克(炒糖色用) | 提鲜,上色,增甜 | 炒糖色是魂,比直接加糖炖出来的更香。 |

| 料酒 | 50毫升 | 去腥,增香 | 量要足,挥发才能带走腥气。 |

| 热水 | 没过肉块 | 炖煮,保持肉质鲜嫩 | 热水,切记!冷水会让肉发紧。 |

| 姜片 | 5-6片 | 去腥,增香 | 拍扁,出味儿快。 |

| 葱段 | 2-3段 | 增香,去腥 | 只是辅助,炖好会捞出。 |

| 八角 | 2-3个 | 增添复合香气 | 别放多,抢味儿。 |

| 桂皮 | 一小段 | 增添复合香气 | 同八角,适量就好。 |

| 香叶 | 2-3片 | 提升整体风味 | 我觉得它能让肉味更清爽。 |

除了上述这些,我还喜欢悄悄放一小撮儿干辣椒,不为辣,只为提香,让味道更有深度,但也仅限于两三根,意思意思就好。有人说要放蚝油,要放腐乳,我呢,偶尔也会尝试,但要说最经典的、最原汁原味的,还是保持调味料的“纯粹”为好。味道嘛,越简单,越能吃出食材本来的鲜美。

调料加进去后,翻炒几下,让香味充分激发出来。然后,关键一步,加热水。记住,一定是热水,不是冷水!热水能更好地锁住肉的鲜味,防止肉质突然收缩变柴。水要没过肉块儿,大概高出肉块一指节左右。如果喜欢汤汁多一点,可以多加一些。

然后,就可以转入砂锅或者铸铁锅了。我个人偏爱砂锅,它受热均匀,保温性好,特别适合这种小火慢炖的菜。大火烧开后,转到最小的火,盖上盖子,就让它慢慢地咕嘟咕嘟,别急。这个过程至少要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时间是最好的魔法师,它会把肉里的肥油慢慢熬化,把瘦肉炖得酥烂,把肉皮炖得软糯弹牙,所有的香料和调味,也会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点点渗入肉的纤维里。

你问我这期间能干嘛?当然是闻着那股子肉香,时不时去厨房瞧一眼,看看汤汁是不是还足够。我通常会在这时候洗洗菜,准备其他配菜,或者,干脆坐沙发上,听听音乐,享受这份等待的宁静。这等待,本身就是对美食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修行。

小时候,我奶奶家的红烧肉,那味道真是绝了。每次锅盖一掀,屋子里立马被那股子浓郁的肉香填满,带着点儿甜,带着点儿咸,还有那若有似无的香料味儿。我总觉得奶奶炖肉的时候,那锅盖底下藏着什么神秘的咒语,不然怎么会那么香?后来自己开始做,才明白,哪有什么咒语,无非就是时间、火候、还有那份用心罢了。我曾经有一次,心急火燎地想吃,炖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想盛出来,结果肉硬邦邦的,一点儿不入味,那滋味儿,简直是灾难。所以啊,耐心,是做红烧肉的第五种调料。

炖够时间,肉已经变得软烂入味了,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感受到那种一颤一颤的弹性。这时候,可以把姜葱和那些香料捞出来,它们已经完成了使命。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大火收汁。把火调大,敞开锅盖,让汤汁慢慢地蒸发变浓。你得眼盯着,不停地用铲子翻动肉块儿,让每一块肉都能均匀地裹上那油光锃亮、浓稠如胶的汤汁。这个过程,汤汁会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粘稠,最终紧紧地挂在肉块儿上。收汁收得好,红烧肉才能真正做到色泽诱人,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当你看到汤汁冒着密密麻麻的大泡,颜色深红发亮,甚至能拉丝的时候,就差不多了。这收汁,可真是红烧肉的“点睛之笔”,它能让味道更加浓郁,口感更加醇厚,而且,那油亮亮的光泽,简直是勾人食欲!

出锅前,撒上一点葱花点缀,那更是锦上添花。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端上桌,肥瘦相间,红亮诱人,肉皮晶莹剔透,带着诱人的焦糖色。夹起一块,轻轻一抿,那肉皮的弹韧和肥肉的入口即化,瘦肉的酥烂入味,混着浓郁的酱汁,在口腔里瞬间爆开,唇齿留香,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吃完了,嘴巴上还残留着一层黏黏的胶质感,这才是红烧肉的最高境界!

我总说,做菜就像是过日子,不能急,不能敷衍。红烧肉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智慧。它需要你选材时的讲究,处理时的细致,煸炒时的火候,以及最最重要的——炖煮时的耐心和那份慢下来的心境。它不只是一盘菜,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每当我看着家人朋友围着桌子,抢着夹我做的红烧肉,脸上露出满足又幸福的表情时,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甜蜜。这,就是我做红烧肉最大的乐趣,也是它在我心里,永远无法被替代的理由。你呀,也试试看,把心放慢,把这份爱揉进锅里,保准你也能做出让人念念不忘的“家庭版”红烧肉!

红烧肉家庭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