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啊,这菜馍,别看它名字里带个“馍”字,听着好像是面食里头最朴实无华的那一卦,可真要做起来,里头的讲究那可一点儿都不少。尤其是家里的味道,跟外面小吃摊上那些流水线出来的,那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从小就吃我妈做的菜馍长大,那时候放学回家,远远闻到那股子麦子和萝卜缨子混杂着肉香的味儿,魂儿都快被勾走了。现在自己做了几十年,也算是有那么点儿心得,今天就跟你絮叨絮叨,我这“老饕”版的家常菜馍,到底是怎么个出彩法。
先从面粉说起。你别犯懒,别直接拿高筋低筋瞎凑合,做菜馍,中筋面粉才是王道。筋度适中,擀出来的皮儿有韧性,烙出来才不会硬邦邦的,嚼着舒服,还带着点儿麦子本身的香甜。我通常会选那种自家用石磨磨的散装面粉,虽然贵点儿,但那股子醇厚的面香味儿,是超市里包装再漂亮的精粉也比不了的。和面的时候,我习惯用温水,大概三十五度上下,摸着不烫手,比体温略高一点就行。水温太低面团僵,太高面团烫,都会影响口感。水和面的比例,我喜欢大概是100克面粉配50毫升水,但这个不是死规定,得看你家面粉的吸水性,边倒边搅,直到面粉都成了雪花状,再下手揉。揉面这活儿,别怕累,一定要揉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揉完盖上湿布,或者套个保鲜袋,让它安安静静地醒发至少半小时,最好能达到一个小时。这一步是面皮软糯的关键,你可别给我省了。
接着,咱们聊聊这馅儿。馅儿是菜馍的灵魂,没有之一。我最爱的是萝卜猪肉馅儿。白萝卜那股子清甜和微微的辛辣,配上猪肉的腴香,简直是天作之合。选萝卜,要挑沉甸甸、表皮光滑的,水分足。拿回家洗干净,擦成细丝,然后撒上点儿盐,用手抓匀,静置个十五分钟。你会发现萝卜丝开始“出汗”了,这时候你就使出吃奶的劲儿,把萝卜丝里的水分攥干。这一步至关重要,不然烙的时候馅儿会大量出水,把面皮浸湿不说,口感也稀烂。攥干的萝卜丝,带着一丝韧劲儿,还能保持萝卜本身的清香。
肉馅儿呢,我的坚持是:一定要用猪前腿肉,而且最好是自己手剁!肥瘦相间,三肥七瘦那是最好的比例,剁出来的肉馅带着弹性,吃起来有颗粒感,不像机绞的肉泥,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儿灵魂。如果你实在犯懒,让肉铺老板绞,也得叮嘱他别绞太细。剁好的肉馅儿,先别急着放萝卜丝。先来给肉馅儿打水。这是让肉馅儿滑嫩多汁的秘密武器。我习惯用花椒水,花椒提前用热水泡开,晾凉后,分少量多次地加到肉馅儿里,每加一次就顺着一个方向搅打,直到肉馅儿把水都吃进去,变得黏稠上劲儿。这一步大概需要加入肉馅重量10%到15%的水。花椒水不仅能去腥,还能增香,比清水效果好太多。
调味儿呢,我一般是这样的:先加生抽、老抽上色增鲜,再来点儿蚝油提味儿,然后是十三香(或者五香粉,看你口味偏重哪个),白胡椒粉少许,最后是盐,盐的量要根据前面酱油的咸度来调整,少量多次加,边尝边调。搅打均匀后,再淋上香油和食用油,香油增香,食用油能把肉馅儿里的水分“锁”住,这样烙的时候,肉馅儿汁水才不会轻易流失。最后,把攥干的萝卜丝放进去,如果喜欢,再撒点儿葱花和韭菜碎(韭菜要最后放,否则容易出水)。所有材料混合均匀,馅儿就大功告成了。那股子鲜香,还没下锅,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
面团醒好了,拿出来再揉几下,排排气,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我家平时烙的菜馍,每个剂子大概五十克左右,这样烙出来的菜馍不大不小,吃着正好。把剂子按扁,擀成中间略厚、边缘薄的圆片。中间厚是为了承载馅料,边缘薄是为了更好地捏合。馅料要足,但也不能贪心,别塞得鼓鼓囊囊的,那样不好包。像包包子一样,或者包饺子一样,把面皮边缘捏紧,捏成一个漂亮的圆形,收口朝下,再轻轻用手按扁,让馅料均匀分布。
终于到烙制了!这是决定菜馍成败的关键一步。我通常用平底不粘锅,锅烧热后,转中小火,刷上薄薄一层油。油不能多,一点点就好,是润锅而不是油煎。把包好的菜馍小心翼翼地放进锅里,略微用铲子按压一下,让它更平整,受热均匀。然后,盖上盖子!这是我烙菜馍的另一个“小固执”。盖盖子,一是可以形成一个微封闭的环境,让蒸汽把菜馍的内部焖熟,特别是肉馅儿,熟得更透,口感也更软嫩;二是能保持面皮的水分,不会干硬。大概烙个三五分钟,掀开盖子,看到菜馍底部已经呈漂亮的金黄色,就可以翻面了。翻过来,再盖上盖子,继续烙。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根据你家炉灶的火力来调整。判断熟没熟,除了看两面金黄,还可以用铲子轻轻按压菜馍边缘,如果感觉鼓鼓的,很有弹性,那就差不多了。
烙好的菜馍,外皮焦黄酥脆,轻轻一掰,“咔嚓”一声,那面皮带着点儿韧劲儿,却又足够软糯,馅料里的汁水在掰开的瞬间,会微微渗出,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咬上一口,先是焦香的外皮,紧接着是软韧的面皮,再然后,是咸香多汁、带着萝卜清甜和猪肉醇厚的内馅儿,丰富的口感在嘴里层层绽放,简直是人间至味。
我家吃菜馍,喜欢配上一碗小米粥或者疙瘩汤,再来点儿蒜蓉辣酱,那滋味,别提多美了。有时候,我会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锅铲在锅里翻炒的“滋啦”声,还有她烙菜馍时,那股子从厨房飘出来的,带着烟火气的温暖香气。那时候生活简单,一个菜馍就能让我们姐弟几个心满意足。现在我自己做了,也常把这些手艺和感悟分享给朋友们。他们一开始都说,一个菜馍,能有啥讲究?等真吃了我做的,一个个都直呼“这才是菜馍该有的样子!”
所以说啊,这世上的家常美味,很多时候拼的不是多名贵的食材,也不是多复杂的厨艺,而是那份用心,那份对细节的执着,还有那一勺勺掺杂着记忆和情感的“爱”。下次你若想做菜馍,不妨试试我这套“老饕”心得,保证你也能做出,让人念念不忘的家常好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