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健康 少量食用味精对身体无害这种说法正确吗 , 味精的本质与特性

少量食用味精对身体无害这种说法正确吗 , 味精的本质与特性

少量食用味精对身体无害这种说法正确吗

味精,这种常见的调味品,常常被人们误解。一部分人认为食用味精会导致口干、头痛等不适症状,甚至将其与过敏反应联系起来。那么,味精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害处?适量摄入是否安全呢?营养学家的观点或许能解答这些疑惑。

味精的本质与特性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本质上与食盐相似。谷氨酸钠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结晶体,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它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参与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味精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日本科学家从海藻中提取出谷氨酸钠,并发现它正是赋予食物鲜味的关键成分。此后,通过技术手段从各种富含蛋白质的天然食材中提取谷氨酸钠,便制成了我们如今使用的味精。

从天然食材中提取的味精对人体无害

营养专家指出,味精源于天然食材,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许多食物,例如蘑菇、海带、甘蔗、木薯以及各种肉类,都富含谷氨酸,都可以用来提取味精。

既然味精来源于天然食材且对人体无害,为什么还会有人出现所谓的“味精过敏”呢?对此,营养学界尚未找到明确的答案。一些人食用味精后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口唇肿胀、心悸、颈部僵硬以及上肢麻刺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常被统称为“中餐馆综合征”。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2小时后便会自行缓解,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呼吸困难。

味精过敏的真相

少量食用味精对身体无害这种说法正确吗 , 味精的本质与特性插图

一个针对味精的实验或许能揭示“味精过敏”的真相。实验中,两组参与者分别食用了添加和未添加味精的食物。结果令人意外,出现“中餐馆综合征”的 justru 是食用未添加味精食物的那组。这表明,味精本身可能并非过敏的真正原因,参与者很可能只是对其他食物成分过敏。

味精的合理摄入量

早在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制定了谷氨酸钠的每日建议摄入量:每公斤体重120毫克。这意味着,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摄入6克味精都在安全范围内。

经常在外就餐的人更容易出现“味精过敏”症状。这可能是因为餐馆为了追求鲜味,往往过量添加味精,导致短期内摄入量过高。而在家烹饪时,适量添加味精则不易引发不适。任何食物都存在安全摄入量,只要控制好摄入量,味精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味精的钠含量与健康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味精中含有钠,而过量摄入钠可能对健康造成风险,尤其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以及肝肾功能不佳的人群。人们在使用味精时通常会同时使用食盐,这可能导致钠摄入总量过高,进而引起口干等不适感。

味精替代品并非更健康

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号称可以替代味精的调味品,例如高鲜味精、鸡精粉、酵母提取物、香菇粉等。然而,这些产品中同样含有谷氨酸钠,甚至可能添加了其他钠盐、肌苷酸、鸟苷酸等成分,以及一些人工添加剂。它们与传统味精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健康优势。

烹调提鲜小贴士

如果担心钠摄入过量或出现“味精过敏”症状,其实烹调时并非一定要添加味精。利用海带、昆布熬汤,或者用新鲜食材(如白萝卜、洋葱、苹果等)熬煮高汤,同样可以为菜肴增添天然的鲜美滋味。

味精的使用技巧

谷氨酸钠遇热易分解,因此,使用味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如果在烹饪初期就加入味精,高温会导致其分解,鲜味流失,反而容易导致过量添加,增加钠的摄入风险。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