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这世上有些吃食,是不能拿“家常”两个字简单打发的。就拿猪皮冻来说吧,听起来多朴实无华啊,不就是猪皮煮煮嘛。可真要做好它,做到入口即化、又弹又韧、晶莹剔透,还得带着那股子仿佛与生俱来的肉皮香气,却又半点不腥腻,那可真是个手艺活儿,更是个“心”活儿。
我家从小就吃皮冻,尤其到了冬天,姥姥总要熬上那么一大锅,凝得像琥珀似的,切成块儿,再淋上蒜泥醋汁儿,那滋味儿,想起来就能把人馋得直打颤。市面上现在也有卖的,可我跟你说句实在话,那些玩意儿,跟自己家里熬出来的,那是天壤之别。很多都是粉兑的,或者根本没把皮子里的肥油刮干净,吃起来腻得慌,嚼着也跟橡皮似的,一点儿没那股子灵气。
所以这些年,我从最初的摸索到现在的“驾轻就熟”,猪皮冻这玩意儿,算是彻底被我拿捏住了。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要做出真正地道的猪皮冻,最重要的,是 耐心,然后就是那点儿“轴劲儿”,不把细节抠明白,就别想尝到极致的口感。
咱们先说说这 猪皮 的选择。这是基石,基石不稳,万丈高楼也得塌。我从来不去超市买那种已经切好的猪皮丁,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多带着厚厚的脂肪层,要不然就是颜色发白,看着就没精气神。我一般都是去菜市场,找那种卖猪肉的摊位,特意问他们要当天宰杀的、带一点点瘦肉的 前腿猪皮。为啥是前腿?因为前腿皮子活动量大,相对来说胶质更丰富,皮也更厚实,后腿的有时会薄一点。肉贩子可能不太爱给你切,你就软磨硬泡,说要回家熬皮冻,非这种不可。挑的时候,要看皮面光滑有弹性,颜色自然,最关键是,背面越干净越好,肥油层越薄越好。要是带着特别厚的肥油,那你就得有心理准备,回家得刮掉一大半,累死你。我通常会一次性买个两三斤,反正可以分装冷冻,随吃随取。
拿到猪皮,第一步,也是最最要命的一步,就是 刮净肥油。这一步做不好,你的皮冻就注定发白、发腻、腥气重。别偷懒!先把猪皮在冷水里稍微泡一会儿,软化一下。然后把皮子背面朝上,用一把钝一点的刀,或者那种专门刮鱼鳞的刮刀,甚至是勺子,一点一点地、死命地刮。要刮到什么程度呢?刮到你看到皮子背面几乎没有白色脂肪,只剩下薄薄一层粉色的肉皮,甚至能隐约透光的感觉,才算到位。刮下来的肥油,别扔,留着炼猪油渣,那是另一番美味,但熬皮冻,它就是个“害群之马”。刮干净的猪皮,我会再用温水彻底冲洗几遍,确保没有碎肉屑或浮油。
接下来是焯水。这一步是为了进一步去除腥味和脏污,让皮子收紧。将刮好的猪皮放入冷水锅中,加入几片 姜 和一把 花椒(花椒去腥效果特别好,我喜欢多放点),再倒一点点 料酒。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煮个五到十分钟,直到猪皮变硬,表面出现一些细小的泡泡。捞出来,再一次用温水彻底冲洗干净,把皮子表面附着的血沫和浮油冲掉。我有时候会用手搓洗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处理好的猪皮,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它变得很有弹性,也干净多了。接下来就是改刀。有人喜欢切丁,有人喜欢切丝。我个人偏爱 切成细丝。为啥?因为切丝更容易出胶,而且做出来的皮冻,丝丝缕缕的,吃起来口感更丰富,更有嚼劲,还能看到皮丝在晶莹的冻里若隐若现,特别诱人。切的时候要细心,尽量切得均匀些,越细越好。切好的猪皮丝,大概就是一盘了。
现在,才是真正熬煮的开始。取一个厚底的大锅,我喜欢用砂锅,因为它保温性好,受热均匀,特别适合慢熬。将切好的猪皮丝倒入锅中,然后加入水。水和猪皮的比例是成败的关键。我的经验是,猪皮和水的比例大致是 1:3到1:3.5。也就是说,如果你有500克猪皮,就加1500毫升到1750毫升的水。水宁可少一点,后面不够再加开水,也别一下子加太多,稀了就不好凝固了。如果你实在没概念,可以先加水没过猪皮两到三指节的高度。
接着,再次加入 姜片、大葱段(只用葱白部分,更清香)、八角 一两颗、香叶 两三片。我还会悄悄放一小块 冰糖,这是我的小“秘诀”之一,它能让皮冻的颜色更漂亮,口感更醇厚,回味带点微微的甘甜,非常奇妙。还有就是,我会在这个时候加一点点 白醋,大概一小勺的量,这醋不是为了调味,而是能帮助胶原蛋白更好地释放出来,让皮冻凝固得更结实,而且也能进一步去腥。放心,最后是尝不出醋味的。
大火烧开,再次撇去浮沫,一定要撇干净。然后转 最小火,盖上锅盖,开始漫长的熬煮。这个过程,就是 小火慢炖 的艺术。火候一定不能大,大火会让汤汁翻腾厉害,容易混浊。小火让汤汁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就像在锅里轻轻地“呼吸”一样。熬煮的时间,通常需要 2到3个小时。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你时不时要去锅边看看,用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粘底。当锅里的水蒸发到只剩原来的一半左右,汤汁变得粘稠,用勺子舀起来,感觉有点挂勺,汤色也变得乳白带点微黄,猪皮丝也变得软烂透明,一捏就碎的时候,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如果还不确定,你可以滴一滴汤汁到手指上,感觉粘手,像胶水一样,那就对了。
熬好之后,关火。接着是 过滤。这一步是为了让皮冻更加纯净、晶莹。准备一个细网筛,下面放一个大碗或平盘。将锅中的汤汁和皮丝一同倒入筛网中,用勺子压一压,将所有汤汁都过滤出来。皮丝呢,有些人会直接丢弃,但我一般会把那些已经被煮得非常软烂的皮丝也倒入盛放皮冻的容器中,因为它们也是美味的一部分,能增加口感。当然,如果你追求极致的清澈,也可以只留汤汁。
将过滤好的汤汁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可以是饭盒,也可以是玻璃碗,或者任何你喜欢的模具。不要动它,让它自然冷却。我一般都是等它在室温下完全放凉后,再盖上盖子,放入冰箱冷藏至少4个小时,最好是过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皮冻凝固也需要时间。
等到第二天早上,打开冰箱,取出你的劳动成果,那一刻的满足感简直无法言喻。用刀轻轻在边缘划一圈,倒扣,一个晶莹剔透、颤巍巍的猪皮冻就完美地呈现在你面前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切成块、切成片、切成菱形,怎么开心怎么来。
猪皮冻的精髓,除了本身的味道,更在于那一碗画龙点睛的 蘸料。我的蘸料配方,也是经过无数次尝试才定下来的,屡试不爽,你可以试试看:
材料 | 比例 (大致) | 备注 |
---|---|---|
蒜蓉 | 3份 | 越多越香,灵魂所在 |
陈醋 | 2份 | 别用白醋,陈醋的醇厚和色泽是王道 |
生抽 | 1份 | 提鲜,也可加少量蚝油增加回甘 |
香油 | 0.5份 | 增加香气,不可或缺 |
辣椒油 | 适量 | 根据个人喜好,爱吃辣的多放,我喜欢有股子泼辣劲儿 |
白糖 | 一点点 | 提鲜解腻,中和醋的酸味,画龙点睛 |
将所有材料混合均匀,吃的时候淋在皮冻上,再撒点香菜碎。夹一块入口,先是感受到它冰凉爽滑的触感,接着是微微的颤动,还没来得及用力,它就在口中“duang”地一下化开,只留下满口的肉香、蒜香、醋香和那一点点挥之不去的微辣,好吃得你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
说起来,这猪皮冻我可没少折腾过。刚开始学的时候,不是熬得稀汤寡水不凝固,就是熬得浑浊不堪跟洗碗水似的。有一次为了图省事,没刮干净肥油,结果熬出来的皮冻就像一块巨大的猪油膏,吃一口就腻得人打嗝,别提多失败了。还有一次,水放太多,煮了四个小时都没收浓,最后只能倒掉,心疼得我好几天没缓过来。但每次失败,都会让我更认真地去琢磨每一个环节,去理解食材的脾气秉性。现在想想,那也是一种乐趣,就像跟食材谈恋爱,得花心思,得投入感情,它才会给你最美好的回报。
其实,猪皮冻除了凉拌,还有不少妙用。比如把它切成小丁,和肉馅一起包饺子或小笼包,那汁水,简直是点睛之笔。北方有些地方也会把它放到焖子里,或者配上豆腐干、香菇丁一起炒着吃,味道也是绝了。但我个人还是最爱它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凉拌模样。那种Q弹滑嫩,伴随着沁人心脾的清凉,是任何浓郁的烹饪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啊,如果你也喜欢这口儿,别嫌麻烦,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好生伺候一锅猪皮冻吧。当它晶莹剔透地呈现在你眼前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这不光是一道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味的极致追求。嗯,写着写着,我又想去厨房折腾一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