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炸酱面这东西,要我说,它根本不是一道菜那么简单,它是一场仪式,一份念想,甚至是一点儿属于老北京人的“执拗”。那些个路边小店,或者打着“老北京”旗号的馆子,甭管它招牌多亮堂,只要那酱一端上来,不对味儿,我心里就嘀咕——这叫什么炸酱面啊!真正的炸酱面,得是家里的味道,是妈妈或者奶奶辈儿,在厨房里,就着那锅咕嘟咕嘟冒泡的酱,一勺一勺熬出来的。我这人,对吃是有点儿较真的,尤其对这种从小吃到大的东西,更是带着点儿“不容置疑”的偏爱。所以,今天我就来跟你掰扯掰扯,我心里那份儿最正宗的北京炸酱面,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我说句大实话,炸酱面的精髓,全在那个“酱”字上。面是载体,菜码是点缀,但酱,那可是这碗面的灵魂,没了它,一切都是白搭。而这酱,要做到醇厚鲜香,没有丝毫的寡淡或油腻,里头学问就大了去了。
第一,说肉,这可是重中之重。
你别听那些有的没的说什么里脊啊、前腿肉啊,那都差点儿意思。要做出一碗地道的北京炸酱面,请记住,五花肉,而且得是肥瘦相间的二刀五花肉。为什么?因为它的肥肉部分,能在煸炒的过程中,把那股子肉香和油脂的醇厚,彻底释放到酱里头去。那种焦香的油渣,是炸酱不可或缺的风味来源。瘦肉部分呢,切成小丁,吃起来有嚼劲,不柴。
我家一般会选肥瘦比大概在4:6或者3:7的五花肉,切丁,这丁也不能太大,要指甲盖那么点儿,便于炒制时受热均匀,也方便酱汁入味。别偷懒用绞肉机绞,那口感完全不对劲儿!机器绞出来的肉末,少了肉丁的层次感,而且下锅容易抱团,香气散发不出来。
第二,酱料的选择,这是门槛,也是品位。
我跟你说,市面上酱料品牌那么多,真正能做出老北京那个味儿的,屈指可数。我私心里觉得,六必居的干黄酱和天源的甜面酱,是万万不能少的。这两位,就像炸酱面里的“雌雄双煞”,缺一不可,比例还得拿捏好。
黄酱,讲究的是一个“干”字,发酵得好,豆香浓郁,是炸酱的基底。甜面酱呢,它自带一股醇厚的甜味儿,能中和黄酱的咸涩,给炸酱增添一抹回甘,让整体口感更圆润、更富有层次。
我家常用的比例是:干黄酱:甜面酱大概是2:1或者3:1。具体还得看个人口味,如果你喜欢更浓郁的豆香,黄酱的比例可以稍微高点儿;喜欢带点儿甜口,甜面酱就多加一点。但无论如何,黄酱一定是主体。
这里有个小窍门,炸酱之前,需要把这两种酱都用少量的清水或者高汤澥开。注意!是澥开,不是稀释。目的不是让它变稀,而是让酱的质地变得更顺滑,炒的时候不容易糊锅,也能更好地与肉融合。水别加多,能搅成浓稠的糊状就行。
第三,炒酱的火候,这才是见真功夫的地方。
锅烧热,倒油,油量要比你平时炒菜多一点点,毕竟要“炸”酱嘛。等油烧到六七成热,把切好的五花肉丁一股脑儿倒进去,开始煸炒。记住,一定要把五花肉里的肥油煸出来,直到肥肉丁变得焦黄,瘦肉丁也变得金黄紧实,甚至锅底能看到一层明亮的肉油。这一步不能省,这是炸酱香气的源头。
肉丁煸好后,将多余的油盛出来一部分,留底油。然后下入切好的葱姜蒜末,爆香。葱姜蒜是提香的利器,尤其是大葱,它能带出酱的底味。我家习惯葱姜蒜都放,但大葱的量会稍多一点,切成小指甲盖大小的丁,下锅一煸,那股子混合着肉香的葱蒜味儿,简直能把人魂儿都勾出来。
紧接着,把澥好的酱倒进去。这一步,手里的活儿可就得麻利点了。转小火,用铲子不停地翻炒。你要是听见那锅里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看到酱汁冒着小泡泡,油花儿跟酱汁充分融合,颜色也变得油亮,那就对了。这个过程,叫“熬”酱。得有耐心,不能急,大概要小火慢熬个十几到二十分钟。熬到什么程度呢?酱汁变得越来越稠,颜色越来越深,而且你能闻到一股浓郁到骨子里的酱香,没有那种生酱的豆腥味儿,只有醇厚与鲜香。有经验的老师傅,会看酱的油星子,油星子浮在酱的表面,清清亮亮的,那就成了。我有时候会加一小勺白糖,或者一点点香油,那都是画龙点睛之笔,让味道更丰富。
第四,面条的选择,我只认手擀面。
机器面条,再怎么筋道,总少了那么股子“人情味儿”。我家炸酱面,面条必须得是手擀面。用的面粉呢,一般是中筋面粉,再加一小撮盐,和面的时候,水要慢慢加,直到面团能揉成型。揉面可是个力气活儿,得把面团揉到表面光滑,摸起来有弹性,然后盖上湿布,醒发个半小时。
醒发好的面团,再揉几下,然后用擀面杖擀成薄片,撒上干粉,折叠起来,用刀切成差不多筷子粗细的面条。这刀工,看着简单,练起来可不容易,切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煮出来才口感一致。
煮面也有讲究,水要宽,点两次凉水,让面条彻底熟透但又保持筋道。捞出来,别过凉水,直接沥干放到碗里。
第五,菜码,这可是北京炸酱面的“彩虹”!
没有菜码的炸酱面,就像少了灵魂。而且,菜码要丰富,颜色要好看,吃起来口感要爽脆。我家里常备的菜码有:
1. 黄瓜丝:清脆爽口,解腻增香。
2. 心里美萝卜丝:带点儿微微的甜和脆,特别提味儿。
3. 豆芽:煮熟,清爽。
4. 大白菜心丝:脆嫩,生吃或者稍微焯水都可以。
5. 水萝卜片或缨子:看季节,有了更好。
6. 香椿芽:春天限定,那股特殊的香气,拌到炸酱面里,绝了!
7. 青豆、玉米粒:偶尔点缀,增加口感。
所有菜码都要切得细细的,丝状最好,这样拌起来均匀,吃起来也方便。
菜码名称 | 处理方式 | 口感特点 | 推荐季节 |
---|---|---|---|
黄瓜丝 | 洗净切丝,生食 | 清脆、爽口 | 四季 |
心里美萝卜丝 | 洗净去皮切丝,生食 | 脆甜、微辛 | 秋冬 |
豆芽 | 焯水断生,沥干 | 清爽、有嚼劲 | 四季 |
大白菜心丝 | 洗净切丝,生食或轻焯 | 脆嫩、甘甜 | 秋冬 |
蒜瓣 | 生食,整瓣或切片 | 辛辣、提味 | 四季 |
香椿芽 | 焯水切碎 | 独特清香 | 春季 |
最后,吃炸酱面,还得配点儿蒜瓣,生吃,一口面,一口蒜,那才叫过瘾!
我记得小时候,奶奶做炸酱面,一大早就会开始忙活。先是剁肉,那“咚咚咚”的声响,能把我从梦里唤醒。然后是炒酱,那股子浓郁的酱香,能从厨房一直飘到院子里,把街坊邻里都馋得流口水。等到面条捞出来,各式各样的菜码一摆,小山一样堆起来,我看着就乐。奶奶总是把一勺冒着油星儿的炸酱浇在面上,再把各种菜码码得整整齐齐,最后再淋一点点蒜汁,我拿着筷子,哧溜哧溜地拌,那酱香、菜香、面香混在一起,再配上蒜瓣的辛辣,一口下去,简直就是人间至味!面条的筋道,菜码的爽脆,炸酱的醇厚,层层叠叠的口感,瞬间在嘴里炸开,那种满足感,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的。
有人问我,炸酱面里到底要不要放鸡蛋?或者豆腐丁?我的“小固执”告诉我,正宗的北京炸酱面,不放这些。那些都是其他地方炸酱面的做法,各有各的好,但不是我记忆里的北京炸酱面。北京炸酱面,就得是肉丁、黄酱、甜面酱,简简单单,却能熬出最浓郁的滋味。这份“简单”,其实是极致的考验,考验你对食材的理解,对火候的掌控,以及对时间的耐心。
所以说,做一碗地道的北京炸酱面,绝非仅仅是照着菜谱按部就班。它需要你的投入,你的感情,甚至是一点点你自己的故事。当你看着那一锅酱在小火慢熬中逐渐变得醇厚油亮,闻着那满屋子的酱香,你会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份传承,一份对家的热爱。不说了,写着写着,我的馋虫又被勾起来了,得赶紧去厨房,给自己也来一碗热腾腾的炸酱面解解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