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苦累的家常做法

苦累的家常做法

这道菜,要我说,就是我心里顶顶重要的“苦累的家常做法”。它没有华丽的摆盘,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每次做,每次吃,我都会想起那些在厨房里,为了那一口“对味儿”的坚持和付出。这种“苦累”,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带着油烟香气的满足,一种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踏实。

说的是什么呢?是我家那碗手工擀面配上慢炖入味的肉臊子。听着简单,对不对?可里头的门道,够你琢磨一辈子的。

先说这面。外头的机制面再好,总觉得少了点灵魂。我是一定要自己动手擀的,哪怕是周末,哪怕知道会弄得一身面粉。和面,是我和这道菜建立感情的第一步。我用的面粉,必须是高筋面粉。那种筋道,是普通中筋面粉给不了的。按我的经验,大概是500克面粉配上220到230毫升的温水,这里头藏着个小“固执”,就是我会往水里先加一小撮盐,再加一滴老抽。盐能增加面的筋性,老抽那点颜色,能让面团擀出来自带一点点浅黄,煮出来也更诱人,这可不是为了调味儿,纯粹是为了视觉上的满足。

水要慢慢地加,一边加一边用筷子搅散,搅到面粉都成了雪花状,再下手。别怕粘,也别怕揉不匀。一开始面团肯定毛糙得很,硬邦邦的,像个脾气不好的老头。这时候,你得有耐心。我通常会先揉个五六分钟,让面团勉强成形,然后盖上湿布,让它醒发个十五到二十分钟。这一步,叫“饧面”,非常关键,它能让面筋充分松弛,之后再揉,面团就会变得特别温顺、有弹性。

第二次揉面,就舒服多了。我喜欢把面团放到案板上,用掌根使劲推压,揉到表面光滑,像婴儿的屁股一样,没有一点儿裂纹,摁下去能缓慢回弹,这就差不多了。揉好的面团,再次盖上湿布,这次得让它充分醒发,至少半小时,有时候我甚至会放一两个小时,等家里有空了再来处理。这期间,面筋会慢慢地舒展,为之后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擀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擀面杖要长,案板要大。撒上足量的干粉防粘,然后把面团擀成大而薄的圆片。我通常会擀成一毫米左右的厚度,擀的时候要均匀用力,从中间向四周推开,时不时地提起面皮抖一抖,防止粘连。擀到薄如蝉翼,能透过面皮看见案板的纹路,那才是真功夫。然后把面皮折叠起来,用刀切成你喜欢的宽度。手切的面条,边缘不规则,吸附汤汁的能力更强,吃起来也更有嚼劲。煮面的时候,水要宽,点两次凉水,面条才能筋道又不糊汤。

当然,面条是主角,但没有一碗好的肉臊子,这碗面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我的肉臊子,讲究一个“慢”。选材上,我偏爱前腿肉,就是猪前腿靠近猪蹄的那块肉。为什么?因为它肥瘦相间,有筋有皮,不像五花肉那么腻,也不像纯瘦肉那么柴。切成大概黄豆大小的肉丁,带点皮的,吃起来口感更丰富。

锅里放一点点底油,待它微微泛起油花,把切好的姜蒜一股脑儿扔进去,噼里啪啦爆出香气。然后把肉丁倒进去,用中小火煸炒,要把肉里的水分炒干,把肥肉里的油分逼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不能急,煸炒到肉丁边缘微微焦黄,猪油的香气弥漫整个厨房,那才是成功的开始。这是给肉臊子“打底”的关键一步,香味的层次全从这里来。

接着,是调味的哲学。先来一勺甜面酱,炒出酱香,再沿着锅边淋入黄酒,呲啦一声,酒的醇香瞬间蒸腾。然后是生抽、老抽,给肉臊子上色、提鲜。我还会加一点点冰糖,不是为了甜,而是为了让肉臊子颜色更亮,味道更醇厚,有一种回甘。别忘了几颗八角、几片香叶、一小段桂皮,它们是慢炖肉臊子的灵魂香气。有时候我还会偷偷放一小撮干虾皮磨成的粉,那股海味儿能把肉的鲜度拔高好几个层次,但又不会喧宾夺主,这是我的一个小“秘诀”。

加开水,一定要是开水!淹没过肉丁,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慢慢地炖。我常常会炖上至少一个半小时,直到肉丁变得软烂入味,汤汁变得浓稠,呈现出琥珀般的色泽。炖煮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去厨房看一眼,闻一闻那股越来越浓郁的复合香气,那真是熨帖人心的味道。等到汤汁收到你想要的浓稠度,撒上葱花,这碗肉臊子就算成了。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有些菜,明明做法一样,味道却天差地别?我觉得,除了食材的新鲜度,火候的掌控,更重要的是那个“心”。就像这苦累的手擀面和肉臊子,从和面到出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去感受面团的变化,去闻肉臊子的香气,去调整火候。这种投入,就是我说的“心”。

记得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想学着北方炸酱面的路数,把肉丁改成肉末,炸酱也用了黄酱和甜面酱混合。结果呢?味道固然也不差,但总觉得少了点我习惯的醇厚和颗粒感。肉臊子,就是要那种有嚼劲又软烂的肉丁,每一口都能咂摸出肉香和酱香交织的满足感。所以我还是回到了我最开始的“固执”——肉丁,慢炖。

我家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每次问:“妈,今天吃面不?”如果我说“吃”,那他能高兴一整天。看着他们大口大口地吃着,呼噜呼噜地吸着面条,嘴角沾着油光,那一刻,所有的“苦累”都变成了最值得的幸福。这不光是一碗面,更是把我们一家子,用味道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有时候,我也会尝试用不同筋度的面粉来做面条,它们的口感确实各有千秋。但我个人而言,还是偏爱高筋粉的韧性。

面粉种类 特点 适合面条口感 推荐使用场景
高筋面粉 蛋白质含量高,筋性强 劲道弹牙,有嚼劲 饺子皮、手擀面、拉面
中筋面粉 蛋白质含量中等,筋性适中 软硬适中,比较顺滑 家常面条、馒头、包子
低筋面粉 蛋白质含量低,筋性弱 软糯易断,缺乏弹性 蛋糕、饼干,不适合面条

我这人,做菜就爱较真儿。比如有些人炖肉臊子喜欢加豆瓣酱,觉得能提味增色。我不是说不好,但我总觉得豆瓣酱的味道有点冲,会盖过肉本身的那种醇香。我的肉臊子,讲究的是一个“和”,各种香料和酱料的味道要融洽共处,谁也不能抢了谁的风头。要那种复合的、温和的、有层次感的香。所以,我更倾向于用甜面酱打底,配上生抽老抽和黄酒,偶尔再加点我那虾皮粉的“秘密武器”,就够了。

这碗面,从和面开始,面团在我手里从粗糙变得光滑,再到擀成薄薄的面皮,切成条,下锅煮得筋道。另一边,肉丁在锅里从生涩变得焦香,再到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煮,直到化作一碗浓稠醇厚的酱汁。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我的时间和心血。是的,它需要花费一整个下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最后端上桌的那一刻,看着家人满足的笑脸,闻着那混合了面香、肉香、酱香的独特味道,我就会觉得,这些“苦累”,值当。这世上哪有不带点“苦累”就能得来的真滋味呢?就像生活本身,总是要花点心思,多费点工夫,才能品出它最浓郁、最隽永的味道来。

苦累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