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这东西,在我心里可不是普通的一块肉。它带着点西北的风沙气,又藏着冬季炉火边的暖意,鲜得复杂,也膻得直接,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主儿。折腾它这么多年,从最初被那股子膻味劝退,到现在三天不吃就想得慌,中间踩过的坑、摸索出的门道,真是一箩筐。今儿就不是啥正经菜谱大集合,纯粹是我这几年跟羊肉死磕的心得,加上点儿自家厨房的烟火气。
首先,咱得把食材说透。都叫羊肉,可不同部位那讲究大着呢。不是随便抓一块就行的。要炖汤,尤其是想喝那种奶白奶白的浓汤,我最爱用羊蝎子或者带骨的羊排,骨头多,出味儿,汤头才厚实。要是想做红烧或者慢炖,羊腿肉就是不错的选择,瘦肉多,但得带点筋膜和少量肥肉,煮出来不柴,口感层次好。至于快手爆炒或者涮羊肉,那必须是羊里脊或者后腿肉,得是精瘦的,切出来薄薄一片,逆着纹理切,那才能保证下锅一变色就熟,嫩得仿佛没阻力似的。我通常会去家门口那个开了十几年的老字号肉铺,跟老板熟了,他知道我要拿哪个部位做啥,给推荐的准没错。看肉色泽是不是鲜红,闻闻有没有怪味儿,这是最基础的。
再来,就是好多人怕的那个“膻”。说实话,完全没膻味的羊肉,那还叫羊肉吗?那股子独特的香气,跟膻味是共生的。我的哲学不是完全去除,而是控制和转化。
第一步,也是我觉得最关键的一步:浸泡。买回来的羊肉,我习惯冷水泡至少两个小时,中间换几次水,把血水尽量泡出来。水里扔几片姜、几段葱,能起到一部分去腥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排血水。
第二步,焯水。记住,冷水下锅!水里放姜片、料酒,慢慢加热,羊肉里面的血沫会随着温度升高析出。水开后煮个三五分钟,把浮沫彻底撇干净。这步非常重要,能带走大部分腥膻源。捞出来后,温水冲洗干净,千万别用冷水,骤冷会让肉纤维收缩发紧。
第三步,香料的搭配。炖煮羊肉时,除了姜葱基础款,我还会放点儿白萝卜,它就像个海绵,能吸附一部分膻味,而且炖软了甜甜的,跟羊肉汤绝配。香料方面,大料(八角)、桂皮、香叶、白芷(这个是炖羊肉汤的秘诀之一,白芷能赋予汤底一种独特的清香)、小茴香,这些都是我的常用组合。比例得自己摸索,太多了会抢味儿。
好了,基础打好了,说说我常做的几个招牌。
第一个,也是我家冬天出镜率最高的:清炖羊肉汤。
前面说的浸泡和焯水是必须的。我用羊蝎子或者羊排。焯好水的肉块,我喜欢先用一点点底油把姜片、葱段煸炒出香味,再放肉进去稍微煸炒一下,看到肉表面有点焦黄,能逼出一点点羊油的香气。然后,倒入足量一次加够的开水!这是汤变奶白的关键!水要没过肉很多。大火烧开后,转移到砂锅里,把焯水时的姜葱换掉,加入新的姜片、拍扁的葱段,以及前面提到的香料包(用纱布包起来方便捞取),再扔几块白萝卜。盖上盖子,转最小最小的火,让它咕嘟咕嘟慢炖。这可不是半小时一小时的事儿,得至少两小时起步,最好是三小时。时间到了,把香料和葱姜捞干净,汤表面如果有很多浮油,可以撇掉一部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调味步骤:只放盐和一点点白胡椒粉。对,没了!盐吊出羊肉的鲜,白胡椒粉驱寒增香,别的啥都不用。我家那位老人家就爱这一口,汤色奶白,入口是羊肉纯粹的鲜甜和炖煮出来的骨髓香,暖到心窝里。有时候早上剩点汤,下把面条,放点香菜蒜苗,啧啧,一天都有劲儿。
第二个,要说快速又下饭的,非孜然羊肉莫属。
这个对肉的要求高,得用嫩的羊里脊或者后腿肉。切片必须逆着纹理,切得薄而均匀。腌肉是成败的关键:肉片加少许生抽、料酒,抓匀;然后分几次加入清水或者葱姜水,用手不断抓捏,让肉片把水分吃进去,直到肉片变得水水润润的,这就是俗称的“抓水”或“打水”,能让肉非常嫩。然后加一点点糖提鲜,少许胡椒粉。最后淋入一勺食用油拌匀,这个油是用来锁住水分的,炒的时候肉片不容易粘连,也能保持滑嫩。腌制时间不用太长,十五分钟就够。
锅里倒多一点油,油温一定要高,高到冒一点烟。下腌好的羊肉片,快速用筷子划散。这步叫滑炒,动作一定要快,肉片一变色立刻盛出来。锅里留一点底油,下切好的洋葱丝、青红椒丝(或者不加,看个人喜好),大火快速煸炒出香味。然后倒入刚才滑炒好的羊肉片,加入孜然粒和孜然粉,还有干辣椒碎或辣椒粉。快速翻炒,让孜然的香气完全激发出来,裹满每一片肉。淋一点点生抽或者盐调味,看之前腌制的咸度。撒上香菜段,翻两下出锅。整个炒制过程不超过两分钟!这样做出来的孜然羊肉,肉片嫩滑,孜然香气浓郁,带着锅气,别提多过瘾了!配米饭或者夹在馍里都绝了。
第三个,有点仪式感,适合周末或者待客:烤羊排。
买那种带骨的羊排,肥瘦相间的最好。洗干净后,我喜欢用厨房纸彻底吸干水分。腌制是关键,也是最能发挥创意的地方。我的基础配方是:橄榄油打底,加入切碎的迷迭香(Rosemary)和百里香(Thyme),这是西式烤肉的灵魂!然后是大蒜末、海盐、现磨黑胡椒,有时候会加点烟熏辣椒粉或者孜然粉,看心情。把这些香料和油充分混合,均匀涂抹在羊排上,用手按摩一下,让香味儿渗透进去。然后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冷藏腌制,至少四个小时,最好是过夜。
烤之前,先从冰箱拿出来回温半小时。可以在平底锅里用中高火把羊排的每一面都煎一下,煎到表面金黄焦脆,这样能封锁肉汁,烤出来更香。煎好后,转移到铺了锡纸的烤盘上。烤箱预热,温度取决于你想要的熟度。我通常用180°C烤15-20分钟,喜欢吃带点粉色的五到七分熟。如果你喜欢全熟,可能需要25分钟甚至更长。一定要用食物温度计测一下肉内部的温度,这是最保险的方法。五分熟大约是55-57°C,七分熟是60-63°C。烤好后,最重要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步:盖上锡纸,静置!至少十分钟!别急着切,让肉汁在纤维里重新分布,这样切开来才不会汁水流失,吃起来才多汁。静置好的羊排,切开就能看到漂亮的粉色肉芯,咬一口,外皮焦香,内部柔嫩多汁,迷迭香和蒜香混合着羊肉本身的鲜甜,简直是享受!
这几年摸索下来,也总结了点小小的经验。比如,羊肉虽然滋补,但也容易上火,吃的时候搭配点凉性的食材,比如白萝卜、马蹄(煲汤时放几个,汤头会多一股清甜),或者吃完喝点茶。再比如,不同的烹饪方法对羊肉厚度的要求完全不一样,炒要薄如纸,炖要厚墩墩,烤则是整块或者带骨的大块。这些细节,都是在厨房里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后才慢慢领悟的。
说到失败,那可太多了。刚学做孜然羊肉时,火候没掌握好,肉片下锅就黏成一坨,炒出来又老又柴,跟嚼橡皮筋似的。第一次炖羊肉汤,忘了焯水,那个膻味儿啊,直接给我自己都劝退了。烤羊排没静置,一切开汁水哗啦啦流一盘子,肉就干了。这些都是学费,但也正是这些失败,让我更明白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个细节为什么重要。
其实,做菜跟人生挺像的,没有一步到位,都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学习、积累经验。羊肉的做法远不止这些,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羊肉串、葱爆羊肉……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做法。但今天分享的这几种,是我觉得在家比较容易操作,又各有风味代表性的。
最后用一个表格,简单总结一下我个人对不同羊肉部位和常用做法的偏好:
部位 | 我常用的做法 | 我看重的点/个人偏好 | 大概烹饪时长 |
---|---|---|---|
羊蝎子 | 清炖羊肉汤,羊蝎子火锅 | 骨髓香浓,汤头醇厚,啃起来过瘾,白萝卜是灵魂 | 2.5 – 3 小时+ |
羊排 | 烤羊排,红烧羊排 | 肥瘦相间,烤出来外焦里嫩,红烧软烂入味,静置! | 烤:20-30分钟;红烧:1-1.5 小时 |
羊腿肉 | 炖,烤,炒都行 | 用途最广,但要注意逆着纹理切(炒用)或选带筋膜的(炖烤用) | 灵活,看具体做法 |
羊里脊 | 孜然羊肉,涮羊肉 | 追求极致的嫩滑,抓水上浆是关键,适合大火快炒或秒熟 | 几分钟内 |
好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都是自己厨房里的小心得。希望对喜欢羊肉或者想尝试做羊肉的朋友们能有点启发。其实做菜嘛,没有标准答案,自己和家人喜欢吃,那就是最好的味道。下次鼓捣羊肉的时候,不妨试试我这些“小固执”的法子,也许也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羊肉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