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这馅饼啊,瞧着寻常,可里头讲究真不少。不是随随便便和个面拌个馅就能称得上“家常”二字的。我做馅饼做了快二十年,从最开始手忙脚乱擀面团,到后来闭着眼都能捏出花儿来,这中间的弯弯绕绕,可算是摸透了。别看现在外面馆子里花样繁多,什么薄皮大馅、一口爆汁,但总觉得少了点儿魂儿,少了点儿那股子家里才有的踏实劲儿。
要我说,这馅饼的魂,七分在馅,三分在面。先说这馅儿吧,猪肉大葱,这是我的心头好,也是最经典的搭配。但你别以为把肉切一切,葱剁一剁就完事儿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选肉。我从来不用现成的肉馅儿,那玩意儿绞得太碎,没筋骨,吃起来一股子死肉味儿。你得去肉档子,跟师傅说,要一块猪后腿肉,最好是带点儿肥的,大概七分瘦三分肥的比例,或者直接要五花肉,自己回家剁。对,你没听错,是剁,不是绞!用刀一点点剁出来的肉馅儿,颗粒感好,能吃出肉的纹理,吃着才香。肥肉的部分,我一般会单独切成小丁,或者煸炒出一点猪油渣,混到馅里,那才叫一个香!
剁好的肉馅儿,别急着放葱。我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先给肉馅儿“喂水”。不是直接倒水进去,那是新手才干的事。正确的做法是,用姜和葱段泡一大碗热水,泡成姜葱水。等水凉透了,一点点少量多次地加到肉馅里,每次加完,都得朝着一个方向搅打,直到水份完全被肉吸收,肉馅儿变得黏稠上劲儿。这一步特别关键,能让肉馅儿吃水饱满,蒸出来或者煎出来的馅饼才多汁,不干柴。你别图省事,一次性倒进去,那样肉馅儿容易澥掉,而且味道也进不去。这姜葱水,既能去腥增香,又能让馅料水润,比放料酒什么的管用多了。
等肉馅儿吸饱了姜葱水,我还会偷偷加点儿花椒水。对,就是把花椒用热水泡开,晾凉了,取花椒水进去。这可是我多年来试验出来的小秘诀,能让肉馅儿多一股回味悠长的麻香,而且花椒的温润还能中和肉的腥味,比单用姜葱水效果更上一层楼。
调味儿呢,其实没那么复杂。盐、一点点生抽,提鲜的蚝油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喜欢颜色深一点点,也可以加几滴老抽。然后是白胡椒粉,一点点白糖提味儿。我还会加一个鸡蛋,注意,是一个!它能让肉馅儿在加热过程中更好地抱团,保持水份不流失,起到一个乳化的作用,让馅料吃起来更顺滑。最后,也是点睛之笔,临包之前,淋上足量的香油。那股子芝麻的坚果香气,一下子就能把馅饼的层次感提起来,闻着都流口水。
至于大葱,有人喜欢切成大块,有人喜欢剁得很细。我偏好剁得稍微粗一点点的葱花,这样既能吃到葱的清香,又不会因为太碎而完全融进肉里,失去口感。葱和肉馅儿要分开处理,等肉馅儿调好味儿,准备包的时候再把葱加进去,并且要用点油先拌一下葱,这样能锁住葱的汁水,不至于出水太多把面皮泡软。
再说这面。馅饼的面,必须是半烫面。什么叫半烫面?就是一半的面粉用烧开的热水烫过,另一半用冷水和。热水烫过的面粉,筋度会降低,做出来的面皮更柔软,吃起来口感也更松软。冷水面则提供筋道,让面皮有韧性,好操作,不容易破。
和面的水温和比例,这是个精细活儿。通常来说,面粉和水的比例大概在100:60-65之间,也就是一斤面粉大概加300-325毫升的水。我习惯先用滚烫的热水把一半面粉烫成雪花状,然后加入另一半面粉和冷水,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上手揉。揉面一定要耐心,揉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面团揉得越充分,醒发得越好,做出来的馅饼皮就越柔软。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醒发至少半小时,最好是一个小时。这期间,面筋会充分松弛,面团会变得非常柔软,延展性极佳,擀皮的时候会省力很多,而且皮薄了也不容易破。
包馅饼的形状,南北方各有各的讲究。北方多是圆饼,像个小胖墩,馅料足。南方可能也有做成月牙状的。我还是喜欢传统的圆形。把醒发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每个剂子大概五十克左右。擀皮的时候,中间厚一点,边缘薄一点,这样包进去的馅料不容易漏,而且边缘可以捏得更紧实。馅料要大方地放,包的时候手法要轻柔,收口捏紧,然后轻轻按扁。注意,不是使劲儿压扁,是轻轻按,保留它一定的厚度,这样煎出来才饱满。
煎馅饼,火候是门艺术。我偏爱用平底不粘锅,或者铸铁锅,油要舍得放,但也不是要漫过馅饼。通常我会用菜籽油,它的香气跟馅饼特别搭。锅烧热,转中小火,油温不用太高,大概五成热的时候就可以放入馅饼了。馅饼下锅后,不要着急翻动,低温慢煎,先煎到底面金黄酥脆。你会听到油花在锅里滋滋作响,肉馅儿的香气随着热气氤氲开来,那简直是一种享受。
等到一面金黄,翻个面,继续煎另一面。为了让馅饼内外都熟透,尤其是肉馅儿,我会在煎到两面金黄之后,沿锅边淋入一小勺开水,迅速盖上锅盖。利用水蒸气把馅饼彻底焖熟。这个过程大概三到五分钟,水干了之后,再把盖子打开,继续煎一会儿,把水汽煎干,让饼皮再次变得焦香酥脆。这样煎出来的馅饼,外皮金黄酥脆,内里柔软多汁,肉馅儿也完全熟透,吃着放心。
出锅的馅饼,我一般会稍微放凉一会儿再吃。热腾腾的馅饼固然诱人,但稍微放凉一点,馅料的汁水会回流,口感更佳。一口咬下去,外皮的焦香和柔软、内馅儿的咸鲜多汁、大葱的清甜,还有那丝丝缕缕的花椒麻香,层次分明,让人欲罢不能。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窗外雪花飘得跟鹅毛似的。我那天心血来潮,做了好多馅饼。刚出锅,热气腾腾的,我爸妈一人拿一个,边吃边哈着气,嘴里一个劲儿地夸。我妈说:“你这馅饼,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有家的味道!” 听到这句话,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这馅饼,不光是填饱肚子,它更是我心里那份对家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年,也试过别的馅料,比如茴香馅、韭菜鸡蛋馅,各有各的风味。但要论经典,论那份深入骨髓的踏实感,还是猪肉大葱馅饼最得我心。它不花哨,不张扬,但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温情和人间烟火气。所以啊,别再犹豫了,找个周末,好好地,给自己和家人做一顿地道的家常馅饼吧。相信我,那种从厨房飘出的香气,那种咬下一口,肉汁在嘴里爆开的满足感,是任何高级餐厅都给不了的。动手做起来,你就会发现,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这么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