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觉得,这黑鱼呀,被馆子里那些水煮鱼、酸菜鱼给“耽误”了。不是说不好吃,而是它们太过浓墨重彩,常常把黑鱼本身那股子清甜、那点韧劲儿给盖过了。在我家厨房,黑鱼是另一个全然不同的光景,它得是主角,得是能和家里最熟悉的味道融在一起,变成一道能让人卸下所有疲惫,安安稳稳吃下一大碗饭的家常菜。
我这人,做菜是有点执拗的,尤其在挑食材上。这黑鱼,我从来都是要活的。菜场里那些已经处理好的冰鲜鱼片,再怎么吹嘘也少了那份活泛气儿,鱼肉纤维僵硬不说,腥味儿也重。所以每次去菜场,我得眼睛亮着,盯着鱼摊上最活泼,鳞片泛着健康光泽的黑鱼,个头嘛,两三斤足矣,太大了肉粗,小了片不出漂亮的大片。拎回家,先不急着动手,让它在水里游上个把小时,吐吐泥,去去土腥味儿,这是我多年摸索出的一个小细节,别小看它,对成品味道影响真不小。
等它“安分”下来,重头戏就开始了——宰杀和取肉。这一步,对我来说,不亚于一场小型手术。先用刀背敲晕,再刮鳞、去内脏、洗净。然后是片鱼。这可真是个技术活,需要点腕力和巧劲。顺着鱼骨,一刀下去,贴着骨头将鱼肉完整地片下来,尽量片薄。然后将鱼肉平放在砧板上,刀口略微倾斜,逆着鱼肉的纹理,斜着切成薄薄的蝴蝶片。为什么要逆着纹理?这是老经验了,顺纹切鱼肉会散,吃起来口感也柴。逆纹切,鱼肉在受热后会微微卷曲,入口即化,嫩滑无比。切好的鱼片,要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水变得清澈,鱼肉变得透明发亮,这一步是去除血水和腥味的关键秘诀。每次冲洗完,我都会用手轻轻攥干鱼片里的水分,这样才能更好地上浆。
说到上浆,这又是我的一个“小固执”所在。很多人随便用点淀粉一抓了事,可那出来的鱼片,要么滑溜溜的没滋味,要么淀粉味儿太重。我的浆料,可是经过无数次尝试,才找到的黄金比例。
浆料成分 | 比例(估算) | 作用 |
---|---|---|
鱼片 | 500克 | 主料 |
姜汁 | 1大勺 | 强效去腥,提升鲜味(不是姜末,是挤出来的姜汁) |
料酒 | 1大勺 | 去腥增香 |
盐 | 1/2茶匙 | 入底味,不能多,会涩 |
蛋清 | 1个(中等大小) | 增加滑嫩度,锁住水分 |
红薯淀粉 | 2大勺(平勺) | 挂浆的关键,能让鱼片变得滑嫩,口感QQ弹弹,且耐煮不易碎 |
食用油 | 1大勺 | 最后加入,封住水分,防止鱼片粘连,增加滑嫩度(此为关键) |
将洗净攥干的鱼片放入大碗,先加入姜汁、料酒和盐,用手抓匀,让鱼肉充分吸收。然后打入蛋清,继续抓匀,你会感觉到鱼肉开始变得滑溜。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分两次加入红薯淀粉,每一次都要彻底抓匀,直到淀粉完全附着在鱼片上,感觉鱼片黏黏的,却又丝毫不粘手,像穿了一层薄薄的“隐形衣”。最后淋上食用油,再次抓匀。腌制大约15分钟,这段时间刚好可以准备汤底。
我家常做的黑鱼,不是那种辣得人直冒汗的水煮鱼,也不是酸得咬牙切齿的酸菜鱼,而是带着一股子温和的酸汤黑鱼片,酸是开胃的酸,鲜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鲜,微微带点儿辣,最是解馋。
锅里放油,稍多一些,烧到六成热。先下入姜片、蒜片,煸炒出香味。我喜欢多放些蒜片,炒到边缘微微金黄,蒜香会变得格外浓郁。接着,是这道菜灵魂的注入——酸菜和泡椒。酸菜是那种四川泡菜坛子里出来的老酸菜,切成细丝,泡椒则要用那种颜色发亮,个头饱满的。将它们一同倒入锅中,大火猛炒,炒出酸菜的酸香味儿和泡椒的辛辣味儿,直到锅里香气扑鼻,酸气缭绕,甚至有点呛人,那才是对的路子。这步尤其重要,是汤底风味的基础。
炒香后,加入适量开水。记住,一定是开水!冷水会让鱼肉骤然收缩,影响口感。水量要一次加足,煮开后转中小火,熬煮大约10分钟,让酸菜和泡椒的味道充分释放到汤里。期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汤底的咸淡,尝尝味道,如果觉得酸味不够可以再加点白醋或者柠檬汁(我通常不用,泡椒和酸菜的酸度足够了)。我还会在这个时候扔几颗小番茄进去,给汤底添一抹清新的果酸和漂亮的颜色,也多了一丝丝层次感。有些日子我还会放点儿金针菇和豆芽垫底,但更多时候,我喜欢它纯粹,就让鱼片唱主角。
汤底煮得差不多了,用勺子撇去浮沫,让汤色清亮。接下来,就是考验火候和耐心的时刻了。将火力转到最小火,或者直接关火,让汤汁保持将沸未沸的状态,也就是锅边微微冒泡,但又不至于咕嘟作响。然后,一片一片地,轻柔地将腌制好的鱼片滑入汤中。千万不能一股脑儿倒进去,那样鱼片会粘连,而且容易把汤的温度一下子降下来。等所有的鱼片都入锅后,用勺子轻轻推动几下,让鱼片均匀受热,盖上锅盖,焖上大约1分钟,然后立即关火!是的,你没听错,立即关火!利用锅中的余温,鱼片会在汤里慢慢成熟。这样出来的鱼片,是真正的嫩滑,用筷子轻轻一夹就散,入口几乎不用嚼,舌尖一顶就化,带着汤汁的鲜、酸、辣,直抵心脾。
装盘的时候,撒上一大把香菜碎和葱花。讲究点儿的话,还可以烧一勺热油,浇在香菜和葱花上,听到“滋啦”一声,香气瞬间被激发出来,整个厨房都被这股子鲜香包裹着,那场景,简直是视觉、听觉、嗅觉的三重享受,让人食欲大开。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来我家,我做了这道黑鱼。她平时嘴巴特别挑,吃鱼更是讲究。结果她尝了一口,愣住了,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说:“这鱼片,怎么能嫩成这样?比馆子里做的还好吃!”我心里那个美啊,比中了彩票还高兴。后来她回家,也学着我的法子做,但总说少了点味儿。我笑她,少了什么味儿?少了你闺女给你做的那份心意啊!
其实做这道家常黑鱼片,我最喜欢它的一点,就是它能包容各种小情绪。心情好的时候,我会在汤底里多加点泡椒,让它变得更热烈;心情有点闷的时候,我会多放点酸菜,让那股子酸爽把心里的郁结冲散。它不是一道需要你炫技的菜,它更像是一个老朋友,无论你用何种心情去对待它,它总能回馈你最温柔的安慰。
所以,如果你也爱黑鱼那股子天然的鲜,又想尝尝不同于馆子里的家常滋味,不妨试试我这套“固执”又带着点小“秘诀”的黑鱼做法。相信我,它会让你明白,真正的美味,有时候就藏在这些看似简单却充满细节的家常菜里,藏在你为它倾注的那份心意里。下一次你吃黑鱼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再想起水煮鱼或酸菜鱼了,脑子里,全是它温柔的酸,纯粹的鲜,和那一口入魂的嫩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