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炸虾仁的家常做法

炸虾仁的家常做法

要说我家厨房里,哪道菜的出镜率高到几乎能成为“家庭图腾”,那非这盘炸虾仁莫属。别以为炸虾仁就是简简单单下锅一炸了事,里头的门道可比你想象的深远得多。我在厨房里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对这道菜简直是又爱又恨,爱它的鲜甜弹牙,恨它曾经无数次让我铩羽而归。从最初的“炸成了虾干”,到后来的“虾仁泡在油里捞不起来”,再到如今的“入口爆汁,Q弹得直打哆嗦”,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可真是道不尽说不完。

我有个小固执,就是觉得外头的炸虾仁,哪怕是再高档的餐馆,也总缺了点什么。要么是裹粉厚得像穿了棉袄,掩盖了虾肉本身的鲜甜;要么是炸得火候太过,虾肉柴得跟嚼橡皮筋似的;再不然,就是调味寡淡,除了油味儿啥都吃不出来。所以,在我家,想吃炸虾仁,那就得我自己撸起袖子来。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什么炫技,而是真的觉得,只有自己亲手伺弄的食材,才能带着那股子熨帖人心的烟火气。

咱们先从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虾仁的选择——说起。市面上虾仁种类繁多,什么南美白虾、基围虾、草虾……我个人啊,最推荐用鲜活的基围虾。你别嫌剥虾麻烦,那新鲜度是冷冻虾仁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那种虾肉本身的清甜,带着一丝海风的咸鲜,是任何调味料都无法完全替代的。买虾的时候,你得挑那些活蹦乱跳、虾壳青亮、虾身呈弧形的,那种一碰就没什么反应,颜色发灰的,那可万万使不得。当然,如果实在买不到活虾,退而求其次,选择速冻的完整虾仁也行,但一定要选包装上写着“无磷无冰”那种,解冻后尽量保持虾肉的完整性,而且口感会稍逊一筹,这是没办法的事。那些泡在水里发白发胀的“冰衣虾仁”,我劝你啊,看都不要看一眼,全是水分,炸出来根本没味儿。

剥虾也是个体力活,但细节决定成败。剥好的虾仁,关键一步是去虾线。这玩意儿,不光影响卖相,更会影响口感,里头带着一股土腥味儿。我一般用牙签从虾仁的第二节或第三节插入,轻轻一挑,那黑色的虾线就出来了。有时候虾线断了,或者有些细小的虾线挑不干净,也别太纠结,尽力就好。去完虾线,别急着腌制。我有个小习惯,会把虾仁放在碗里,撒上一点点盐和少许玉米淀粉,用手轻轻抓匀,然后冲洗几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盐的渗透压能让虾仁吐出一些脏东西和多余水分,淀粉则能吸附残留的脏污,起到“清洗”的作用。冲洗到水清澈为止,然后一定要用厨房纸把虾仁的水分彻底吸干!这一步是重中之重,水分多,炸的时候容易溅油,更重要的是,影响虾仁挂浆的效果和最终的口感,炸出来会软塌塌的,不Q弹。

接下来,就是腌制环节,这可是赋予虾仁灵魂的关键步骤。我的“家常秘方”和别人略有不同,因为我追求的是虾仁本身的极致鲜甜和Q弹。

我的炸虾仁家常腌制秘方(约500克虾仁):

吸干水分的虾仁:500克

食盐:3克 (差不多半茶匙,宁少勿多,后面还可以蘸料)

白胡椒粉:2克 (提鲜去腥,别用黑胡椒,味道太霸道)

料酒(我偏爱绍兴黄酒):10毫升 (去腥增香,别用白酒,太烈)

玉米淀粉:15克 (约一大勺半,用来挂浆,锁住水分)

蛋清:半个或一个(视虾仁大小和数量,增加嫩滑度)

小苏打:极少量,约0.5克 (小指甲盖大小,这是我让虾仁Q弹的秘密武器,但千万别过量! 过量会发涩发苦,还会让虾肉变得稀烂)

食用油:5毫升 (最后放,给虾仁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防止粘连)

操作流程:

1. 虾仁水分吸干后,先放入盐、白胡椒粉、料酒。用手抓匀,让虾仁初步入味。这时候,你甚至能闻到一股带着酒香的虾肉清甜。

2. 加入蛋清。继续抓匀,你会感觉到虾仁表面变得有些滑腻。蛋清能让虾仁在炸制过程中保持水润,并增加嫩度。

3. 加入玉米淀粉。这里得强调,玉米淀粉和太白粉(马铃薯淀粉)的区别。玉米淀粉炸出来外层相对干爽酥脆,太白粉则更倾向于滑嫩软糯。炸虾仁,我更喜欢玉米淀粉带来的那种微微的脆感。抓匀到每颗虾仁都被均匀包裹,呈现一种润泽但不厚重的状态

4. 然后,才是那个“心机”的小苏打。记住,一点点就够了!我通常是用指尖蘸取,轻轻撒进去,然后迅速抓匀。小苏打能够破坏虾肉的纤维结构,让虾肉在加热时释放出更多的水分,同时又让肉质变得更加蓬松饱满,入口就会有那种“爆汁”的Q弹感。但真的,宁愿不放,也别放多!

5. 最后,淋上那点点食用油。抓匀,让油膜附着在虾仁表面,一来可以锁住之前所有的调味和水分,二来炸的时候不容易粘连,还能让虾仁炸出来颜色更漂亮。

腌制好后,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钟,最好能达到1小时。这时间可别省,让调料充分渗透,让虾肉与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这都是为了最终的完美口感。

挂浆方案 主要成分 虾仁口感 推荐场景 我的评价(个人偏好)
我的家常秘方 蛋清 + 玉米淀粉 + 微量小苏打 外壳微酥,内里极度Q弹水润,鲜甜 家常快手,追求弹嫩口感 无敌!试过都说好,虾仁会膨胀饱满,汁水丰富
纯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 表面相对干硬,虾肉不易锁水,易柴 某些需要硬壳的菜 缺乏层次感,虾仁易失水份,不够嫩滑
纯太白粉 太白粉 表面滑嫩,口感偏软糯,易出水 粤菜滑炒虾仁 欠缺筋道,不适合油炸,粘稠感过重
蛋黄 + 面粉 蛋黄、面粉 口感酥脆,颜色金黄,外壳较厚 脆皮虾仁,天妇罗风格 喧宾夺主,掩盖虾肉本味,不符“家常”

腌制好的虾仁,拿出来是亮晶晶、饱满圆润的一颗颗。现在,终于要下锅了!炸虾仁的油温,是另一门大学问,是决定虾仁是酥是柴、是老是嫩的命门。我一般用的是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味道比较清淡,不会抢了虾仁的鲜味。

锅里倒入足量的油,量要能没过虾仁。开中火,等油温烧到六七成热,也就是筷子伸进去,周围会立刻冒出密集的小泡泡。这个温度,说白了,就是冒着青烟,但还没到那种焦灼冒黑烟的地步。如果你是厨房新手,可以扔一小块淀粉面糊进去试试,如果面糊一下锅就浮起来,并且颜色迅速变金黄,那就差不多了。

炸的时候,一定要分批次下锅!分批!分批!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次性把所有虾仁倒进去,油温会骤降,虾仁下锅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且还没炸透就吸满了油,导致口感油腻、软烂。我的经验是,每批大约放10-15个虾仁,让它们在锅里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虾仁下锅后,不要急着翻动,让它先定型。大概炸个15-20秒,你会看到虾仁的颜色慢慢变得粉红,外壳开始有点焦黄的迹象。这时候,用勺子轻轻拨散,让它们受热均匀。整个炸制过程,一定要快!大火速炸! 我一般炸个1分钟到1分半钟,虾仁就差不多了。你看,虾仁会从下锅时有些透明的样子,变得完全粉嫩,并且身体会弯曲成一个漂亮的C字形,饱满圆润,就像一颗颗白玉似的。这个程度,就差不多该捞出来了。如果炸到完全蜷缩成O字形,那多半就老了,口感会发硬。

捞出的炸虾仁,沥油也是个精细活。最好放在铺有厨房纸的滤网上,让多余的油自然滴落。你听那声音,滋啦滋啦的,带着一股子诱人的香气,简直是厨房里最动听的交响乐。我有时候会忍不住,趁热偷吃一颗,那外壳微酥,内里Q弹到在嘴里“咯吱咯吱”作响,一股子虾肉特有的鲜甜瞬间在口腔里炸裂开来,那叫一个满足!

炸好的虾仁,其实可以直接吃,蘸点椒盐或者番茄酱都行。但如果想让它更丰富,我通常会再用底油或者另起锅,快速地煸炒一些配料。比如,用蒜末爆香,加入甜豌豆、玉米粒、一点点红椒丁,翻炒均匀后,倒入炸好的虾仁,淋上薄薄一层水淀粉勾芡,再滴几滴香油,那一道“彩虹炸虾仁”就成了。颜色鲜艳,味道丰富,是家里小朋友的最爱。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来我家,尝到这道炸虾仁,她老人家连连点头,说:“你这虾仁炸得,跟酒楼里的不一样,更香,也更嫩!”这话可把我美坏了。说到底,家常菜的魅力,不就在于这份独一无二的温度和心意吗?你不用担心它不够花哨,不用在意它是否能登上大雅之堂,只要它能让你的家人吃得开心,那便是我在厨房里最大的成就。

这道炸虾仁,承载了我太多厨房的回忆。从最初的笨拙,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每一次的尝试和改良,都像是在和食材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它告诉我,做菜和做人一样,都需要耐心、细致,还有那么一点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当一盘金黄饱满、鲜甜弹牙的炸虾仁端上桌,看着家人满足的笑容,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这大概,就是我深爱厨房的理由吧。

炸虾仁的家常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