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玉米发糕的家庭的做法

玉米发糕的家庭的做法

我这人吧,就是对家里的那些老味道特别上心,尤其是有年头、有记忆的吃食,总觉得外面餐馆里头做得再精致,也少了那么一份自家厨房的烟火气和温度。就拿 玉米发糕 来说,听着普通,做起来也真不复杂,可要做出那种带着微微粮食香、软乎乎又有点韧劲、吃起来心里踏实的感觉,那就不是随便搅和搅和、上锅一蒸的事儿了。这道点心,对我而言,它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反倒像个老朋友,总能在某个有点凉意的早晨,或者傍晚,给我和家人带来一份恰到好处的慰藉。

记忆里,我小时候家里条件没那么好,白面是金贵物,奶奶就爱用 粗玉米面 加一点白面,做那种颜色焦黄,带着沙沙口感的 老式玉米发糕。每次蒸好,掀开锅盖,那股混着蒸汽和玉米特有清甜的香气,能瞬间把我们几个小馋猫勾得魂儿都丢了。现在自己当了家,虽然白面不稀罕了,可我还是偏爱那种带着玉米本真味道的,只不过在做法上,悄悄地做了些“升级”,让它更蓬松,更细腻,也更讨我家那几个“洋气”的小家伙欢心。

要做好这个 玉米发糕,首先得从选料说起。别看就那几样,里头门道可不少。我通常会选择 细玉米面,不是那种粗颗粒的“玉米碴子”,而是磨得比较细,手感柔滑的。为啥呢?因为太粗的玉米面,吸水性差,发糕做出来容易干硬,口感也糙。而细玉米面则能更好地和面粉融合,做出来的发糕才能有那种细腻又绵软的层次。当然,如果你就是喜欢那种更“野”的粗犷感,用粗玉米面也行,但可能需要稍微调整水的比例,而且要多一点耐心来揉面。

除了玉米面,普通中筋面粉 是绝对不能少的“搭档”。别想着光用玉米面就能做出蓬松的发糕,那是不可能的!玉米面本身没有面筋,支撑不起发糕的骨架,所以一定要加面粉来提供面筋结构,让发糕能“站起来”,才能拥有那份诱人的弹性和蓬松感。我个人的经验是,玉米面和面粉的比例,真的是决定口感的关键:

玉米面 : 面粉 口感特点 适合人群
1 : 1 玉米味浓郁,口感扎实,带粗粮特有嚼劲 偏爱粗粮风味,追求饱腹感
1.5 : 1 玉米味足,软硬适中,蓬松度良好 传统风味与现代口感的平衡,我的常用比例
2 : 1 玉米味更突出,但可能略欠蓬松,易偏硬 极其钟爱玉米本味,不介意发糕略微“硬气”一点的食客
1 : 2 (或更多面粉) 玉米味变淡,口感更接近白面发糕,极其柔软 喜欢清淡玉米香,追求极致松软,更适合孩子和老人

我最常用的是 1.5份玉米面配1份面粉 的比例,这样既能保证浓郁的玉米香,又不失发糕应有的松软。

接下来就是 酵母 了,这是发糕“长高高”的秘密武器。我总跟朋友们强调,选购酵母一定要看生产日期,尽量买新鲜的,活性才好。用之前,先用 35℃-40℃的温水 把酵母化开,这水温摸着就是比体温稍热一点,但又绝不烫手。太凉了酵母不活跃,太热了直接就把酵母给“烫死”了,那发糕就只能是死面疙瘩了。我习惯在温水里再加一小勺 白糖,不是为了甜味,而是给酵母提供“口粮”,让它更快地活过来,你看它冒出细密的泡泡,这就说明它醒了,可以开工了。

好了,食材都备齐了,咱们就开始和面。我会在一个大盆里,先倒进去 玉米面面粉,再放上大概 30-50克的白糖 (甜度随自己喜好调整,我家人喜欢淡淡的甜,衬托玉米的香),还有,我有个小心机,会悄悄地加个 3-5克的泡打粉。我知道有人觉得泡打粉不健康,但如果用的是无铝泡打粉,并且用量克制,它能给发糕带来额外的松软和弹性,尤其是在冬天或者面粉筋度不够的时候,它简直是“救场”的神器。当然,如果你坚持纯天然,不加也完全没问题,只是可能需要更长的发酵时间。

把所有干性材料大概混合均匀后,就可以倒入之前化好的 酵母水 了,然后一边倒一边用筷子搅,直到搅成那种比较粘稠、没有干粉的糊状。我一般不会直接上手揉,因为发糕的面糊通常比较稀软,直接揉会很粘手。搅到看起来均匀细腻,没什么大疙瘩,面糊有点像稠酸奶的质感,就可以盖上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进行第一次 醒发 了。

这个 醒发,可不是随便放放就好。理想的温度大概在28℃-35℃之间,夏天室温就可以,冬天我就喜欢把它放在烤箱里,开个发酵档,或者旁边放碗热水,创造一个温暖湿润的小环境。大概等上40分钟到一个小时,你就会看到面糊明显膨胀,体积差不多是原来的1.5倍到2倍大,撕开来看,里面是那种漂亮的 蜂窝状。这时候,就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感觉它活了过来,充满了生机。如果天气太冷,发酵时间可能需要更久,千万别心急,时间不到就直接蒸,那发糕指定是“塌房”的命。

面糊发好了,接下来就是“整形”了。发糕不像馒头包子需要揉得很光滑,但简单的排气还是必要的。我会用勺子或者刮刀,稍微搅拌一下面糊,把里面的大气泡震出来,让面糊变得更细腻。然后,拿出你准备的模具,可以是蒸笼布,也可以是蛋糕模具、小碗什么的。我个人偏爱用8寸左右的圆形活底蛋糕模,因为它方便脱模,而且蒸出来的发糕形状也好看。不过,无论用什么模具,都记得在底部和四周 薄薄地刷上一层食用油,这样蒸好之后才能轻松脱模,不沾不连,看着都心情舒畅。

把面糊均匀地铺到模具里,大概七八分满就可以了。别铺得太满,因为发糕在蒸的时候还会继续膨胀。铺好之后,轻轻震几下模具,让面糊表面平整一些。然后,别急着上锅蒸!这一步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也是我屡试不爽的“小秘诀”—— 二次醒发。盖上保鲜膜,再让它静置15-20分钟。这短短的二发,能让发糕的组织更松弛,蒸出来的成品就更蓬松,气孔也更均匀。你看,这点小细节,就是 homemade 和外面店里货色的区别。

等面糊再次微微膨胀,就可以上锅蒸了。我是个“冷水派”,就是喜欢 冷水上锅。把模具轻轻放入蒸锅,盖好锅盖。然后开大火烧水,等锅里水开了,蒸汽上来之后,转中大火,再继续蒸大概 30分钟。具体时间要看你的发糕厚度和模具大小,如果是小碗装的,可能20分钟就够了。我的判断标准是,看到发糕表面鼓起来,按下去有弹性,就差不多了。

蒸好之后,也别急着开盖!切记,关火后焖5分钟 再开盖。这个动作,是为了防止发糕在骤然遇冷后塌陷回缩,很多时候,发糕不够饱满,就是败在了这一步。5分钟一过,小心翼翼地掀开锅盖,一股带着热气和玉米香的芬芳扑面而来,金黄色的发糕高高地“站”在模具里,表面光滑,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稍微放凉一点点,就可以轻松脱模了。切开一块,那细密的孔洞,松软的质感,简直是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放进嘴里,玉米的清甜和特有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不呛嗓子,不粘牙,带着一点点微韧的嚼劲,越嚼越香。配上一碗热粥,或者一杯牛奶,就是一顿元气满满的早餐。有时候,我还会撒上几颗 红枣碎 或者 葡萄干,给发糕增添一点点自然的果香和甜意,也特别受小孩子的欢迎。

我家那口子,以前总嫌弃我鼓捣这些“老掉牙”的点心,觉得不如外面那些花里胡哨的蛋糕好看。可自从我把这 玉米发糕 做得又松又软,还带着他记忆里奶奶的味道,他现在每天早上都要来一块,甚至还特意交代我,要是出差,也得给他提前备上几块,简直是“真香”定律的活教材。

其实做饭这事儿,到最后拼的不是你有多高的天赋,而是那份不厌其烦的用心和一次次尝试后积累下来的经验。每次看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我亲手做的 玉米发糕,那种满足感,比什么米其林星级大餐都来得实在。这就是我厨房里的小小幸福,也希望这份带着烟火气的 玉米发糕,能给你的生活,也添上一份暖暖的滋味。

玉米发糕的家庭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