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家常烧茄子简单做法

家常烧茄子简单做法

茄子这东西,说来也怪,明明是极普通的家常菜,可偏偏能做得一言难尽。外面馆子里的茄子,不是油汪汪地像刚从油锅里捞出来,就是软趴趴地失了魂,甚至有的还带着一股子涩味,真是暴殄天物。我跟你们说,要烧好茄子,特别是家常烧茄子,那可真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完事的。这道菜,看似简单,骨子里却透着股子“任性”,得你用心去揣摩,去迁就,才能把它那股子独有的软糯、鲜甜、醇厚给逼出来。

我烧茄子,前前后后琢磨了二十年不止。从最初跟着我妈在厨房里瞎比划,到后来自己一人在外地,想念那口熟悉的味道,硬着头皮对着菜谱捣鼓,再到如今,我厨房里那口祖传的生铁锅,就跟我老伙计一样,只要一落油,滋啦一声,我就知道这顿烧茄子八九不离十了。我家的烧茄子,用我那位挑剔的老爷子的话说,叫“油润不腻,酱香浓郁,入口即化,还带着股子回甜”。这可不是吹牛,里头确实有那么几分独门心得,今儿个,我就把压箱底的那些小伎俩,连同我踩过的那些坑,一并抖搂出来,保准你听了,做出来的茄子再也不是那油塌塌、没滋没味的玩意儿。

咱先说茄子。市面上茄子品种不少,圆茄子、长茄子、白茄子、绿茄子。我跟你说,烧茄子,首选紫皮长茄子。为什么?圆茄子肉厚,籽多,烧出来容易发柴,而且口感不够细腻;白茄子和绿茄子呢,虽然清甜,但少了那份浓郁的“茄子味儿”,烧出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长茄子,特别是那种修长、表皮光滑发亮、摸起来硬实有弹性的,那才是上品。别买那种蔫了吧唧、按下去一个坑半天弹不起来的,那种茄子已经老了,纤维粗,口感差。回来茄子怎么处理?千万别去皮!我知道很多人为了图省事或者觉得皮硬会去皮,大错特错!茄子皮里头有丰富的花青素,不仅颜色好看,那股子独特的清香和嚼劲,是茄子肉给不了的。而且,茄子皮在烧制过程中,能更好地锁住茄肉里的水分和鲜味,让茄子吃起来更饱满,不至于烧成一滩泥。

茄子的切法也有讲究。我一般喜欢切滚刀块,大小均匀,每一块都能很好地吸收汤汁,而且在翻炒的时候不容易碎。别切得太小,否则一烧就化了,完全没有存在感。切好之后,这可是烧茄子的第一道“坎儿”——如何让茄子不那么吸油?网上流传的方法很多,有说撒盐杀水的,有说蒸一下的,有说用油炸的。我告诉你,这些方法各有优劣。撒盐杀水,能让茄子出水,炒出来确实不那么吸油,但茄子自身的鲜甜也会流失一部分,而且口感会变得比较“韧”。油炸?那更是灾难,我宁愿不吃茄子也不想吃一口油炸茄子。我试下来,最折中也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清水浸泡至少15分钟,水里可以加一小勺白醋,不仅能防止茄子氧化变黑,还能让茄子的细胞壁稍微收缩,降低吸油率。泡好之后,一定要沥干水分,用厨房纸巾把茄子块表面的水珠彻底吸干,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否则下锅会炸锅,影响煸炒的效果。

接下来就是配角们了。肉末,我喜欢用肥瘦相间的猪肉末,三七开或者二八开都行,带点肥肉,能煸出油,让茄子更香。,多多益善!这是烧茄子的灵魂,没有蒜香的茄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我一般是两头大蒜剥皮,一半切片,一半切末。也来几片,去腥提香。葱花,起锅前撒一把,增色添香。

调料呢,就那么几样,但每一样都不能少,且顺序有讲究。生抽提鲜,老抽上色,蚝油增味,白糖提味(注意,是提味,不是吃甜),香醋(陈醋或米醋都行,我个人偏爱山西老陈醋,那股子醇厚是其他醋给不了的)增香解腻。如果喜欢带点辣味,可以加点郫县豆瓣酱或者干辣椒。我家的烧茄子不爱太辣,所以通常只加一点点甜面酱,取其酱香和微甜,跟茄子的味道特别搭。

好了,家伙什儿摆开,咱们正式开烧!

第一步, 锅里倒比平时炒菜稍微多一点点的油。注意,是稍微多一点点,不是让你倒半锅油!油热后,把沥干水分的茄子块分两到三批放进去煸炒。记住,是煸炒,不是炸!中小火慢慢煸,用铲子不停地翻动,让茄子均匀受热。你会看到茄子块慢慢变软,颜色从紫色变得深沉,甚至开始微微发黄,边缘有点焦褐色。这个时候,茄子会把油吸进去,但别怕,继续煸炒,它会“吐”出来的。当茄子变得非常软糯,表面微微焦香的时候,就可以盛出来了。这一步,是让茄子在前期就变得绵软入味的关键,也是减少吸油的关键,因为它先“吃饱”了油,后面再加水烧的时候,就不会拼命吸汤汁里的油了。而且煸炒出来的茄子,自带一股焦香,是油炸和蒸煮都给不了的。

第二步, 锅里留一点点底油,如果油多可以盛出来一些。放入蒜片姜片小火煸香。闻到蒜香和姜香扑鼻的时候,立刻下肉末,转中大火,快速煸炒至肉末变色,吐油,表面微微焦黄。这一步是把肉末的香味和油脂彻底激发出来。我喜欢把肉末煸得略干一些,这样吃起来口感更好,肉香也更浓郁。

第三步, 肉末煸香后,把火调小一点,加入甜面酱(如果你用豆瓣酱或干辣椒,也在这一步加),煸炒出红油,让酱的香味充分释放。然后沿锅边淋入生抽老抽,快速翻炒均匀,让肉末充分吸收酱汁的香味和颜色。

第四步, 倒入之前煸好的茄子块,快速翻炒,让茄子裹上酱汁和肉末。然后加入蚝油白糖,继续翻炒均匀。

第五步, 重点来了!淋入适量开水,水量以刚刚没过茄子一半为宜。千万别加凉水,会把茄子和肉的香味冲淡。盖上锅盖,转小火,焖煮5-8分钟。这个过程是让茄子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变得软烂入味。期间可以偶尔开盖翻动一下,防止糊底。

第六步, 待汤汁变得浓稠,茄子也变得非常软烂的时候,开大火,沿锅边淋入一圈香醋(记住,一定是起锅前淋,这样醋的香味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还能解腻),快速翻炒几下,让醋的香味瞬间激发出来。最后撒上葱花,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做法 油量 茄子质地 风味深度 操作难度
传统过油派 相当大 外焦里嫩,易入味 浓郁,略显油腻 中等
先蒸后烧派 极少 软糯,保留本味 清淡,需更多调味 简单
我的少油煸炒派 适中 软烂而不失形,香 醇厚,不失清爽 中等,需耐心

你看,我这套“少油煸炒派”的烧茄子,虽然多了一步“先煸后烧”,但你对比一下传统过油茄子和先蒸后烧的茄子,你会发现它的优点简直不要太多:油量适中,吃着没负担;茄子外表带着煸炒的焦香,里头却是软糯绵密的;既有肉末的醇厚,又有茄子自身的清甜,加上蒜香和醋香的点缀,层次感极其丰富。

想当年,我第一次尝试这种方法,家里人还有点将信将疑,毕竟他们习惯了那种油光锃亮的茄子。结果一尝,那筷子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我妈说:“这茄子吃着一点都不腻,比以前的好吃多了!”我家老爷子则是一边扒饭一边点头,嘴里嘟囔着:“嗯,这才是家里的味道!”那一刻,我真是成就感爆棚,觉得厨房里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道家常烧茄子,对我而言,不光是一道菜,更像是时光的印记。每当我闻到那股独特的酱香和蒜香混合的氤氲,总会想起童年,想起厨房里忙碌的母亲,想起一家人围坐一桌,热热闹闹吃饭的场景。它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也不是什么精致摆盘的大菜,就是那么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却有着最抚凡人心的力量。

所以,下回你想烧茄子的时候,别再盯着那些教你“炸茄子”的菜谱了。试试我这法子,多点耐心,多点心思,你会发现,原来茄子这东西,只要你用对了方法,它也能开出最惊艳的“花儿”,把你的餐桌装点得有滋有味,把你的胃熨帖得服服帖帖。信我,这比什么花里胡哨的技巧都管用。

家常烧茄子简单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