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这羊肉啊,甭管什么季节,只要那风稍稍带点凉意,我心里就痒痒,总想着那一口清炖羊排。我这人吧,对吃这事儿有点轴,尤其是家常菜,讲究的不是多么复杂炫技,而是那种实实在在、从食材本味里透出来的鲜甜。清炖羊排,在我这儿,就是这“大道至简”的典范。
很多人一说羊肉,就怕那股子“膻”味儿,恨不得把八角桂皮香叶花椒丁香一股脑儿地往里扔。可在我看来,那都是暴殄天物!真正的好羊肉,特别是羊排,那股子独特的醇厚,是需要你去细品,而不是用浓烈的香料把它硬生生地掩盖住。我做清炖羊排,讲究一个“清”字,清汤寡水,却鲜得掉眉毛,喝一口,暖意从胃里一路熨帖到心底,熨得人舒坦极了。
这羊排,我从不挑别的部位。羊腿肉虽筋道,可炖出来总少了那么点肥润;羊蝎子是骨头多,但肉头又不够饱满。唯独这羊排,带骨带肉,还夹着一层薄薄的油脂,炖出来才真正是肥瘦相宜,骨髓里的鲜味儿也毫不吝啬地全熬到了汤里。选羊排,我的经验是,摸上去得有弹性,肉色是那种健康的、略带暗红的颜色,不要发白发乌。要是能闻到一股子淡淡的、羊肉特有的那种清香,而非刺鼻的腥膻,那就更好了。我常去的那家清真肉铺,老板每次都能给我留几扇上好的羊肋排,带着那层漂亮的薄膜,切成大概巴掌大的块儿,回家省事儿。
拿到羊排,第一步可不是直接下锅,这跟我做很多肉菜的习惯都不同。首先得充分浸泡。别小瞧这一步,它能温柔地去除肉里的血水,让羊肉本身的腥味儿降到最低。我通常会把羊排切好后,放到一个大盆里,用凉水没过,然后放在冰箱里,每隔一两个小时换一次水,持续泡上至少三到四个小时,甚至可以头天晚上泡上,第二天起来再做。你会发现水从清澈变得混浊,这都是羊肉里渗出来的血沫子。经过这样耐心又细致的浸泡,羊肉会变得更干净,炖出来的汤自然也更清澈。
泡好的羊排,捞出来稍微沥沥水,接着就是焯水了。这一步更是重中之重,决定了你这锅羊汤到底能不能清亮如镜,鲜美无匹。我的诀窍是:冷水下锅! 记住,是冷水,不是热水。把羊排放进一个足够大的锅里,倒入足量的冷水,水要完全没过羊排,甚至要高出几公分。然后,大火烧开。你会看到水面慢慢浮起一层又一层灰色的浮沫,这就是羊肉里的杂质和剩余的血沫。这些浮沫,必须耐心地、彻底地撇掉。我通常会用一个细密的漏勺,一点点地,把它们全部捞干净。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几分钟,火不能停,水要保持沸腾,直到水面再也看不到明显的浮沫,只剩下清澈的汤汁。这一步,绝不能偷懒,撇得越干净,汤就越鲜亮。撇完浮沫,把羊排捞出来,用温水(注意是温水,不是冷水,冷水会骤然收缩肉质)将羊排块冲洗干净,特别是骨头缝和残留在肉上的小血块,确保没有一点点污渍附着。
好了,经过了精心的预处理,现在才轮到真正的“炖”。我用的是家里的那口老砂锅,笨重是笨重了点,可那慢悠悠受热、均匀保温的特性,简直就是为了炖汤而生。把洗净的羊排重新放回砂锅里,接着加入足够多的开水。为什么要用开水?因为热水下锅能让肉的外层迅速凝固,锁住内部的鲜味,这样炖出来的肉才不会发柴,汤也会更浓郁。水一定要一次性加足,中途千万不要再加冷水,会冲淡鲜味,影响汤的口感。
香料方面,我的“固执”就体现在这里。清炖羊排,我几乎不放那些味儿重的香料,比如八角、桂皮。它们自带的厚重香气,很容易就盖过了羊肉本身的鲜美。我通常只会放几片老姜。这老姜啊,不用切片,直接用刀背拍扁,稍微裂开就行,它的辛辣和芳香能很好地中和羊肉的腥味,同时又不会抢戏。有时候,我还会悄悄地扔两三颗白胡椒粒进去,或者是一小撮小茴香,这两种香料的加入,能给羊汤增添一丝若有似无的清雅香气,让汤喝起来更温暖。如果你实在很想尝试一点点不同,那么几颗干的红枣或者几片干山楂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能让汤汁带上一丝丝回甘,还能软化肉质。但记住,一定是“一点点”,宁少勿多。
盖上砂锅盖,先大火烧开,然后立刻转成小火,慢悠悠地炖煮。这火候啊,就像谈恋爱,得有耐心。小火慢炖,让锅里的汤汁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而不是那种翻滚冒泡的激烈。这样,羊肉的鲜味才能一点点地、温柔地渗透到汤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你可以闻到厨房里慢慢弥漫开来的羊肉特有的醇香,那是带着烟火气的幸福味道。
炖到大概一个小时的时候,我通常会把那根去了皮、切成大块的白萝卜扔进去。白萝卜是羊肉的绝配,它的清甜能巧妙地吸收羊肉的一部分膻味,同时又能让汤汁多一份清冽。我通常不会在炖肉一开始就放萝卜,因为萝卜太早放会炖得过于软烂,甚至会化在汤里,影响口感和汤的清澈度。如果家里有,我还会放两块切成滚刀块的胡萝卜,它那份甜味和明亮的橙色,能让这碗汤在视觉上更诱人。
继续小火慢炖,直到羊肉变得软烂脱骨,用筷子轻轻一拨就能轻松分离。这个时候,才是放盐的最佳时机。过早放盐会让肉质收缩变硬,影响口感。盐的量也要小心翼翼,边尝边加,记住,宁淡勿咸。毕竟清炖追求的是食材的原味,过多的盐会掩盖住羊肉本身的鲜甜。
汤炖好了,揭开锅盖的那一刻,那股子热腾腾的、带着姜和萝卜清香的羊肉味儿,直接扑面而来。汤色是那种诱人的乳白色,泛着点点金黄的油花,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浑浊。我盛上一碗,撒上一点翠绿的小葱花,再放几粒鲜红的枸杞点缀。不需要任何花哨的蘸料,我喜欢就着汤,直接品尝那炖得酥烂的羊排肉。那肉啊,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带着骨头的筋膜,嚼起来又软又糯,满嘴留香。先喝一口汤,醇厚温暖,鲜到灵魂深处,仿佛全身的毛孔都舒展开了。再咬一口肉,唇齿间尽是满足。
其实,这清炖羊排,对我而言,不只是一道菜。它是我记忆里外婆的味道,是冬天里家人围坐一桌的温馨。小时候,只要外婆炖羊肉,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这股特殊的香气,那香气里,有家的温暖,有爱意在里面。我曾经也学着书上、网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做法,加过各种香料,结果呢?炖出来的羊肉味儿被香料压得一点不剩,汤也变得黑乎乎的。那一刻我才明白,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才是这道家常菜的精髓。
有次我妈来我家,我给她炖了这锅羊排汤。她喝了一口,眼睛亮了,说:“这汤真鲜,你没放那些乱七八糟的香料吧?”我嘿嘿一笑,心说知女莫若母。我妈是那种对味道极其挑剔的人,能让她说出这话,我这心里的成就感,比拿了什么奖都来得实在。
当然,也有人喜欢那种加了白芷、党参、黄芪的羊肉汤,觉得那才是滋补。我也不反对,那是另一种风味,另一番讲究。但要论家常的、最能体现羊肉本味儿的清炖,我还是坚持我的这个“极简主义”路线。对我来说,它才是厨房里最让人放松,最能慰藉人心的存在。它不复杂,不矫饰,就是那么实实在在、清清白白地暖着你的胃,也暖着你的心。
现在,你是不是也心动了?不妨找个有空的日子,亲自试试我的这个“小固执”做法。相信我,那一口纯粹的鲜甜,一定会让你对羊肉,对清炖,甚至对生活,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碗汤,它还是你亲手为自己和家人烹煮的一份温暖,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