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清炖牛肉的做法

清炖牛肉的做法

外面天儿一冷,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不是火锅烤肉,而是那一碗热腾腾、汤色清亮的清炖牛肉。这玩意儿看着朴实无华,没有辣椒的火爆,没有浓油赤酱的勾引,可它在我心里,那是顶级的熨帖,是能暖到人骨头缝里的真味。说起来,清炖牛肉这四个字,听着简单,里头的门道可不少。不像红烧啊咖喱啊,味道层次叠得老高,哪个环节差点儿劲儿,可能也能靠别的味儿给找补回来。清炖不一样,它来不得半点虚的,全靠食材本身和那一口气,就得是“原汁原味”,要的就是牛肉的本真滋味和那口汤的清甜。

我做清炖牛肉,有个小小的“执念”,或者说,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失败后,总结出来的一套“我的规矩”。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食材一定得好。尤其是牛肉,那是主角中的主角。我首选的必须是牛腩。也不是随便一块牛腩都行,得是那种层次分明,肥瘦相间,最好带点筋膜的。纯瘦的牛腱子或者里脊是万万不能用来清炖的,炖出来柴不说,汤里也没啥油水,寡淡。带点筋膜的牛腩,经过长时间的炖煮,筋膜会变得软糯弹牙,油花则会融进汤里,让汤汁醇厚而不腻。去菜市场,我眼睛就像自带雷达,专门扫描那些颜色鲜亮、纹理清晰、摸起来不粘手的。碰到好的牛腩,管它贵不贵,先来它两三斤再说。

买回来的牛腩,可不能直接下锅。我做的第二件必须做的事儿,就是冷水浸泡。把整块牛腩,或者稍微切大块一点,放在足量的冷水里,加一勺盐,泡上至少两个小时。期间换几次水,把血水尽量泡干净。这是为了逼出肉里的血水和杂质,这一步省不得,它是保证汤色清亮不浑浊的基础。别小看这一步,很多时候汤炖出来发黑发浑,就是这儿没做到位。看着水慢慢变红,再变清,心里就踏实多了。

泡好的牛腩,接下来是焯水。这步大家都会,但也有些细节我得叨叨几句。冷水下锅,水要没过牛肉,慢慢加热。水温升高的过程中,牛肉里的残余血水和蛋白质会凝固,形成大量的浮沫。火候不能太急,让脏东西慢慢出来。等水开了,别急着捞,让它再滚个两三分钟。这时候,水面上会浮着一层厚厚的、灰褐色的浮沫。这是关键:一定要把这些浮沫彻底撇干净!用勺子,一点一点地撇,要耐心,要仔细,直到水面变得相对清澈,看不到明显的浮沫了,再把牛肉捞出来。捞出来的牛肉用温水冲洗一下表面的浮沫,切成麻将块大小。别切太小,炖久了容易散,也别太大,不容易入味儿和熟透。我一般切个三四厘米见方的块儿。

好了,前期准备做足了,重头戏来了:小火慢炖。我的锅,用的是一个厚底铸铁锅,或者以前家里老式的那种砂锅也行。先把洗干净的牛肉块放进去。这时候,需要加点“引子”提味儿。我的选择非常简单,就是几片厚姜片和两三根挽成结的葱白。没了。有人喜欢放八角桂皮香叶草果什么的,我的看法是,那不是清炖牛肉,那是卤牛肉的表亲。清炖要的就是那股子纯净的肉香和汤鲜,那些香料味儿太霸道,会盖过牛肉本身的香味儿。尤其是八角,一不小心就会有股药味儿。所以,姜和葱,足矣。

加水。加的必须是一次性加足的开水!水要完全没过牛肉,并且多出不少,因为要炖很长时间,水会蒸发。为什么要加开水?炖肉的经验告诉我,尤其是这种要长时间慢炖的,中途或者一开始就加冷水,肉纤维会突然收缩,炖出来的肉容易发柴,口感不好。用开水,能保持肉质的内外温度一致,避免“激”到肉。

大火烧开后,立刻转成最小最小的火,让它保持微微冒泡的状态,也就是俗称的“虾眼水”。盖上锅盖,就让它在灶上,小小一团火,咕嘟咕嘟地唱歌。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等。等多久?我的经验是,至少两个小时起步。如果用的是牛腩,带筋膜的那种,炖到筋膜软糯,肉烂而不散,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炖的过程中,每隔半小时左右,可以去掀开盖子看看水量,顺便再撇一下可能新冒出来的少量浮沫(虽然焯水彻底的话会很少)。如果水真的少了太多,一定要补,记住,补水也必须是滚烫的开水!千万别图省事加冷水。

炖到你觉得肉已经达到你想要的软烂程度了,比如用筷子轻轻一扎就能穿透,筋膜也变得半透明、软乎乎的了,这时候,才进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调味:放盐。为什么要最后放盐?这是另一个重要的经验:盐会使蛋白质凝固收缩,如果过早放盐,肉块的内外渗透压不同,会阻碍肉块吸收水分和热量,导致肉质变硬变柴,而且里面的血水也不容易完全释放出来。所以,宁愿晚放,也不能早放。盐的量,根据汤的多少来,边放边尝,直到味道合适为止。我一般还会在这个时候,撒一点点点白胡椒粉,提鲜去腥,但量不能多,不能让胡椒味儿盖过牛肉的本味。

有些人喜欢加点鸡精味精什么的,我个人做清炖是完全不加的。好的牛腩,经过长时间的慢炖,它本身的鲜味儿会完全释放到汤里,那个汤是天然的、醇厚的鲜甜,加了鸡精味精,反而破坏了那种纯粹的口感。就像给清水加了增味剂,那种清冽的感觉就没了。

就这样,一锅清亮见底、肉香四溢的清炖牛肉汤就熬好了。汤色是那种淡淡的、泛着一点点肉眼可见的油花的金黄色,非常诱人。肉块儿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变得软烂入味,筋膜晶莹剔透,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吃的时候,捞出牛肉块,盛上满满一碗汤。肉可以蘸个简单的料碟。我家常备的蘸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配这清炖牛肉,绝了!

成分 比例 (大约) 备注
生抽或蒸鱼豉油 2 汤匙 提鲜,生抽更清淡
陈醋或香醋 1 汤匙 解腻,增加风味
香油 几滴 增添香气
小米辣圈/干辣椒面 适量 根据个人喜辣程度,我是无辣不欢的
香菜末/葱花 一小把 画龙点睛,香气扑鼻,强力推荐加香菜!

就这么个简单的蘸料,把软烂的牛肉块儿在里面滚一圈,送进嘴里,先是料汁的鲜香微辣,紧接着是牛肉本身的原味和筋膜的软糯弹牙,层次丰富,越嚼越香。再喝一口那热乎乎、鲜甜醇厚的汤,从喉咙暖到胃,全身都熨帖了。尤其是冬天,来这么一碗,感觉能驱走所有的寒气和疲惫。

这汤和肉,光吃也行,但它还有无穷的变化。比如,第二天剩下的汤和肉,煮一碗牛肉面,那个面汤,比外面任何面馆的都鲜!或者加点白萝卜、胡萝卜进去再炖半小时,就是一道营养又暖身的炖菜。但第一次吃,我还是建议就吃最纯粹的清炖,先好好品品那股子“本味儿”。

清炖牛肉,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道菜谱,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急不得,躁不得,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对食材的尊重。它教我慢下来,去感受食物最本初的味道,去体会等待带来的惊喜。那一碗热汤,是时间的馈赠,是厨房里最温暖的印记。家里有人感冒了,病恹恹的没胃口,我就会熬一锅清炖牛肉,那汤特别滋养,喝几口,人就精神了。孩子考试紧张,加班到深夜回来,一碗清炖牛肉,啥烦恼都能放下。它就是有这种魔力。

所以啊,别看它名字里带着“清”字,好像寡淡,其实它蕴含着最深沉的美味和最治愈的力量。下次你想吃点暖和又滋补的,又不想太重口味,试试我的这个清炖牛肉法子呗?费点时间,但绝对值!记住几个关键点:好牛腩、冷水泡、撇干净沫子、只放姜葱、开水下锅、小火慢炖、最后放盐。按照这个来,保准你也能炖出那碗让人魂牵梦绕的清炖牛肉汤。信我的,错不了。

清炖牛肉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