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鲜竹笋的做法

鲜竹笋的做法

每年到了三月,我就跟个雷达似的,脑袋里那根名为“鲜味预警”的弦儿,绷得格外紧。用不着谁提醒,空气里那股子湿润又带点泥土芬芳的气息一出来,我就知道,该去寻春笋了。这东西,不像别的菜蔬,一年四季都能在棚里温室里给你端出来,它就是大自然给的、捎带着点任性的小礼物,过了这阵儿,就没了。那种脆生生、水灵灵的鲜甜,是任何冷冻笋、罐头笋都比不了的,哪怕是最顶级的干笋泡发,也只能勉强算个远方亲戚,骨子里那股清冽劲儿,根本学不来。

所以啊,每年一到这季节,我基本就跟入了魔怔似的,菜市场里来来回回,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带着湿润泥土、泛着点浅黄的笋尖。挑笋这事儿,说起来是门学问,可也简单,就那么几点我自己的“小固执”。首先看个头,别要那些又高又细的,那种多半都是“老”了的,吃起来纤维感重,口感就差了。我喜欢那种矮墩墩、有点胖乎乎的,笋尖儿带点黄色或棕色,笋衣紧实包裹,剥开来能看到里面泛着点儿白净的光泽,尤其是根部切口,要新鲜,不发黑,摸起来水润不干涩。要是笋衣摸着软塌塌的,或者笋尖都开始冒绿芽了,那基本上就可以直接pass了,鲜味已经跑得七七八八了。这不,前两天刚从相熟的菜贩子那儿,抢到了几根带着露水、还沾着点泥巴的雷笋,这心情,比什么都美。

拿到手,第一件事可不是急着下锅。鲜笋好吃,但它有个小脾气,就是那股子涩味,特别是根部,不处理好,再好的手艺也白搭。所以,焯水,这是个绝对不能省略的步骤,而且得是冷水下锅。别问我为什么,我试过无数次了,热水下锅,那笋肉会变得僵硬,失去了它本身的那种脆嫩。得把它从冰冷的“泥土家园”里,一点点地,温柔地唤醒。

我通常是把笋剥好,根据后面要做的菜,决定怎么切。如果是要做腌笃鲜那种,就滚刀块,大刀阔斧,让它吸饱汤汁;如果是清炒,那就得讲究点儿了,顺着纤维切成片,或者切成细丝,这样炒出来口感才好,不“柴”。切好之后,直接丢进一个大锅里,加足量的冷水,水要没过笋块,再添一小勺(去涩效果更好),盖上盖子,大火烧开。水开后转中小火,让它咕嘟咕嘟地煮个5到8分钟,直到笋块颜色变浅,摸起来软中带韧,不那么硬邦邦了,这才算到位。煮好后,捞出来,立刻用冷水冲洗几遍,把表面那层滑腻腻的黏液洗掉,再浸泡在清水里,放冰箱,随吃随取,保鲜个两三天不成问题。这步处理好,鲜笋那股子清甜的本味才能彻底释放出来。

我最爱的鲜笋做法,不是什么复杂的大菜,就是一道简简单单的家常炒鲜笋。它最能体现笋本身的魅力,那种纯粹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清甜,仿佛把整个春天都炒进了锅里。

要炒这道菜,我的“私心”很重,首选猪油。别跟我提什么健康植物油,那股子香气,是猪油才能给的。不信你试试看,动物油脂的醇厚,跟笋的清雅,那真是天作之合,互相成就。如果实在没有猪油,就切几片肥一点的五花肉或者咸肉在锅里慢慢煸出油来,那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我的家常炒鲜笋,吊出鲜味的秘诀】

  • 食材:

    • 焯水后的鲜笋片/块:约300克
    • 猪油(或煸香的五花肉丁/咸肉丁):一小勺(约15-20克)
    • 蒜片:3-4瓣(别用蒜末,易焦)
    • 小葱段:少许(主要是点缀和提香)
    • 生抽:一小勺(我偏爱海天金标生抽,酱香味不冲)
    • 蚝油:半小勺(提鲜增色,但别放多,抢味)
    • :一小撮(点睛之笔,能把笋的甜味“吊”出来)
    • :适量(最后调味,别急着放)
    • 清汤或纯净水:少量(防止炒干,让味道更好地融合)
    • 麻油:几滴(出锅前点缀)
  • 步骤:

    1. 锅烧热,放入猪油,待猪油融化冒烟,下入蒜片,用中小火慢慢煸香。蒜片边缘微微发黄,香气四溢,但千万别焦了,焦了可就苦了。
    2. 倒入焯水沥干的笋片,转大火,快速翻炒。这一步是关键,让笋片充分吸收油香,表面微微焦黄,把笋肉里的水分炒掉一部分,口感会更脆,香气也会更浓郁。得耐着性子,炒个两三分钟,别急。
    3. 沿锅边淋入生抽,快速翻匀,让笋片均匀上色。再加入蚝油,继续翻炒,这时候锅里会冒出酱油的焦香气,跟笋的清香混在一起,那叫一个勾人。
    4. 加入一小碗清汤或纯净水(大约50毫升),盖上锅盖,中小火焖煮1-2分钟。这短短的几分钟,能让笋片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同时也能让笋肉变得更加软嫩,汁水丰盈。这是我试出来的,比直接干炒口感要好得多。
    5. 揭开锅盖,转大火收汁。汁水变得浓稠,均匀地裹在笋片上。尝尝味道,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记得是“适量”,笋本身有鲜味,别盖过了。
    6. 最后撒上小葱段,淋几滴麻油,翻炒几下即可出锅。

这道菜,笋片吃起来有韧劲儿,却一点不“柴”,嚼起来“咯吱咯吱”响,带着猪油的香,蒜片的浓,还有那股子若有若无的甜,把笋本身的清甜衬得淋漓尽致。我常常炒一大盘,配着白米饭,能扒拉好几碗。

当然,除了这种清炒,鲜笋的吃法简直能写一本厚厚的书。

比如那道家喻户晓的腌笃鲜。有人觉得它太油腻,但我却觉得,那才是人间至味。咸肉的咸香、鲜肉的肥美、春笋的清甜,三者交织,相互成就,炖出来的汤汁,乳白浓郁,鲜得眉毛都要掉了。

食材类别 推荐选择 烹饪考量
咸肉 农家散养老火腿肉,或自制风干咸肉,肥瘦相间 需提前用温水浸泡去盐,切厚片。其咸香是底味来源。
鲜肉 猪肋排或五花肉,带骨更佳,或整块五花肉切大块 鲜肉的加入提供肉香和汤汁的醇厚度。
春笋 新鲜雷笋或毛笋,焯水后切滚刀块 吸饱肉汁,去除涩味后口感脆嫩,提供清甜。
火候 小火慢炖,至少2小时,让风味充分融合 耐心等待,是成就美味的关键。

做腌笃鲜,我有个心得,就是咸肉和鲜肉的比例要拿捏好,不能太咸,也不能太寡淡。而且,一定要舍得时间,小火慢炖,把所有的鲜味都炖出来,那锅汤才是精华。出锅前,撒上几根碧绿的小葱段,那颜色,那香气,简直了。有一次我朋友来家里,喝了一口汤,眼睛都亮了,直问我是不是加了什么增鲜剂,我笑而不语,哪有什么增鲜剂,不过是时间、火候和食材本味的魔法罢了。

也有人喜欢用糟卤来做糟溜笋片。我偶尔也会做,糟卤自带的酒香和咸鲜,与笋的清雅相得益彰,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但我个人更偏爱猪油蒜片的“简单粗暴”,觉得那种直接的香气更能衬托笋的纯粹。

还有些人喜欢把笋切丝,跟雪菜或者荠菜一起炒,那是江南一带很经典的吃法。雪菜笋丝那种带着点发酵的酸和咸,配上笋的鲜甜,特别下饭。我也爱吃,但总觉得那雪菜的味道太“个性”,容易抢了笋的风头,偶尔为之尚可,总归还是清炒来的自在。

说起来,我年轻那会儿,刚学做饭,对竹笋的涩味总是处理不好,炒出来的笋发苦,家里人勉强吃了几口就放下了。当时心里特沮丧,觉得那么好的食材都被我糟蹋了。后来是在一位老阿姨的指点下,才学会了冷水下锅和足够的焯水时间。她还告诉我,煮笋的时候,锅里冒出的那层白色浮沫一定要撇掉,那是苦味的来源之一。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书本上不一定写得那么细。

这鲜笋啊,不光是盘中餐,它更是季节的印记,是生活里那些稍纵即逝却又值得被温柔以待的小确幸。它提醒着你,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连口腹之欲,也变得格外灵动鲜活。每当我剥着笋衣,看着那层层叠叠、白嫩细腻的笋肉,闻着它自带的泥土芬芳,心里就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喜悦。这大概就是厨房的魅力吧,它能把大自然的馈赠,通过你的手,变成餐桌上的惊喜,再化作心头的温暖。所以,趁着这大好春光,赶紧去寻觅几根好笋吧,别辜负了这转瞬即逝的美味!

鲜竹笋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