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烫面油饼,我这人呐,总有那么一股子执拗劲儿。市面上油饼千千万,什么死面半烫面的,在我看来,都少了几分灵魂。要我说,真正的油饼,就得是全烫面。那口感,带着热气入口,绵软得像一团云,嚼起来又有那么一点点筋骨,最妙的是层层叠叠的酥脆,一口咬下去,能听到油酥在舌尖上“嚓嚓”作响。这才是家常油饼的最高境界,也是我这么多年在厨房里摸爬滚打,才摸索出来的真经。
很多年前,我刚学做饭那会儿,也曾困惑过。看着食谱上那句轻描淡写的“开水烫面”,总觉得是句废话。结果呢,不是面团硬得跟石头,就是软得一塌糊涂,油饼烙出来硬邦邦的,像鞋底子似的,根本没法儿吃。后来拜访了一位老面点师傅,他叼着烟袋锅子,慢悠悠地告诉我:“丫头啊,烫面,烫的不是面,是心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烫不好面。”这话当时听得云里雾里,现在回想起来,字字珠玑。
烫面油饼,最最关键的,就是面粉和水的比例,以及那热水的温度。我试过无数次,从高筋到低筋,从温水到滚水,总结下来,还是觉得中筋面粉最合适,它不像高筋那么韧,也不像低筋那么散,恰好能做出那种柔中带刚的口感。而水,必须是滚开的沸水,那种能让面粉瞬间变得柔软乖顺的热度,才能让面团充分糊化,失去一部分筋性,烙出来的饼才不会发硬。至于面水比例,我个人觉得这个表格最能说明问题:
| 面粉种类 | 面水比例 (大致) | 饼的口感特点 | 我的评价 |
|---|---|---|---|
| 中筋面粉 | 100g : 70-75ml | 软糯,有嚼劲,层次分明 | 我的首选,最佳平衡点! |
| 高筋面粉 | 100g : 60-65ml | 劲道,但偏硬,不易出层次 | 适合拉面,做饼总觉得少了点温柔 |
| 低筋面粉 | 100g : 80-85ml | 太软,无筋骨,容易塌陷 | 适合蛋糕,做油饼吃起来像一团棉花,无趣 |
所以你看,我的“固执”是有道理的。我通常会用大概300克的中筋面粉,配上210到225毫升的滚烫开水。这个量,足够一家三口当早餐了。面粉倒进一个大碗里,最好是那种边缘高一点的,方便搅拌。然后,沸水要少量多次地、匀速地冲进去,同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你会看到面粉立刻变得半透明,结成一个个小疙瘩,像一朵朵白胖的雪花。别慌,这就是它在“被驯服”的过程。等大部分面粉都成了这种雪花状,碗里没什么干粉了,就可以把筷子丢一边,上手了。
现在面团还是热的,烫手是肯定的,所以刚开始别急着揉。稍微等它降温到你能接受的程度,但也不能完全凉透,就是要趁着那股温热劲儿,把这些面絮一点点揉到一起。一开始可能会有些粘手,但别着急,也别加干粉,耐着性子,用手掌的虎口处去搋面,慢慢地,它就会变得越来越顺滑。揉到面团表面光滑,富有弹性,按下去能缓慢回弹,就差不多了。这过程大概需要个七八分钟,不长不短,正好能让你的思绪放空一会儿,感受面团在你手中一点点变柔软的神奇。
揉好的面团,绝不能立马就用。找个大碗,把面团放进去,盖上一块湿布或保鲜膜,让它至少醒发30分钟。我个人习惯醒上一个小时,甚至更久。就像人睡了个好觉,面团经过醒发,筋性会进一步放松,变得更柔软、更易延展,擀起来才不会回缩。这期间,我就开始准备油酥了。油酥是油饼的灵魂伴侣,没有它,油饼就少了那份酥香和层次。
我的油酥配方很简单,但却屡试不爽:大概30克中筋面粉,倒入50毫升烧到冒烟的热油,瞬间激发面粉的香气,然后调入1茶匙的盐,再来半茶匙的花椒粉或者五香粉。我偏爱花椒粉,那股子独特的麻香,跟面饼是绝配。用勺子搅匀,直到油酥变得像浓稠的芝麻酱一样,就可以放一边备用了。等到烙饼的时候,这股子椒盐的咸香,混着热油的滋啦声,简直能把魂儿都勾出来。
面团醒好后,案板上抹点油(一定别用干粉,否则油饼口感会发硬),把面团取出来,轻轻揉几下,整理成一个长条。然后平均分成几份,我通常分四到六份,看你喜欢饼的大小。取其中一份,擀成一张薄如蝉翼的大面片。这一步是考验耐心的,要擀得越薄越好,半透明状是最佳。擀的时候手法要轻柔,从中间向四周均匀使力,避免擀破。擀好后,用刷子均匀地抹上一层薄薄的油酥,一定要抹到边缘,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层都酥脆。
接着就是叠饼和卷饼的艺术了。把面片从一端向另一端对折,再对折,形成一个长条。然后从长条的一端开始,轻轻地卷起来,卷得紧实一些,但又不能把面团压死。最后把卷好的面团两端稍微捏紧,收口朝下,轻轻按扁。这个时候,你就能隐约看到里面螺旋状的层次了。再盖上保鲜膜,松弛15分钟。这一步,是为了让面筋再次放松,防止回缩,同时让油酥更好地融入面团。
最后,就到了烙饼的环节了。取松弛好的饼胚,再次轻轻擀开,擀成一个直径约15-20厘米的圆形饼。擀的时候同样要轻柔,擀薄一点,但注意不要把里面的油酥擀出来。我的秘诀是,全程小火慢烙。家里用铸铁平底锅最好,受热均匀,保温性好。锅烧热后,倒一点点食用油,油量不必多,润个锅底就行。油温不要太高,中小火就够了。把饼胚放进去,盖上锅盖。对,你没听错,盖锅盖!焖上大约两三分钟,让热气把饼彻底蒸透。
掀开锅盖,你会看到饼的表面颜色变深,边缘开始出现焦黄。这个时候,翻面。再盖上锅盖,继续烙两三分钟。我烙饼有个小习惯,就是每面要翻两到三次,这样饼受热更均匀,颜色也更漂亮。等到两面都烙至金黄,饼身明显鼓起来,用铲子轻轻按压,能感觉到内部的蓬松和外部的酥脆,就说明大功告成了。出锅的时候,我喜欢用筷子或者铲子,沿着饼的边缘轻轻拍打几下,或者中间按压几下,让它内部的层次更好地分离,发出那种“沙沙”的声响,简直是厨房里最动听的交响乐。
烙好的烫面油饼,最好趁热吃。刚出锅的饼,热气腾腾,掰开来,里面一层层酥得掉渣,麦香、油香、椒盐香混合在一起,简直香得掉眉毛。配上一碗小米粥,或者一碟小咸菜,就是一顿最熨帖人心的早餐。我家的孩子,从小就是吃着我做的这口油饼长大的。记得有一次,我偷懒买了外面的手抓饼,孩子吃了一口就撇撇嘴:“妈,你做的油饼才好吃,外面这个一点都不软,也不香。”那一刻,心里真是又得意又暖和。
美食这东西,说到底,就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烫面油饼,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张饼,它承载着无数个清晨的忙碌,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还有家人围坐一桌,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希望你也拿起面粉和开水,感受一下这份手作的温度,做出属于你自己的那份“香得掉眉毛”的烫面油饼。相信我,一旦你尝到那一口,就再也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