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蛋黄酥的做法

蛋黄酥的做法

我跟你说,世上千百种酥点,要论能在我心头常驻C位的,那非蛋黄酥莫属。它不是那种乍一见就惊艳到你,非要抓着你不放的妖艳贱货,它更像是那种温润如玉、久处不厌的君子,外表朴实,内里却藏着乾坤,一口下去,酥、咸、甜、糯,层次分明得能让你灵魂出窍。

这些年,外面卖的蛋黄酥也吃过不少,有惊艳的,但更多的是让人失望。皮子硬邦邦的,像饼干,一点不酥;或者油腻得抓不住,馅儿又甜得发齁,更别提那些用了边角料甚至假冒伪劣咸蛋黄的,吃完一整个,只觉得从胃到心都堵得慌。所以啊,我这人有个毛病,但凡是自己动手能做得更地道的,绝不在外面将就。蛋黄酥这东西,在我厨房里,那可是每年入秋的保留项目,雷打不动。

要说做蛋黄酥,第一要义,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猪油。别跟我说什么植物油健康,用植物油做出来的酥皮,那根本不是“酥”,顶多算“脆”。真正的猪油,它有种独特的动物油脂的香气,而且能让面团产生一种奇妙的延展性和柔软度,烤出来,那层层叠叠的酥皮才能像蝴蝶的翅膀一样轻盈,一碰就掉渣,入口即化,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富裕感”。我家的猪油,都是自己从肥膘里熬出来的,那金灿灿的油,晾凉了,就是雪白凝固的脂膏,带着一股子纯粹的肉香,拿它做油酥和油皮,绝对是点睛之笔。

做蛋黄酥,面团分两部分:油皮油酥

先说油皮吧,它是外衣,也是骨架。

成分 重量(g) 备注
中筋面粉 150 我偏爱新良的,吸水性好,延展性适中
猪油 50 自熬的最好,或品质好的市售精炼猪油
细砂糖 20 增加延展性和风味
60-65 根据面粉吸水性调整,少量多次加入

这个水啊,千万别一股脑儿倒进去。面粉脾气各异,天气湿度也作祟。我通常会留一点点余地,先倒个六十克,然后慢慢揉,感觉面团还有点儿硬,再一滴滴往里加,直到它变得光滑、柔软、不粘手,按下去能缓慢回弹,像是婴儿的脸蛋。这个揉面过程可不能偷懒,至少得揉上15-20分钟,直到面团出膜,也就是所谓的“揉出筋性”。别小看这一点,它决定了你油皮的韧性,直接影响后续擀卷时会不会破皮。揉好后,盖上保鲜膜,让它静静地“醒发”半小时,这一步是让面团松弛下来,等会儿擀的时候才听话。

接着是油酥,它是酥皮的灵魂。

成分 重量(g) 备注
低筋面粉 100 推荐金像或白玉兰,粉质细腻,筋度低
猪油 50 同油皮,品质至上

油酥就简单粗暴多了,低筋面粉和猪油一掺和,用手搓成一个光滑的面团,不用揉太久,只要混合均匀,不粘手即可。它会比油皮稍微硬一点,但不能硬邦邦的,应该是那种用手一捏就能轻易塑形的软硬度。同样,盖上保鲜膜,也让它“醒发”半小时。让两种面团同时松弛,等会儿才能合拍。

在面团们沉睡的时候,咱们来准备馅料。咸蛋黄是主角,我一般会去熟悉的糕点原料店买那种真空包装的新鲜海鸭蛋黄,颜色橙红,自带一点点湿润感。那些干巴巴,甚至发白的蛋黄,是万万不能要的。买回来,先用料酒喷一喷,去腥增香,然后进烤箱,用150度烤5-8分钟,烤到蛋黄微微冒油,香气四溢就可以了。千万别烤过头,不然蛋黄会干硬,口感发柴。

红豆沙,这可是另一门学问。市售的豆沙,不是太甜就是太油,而且豆腥味重。我宁可麻烦点,自己熬。红豆提前泡发一夜,高压锅压烂,然后用料理机打成泥,小火慢炒,边炒边加糖和少许玉米油,炒到豆沙细腻光滑,抱成团,不粘锅铲。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全程小火,不停搅拌,直到豆沙中的水分大部分蒸发。自己熬的豆沙,甜度可以自己控制,更能尝到红豆本身的清香。

馅料准备好,把烤好的蛋黄从中间切开(当然,你喜欢一整个的就不用切),用20克豆沙把半个蛋黄包起来,搓圆,馅料就齐活了。

面团醒好了,现在是关键的“擀卷”环节。这步决定了你的酥皮能否层层分明。

  1. 把油皮和油酥分别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等的10份。油皮比油酥稍微大一点点。
  2. 取一份油皮,按扁,用擀面杖擀成圆形,像擀饺子皮那样,中间厚,边缘薄。
  3. 把一份油酥放在油皮中央。像包包子一样,用虎口慢慢往上推,把油酥完整地包进去,收口捏紧。确保油酥完全被油皮包裹,不露馅。这一步很重要,露出油酥会影响分层。
  4. 收口朝下,用手掌轻轻按扁。
  5. 现在是第一次擀卷:用擀面杖从面团的中间向两头擀开,擀成一个长椭圆形。力度要均匀,轻柔,避免把皮擀破。擀得越长,将来层次越多。
  6. 从椭圆形的一端,轻轻地卷起来,卷成一个紧实的筒状。记住,一定要卷紧,不然中间容易空心。
  7. 把所有面团都按照这个方法操作一遍,然后用保鲜膜盖好,松弛15-20分钟。这一步让面团“放松”,筋性得到舒缓,为第二次擀卷做准备。
  8. 松弛好后,取一份卷好的面团,收口朝上,再次用擀面杖把它擀成长椭圆形。这一次会比第一次更容易擀开,而且会看到面皮的延展性更好。
  9. 再次卷起,卷成一个更紧更小的筒状。这一次的卷法,是酥皮成功的关键!
  10. 同样,全部卷好后,盖上保鲜膜,再松弛15-20分钟。别嫌麻烦,每一次松弛都是为了让面团“开心”,它开心了,做出来的酥点才漂亮。

松弛结束,取一个擀卷好的面筒,用手指从中间按下去,按到接近两端的地方(别按到底,不然油酥容易露出来)。然后把两头捏起来,捏紧,形成一个球形

现在开始包馅儿了。把球形面团按扁,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皮。把包好的豆沙蛋黄馅放在面皮中央,用虎口慢慢收紧,包成一个圆润的包子形状。收口一定要捏紧,确保烘烤过程中不会开裂。

包好的蛋黄酥,轻轻地放在铺有烘焙纸的烤盘上,稍微按压一下,让底部平整。

最后一步是刷蛋黄液和撒芝麻。我个人偏爱纯蛋黄液,这样烤出来的蛋黄酥颜色金黄,色泽浓郁,看着就有食欲。用刷子轻轻刷上两层蛋黄液,再撒上少许黑芝麻,除了增加颜值,芝麻的烘烤香气也能给蛋黄酥增添一份焦香。

烤箱预热到180度。这个温度非常讲究,一开始用稍高的温度,是为了让酥皮迅速受热膨胀,形成蓬松的层次。烤箱脾气不同,建议你在自己的烤箱里多试验几次,找到最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我的经验是:

烘烤阶段 温度 时间 效果
第一阶段 180°C 15分钟 酥皮膨胀,初步定型
第二阶段 160°C 10-15分钟 内部熟透,馅料充分受热,上色均匀

烤到蛋黄酥表面金黄,层层酥皮分明可见,甚至能闻到浓郁的蛋黄和豆沙的香气弥漫开来,就可以关火了。别急着拿出来,让它在烤箱里稍微待一会儿,利用余温进一步定型,也能防止突然取出后酥皮回缩。

刚出炉的蛋黄酥,那香气简直是犯规!金灿灿的,表皮薄如蝉翼,轻轻一碰,就沙沙作响。掰开一个,能清楚地看到层层叠叠的酥皮,像花瓣一样绽放,包裹着细腻的豆沙和橙黄油润的咸蛋黄。迫不及待咬上一口,外皮酥到掉渣,豆沙甜而不腻,咸蛋黄的沙糯与鲜香在口中交织,咸甜平衡得恰到好处。那种幸福感,是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的。

我记得第一次把亲手做的蛋黄酥带回家,我妈这个老挑剔,平时总嫌我折腾。结果她尝了一口,眼睛就亮了,说:“这可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皮子怎么这么酥呢?!”我爸更是直接,一口气吃了俩,边吃边说:“下次多做点啊,不够分。”那一刻,厨房里的所有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和甜蜜。

这些年,我尝试过很多改良,比如在豆沙里加一小撮肉松,做成肉松蛋黄酥,那种咸甜交错的口感又是一种风味;或者把咸蛋黄用低度白酒泡一下再烤,据说能让蛋黄更湿润,但我个人觉得区别不大,还是原汁原味的好。有人用黄油代替猪油,我只能说,那是另一种点心,它也许好吃,但它不是我心中的蛋黄酥

蛋黄酥这东西,趁热吃自然是最棒的,酥皮的脆度达到巅峰。放凉了,口感会略微变软,但风味会更加融合。通常我会用密封盒保存,室温下能放三五天,但一般撑不到那么久,它们就会被一扫而空。

厨房,对我来说,不只是烹饪的地方,更像一个实验室,一个充满回忆和故事的舞台。每一次揉面,每一次擀卷,每一次等待,都是与食材对话的过程。蛋黄酥,不仅仅是一道点心,它承载着家人团聚的温暖,朋友分享的喜悦,以及我对于“极致美味”的执着追求。所以啊,别再犹豫了,跟着我的方子,撸起袖子,去厨房里折腾一回吧,我保证,当那股独属于蛋黄酥的香气弥漫开来时,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蛋黄酥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