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总有那么几天,我的魂儿被一股若有似无的、带着点野性又带着点清雅的香味勾走。不是梅花的淡雅,也不是茉莉的馥郁,是香椿,那种只有短促一季、稍纵即逝的香椿。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这股味道是春天赠予餐桌最独特的礼物,没有之一。那些说香椿味道“怪”的,我通常不与他们争辩,只是微微一笑,心里觉得他们错过了大半个春天。
我的香椿煎蛋,不是那种随便把香椿切一切,鸡蛋打一打就下锅的“敷衍了事”。它在我家餐桌上,地位不亚于一道仪式感满满的头道菜。从选材到烹饪,每一步都有我这位“老饕”的执拗。
先说这香椿,得是头茬的。菜市场里,那些墨绿发亮的、尖端带着点紫红的嫩芽,一扎一扎地摆着,远远就能闻到那股独特的、带着泥土芬芳和植物清香的“椿”味儿。摸上去,叶片得是饱满水润的,捏起来轻轻一折就能断,断面湿润,而不是干枯发柴的。要是颜色发黄,或者枝干粗壮得像树枝,那基本就宣告这批香椿“寿终正寝”了,再便宜我也不要。我通常会跑好几家摊位,就为了挑到那一小把品相最佳、香气最浓郁的。有时候,甚至会找相熟的农民伯伯,他们自家地里刚摘的,带着露水,那种鲜活劲儿,是超市里塑料盒装的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买回来的香椿,处理起来也大有讲究。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焯水。很多人为了图省事,或者说想保留香椿的“原汁原味”,就不焯水,直接切了用。但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香椿中含有亚硝酸盐,焯水能大大降低它的含量,吃起来更安心。而且,焯水也能去除香椿中一部分涩味,让它的香气更加纯粹、内敛,不会那么“冲”。
焯水的火候和时间,是门玄学。水必须大开,滚烫到冒着大泡。香椿入锅,千万不能久煮,那绿油油的颜色会瞬间暗淡,甚至变成难看的黄褐色,香气也会大打折扣。一般20到30秒足矣,肉眼可见地从紫红色变成鲜绿色,嫩芽稍微打蔫儿就立刻捞出。记住了,是“快进快出”,就像给它洗个热水澡,而不是煮汤。捞出来的香椿,要立刻投入冰水或凉水中,这一步叫“过凉”。目的很明确,一是迅速降温,锁住鲜绿的颜色,二是让香椿的口感保持脆嫩,不至于软烂发黄。这点小细节,是决定成品颜值和口感的关键。
香椿过凉后,要耐心地沥干水分。我通常会用厨房纸轻轻按压,把多余的水分吸干。水分过多,会稀释蛋液,煎出来的蛋就不够蓬松,也容易溅油。处理好的香椿,切成碎末,越细越好,但也不是那种浆糊状,要保留一点点颗粒感,这样香椿的香气才能均匀地散布到每一口煎蛋里。
接下来是鸡蛋。我喜欢用土鸡蛋,蛋黄颜色深,蛋液浓稠,煎出来的蛋也更香。通常是香椿和鸡蛋的比例大概是1份香椿配3-4份鸡蛋。比如,一小把香椿(焯水后大概一把的量),配上四到五个中等大小的土鸡蛋。鸡蛋打散,记得要充分打匀,打到蛋清和蛋黄完全融合,表面出现一层细腻的小泡沫,这样煎出来的蛋才更蓬松。调味极其简单,只需要一点点盐。我的哲学是,好食材,尤其是香椿这种带着独特香气的,就别用太多花里胡哨的调料去抢它的风头。一点点盐,足以带出香椿的鲜、鸡蛋的甜。如果你实在想加点别的,比如极少量香油,那我也不拦着你,但要记住,那点香油只是提香,绝不能喧宾夺主。我甚至连葱花都不加,就为了让香椿的味儿独占鳌头。
打好的蛋液和切碎的香椿,在下锅前再混合。搅拌均匀就好,别搅拌太久,避免香椿出水。
开火,往锅里倒上适量的菜籽油,或者你家常用的任何无味植物油。我个人偏爱菜籽油,它自带一股植物的清香,跟香椿的野性很搭。油量要比平时炒菜稍微多一点点,这样煎出来的蛋外层焦香,内里却依然软嫩。油温是关键,要烧到七成热,也就是油面微微冒烟,或者把筷子放进去,周围立刻冒出密集的小气泡。这时,迅速将香椿蛋液倒入锅中。
刚倒入锅中,先别急着动它。让蛋液在高温下迅速凝固,边缘出现漂亮的焦黄色。我喜欢用铲子轻轻地从四周往中间推动蛋液,让未凝固的蛋液流到锅底受热。也有人喜欢直接摊成一大片,像个蛋饼,然后翻面。我更偏爱“炒”,或者说“半炒半煎”。蛋液半凝固时,用铲子把它划散,炒成大小不一的块状,这样每一块都能均匀受热,外表微微焦黄,内里还是软嫩的流心感,口感层次会更丰富。火候要全程保持中大火,手速要快,眼睛要盯着,鼻尖要闻着。当蛋液大部分凝固,还带一点点湿润,香椿的独特香气已经弥漫开来时,就可以关火了。千万别炒得太干,那样鸡蛋会老,香椿也会失去那份灵动。
出锅,装盘。你会看到金黄的蛋液和翠绿的香椿碎末交织在一起,那颜色简直是春天浓缩出来的画卷。凑近闻一闻,是香椿独有的、带着点草木的清冷,又带着点烟火气的混合香气,直冲脑门,让人食欲大开。夹一筷子送入口中,首先是鸡蛋的软嫩和油润,接着是香椿那种独特的、略带一丝苦涩却回味无穷的鲜香,口感丰富,味道饱满。这种味道,就像春天里的一阵风,带着泥土的湿润和新芽的芬芳,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取代的。
我妈每次来我家,只要看到我做了香椿煎蛋,总会念叨起她小时候,家里穷,香椿炒鸡蛋是难得的“荤腥”。她会说,那会儿的香椿好像更香,鸡蛋也更土。其实,那份“更香”,多半是童年的滤镜和物质匮乏时代对美食的珍视吧。于我而言,香椿煎蛋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季节的信物,一种味蕾的召唤,承载着我对家常味道的深厚情感。它提醒我,最好的食材往往就在身边,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反而能激发出最纯粹的美味。
话说回来,香椿还能做香椿拌豆腐,香椿酱拌面,甚至香椿芽蘸酱吃。但我总觉得,这些做法,或多或少都会稀释掉香椿那种“独一份儿”的魅力。唯有与鸡蛋的结合,才能做到互不打扰,相得益彰。鸡蛋的温润,像一块画布,完美地衬托出香椿的桀骜与清雅,让它既能肆意绽放,又不至于太孤傲。这种搭配,简直是天作之合。
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或者之前总觉得香椿味儿“冲”,不妨按我说的,把焯水和过凉这两个步骤做好。你会发现,它不是那种简单的青草味,也不是纯粹的野菜味,而是一种带着点古朴、带着点禅意的独特味道。而一旦你爱上它,每年春天,你都会像我一样,心心念念着那一小把,来赴一场只属于春天的美食之约。这种味道,就像刻在了DNA里,一旦尝过,便再也忘不掉。等到了夏天,香椿老了,再想吃就得等明年了,所以,把握住这短短几周的“黄金期”吧。趁着大好春光,赶紧下厨,给自己做一盘香椿煎蛋,把春天一口一口地吃进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