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司康饼的做法

司康饼的做法

司康饼这东西,说来也奇怪,明明出身英伦贵族下午茶,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子“我家厨房”的亲切劲儿。第一次尝到它,是在大学城附近一家装修得有点假惺惺的英式咖啡馆,硬邦邦的,一点都不香。当时我就心想,这玩意儿有什么好追捧的?直到后来,在一位英国朋友家里,她随手从烤箱里捧出热腾腾的司康,边缘带着焦糖色,中间蓬松地裂开一道幸福的口子,抹上厚厚的凝脂奶油和草莓酱……我的天,那一口下去,才算真正领略了它该有的风情。从那天起,这小圆饼子,就成了我厨房里常驻的“心头好”,每年总要鼓捣上那么几回。

要说司康,我的心头好永远是那款不加任何果干、纯粹得有点“笨拙”的原味。它就像一张宣纸,等着你用各种果酱和奶油去描绘。当然,偶尔兴致来了,葡萄干、蔓越莓,甚至是咸味的芝士和黑胡椒,也能玩出花来,但我总觉得,要检验一个司康做得好不好,还得看它素颜的模样。

这几年做下来,摸索出一套我的“司康经”,别的不说,至少出炉的司康是绝不会让你失望的。它一定蓬松得恰到好处,外皮带着酥脆,内里湿润柔软,掰开时能看到清晰的层次,带着一股子醇厚的奶香和麦香。

【我的司康饼秘籍:食材与灵魂】

首先是面粉,这是基底,马虎不得。我通常会用 低筋面粉,也就是我们平时做蛋糕用的那种。用它做出来的司康会更松软,口感也更细腻。偶尔偷懒,或者想让司康有点嚼劲,我也会用中筋面粉,但那样就要多加一点液体,而且揉面的时候更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把它揉出筋性,那就功亏一篑了。以前我犯过这个错误,揉出来的司康硬得像石头,孩子拿起来当飞盘玩,把我气得够呛。

接下来是脂肪,这是司康酥松的关键。我的选择是 冰得硬邦邦的无盐黄油。记住,一定要无盐,因为盐的分量我们自己要控制。而且,冰黄油至关重要!它的作用是和面粉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个小小的脂肪颗粒,烘烤的时候这些颗粒融化,产生蒸汽,就能撑起司康的蓬松结构。我试过用室温软化的黄油,做出来的司康那叫一个“死”啊,沉甸甸的,根本没有那种轻盈感。所以,提前把黄油放冷冻室冻个半小时一小时,或者直接用刚从冰箱拿出来的,然后用 粗擦丝器擦成丝,或者用刀切成指甲盖大小的小丁,再迅速混入面粉中。我个人偏爱擦丝,这样黄油分布更均匀,操作起来也更快,减少黄油融化的时间。

液体的选择,我强力推荐 冰镇的酪乳(Buttermilk)。酪乳自带的微酸能与泡打粉或小苏打反应,产生更多的气泡,让司康更蓬松,而且它的酸度还能软化面团,让口感更湿润。如果买不到酪乳,我也有个应急方案:在牛奶里加一小勺白醋或柠檬汁,静置十分钟,等它变得有点浓稠、微微絮化,就成了自制酪乳的替代品。但味道上还是正宗酪乳更胜一筹。牛奶一定要是冰的,因为我们要尽量保持面团的低温,这样黄油才不容易融化。

糖和泡打粉也必不可少。糖我用的是 细砂糖,分量不需要太多,只是为了给司康带上一丝丝的甜意,烘烤时让表面带上漂亮的焦糖色。泡打粉是司康的膨胀主力,我用的是 无铝泡打粉,量不能少,否则司康就没法像个小胖子一样蓬起来。我通常会稍微多加一点,比如配方建议10克,我会加12克,这样出炉的司康“腰线”更高,裂口更明显,卖相也更好。我一直相信,烘焙里的美学,有时候就是从这些小小的“任性”里头摸索出来的。

【司康饼的做法:手作的温度与智慧】

好了,理论说了一大堆,现在咱们动真格的。以下是我的“招牌原味司康”配方和步骤:

主料:

低筋面粉:250克

无盐黄油:60克 (冰镇)

细砂糖:30克

无铝泡打粉:12克

盐:2克 (一小撮,提味)

冰镇酪乳:120毫升 (或牛奶+醋/柠檬汁)

全蛋液:少量 (用于刷表面)

操作步骤:

  1. 干湿分离,黄油定型。低筋面粉、细砂糖、无铝泡打粉和盐 混合在一个大碗里,用打蛋器稍微搅匀,让它们充分融合。这步看似简单,实则重要,确保泡打粉能均匀分布。然后,把冰硬的黄油用粗擦丝器擦入面粉中,或者用小刀切成小丁。这一步要快,尽量不让手温融化黄油。

  2. 搓砂成型,黄油颗粒。 这一步是司康酥松的关键!用你的指尖,快速、轻柔地把黄油和面粉搓揉,直到混合物看起来像粗砂粒一样,黄油变成了豌豆大小甚至更小的颗粒。记住,是 ,不是揉!绝对不能过度揉搓,一旦揉出筋性,司康就毁了。我的经验是,搓到你觉得再搓下去黄油就要完全融化了,就立刻停手。如果你怕手温太高,也可以戴一次性手套操作。我曾有一次心急,搓得太狠,黄油都化开了,结果烤出来的司康像饼干一样硬邦邦,教训深刻。

  3. 液体入场,成团即止。 在搓好的面粉黄油混合物中间挖个小坑,分次倒入 冰镇酪乳。为什么是分次?因为不同品牌的面粉吸水性略有差异,酪乳也一样。先倒一部分,然后用刮刀或勺子轻轻拌匀。看到面粉大部分都湿润了,再慢慢加剩下的。最后用手快速地把面团拢在一起,勉强成一个团就行,不需要光滑,甚至有点粗糙也没关系。记住,成团即止!过度揉捏是司康的大忌,它会激活面粉里的面筋,让司康变得像面包一样有嚼劲,失去了酥松的灵魂。我有时候会故意留下一点点干粉,让面团看着略显粗糙,这样烤出来的司康内部组织反而更有层次感。

  4. 轻柔折叠,塑形增高。 把面团放到撒了薄薄一层面粉的操作台上,用手轻轻拍扁,拍成一个厚度大约2厘米左右的长方形。然后像叠被子一样,把面团 三折(左右两边往中间折)。然后转90度,再拍扁,再三折。重复这个过程2-3次。这个动作能让面团内部产生层次,烘烤时更容易裂开漂亮的“腰线”。但每一步都一定要轻柔,避免用力按压或揉搓。我的奶奶曾告诉我,做面食,要带着感情去触摸面团,它才能回应你最好的状态。这话我一直记着,每次做司康,都像在呵护一个易碎的艺术品。

  5. 切割成型,冷藏待命。 把折叠好的面团拍成一个圆形或方形,厚度大概2.5-3厘米。用一个 锋利的圆形饼干模具(直径5-6厘米),垂直向下按压切割,不要旋转!旋转会封住司康的边缘,让它无法顺利膨胀。切好的司康胚放到铺了烘焙纸的烤盘上。边角料可以轻轻收集起来,再次拍扁,切割,但切记不要反复揉捏,这样切割出来的司康会比较硬。我一般只利用一次边角料,再多的就舍弃了,毕竟口感是第一位的。接着,把切好的司康胚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钟,甚至可以冷藏过夜。低温能让黄油重新凝固,烘烤时膨胀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的一个小“秘诀”,它能让司康的“腰线”更加挺拔。

  6. 预热烤箱,刷蛋液。 烤箱提前预热到 200°C(上下火)。在烘烤之前,从冰箱取出司康,表面均匀地刷上一层薄薄的 全蛋液。蛋液能让司康表面烤出诱人的金黄色泽。

  7. 高温烘烤,裂口生辉。 将烤盘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烤大约 15-20分钟,直到司康表面金黄,蓬松开裂,底部也呈现漂亮的焦糖色。具体时间要根据自家烤箱脾气调整。烤的时候,我会时不时凑到烤箱玻璃前看,看着它们慢慢膨胀,顶部裂开一道道口子,那感觉,真是比看什么电视节目都来得有意思。烤到最后几分钟,厨房里会弥漫开一股子浓郁的黄油和面粉混合的香气,那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

【关于司康的二三事】

  • 关于配搭: 烤好的司康,趁热掰开,抹上厚厚的 凝脂奶油(Clotted Cream) 和一勺 草莓酱,这是最经典的英式吃法。凝脂奶油那独特的醇厚奶香和微微的甜度,与司康简直是天作之合。如果没有凝脂奶油,原味淡奶油打发,或者甚至是一块好的黄油,也都能为司康增色不少。当然,你也可以尝试蓝莓酱、覆盆子酱,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加,品味它最原始的麦香和奶香。

  • 关于创新: 虽然我最爱原味,但偶尔也会玩点花样。比如,在面粉里加入一把蔓越莓干,或者切碎的巧克力块,甚至是磨一些柠檬皮屑进去,都能带来不同的风味。如果是做咸味的,可以加点切达芝士碎和一小撮黑胡椒,或者迷迭香,做成香草司康,配着浓汤或沙拉吃,也别有一番风味。我女儿特别喜欢巧克力司康,每次我做,她都会站在旁边,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烤箱,等不及要吃。

  • 关于保存: 司康这东西,最好是 趁热吃。它的生命力在出炉后半小时内达到巅峰。如果吃不完,密封在保鲜袋里,室温保存两天,或者放冰箱冷藏一周。吃的时候,用烤箱或者微波炉稍微加热一下,又能找回一些风味。但我还是要强调,刚出炉的那一口,是任何加热都无法复制的。

做司康,对我来说,不只是做一道点心,更像是一种冥想。从冰冷的黄油到温暖的面团,从最初的期待到满屋的香气,每一步都充满了确定与不确定,需要耐心和一点点直觉。它就像生活本身,偶尔会有失败的挫折,但更多的,是成功后的喜悦和与家人分享的温暖。当你把亲手做的、带着你厨房烟火气的司康递给爱的人,看着他们脸上满足的笑容,你会觉得,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值得。那种“我就是爱做饭,而且我做得还挺好”的自豪感,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司康饼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