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香肠的做法大全

香肠的做法大全

我家厨房,冬日里头最是热闹,不为别的,就为那挂在窗外檐下,或者索性就晾在阳台晾衣杆上的那一串串油亮亮的香肠。那香味儿,刚开始是带着生鲜气的肉味和着浓郁的酒香、料香,等到风一吹,日头一晒,慢慢地,就变得醇厚、深沉起来,勾得人魂儿都颤。每年一到这季节,我那心里头的“香肠虫”就开始蠢蠢欲动,非得自己动手做上几大挂,才能踏实。

说起来,这香肠啊,外头买的,再怎么号称“古法”、“地道”,总觉得少了一股子魂魄。那口感,那味道,总像是少了点什么。要么是肥瘦配比不对,一口咬下去油腻得慌,要么就是调味儿死板,除了咸就是甜,全然没有那种层层递进的馥郁。所以,要我说,真正的香肠,就得自己个儿亲手来,从选肉到灌制,再到晾晒,每一步都得带着点儿精气神儿,带着点儿讲究。

先说这肉,可不是随便哪块肉都能担当得起这香肠的“重任”的。我通常啊,会选猪后腿肉梅花肉。后腿肉紧实,嚼头好,但得带点儿肥边;梅花肉呢,肥瘦相间,纹理漂亮,烤出来或者蒸出来,那叫一个水嫩。光有瘦肉不成,肥肉是香肠的灵魂!没有肥肉,那香肠吃起来就是柴火棍儿,干巴巴的,一点儿油润感都没有。我的经验是,肥瘦比例,八肥二瘦是最销魂的,要是实在不爱吃肥,那也得七肥三瘦,再少那可就真没法儿看了。去肉铺子的时候,我总是眼光毒得很,就盯着那肉色泽红润有光泽的,肥膘雪白,手一摸,有弹性,不粘手。那种摁下去一个坑半天不弹起来的,或者泛白的肉,说什么都不能要,那味道就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肉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处理。我一般不爱绞肉机,那玩意儿把肉纤维都给绞碎了,吃起来没个肉样。我喜欢自己手切。先是切成小条,再细细地切成指甲盖大小的肉丁。这肉丁啊,不能切太碎,碎了没口感;也不能切太大,大了难入味,还容易出水。切肉丁这活儿,得有点耐心,尤其切到后半段,腰酸背痛的,可想着成品那滋味,就又来了劲儿。

调味儿,这才是真正考验功夫的地方。我常做的有广式甜口和川味麻辣两种,各有千秋。

广式甜口香肠,那可是我家年夜饭的保留节目。

料酒,我只认高度白酒,比如玫瑰露酒或者咱老百姓家常喝的二锅头,度数高,挥发性好,能带走肉的腥味,还能让香肠吃起来带股子迷人的酒香。生抽,得选酿造酱油,提鲜;老抽,不是为了上色,是为了让香肠晒出来颜色更均匀,更诱人。蚝油是提鲜的利器,一点点就能把香肠的鲜味吊出来。至于糖,我习惯用冰糖粉,化得快,甜得柔和。

我的配方大概是这样的:10斤猪肉,配300克粗盐,200克冰糖粉,200毫升高度白酒,150毫升生抽,50毫升老抽,50克蚝油,再来点白胡椒粉去腥增香。 有时候我还会偷偷加一点香油,那股子芝麻香气,能把整条香肠的韵味都提升一个档次。

川味麻辣香肠,那是给重口味爱好者准备的。

除了基本的盐、糖、酒,花椒和辣椒的量就得大胆了。花椒粉辣椒面是基础,我还会加特制辣椒油,这个辣椒油我是自己炼的,干辣椒、花椒、八角、桂皮、香叶用热油泼出来,香得直冒烟儿那种。再来点郫县豆瓣酱,得是炒香后的,这样酱香味儿才足。姜末蒜末也要多放,去腥增香。

我的川味配方大约是:10斤猪肉,250克粗盐,100克冰糖粉,200毫升高度白酒,100克花椒粉(青花椒红花椒按个人喜好混合),150克辣椒面(爱吃辣的可以再加),50克炒香的郫县豆瓣酱,80克姜末,50克蒜末。 有时我还会加点五香粉,让味道更复杂。

调味好了,接下来就是搅拌肉馅,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也是香肠能否达到乳化状态的关键。将所有调料和肉丁倒进一个大盆里,我喜欢戴上一次性手套,直接上手。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就像小时候奶奶做馅儿饼那样,把袖子一撸,就上手了。开始的时候肉是松散的,搅拌个十分钟、二十分钟,你会发现肉馅儿慢慢变得粘稠、有弹性,甚至有点儿发白。这时候,关键来了!我有个小秘诀,就是少量多次地加入冰水或者冰啤酒。对,你没听错,是冰水或者冰啤酒!每次就加那么一点点,然后继续大力搅拌,直到肉馅儿把水完全吸收,变得更加粘稠,手指碾过,那肉馅儿仿佛有了生命,慢慢变得粘稠、有弹性,有点儿像肉泥了,这就是我说的“上劲”了。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半小时甚至更久,直到肉馅儿变得非常抱团,提起一块能拉出丝,不容易掉下来,并且表面泛着一层光泽,这说明肉馅已经充分乳化,做出来的香肠才会有那种Q弹多汁的口感,而不是干柴无味。别小瞧了这步,这可是决定香肠成败的关键!

肉馅儿搞定了,就该灌肠了。肠衣的选择,我只认天然猪肠衣,那种薄薄的,透着自然光泽的,吃起来口感才好。人工肠衣虽然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精气神”。天然肠衣买回来,得先用清水多冲洗几遍,把里外都冲干净。然后用温水泡软,泡的时候可以加点儿白酒,能进一步去腥。肠衣口用手捏着,对着水龙头灌水,把整个肠衣撑起来,检查有没有破损的地方。

灌肠器是必备的工具,别指望用漏斗和筷子慢慢捅,那绝对是体力活儿,容易把自己搞疯。把肠衣套在灌肠器的出口处,肉馅儿分批次装进灌肠器。然后匀速推肉,让肉馅儿均匀地进入肠衣。灌的时候,要一边灌一边轻轻地挤压,把肠衣里的空气挤出去,不然香肠里会有气泡。灌好一段,就用绳子分节,打结,做成大小均匀的香肠。每打好一节,还得用牙签或者细针在香肠上扎一些小孔,尤其是气泡多的地方,这样晾晒的时候水分才能蒸发出来,也能防止在烹饪时爆裂。

灌好的香肠,就到了最让人期待的晾晒环节。这环节,得看老天爷的脸色。通风、阴凉、干燥,这六个字是晾晒香肠的真理。最好是找个背阴但是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那可就得想办法了,家里有抽湿机的可以开着,或者用风扇对着吹,但千万不能用热风,那会把香肠烤熟的。晾晒的时间嘛,看你喜欢的口感和当地的气候。南方潮湿,可能需要三到四周;北方干燥,一周到两周可能就差不多了。判断香肠是否晾晒到位,可以摸摸看,颜色变得深红,表皮有点皱,按下去有弹性,但不再是软塌塌的,这就差不多了。晾晒好的香肠,用保鲜膜分小份包好,放冰箱冷冻,随吃随取,一年到头都有这口福。

香肠做好了,怎么吃又是另一番学问。我个人最爱的是蒸着吃

烹饪方法 优点 缺点 推荐指数 烹饪时间 口感特点
保留原汁原味,肉质水润 表皮不脆,卖相略逊 ★★★★★ 20-30分钟 汁水丰盈,肉质软糯,香气浓郁
表皮焦香酥脆,风味独特 容易煎干,内部变柴 ★★★★☆ 10-15分钟 外焦里嫩,油香四溢,口感有层次
方便快捷,表皮均匀受热 温度控制不当易烤焦或烤干 ★★★★☆ 20-30分钟 香气扑鼻,外皮略脆,肉质紧实
融入菜肴,增加风味 香肠本身风味会被其他食材掩盖 ★★★☆☆ 依菜品而定 为菜肴增色添香,自身特色不突出

蒸香肠,我喜欢冷水上锅,开锅后转中火,蒸个20到30分钟。蒸出来的香肠,那颜色红亮,切开来,油脂晶莹剔透,肉质饱满紧实,汁水还带着点儿清甜的酒香,那股子馥郁的肉香和香料的碰撞,简直能把魂儿都勾出来。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米饭的温度融化香肠的油脂,再淋上一点蒸出来的汤汁,啧啧,那叫一个熨帖。

有时候,馋虫犯了,也会拿几段香肠来。中小火慢慢煎,让香肠里的油脂慢慢渗出来,滋滋作响,那声音简直是厨房里最美妙的交响乐。煎到外皮金黄酥脆,焦香四溢,咬一口,外酥里嫩,那份满足感,是谁也给不了的。

当然,香肠不光可以独当一面,它还是个百搭的能手。切片炒饭,那炒饭的香气立马就不一样了,带着腊味的醇厚;做腊味煲仔饭,铺在米饭上,随着蒸汽的熏蒸,香肠的油脂和香气会慢慢渗透到米饭里,锅巴焦香,米饭吸饱了肉汁,真是神仙吃法。

每年做香肠,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那是家里的一种仪式感,是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的信念。想想看,从年前腊月,就开始琢磨着买肉,挑肠衣,到过年时,桌上摆上这自己亲手做的香肠,家人吃得赞不绝口,那种成就感,比什么都强。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心意,以及对传统味道的传承。有时候,光是看着那些挂着晾晒的香肠,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那风一吹,肉肠在檐下轻轻晃动,像一串串凝固的琥珀,里面饱含着我和这家人一年的期盼和惦念。咱老百姓过日子,不就图个这口儿吗?

香肠的做法大全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