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红豆汤的做法

红豆汤的做法

冬日的下午,或者只是突然有点想念那种甜丝丝、沙沙糯糯的口感,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多半就是一碗热腾腾的红豆汤。说起来简单,不就是红豆加水加糖嘛,但真要把这碗汤煮得熨帖人心,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不只是把豆子煮烂那么浅显。我自个儿在家捣鼓这玩意儿也有年头了,从一开始怎么煮豆子都不开花,硬邦邦跟磕牙似的,到后来摸索出一点点心得,煮出来的汤总算有了那股子“魂”。

要煮一碗好汤,首先得是红豆本身。不是随便抓一把就行。我喜欢那种颜色比较正、颗粒饱满、摸起来光滑不干瘪的新豆子。有些老豆子,放得时间长了,皮会特别硬,怎么煮都差点意思。当然,你也可以选那种细长的赤小豆,据说更利湿,煮起来也更容易沙一点,但我觉得普通圆粒的红豆煮出来的沙感更厚实,更符合我对传统红豆汤的想象。买回来的红豆,我一般会挑一下,把那些破的、虫蛀的、或者颜色不对的都去掉,这就像是给豆子做个“体检”,保证“入伍”的都是精兵强将。

洗干净的红豆,接下来的第一步——浸泡,这个太关键了!直接决定了你后续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我这个人有点犯倔,不太爱用高压锅或者小苏打那种速成法(虽然我知道它们效率高)。我总觉得好东西值得花时间等。所以我的做法是,晚上睡觉前,把洗好的红豆放在一个大碗里,加足量冷水,让它安安静静地浸泡一整夜。这让红豆充分吸饱水分,细胞壁被软化,煮的时候就更容易“开花”起沙。第二天早上起来看,红豆已经明显膨胀变胖了,颜色也变淡了一些,这就对了。如果你着急喝,也有人说用热水泡一两个小时,但我试过几次,感觉效果不如冷水泡出来的踏实。

泡好的红豆沥干水,就可以下锅了。用什么锅?这是又一个可以说道说道的地方。我个人偏爱用砂锅或者厚的铸铁锅。虽然导热慢,煮得也慢,但这两种锅蓄热好,能让红豆在一种比较稳定温和的环境里慢慢释放自己的香气和淀粉,煮出来的汤汁是那种由内而外透出来的醇厚感,不像有些金属锅煮出来感觉味道浮在表面。当然,如果你赶时间,用高压锅也行,但我觉得高压锅煮出来的豆子容易太烂甚至有点糊,汤汁可能也没那么清澈(如果你的追求是清澈的话),不过追求极致沙化的高压锅倒是一把好手。但我的目标是“沙而不烂”,能尝到豆子的颗粒感,又入口即化那种,砂锅更适合我的路子。

把泡好的红豆倒进砂锅里,加足量的水。水量第一次可以稍微多一点,没过红豆大概三到五厘米吧。盖上锅盖,先用大火烧开。水开后,转!立刻转!转成那种最小最小的火,让锅里的水保持在微微沸腾、咕嘟咕嘟冒着小泡泡的状态就行。煮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锅里水会慢慢变少,豆子会越来越膨胀。这期间,你可以打开锅盖,用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粘底——尤其是如果你用的不是不粘锅。搅拌的时候顺便看看豆子,如果水少了就再加热水,一定要加热水!煮红豆中途加水,一定要加滚烫的热水,加冷水会让豆子“激”一下,外皮更容易变硬,影响起沙。

煮啊煮,得有点耐心。大概煮了半小时到一小时(取决于你的豆子和火候),你会发现有些红豆已经开始裂开,露出里面粉糯的瓤了。这个时候,我有个小小的“秘诀”:用勺子稍微在锅里捣一捣,或者捞出一小部分已经开花的豆子,用勺背在碗里压成泥,再倒回锅里。压碎的豆泥能帮助汤汁快速变浓稠,也能引导其他的豆子更快地“破防”起沙。这个过程不用把所有豆子都捣烂,留大部分完整的豆子,这样最后喝起来才有沙沙糯糯和颗粒感的层次。

还有一种让红豆快速起沙的方法,虽然我不太常用,但偶尔也会看到有人分享,那就是煮开后,关火焖一段时间,再开火煮,反复两三次。利用温度的剧烈变化让豆子内外受力不均,从而更容易破皮。我试过,确实有效果,但总觉得不如小火慢炖煮出来的味道醇厚,少了点“熬”出来的感觉。不过急用的时候可以试试。

煮到大部分红豆都裂开,汤汁开始变得有点浑浊,尝一颗豆子,已经非常绵软,轻轻一抿就在嘴里化开了,这就差不多了。全程大概需要1.5到3小时,看你的豆子情况和火候控制。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加糖了。

关于加糖的时机,这又是一个容易踩坑的地方。很多人习惯一开始就加糖,觉得省事。但我劝你千万别!尤其是加白砂糖或者冰糖。糖类有个特性,遇到豆类可能会让豆子皮变硬,阻碍水分进入,结果就是豆子怎么煮都不烂,或者煮烂了也起不了沙。所以,我的经验是,快煮好时或者关火后,再把糖放进去。利用余温或者最后几分钟的微火让糖融化。我喜欢用冰糖,它的甜味比较纯粹,不会抢了红豆本身的香气,而且煮出来的汤颜色也比较清亮。如果你喜欢那种温暖厚重的甜,可以用古法红糖,煮出来的汤颜色会深一些,也带着红糖特有的焦香味。加多少糖?这个完全看个人口味,先少放点,尝尝,不够再加。宁可分几次加,也别一次放太多甜得齁人。

最后,也是我个人觉得给红豆汤“点睛”的一笔——陈皮。真的!加一点点晒干的陈皮进去,整个汤的味道会瞬间提升一个层次。陈皮的微苦和独特的芳香,能中和掉红豆可能带来的一点点滞腻感,让整个汤喝起来更清爽,也更具层次感。但注意,是“一点点”,大概指甲盖大小的陈皮就够一锅汤了,放多了陈皮的味道会盖过红豆,喧宾夺主就不好玩了。我一般是在转小火慢炖的时候就把陈皮放进去,让它的香气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释放。

煮好的红豆汤,颜色是那种温暖的绛红色,汤汁不是清水寡淡的,而是带着点自然的浓稠,能看到里面一颗颗开花的红豆,有些已经完全化成沙了,有些还保留着完整的形状但一碰就碎。舀一勺起来,还能闻到红豆和陈皮混合的、带着点阳光晒过味道的香气。

煮制方式 大致所需时间 红豆起沙程度 汤汁浓稠度 我心中的分数
砂锅/铸铁锅 (我的爱) 2-3小时+ 极佳 醇厚 ⭐⭐⭐⭐⭐
普通锅 1.5-2.5小时 较好 (需技巧) 适中 ⭐⭐⭐⭐
高压锅 30-45分钟 较好 (可能偏糊) 可能偏稀或偏稠 ⭐⭐

你看,用砂锅虽然费时,但成果摆在那儿,我觉得这时间花得值。

喝这碗汤的时候,我是有仪式感的。一定要找个好看的小碗,慢慢地舀一勺,先闻闻那股子暖暖的香气,再看着汤里沙沙糯糯的红豆,然后小口小口地喝。刚入口是冰糖的清甜,然后是红豆特有的、有点土气的香气,伴随着沙沙的口感在舌尖蔓延,偶尔嚼到一颗没完全化开的豆子,那种粉糯又带着一丝颗粒感的对比很有意思。最后是一点点若有似无的陈皮香气收尾,让整个味道变得更立体、更干净。

有时候,我也会在这种纯粹的红豆汤里加点别的。比如煮点小圆子放进去,或者加一把西米煮到透明QQ弹弹的。但老实说,我还是最爱最简单纯粹的版本,就是红豆、水、糖、陈皮,最多再加一点点盐提味(对,加一点点盐会让甜味更突出,信不信由你,反正我试过,是真理!但别手抖放多了变咸汤哈)。加了别的料,总觉得有点喧宾夺主,让红豆的光芒暗淡了。

这碗红豆汤啊,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道甜品。它是在外面奔波一天回到家,厨房里暖暖的蒸汽和香气;它是小时候奶奶在灶台上咕嘟咕嘟熬出来的味道;它是心情低落时,能瞬间给你带来安慰的那一抹甜和暖。煮它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从一颗颗不起眼的豆子,到最后变成一碗充满爱意的汤,需要耐心、需要等待、需要一点点经验的积累。也许你第一次煮会失败,煮不烂啊,水加多了啊,太甜或者没味道啊,都正常。厨房嘛,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进步的地方。多试几次,找到属于你和你的锅、你的红豆的最佳搭档方式,你也能煮出那碗,让你喝下去就觉得“啊,是这个味儿!”的,熨帖人心的红豆汤。真的,试试看吧,特别是天气转凉的时候,自己亲手煮一碗,那种满足感,是外面再贵的甜品都给不了的。

红豆汤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