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红烧狮子头最简单做法

红烧狮子头最简单做法

要我说,红烧狮子头这东西,听着名字就透着一股子“大菜”的架势,好像没有个几十年功力,或者七八个帮手,根本搞不定。但天地良心,我鼓捣了这么多年厨房,来来回回地试,发现它其实一点儿也不难,甚至可以说是家常菜里,能让你特别有面子,却又不需要太复杂手艺的“性价比之王”。今天啊,我就跟你掰扯掰扯我这些年琢磨出来的红烧狮子头最简单做法,简单,但绝对不简单!保证你听完,就能信心满满地去厨房大展身手。

咱们先从最核心的、也是我个人最“固执”的一个点说起——选肉和剁肉。这是狮子头的灵魂,没得商量。那种什么绞肉机出来的肉馅儿,你可别跟我提,那东西做出来,就是少了那么一股子活气儿,肉纤维被机器生拉硬拽地搅碎,口感天生就输了一大截。所以,我的第一个“简单”,是把复杂留给前期准备,一旦肉馅儿对了,后面就顺风顺水了。

选肉嘛,我只认带皮的猪前腿肉或者五花肉。别太瘦,也别太肥,肥三瘦七的比例是我的黄金准则,再稍微偏瘦一点,比如肥二瘦八,我也能接受,看你个人偏好。太瘦了,吃起来发柴,一点儿都不滋润;太肥了,又容易腻口。这带皮的猪肉,皮冻化开后,那股子胶质感,能让狮子头滑嫩弹牙,入口即化。那种超市里包装好的纯瘦肉馅儿,或者肥瘦已经混合好的,我基本不碰。我宁愿多花点时间,去菜市场选一块看着顺眼、闻着新鲜的好肉,回家自己处理。

剁肉这活儿,听着累,其实也是一种享受。把肉洗干净,擦干,先切成小块,然后像古时候的厨子那样,两把刀同时上阵,或者单刀猛剁。叮叮当当,那声音多有烟火气!剁到什么程度呢?不是非要剁成泥,那样就成了肉丸子,少了狮子头的粗犷和层次感。我的标准是,肉馅儿里还能看到一些细小的肉丁,但整体又呈现出黏性,用手抓起来能成团,不会稀里哗啦地掉。大概就是介于肉馅和肉糜之间的一种状态。这过程急不得,慢慢来,把你的心思和耐心都剁进去,做出来的狮子头,自然带着一份温度。

剁好肉,接下来就是调味和“上劲”。这也是个细致活儿,直接影响狮子头的风味和口感。

我的基础调料清单是:

葱姜水:这是个大功臣。用温水泡上切好的葱段和姜片,泡个一二十分钟,充分出味。代替直接加葱姜末,一来避免肉馅发黑影响卖相,二来葱姜的辛辣味可以更柔和地融入肉馅,去腥增香的效果也更好。

高品质黄酒去腥提香的关键! 我用的是绍兴黄酒,那种醇厚的米香,和猪肉简直是绝配。别省钱用料酒,那味儿差远了。

生抽:提鲜,增添酱香味。

老抽:主要是为了上色,让肉馅儿看起来更诱人。但别加太多,以免颜色过深,发苦。

:调味,必须的。

少量白糖:提鲜,让整体味道更平衡,不是为了甜。

一点点白胡椒粉:去腥,增添微辣的香气。

鸡蛋清:我偶尔会加一个蛋清,它能让肉馅更滑嫩,也有助于“上劲”。

把这些调料,除了葱姜水,都倒进剁好的肉馅里。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上劲”环节!戴上手套,朝着一个方向搅打肉馅。记住,是同一个方向! 这能让肉里的蛋白质充分舒展,形成网络,让肉馅变得有弹性、有黏性。搅打的过程中,分次少量地加入葱姜水,每次加一点,就彻底搅打均匀,让肉馅把水分都吃进去。直到肉馅变得非常黏稠,用手抓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往碗里摔几下,能听到“嘭嘭”的声音,并且肉馅不会轻易散开,那就说明“上劲”成功了。这个过程,至少也要持续个七八分钟。你感受着肉馅从松散到紧实,从无力到充满弹性的变化,那种成就感,真不是盖的。

肉馅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塑形和炸制定型

塑形:湿润双手,取一大坨肉馅,轻轻地在两手之间来回摔打几次,排出空气,团成一个直径约5-6厘米的大丸子。别团得太实,要松松的,这样炖煮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吸收汤汁,变得更软糯。我的经验是,大小均匀是关键,这样受热才能一致。

炸制定型:这一步,千万别省! 我知道有些“健康派”会选择不炸,直接炖煮,但恕我直言,那做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狮子头了,它少了一层独特的风味和口感。炸制,能让狮子头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外壳”,锁住内部的肉汁,同时也能增添一份迷人的焦香。

起锅烧油,油量要多一点,能没过狮子头的一半左右。油温烧到六成热(大概170-180℃),就是你用筷子伸进去,筷子周围会有密集的小气泡冒出来。然后把团好的狮子头轻轻放入油锅。中低油温炸至金黄定型即可,大概每面一两分钟。不必炸熟,只要表面结实,颜色金黄就行。捞出来沥干油。你看那一个个圆滚滚、金光灿烂的狮子头,是不是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最后,就是红烧的精髓——慢炖出味

找一个深一点的砂锅或者铸铁锅,锅底可以铺上几片姜和一些葱段,一来防粘,二来增加底味。然后把炸好的狮子头轻轻码进去。

炖煮的汤汁是关键。 我强烈推荐用高汤,鸡汤或者猪骨汤都可以,汤底的味道直接决定了狮子头的醇厚程度。如果没有高汤,用烧开的热水也行,但要在水里加点生抽、老抽、黄酒、冰糖和一点点盐,调出你喜欢的咸甜度。我个人偏爱稍微带点甜味的红烧口,所以冰糖会稍微多放一点。汤量要基本没过狮子头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慢炖。这个“慢”字,是狮子头的灵魂所在。它急不得,至少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才能让肉丸彻底变得肥而不腻、酥烂入味。你会看到汤汁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细小的泡泡,厨房里氤氲着一股浓郁的肉香,那是一种让人心生温暖的味道。中间可以偶尔轻轻晃动一下锅,或者用勺子把汤汁淋在没浸没的部分。但千万别去翻动狮子头,免得把它弄散了。

炖到时间差不多,揭开锅盖,你会发现汤汁已经变得浓稠,狮子头也变得更加饱满。尝一口汤汁,如果觉得味道不够,可以再稍微调整一下。然后,开大火收汁,让汤汁变得更加浓郁,紧紧地包裹在狮子头外面,使其色泽更加红亮诱人。

我给你总结一下,我在实践中发现的,那些大家可能容易掉坑的地方,以及我是怎么避开的:

误区 我的看法与修正方案
使用绞肉机绞肉 坚决反对! 绞肉机破坏了肉的纤维结构,做出来的狮子头口感会发柴,没有韧性。我的秘诀是手剁肉馅,哪怕粗一点也行,剁到肉馅有黏性、能成团即可。
直接放葱姜末 葱姜末直接入馅容易发黑,影响卖相。更重要的是,它的味道释放不如葱姜水均匀。提前用热水泡好葱姜水,分次打入肉馅,既能去腥增香,又能给肉馅补水,增加滑嫩度。
肉馅搅拌不到位 肉馅不“上劲”,狮子头下锅容易散。一定要朝着一个方向搅打,直到肉馅变得粘稠,用手抓起一团感觉有弹性、不掉落。这是狮子头成型的关键。
省略炸制定型 不炸的狮子头虽然理论上更健康,但口感和风味会大打折扣。炸制不仅能锁住肉汁,还能赋予表面独特的焦香和嚼劲,内部依然软糯。中低油温炸至金黄,是提升狮子头风味的关键一步。
炖煮时间不足或火候不对 狮子头最怕炖不透,或者大火猛煮。前者肉质发硬,后者容易散。一定要小火慢炖,至少一个半小时。让肉丸在汤汁中慢慢吸收风味,变得肥腴软糯、入口即化。火候要控制在汤汁微微冒泡的状态。
汤汁过于清淡或寡淡无味 红烧狮子头的汤汁是精华。除了基本的调味料,一定要用高汤(如果没有,至少也是热水),并且葱姜垫底增香。收汁时,让汤汁紧紧包裹住狮子头,使其色泽红亮,味道醇厚。

摆盘的时候,我喜欢在盘底铺几颗烫熟的青菜心,翠绿的颜色和红亮的狮子头形成鲜明对比,不仅看着好看,吃起来也解腻。

我记得第一次自己动手做狮子头,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看菜谱,只顾着看调料,没太注意细节。肉馅儿剁得不够碎,又没上足劲,下锅一炸就散开了大半。好不容易凑合着炖出来,吃起来又柴又硬,完全没有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当时那个沮丧啊,恨不得把锅都给砸了。后来是跟着一位老苏州的阿姨学,她做狮子头,真是慢工出细活,一步一步地教我,从选肉到剁肉,从调味到上劲,再到炸和炖,每个环节都强调得细致入微。特别是她跟我说,这狮子头,吃的是一份心意,一份耐心,急不得。

从那以后,我才真正琢磨出门道来。现在每到冬天,或者家里有重要客人来的时候,我都会做上一锅红烧狮子头。看着家人朋友们吃得满足,一个个赞不绝口,说这狮子头肥而不腻、酥烂软糯,汤汁浓郁醇厚,带着恰到好处的甜咸,我心里就特别高兴。那种感觉,比自己吃到什么山珍海味都来得满足。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承载着我这些年厨房里的摸索和成长,还有与家人朋友们一起围坐餐桌的温暖回忆。

所以,别再觉得红烧狮子头有多难了。跟着我的法子,把重心放在食材选择和前期处理上,后面就是时间的艺术。耐心一点,细致一点,你也能做出那份让人魂牵梦绕的家常美味。相信我,只要你用心做了,那味道,绝对秒杀外面大多数饭店!不信你试试看?

红烧狮子头最简单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