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老北京的炸酱面,您可能觉得不就一碗面吗?可在我这儿,它可不是“就一碗面”那么简单。这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念想,是我妈逢年过节必做的“硬菜”,也是我每每在外头尝到不正宗的,就忍不住在心里叹一口气,回家立马撸起袖子操练的那个味儿。跟您说,这炸酱面,尤其是那酱,看着简单,实则门道儿多着呢,没点“过来人”的经验,还真难炸出那股子魂儿来。
我这人吧,对吃,尤其是这种家常老味道,有那么点儿固执。什么新式炸酱面,加了海鲜啊,西红柿啊,甚至还有放辣椒的,那都不叫事儿。在我的厨房里,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酱,它就得是那股子醇厚、酱香、带着肉油温润的劲儿。至于面条、菜码,那都是锦上添花,炸酱才是这碗面的主心骨,是它定下的调儿。
要说这炸酱,头一桩就得从肉说起。您甭跟我说什么纯瘦肉,那叫糟蹋了炸酱的精髓。炸酱炸酱,就是要靠那点肥肉丁儿把酱的香味“炸”出来,“烘”出来。我一般选的是前槽肉,也就是猪前腿靠近脖子那块肉。这肉啊,肥瘦相间得恰到好处,不像五花肉那么死板的肥,也不像后臀肉那么干柴。买回来,您得去皮,皮子筋道,炸出来口感不好。然后,把肥肉和瘦肉分开切丁,丁儿要均匀,大概小指甲盖大小就行,太小一炒就没了影儿,太大又嫌腻口。这可是个细致活儿,耐心点儿,别图省事儿。肥瘦比例嘛,我个人觉得肥三瘦七或者肥二瘦八最合适,既能出油,又不会让肉丁过分油腻。
接下来就是酱的选择,这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市面上炸酱面酱的牌子五花八门,但老北京讲究的,还得是黄酱和甜面酱的搭配。别跟我说只用黄酱,或者甜面酱唱主角,那都是走了味儿。黄酱负责酱香的底蕴和醇厚度,甜面酱则提供回甘和亮泽的色泽,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我常用的搭配是:
| 酱料种类 | 主要特点 | 推荐品牌 | 我的使用比例(仅供参考) |
|---|---|---|---|
| 六必居干黄酱 | 咸香浓郁,酱味纯正 | 六必居 | 2份 |
| 天源甜面酱 | 甜度适中,色泽红亮 | 天源 | 1份 |
| 水/黄酒 | 稀释,去腥,增香 | – | 适量(约2-3份) |
您瞧见没,我这儿啊,黄酱永远是主角,甜面酱只是配角。六必居的干黄酱,那股子豆子发酵的醇厚香气,是任何改良酱都比不了的。买回来得用黄酒或者温水提前澥开,搅匀了,让它变成稀糊状,这样炒的时候才不容易结块、焦底,也能更好地释放香味。澥酱的时候,加点黄酒,不仅能去肉的腥气,还能给酱增添一股独特的香醇。
好,万事俱备,咱们下锅。我这人炒炸酱,猪油是不能少的。虽说现在大家讲究健康,少吃猪油,但老北京炸酱少了猪油那股子劲儿,就跟少了灵魂似的。实在不爱,您用点儿菜籽油也行,但多少加一小块猪板油进去炼炼,那香气可真不是盖的。
锅烧热,放一点点底油润锅,然后下肥肉丁儿。火候要中小火,慢慢煸炒。您会听见锅里“滋啦滋啦”的响声,看着肥肉丁儿慢慢“缩水”,吐出金黄色的猪油。这个过程您千万别着急,得把肥肉里的油全逼出来,把肉丁炒到边缘焦黄、香脆,吃起来才不会腻。等油差不多都出来了,再把瘦肉丁儿倒进去,和肥肉丁一起煸炒,直到瘦肉丁变色,并且微微发焦,这时候肉的香气才真正被激发出来。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下酱!把澥好的酱汁倒入锅中。这时候,关键的火候就来了。您必须把火调到最小,真的是小火慢熬,用炒勺不停地搅拌,让酱汁和肉丁充分融合。这个过程急不得,得有耐心。酱汁会在锅里慢慢变得浓稠,颜色也从浅黄褐色逐渐转为红亮油润。
您会看到酱汁开始冒出细密的小泡泡,这就是酱在“吐油”的信号。当酱汁和肉里的油脂充分乳化融合,表面泛着一层红亮的油光,闻起来酱香、肉香交织,并且没有任何生酱的味道时,这酱就差不多了。整个炒酱的过程,我大概要花上20到30分钟,甚至更久。这可不是在煮饭,而是在“炼”酱,把酱里的水分炒干,把香味提炼出来。这时候如果您尝一口,应该是咸鲜回甘,酱香浓郁,带着肉的油脂香,口感是沙沙的,但不至于干涩。
炸酱快出锅的时候,我喜欢再撒上一点点葱姜末,用余温把葱姜的香气逼出来,给炸酱再添一抹清新的香气。有些人喜欢在炒肉的时候就放葱姜,但我觉得那样容易焦,而且葱姜的清香会被高温破坏,不如最后放来得巧妙。
炸酱这东西,刚炸出来那叫一个香啊!油光锃亮,酱色红润。别急着吃,放凉了,让酱里的滋味再沉淀沉淀,第二天吃,那味道更是醇厚。您可以把它盛出来,用小碗分装,放冰箱里,吃的时候挖一勺,热一热,方便极了。
当然,炸酱面不光有炸酱,面和菜码也得讲究。面条我从来只认手擀面,筋道有嚼劲儿,才能裹住那浓稠的炸酱。您要实在没空擀面,买那种鲜切的粗面条也行,但最好是扁平的,容易挂汁。
菜码嘛,那更是五颜六色,讲究个时令新鲜。黄瓜丝儿、心里美萝卜丝儿、焯水的豆芽、掐尖儿的绿豆芽、焯软的芹菜丁、水萝卜丝儿、甚至嫩生菜丝儿。我通常会准备至少七八种,每样都切得细细的,摆得整整齐齐。尤其是这黄瓜和心里美萝卜,必须得是新鲜清脆的,配着那浓郁的炸酱,一口下去,有清爽的解腻,有脆生的口感,那才叫绝配。吃的时候,先把炸酱面拌匀了,每一根面条都裹上酱汁,然后把各式菜码码上去,再来两瓣儿生蒜,您就着蒜嚼一口,那才叫地道!
我家里孩子打小儿就爱吃我炸的酱,尤其是我家那位,每次出差回来,第一顿饭点名就得是炸酱面。他总说,外头的炸酱面总差点儿什么,要不就是酱味儿太淡,要不就是肉丁太少,吃着总觉得寡淡。我这人就是这样,不求他多夸我,能把我做的这口儿记在心里,觉得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我就觉得我这大半辈子在厨房里折腾,值了。
所以说,这炸酱面,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家常味道的坚守。它承载着记忆,也连接着一家人的味蕾。您要真想尝尝那股子老北京的炸酱味儿,就按我说的,踏踏实实地,慢火细熬,别嫌麻烦,别图快,那股子魂儿,自然就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