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卷蛋糕的做法
说起瑞士卷,这东西啊,总给我一种既温柔又带点倔强的感觉。它看着简单,就是一块蛋糕体卷着奶油馅儿嘛,多常见?可我跟你说,真要把它做好,卷得漂亮,吃起来蛋糕体蓬松湿润,奶油顺滑不腻,那背后藏着的可都是功夫,都是心思。我这些年在厨房里摸爬滚打,没少为了这小小一卷费心,从最初的“卷必裂”魔咒,到后来总算摸出门道,才敢出来跟大伙儿说道说道。
我个人对瑞士卷的偏爱,是那种蛋糕体得足够轻盈,像云朵似的,但又不能一碰就碎,得有那么一点点韧劲儿,好承得住奶油的份量。奶油馅儿呢,必须是纯粹的动物奶油,清爽不厚重,甜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只为衬托蛋糕的蛋香,绝不能喧宾夺主。那些个植物奶油做的瑞士卷,恕我直言,吃一口就没了再吃第二口的欲望。那股子人造香精味儿和糊嘴的油脂感,简直是对味蕾的谋杀。
咱们先从蛋糕体说起,这是瑞士卷的骨架。我试过全蛋法,也试过分蛋法。虽然全蛋法理论上操作起来更直接,但要打发到足够稳定,还得兼顾蛋糕体的柔韧度,对我这老派烘焙人来说,总觉得缺点什么。所以,我个人强烈推荐分蛋法。它能让蛋糕体更轻盈、更细致,也更能避免卷的时候开裂的尴尬。
关键食材的选择,这可是做任何烘焙的基础啊:
- 鸡蛋: 必须是新鲜的、大个的鸡蛋,最好是室温的。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鸡蛋,蛋白打发起来会费劲,而且不容易稳定。我通常会提前一两个小时拿出来回温。
- 低筋面粉: 这个没商量,必须是低筋面粉。它的蛋白质含量低,做出来的蛋糕体才不会有嚼劲,才能是那种入口即化的蓬松感。我通常用王后或者美玫的,品质稳定。用前一定记得过筛,而且最好是过筛两次,这样能让面粉更细,也更容易拌匀。
- 牛奶和玉米油: 牛奶用全脂牛奶,味道更醇厚。玉米油或者其他无味植物油都可以,别用橄榄油或者花生油那种味道重的,会影响蛋糕本身的风味。
- 细砂糖: 我习惯用太古的细砂糖,溶解快,甜度适中。一部分加到蛋黄糊里,大部分用来打发蛋白。
蛋糕体的核心操作步骤,每一步都是“玄学”:
- 蛋黄糊的乳化:
取五个蛋黄,加入20克细砂糖,用手动打蛋器搅打均匀,直到颜色变浅,质地略微浓稠。然后加入40克玉米油,搅打到完全乳化,什么叫乳化?就是油和蛋黄液完全融合,看不到油星子,颜色会更浅更均匀。这一步非常关键,乳化得好,蛋糕体才会细腻。接着加入60克牛奶,再次搅匀。最后筛入60克低筋面粉,用Z字形或切拌的方式轻轻拌匀,直到没有干粉颗粒。记住,千万不要过度搅拌,否则会起筋,烤出来的蛋糕发硬。我有时候会把牛奶稍微加热到温热,大约40-50度,这样跟蛋黄油混合,乳化效果会更好。
- 蛋白霜的打发:
这是瑞士卷蛋糕体的灵魂。五个蛋白,打发前确保打蛋盆和打蛋头无油无水,否则蛋白肯定打不起来。开动电动打蛋器,中高速打发。当出现大鱼眼泡时,分三次加入40克细砂糖。
- 第一次:出现大鱼眼泡时加入三分之一糖。
- 第二次:蛋白变得细腻,出现小弯钩时加入三分之一糖。
- 第三次:蛋白霜有明显纹路,提起打蛋头能拉出柔软的、微微下垂的尖角时,加入最后一份糖,再低速打发一会儿,让蛋白霜更稳定。
我跟你说,这个打发程度是重中之重!它不能像戚风蛋糕那样打到完全的干性发泡(直立的小尖角),那样蛋糕体韧性太强,卷的时候必裂无疑。也不能是湿性发泡(大弯钩),那样支撑力不够,蛋糕容易塌陷。最好的状态是介于湿性与中性之间,提起打蛋头,蛋白霜会呈现出那种带着一点点弯度的、柔软的,但又不会很快消失的“鸟嘴状”尖角。这个状态的蛋白霜,既有足够的支撑力,又保留了弹性,是卷蛋糕的完美搭档。
- 蛋白蛋黄糊的混合:
先取三分之一打发好的蛋白霜到蛋黄糊里,用切拌或翻拌的手法,快速轻柔地拌匀。不要画圈搅拌!就像你在给面团做“人工呼吸”一样,轻柔而坚定。拌匀后,将混合物倒回到剩余的蛋白霜里,继续用同样的手法拌匀,直到面糊颜色均匀,没有蛋白块。动作要快,但也要轻,最大限度地保留蛋白霜里的气泡。
烘烤与冷却,急不得,也慢不得:
我通常用的是2828厘米的方烤盘。烤盘底部垫上烘焙纸,最好让烘焙纸稍微高出烤盘边缘一点,方便后面脱模。把蛋糕糊倒入烤盘,用刮刀轻轻抹平表面,再轻震两下烤盘,震掉大气泡。
烤箱温度和时间,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家的烤箱都是磨人的小妖精,脾气各不相同。我这里给个参考,你还得根据自己的烤箱来调整。
| 烤箱类型 | 温度 (摄氏度) | 时间 (分钟) | 蛋糕表面 | 优点 | 缺点 |
|---|---|---|---|---|---|
| 风炉 | 150-160 | 18-20 | 均匀金黄 | 烘烤均匀,效率高 | 需掌握风力,可能干燥 |
| 平炉 | 170-180 | 15-18 | 顶部上色,边角略深 | 传统烘烤方式,易控制 | 底部可能受热不均 |
| 老式烤箱 | 180-190 (预热) | 12-15 | 快速上色,膨胀快 | 节省时间 | 易烤焦,内部可能不熟 |
我个人更倾向于稍微高一点的温度,短时间烘烤,这样能让蛋糕表面快速形成一层薄而有弹性的“皮”,同时保持内部湿润。烤到蛋糕表面金黄,用手轻触有弹性,没有沙沙声,就说明熟了。
蛋糕出炉后,立马从高处摔两下(不是开玩笑,真的要震模),震出热气,防止蛋糕回缩。然后迅速拎着烘焙纸将蛋糕体移到晾网上,撕开四周的烘焙纸,盖上一张新的烘焙纸或者干净的湿布,晾凉至微温。这个“微温”很重要,太热卷会裂,太凉又会干硬。
奶油馅的制作与卷制:
打发奶油:
500克冷藏的淡奶油,乳脂含量35%以上的动物奶油口感最好,我常用蓝风车或总统。加入25-30克糖粉,几滴香草精(这是我个人一个小小的“秘诀”,能让奶油香气更醇厚,掩盖一点点奶腥味)。打发前,把打蛋盆和打蛋头都放进冰箱冷藏10分钟,这样更容易打发成功。中高速打发到八九分发,也就是奶油有清晰的纹路,提起打蛋头有直立的小尖角,但整体还是顺滑的,没有颗粒感。如果打发过度,奶油会变成豆腐渣状,那就救不回来了。
卷制:
蛋糕体晾到微温后,将新的烘焙纸放在台面上,把蛋糕体表皮朝下(这一面通常会比较平整,卷出来更好看),我喜欢把烤出来的漂亮上色面露在外面,这是我的“小固执”。如果你的表皮有点黏,轻轻地把原来的烘焙纸撕掉。在蛋糕体靠近自己的一端,斜切一刀,切掉薄薄一层边角,这样卷的时候会更服帖。
均匀涂抹打发好的奶油,靠近身体这一端可以涂厚一点,远端留出大概2厘米不涂。如果喜欢,可以撒上切好的水果丁,比如草莓丁或者芒果丁。
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用擀面杖辅助,将蛋糕体靠近自己的一端,稍微用力地向内卷起,形成一个小小的内芯,然后利用擀面杖的力量和烘焙纸的拉力,一鼓作气地向前推动,把整个蛋糕卷起来。卷的过程中要边推边收紧,但又不能太过蛮力,避免把奶油挤出来或把蛋糕体压扁。卷好后,用烘焙纸把蛋糕卷紧紧地包裹住,两端像糖果一样拧紧,放进冰箱冷藏至少一小时,让蛋糕卷定型。
享用与感悟:
冷藏定型后的瑞士卷,取出来,用热水烫过的刀(擦干水!)切片,每一片都像艺术品。切开的瞬间,那种混合着蛋奶香、香草香和水果清甜的味道扑鼻而来。咬上一口,蛋糕体的绵软、奶油的醇厚、水果的清新,三者在口中交织,带来一种简单却又极致的幸福感。
做瑞士卷,其实就像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你可能严格按照步骤来,却因为烤箱的一点点温差,或者蛋白霜差了那么一两秒,就导致了裂纹或者塌陷。但我从不觉得这是失败,这都是经验。每一次的“失误”,都让我更了解食材的脾气,更懂得掌控火候的奥秘。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过生日,我特意给她做了个抹茶红豆馅的瑞士卷。结果那天天气闷热,奶油怎么都打不硬,急得我满头大汗。最后还是靠着冰袋垫着打蛋盆,才勉强成功。虽然那次卷得不够完美,有些地方有点软榻,但我妈吃的时候,眼睛里都带着笑意,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蛋糕。”那一刻我就明白,食物的魅力,不单单在于它有多么完美无瑕,更在于它背后蕴含的心意和烟火气。
所以啊,别怕失败,大胆去尝试。厨房从来不是实验室,它更像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舞台。每一次的烘焙,都是一次与食材的对话,一次与自我的磨合。当你最终捧着那份亲手做出的香甜,无论是送给家人,还是犒劳自己,那份满足感,可是任何AI都无法复制的。信我,这瑞士卷,值得你花点小心思,它一定会给你超出预期的甜蜜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