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莴笋家常做法

莴笋家常做法

说起来,我这辈子跟莴笋是真有缘分,或者说,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这玩意儿,明明长得一副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呆头呆脑的模样,可一旦入了锅,那股子清脆劲儿,那股子若有若无的植物清香,简直能把我魂儿都勾走。厨房里寻寻觅觅几十年,各种山珍海味轮番上阵,可到头来,真正能熨帖人心的,往往还是这些顶顶家常的玩意儿,比如,一盘普普通通的清炒莴笋。

以前年轻那会儿,对莴笋是有点不屑的,觉得它寡淡无味,不如青菜鲜灵,不如辣椒带劲。后来,大概是入了中年,口味慢慢变得清简,才开始真正懂得欣赏它的好。那种带着微微甜意的脆,咬下去“咯吱”一声,像是山涧里的泉水,清冽透彻,又像是带着泥土的芬芳,踏实而安心。我家那口子就常说,吃我的炒莴笋,就像是给肠胃做了个SPA,清爽熨帖。

要炒好一盘莴笋,讲究可不少,远不是“切一切,炒一炒”那么简单。

选材,这是万事之基。我挑莴笋,从不看个头大小,只看三点:首先是看颜色,要选那种翠绿中带着点淡白,杆茎笔直、饱满的,颜色深绿或者发黄的,多半是老了或者存放久了。其次是摸手感,要掐一掐,感觉杆子是瓷实的,带着点弹性,而不是软塌塌的,那说明它内部水分充足,吃起来才够脆。最后是掂重量,沉甸甸的莴笋,往往更水灵,含水量高,做出来的菜品口感也更好。那种轻飘飘的,里面可能已经“空心”了,吃起来就有点柴了。

选回来了,就到了处理环节。我总说,莴笋的精华,七分在削皮,三分在切块。你可别觉得我在夸张,这真是我这么多年厨房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

削皮,这是个细致活儿。好多人削莴笋皮,就蜻蜓点水地刮一层绿皮,那可就糟蹋了!莴笋的纤维比较粗,尤其是外层,如果削得不够干净,吃起来就会有渣感,影响口感。我的秘诀是:削的时候要“狠”一点,但不是用力,而是要耐心地把外面一层深绿色的、感觉比较硬的皮,连带着里面一圈浅绿色的,稍微有点韧性的皮,都给它削掉。直到看到莴笋呈现出那种带着点乳白色的嫩肉,那就对了。不信你试试,削干净了再吃,那口感完全是天壤之别。

削好皮,就该改刀了。这个看你做什么菜。

– 如果你是做清炒莴笋片,那我的建议是斜切成薄片,大概两三毫米厚。斜切的好处是能增加受热面积,让莴笋更快熟透,同时保持内部的脆感,而且形状也更漂亮。

– 如果是做凉拌,我会切成细丝,用擦丝器或者手工慢慢切,越细越好,口感更绵软。

– 要是做烧肉或者炖汤,那就随意滚刀块,方便入味,也耐煮。

关于焯水,这可是个争议话题。有人说莴笋要焯水,能去涩味,保持翠绿。可在我看来,除非是凉拌,或者莴笋本身比较老,否则我是坚决不焯水的。焯水这步,看着简单,其实特别容易把莴笋本身的清甜和爽脆给“泡”没了。而且,莴笋本身含水量高,下锅一炒,水分很快就会析出,根本用不着焯水。

这里我给你个对比,看看不同处理方式对莴笋的影响:

处理方式 操作方法 优点 缺点 适用菜品
直接煸炒 削皮后切片/丝,直接入锅炒制 完整保留莴笋原有的清甜和脆生口感 对火候要求高,容易出水或炒软 清炒莴笋片/丝,莴笋炒肉片
焯水 切片/丝后,沸水快速焯烫10-30秒,过凉水 颜色更翠绿,去除部分草酸(涩味),减少出水 易流失部分营养和风味,口感可能不够脆 凉拌莴笋丝,配菜,炖汤,对新手更友好
盐杀出水 切片/丝后,用少量盐抓匀,静置10-15分钟 进一步去除水分,口感更紧实,更入味 口感可能会略硬,需要控制盐量避免过咸 凉拌菜,腌制小菜

对我来说,直接煸炒是王道。只要掌握好火候,这才是最能体现莴笋本味的吃法。

接下来,咱们就说说最经典的家常做法:清炒莴笋片

锅烧热,倒油。油不能少,但也不能太多,大概平时炒菜的量就行。我习惯用菜籽油,感觉炒出来的菜特别香,带着一股子烟火气。油烧到七成热,也就是快冒烟,还没冒烟的时候,赶紧把切好的莴笋片倒进去。记住,是大火!锅气,锅气最重要!

莴笋一下锅,你就能听到那“滋啦”一声,特别悦耳。这是食材与高温的直接对话,也是美味开始的前奏。快速用铲子翻炒,让每一片莴笋都能均匀受热。这时候,你会看到莴笋片的颜色迅速从乳白色转变为鲜亮的翠绿色,边缘甚至会有点半透明。大概就那么几十秒,眼疾手快地撒入一点盐,要均匀地撒,这样能让莴笋更快地析出水分,同时锁住鲜味。

这里有一个我的小秘诀:炒莴笋,我几乎不放味精、鸡精这些东西,更不会放蚝油。因为我觉得莴笋本身的味道就很够了,那些人工的增鲜剂会盖住它那种独特的清新,反而画蛇添足。顶多,我会在起锅前,沿着锅边淋上那么几滴香醋,注意,是香醋,不是陈醋,那股子醋的香气在高温下迅速蒸发,给莴笋添上那么一缕若有似无的酸,既能提鲜,又能解腻,而且还能让莴笋的颜色保持得更漂亮。

整个过程,从莴笋下锅到出锅,也就那么一两分钟的事儿。眼疾手快,干净利落。炒出来的莴笋,你夹一片尝尝,一定是你想要的那个嘎嘣脆,带着一股子清甜,一点渣都没有,唇齿留香。

如果想吃得更丰盛些,加点肉炒也是极好的。莴笋炒肉片,是餐桌上的常客。

肉片我一般用猪里脊或者梅花肉,切薄片。肉要好吃,浆肉是关键。肉片切好后,加一点点料酒去腥,一丁点儿老抽上色(可省略),少许生抽增味,再放一点点淀粉,用手抓匀。最后再倒点食用油封住,这样炒出来的肉才嫩滑,不柴。我还会加点白胡椒粉,去腥提香。

炒肉和炒莴笋得分开来。先将浆好的肉片下锅滑炒,肉片变色,炒至八九分熟就赶紧盛出来,千万别炒老了,那样肉就硬邦邦的了。锅里再加一点油,放入蒜末爆香,接着倒入莴笋片,大火快速翻炒,等莴笋炒到七八分熟,再把之前炒好的肉片倒回锅中,与莴笋一起翻炒均匀。这时再调味,一点盐,少许生抽,如果喜欢,也可以加一点点耗油提鲜,但记住,别太多,会抢了莴笋的风头。最后,还是那个香醋的点睛之笔。出锅!

有人问我,这炒莴笋怎么就不爱出水呢?除了我前面说的“不焯水”和“大火快炒”之外,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炒的时候,油温要高,尽量避免盖锅盖,让水汽尽快蒸发出去。而且,尽量不要中途加水,莴笋自带的水分就足够了。

除了炒,凉拌莴笋丝也是我家的夏日恩物。简简单单的莴笋丝,用盐稍微腌一下杀杀水,然后挤干,再拌上蒜末、一点点醋、香油、白糖、再来点辣椒油,那种清爽开胃,简直绝了。有时候,我会把莴笋丝和豆皮丝或者胡萝卜丝搭在一起,颜色好看,营养也均衡。

说到底,一道家常菜,能吃出幸福感,靠的不是多么稀有的食材,也不是多么复杂的烹饪技巧,而是那份用心,那份对食材本真的尊重,以及在厨房里日积月累,与锅碗瓢盆磨合出来的“默契”。就像莴笋,它不张扬,不浮华,却能以最质朴的方式,给出最清脆、最治愈的反馈。下次再见到它,别再把它当成厨房里的“配角”了,给它一个舞台,你会发现,它也能是餐桌上最闪亮的“主角”。

莴笋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