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麻酱烧饼的做法和配方

麻酱烧饼的做法和配方

要说这北方的面食,花样繁多得数不清,可真要我掰着指头数几个心尖儿上的,那 麻酱烧饼 绝对是绕不开的重头戏。它不像包子馒头那样家常到随处可见,也不像饺子面条那样变化万千,麻酱烧饼,它就那么静静地、带着一股子特有的油润和酥香,立在那里,自成一派。外表瞧着朴实无华,可一口咬下去,那层层叠叠的麻酱香气,裹挟着面皮儿的韧劲儿和外皮儿的焦脆,滋味儿丰盛得让人直犯迷糊。

我这个人,对吃向来有点轴劲儿。外面买的,总觉得差点意思。不是麻酱糊弄,就是面皮儿死板,要不就是烤得过火,干巴巴的没了灵魂。所以,打记事儿起,这麻酱烧饼,就成了我厨房里一项年年要操练、次次要琢磨的“大工程”。不是说它多难,而是要把那股子“对味儿”的劲儿做出来,那才叫功夫。

咱们先从 面团 说起。这是烧饼的骨架,骨架不好,再多肉也撑不起来。我试过无数种面粉,高筋、低筋、甚至全麦粉都折腾过。到头来,还是觉得 中筋面粉 最合适,也就是咱们日常用的普通面粉。它筋度适中,既能撑起烧饼的层次,又不会让口感变得过于死硬。和面用水,那是讲究。不能用凉水,那样面团会太紧,不易操作,烤出来也容易发干;也不能用滚烫的开水,那样面团会失去韧性,软塌塌的没骨气。我的经验是,温水和面,手摸上去有点暖,大约 40-50摄氏度 左右,正好能激发面粉的活性,又不会烫伤面筋。水和面粉的比例也得拿捏好,大概是 100克面粉配55-60克水。这得看你面粉的吸水性,第一次做,水可以一点点加,直到面团能成形,但还稍显湿黏。

和面的时候,我喜欢在水里偷偷加一小勺 白糖。别小瞧这一点点糖,它能让面团发酵更充分,烤出来的颜色也更漂亮,带点儿淡淡的焦糖色,看着就诱人。和好的面团,别急着揉。先盖上湿布,或者套上保鲜膜,静置个20分钟。这叫“饧面”,能让面筋充分吸水,变得柔软。20分钟后,再开始揉,你会发现面团变得特别听话,几下就能揉到 光滑细腻 的状态,像婴儿的屁股一样Q弹。这时候再盖好,让它 好好醒发一小时左右。天气冷就放温暖的地方,我有时候偷懒,就搁在烤箱里,开个发酵档,温度调到30度左右,效果奇好。面团醒发好后,你会发现它比之前略微膨胀,按下去有点回弹,这就对了。

接下来,重头戏来了:麻酱馅儿。这才是麻酱烧饼的灵魂所在。市面上麻酱品质参差不齐,我钟情于那种 纯芝麻酱,最好是那种石磨的,颜色深沉,自带一股浓郁的坚果香气。不要买那种掺了花生酱或者别的植物油的,那样会失去纯粹的芝麻味。麻酱取出来的时候,通常是比较稠厚的,需要稀释。怎么稀释,这可是个技术活。

稀释剂选择 优点 缺点 建议用途
香油 (Sesame Oil) 增香,让麻酱更润滑 成本较高,风味单一 少量使用,增加光泽和香气
花椒油 (Sichuan Peppercorn Oil) 独特麻香,解腻 风味强烈,可能不合所有人胃口 少量使用,为烧饼增添层次
温水 (Warm Water) 稀释效果好,经济实用,保留麻酱原味 过多会影响口感,不易操作 主要稀释剂,让麻酱达到理想稠度
蚝油/生抽 增加鲜味和咸度 风味改变较大,可能不适合传统口味 少量提鲜,增加复合味

我个人的“秘诀”,是 先用一点香油把麻酱搅开,主要是为了给它“开个油”,让它变得顺滑一些,也带出芝麻本身的底蕴香气。然后,就是 分多次、少量地加入温水,每次加完都要充分搅匀,直到麻酱变得 稀稠适中。这个稠度很关键,既要能轻松地抹开,又不能稀得流淌,否则包起来会漏馅,烤的时候也会流油。搅的过程中你会看到麻酱从开始的坨状,慢慢变得像酸奶一样细腻,颜色也会稍微变浅,并且散发出更强烈的芝麻香。

调味更是不能马虎。除了基本的 ,我还会加一点点 ,真的是一点点,用来 提鲜,而不是让它变甜。这就像做菜时放一丁点糖能让味道更圆润一样。然后,五香粉 必不可少,它的复合香气能让麻酱变得更有深度。但我最喜欢、也是我个人偏执的偏好,是加一小撮 花椒粉 和一点点 白胡椒粉。花椒粉带给麻酱一种若有似无的麻感,能极大地提升烧饼的层次感,吃起来不闷;白胡椒粉则是提香增味的,它跟芝麻香气非常搭。这些调料,都得充分搅匀,让它们完全融入麻酱之中。搅好的麻酱馅儿,尝一小口,咸淡适中,带着花椒的微麻和五香的复合香气,闻起来就让人食指大动。

面团和麻酱都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整形了。将醒发好的面团取出来,稍微揉几下排出空气,然后擀成一个 大的长方形薄片。擀的时候要均匀,厚度大概在 2-3毫米 左右。这是决定烧饼层次的关键一步。面片擀好后,均匀地将调好的麻酱馅儿抹在面片上,四周留一点边,方便收口。抹的时候不要太厚,薄薄一层即可,否则麻酱太多会腻。

然后,从长边一侧开始,将面片 紧紧地卷起来。这一步要卷得紧实,这样才能保证烧饼烤出来层次分明。卷成长条后,将长条稍微用手搓几下,让它更均匀、更紧实。接着,用刀将长条 切成大小均等的剂子,每个剂子大概 5-6厘米长

取一个剂子,将两端向中间收拢,按扁。然后将按扁的剂子再次用擀面杖 擀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烧饼胚。擀的时候要轻柔,尽量不要把里面的层次擀断。擀好的烧饼胚,一面刷上 清水或者全蛋液,然后沾上 白芝麻。我偏爱白芝麻,它烤出来颜色金黄,和烧饼的焦糖色形成鲜明对比,视觉效果非常好。当然,你也可以用黑芝麻,或者黑白芝麻混合,各有风味。

烧饼胚做好后,不能直接烤。让它在温暖湿润的地方 再次醒发15-20分钟。这一步能让烧饼在烘烤过程中更好地膨胀,口感更松软。

最后,就是烘烤了。我的做法是 先烙后烤。这样能兼顾烧饼外部的酥脆和内部的松软。平底锅烧热,倒一点点油润锅,然后将烧饼胚放入锅中,小火烙至两面金黄。烙的时候,你会听到滋啦作响的声音,麻酱的香气也开始弥漫开来。这一步主要是为了给烧饼定型和增加底部的酥脆度。两面金黄后,将其转移到烤箱中。

烤箱需要 提前预热到200摄氏度。将烙好的烧饼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烤15-20分钟。具体时间要看你家烤箱的脾气,以及烧饼的大小和厚度。烤到烧饼膨胀起来,表面金黄油亮,散发出浓郁的芝麻香气,就可以取出来了。刚出炉的麻酱烧饼,热腾腾的,外皮酥脆得一碰就掉渣,内部的层次分明,麻酱的香气直冲脑门。

刚出炉的麻酱烧饼,那可真是人间美味。我喜欢徒手掰开它,听那“咔嚓”一声,然后看到里面层层叠叠的麻酱纹路,那是厨房里最美的画作。一口咬下去,外皮焦香酥脆,中层因为麻酱的油润而变得松软,最里层又是面团本身的韧劲。咸香中带着一丝丝的回甜,还有花椒的微麻和芝麻的浓郁。那种层次感和满足感,是任何高档西点都无法比拟的。

这麻酱烧饼,它不光是解馋,它承载着记忆。小时候,奶奶家的烧饼铺,冬日清晨飘出的就是这种味道。炉火正旺,烧饼带着炭火的余温,塞到我冰凉的小手里。那种暖,那种香,直到现在也清晰地印在我的味蕾记忆里。后来自己学做,也失败过无数次。面团不是太硬就是太软,麻酱不是太稀就是太稠,烤出来不是干柴就是糊底。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经验的累积,也是和面粉、和芝麻酱的一次对话。渐渐地,我学会了倾听它们的“声音”,感知它们的“情绪”。

有人喜欢吃刚出炉的,有人喜欢吃放凉了回油的,风味各有千秋。我嘛,还是偏爱刚出炉的热腾腾的,那种温热的油润和酥脆,才是它最巅峰的状态。配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或者一碗清淡的小米粥,简直是冬天里最熨帖的享受。

这麻酱烧饼,从和面到出炉,每一步都浸透了心血和等待。它不是那种快手菜,它需要你的耐心和细致。但当那股熟悉的芝麻香气溢满厨房,当家人朋友品尝后发出满足的赞叹时,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这不仅仅是一份食谱,它更像是一篇关于生活和感悟的日记,记录着我与厨房,与美食之间那些说不完道不清的故事。下次你闻到街头巷尾飘来的麻酱烧饼香,不妨也自己动手试试,去感受这份简单的幸福吧。相信我,它会带给你远超预期的惊喜。

麻酱烧饼的做法和配方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