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松鼠桂鱼做法

松鼠桂鱼做法

说起来这松鼠桂鱼,你可能觉得,多高大上的一道菜啊,饭店里才吃得到,家里做起来那不得把厨房炸了?我跟你说,哪有那么玄乎!当然,说它简单,那是哄孩子。这道菜,确实有点门槛,有那么几道工序,但它绝对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即的“神仙菜”。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个厨房里的“成年礼”,跨过去了,你就对油温、刀工、酸甜平衡有了更深的领悟。

第一次做松鼠桂鱼,那可真是灾难现场。鱼身切得乱七八糟,下锅一炸,整个就散了架,根本没个松鼠样儿,更别提酥脆了,吃起来跟柴火棒似的。酱汁呢,要么齁甜,要么酸得倒牙,简直是黑历史。可我就是不服这口气!越是难,越是要把它琢磨透。这些年,前前后后失败了不下十几次,才慢慢摸索出自己一套心得,现在端上桌,那可真是色香味俱全,连平时挑剔得要命的我家老头子都赞不绝口。所以今儿个,我就把这压箱底儿的诀窍,掏心掏肺地跟你分享分享。

食材的选择:根基!

做松鼠桂鱼,首先你得有条像样的鱼。我呀,是那种有点“轴”的人,做这道菜,除了桂鱼,我基本上不考虑别的。有人说用鲈鱼、草鱼行不行?当然能做,但那风味、那口感,跟桂鱼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桂鱼的肉质那叫一个细腻紧实,刺儿少,炸出来外酥里嫩,经得起折腾。如果你实在买不到桂鱼,硬要用别的鱼代替,那我建议你选肉质相对紧致、刺少的淡水鱼,比如鲈鱼。但丑话说在前头,别抱太高期望。

选鱼呢,也是门学问。我一般去活鱼档,就盯着那些眼睛清亮、鱼鳞完整、鱼鳃鲜红、摸起来手感滑溜溜的鱼。活蹦乱跳的自然是首选,但这玩意儿,也得看缘分。买回来之后,自己处理起来,才是真正的考验。先是去鳞,这活儿我得戴个旧手套,用个顺手的刮鳞器,从尾巴往头部刮,刮得干干净净,不然吃起来扎嘴。然后开膛破肚,把内脏、黑膜都清理干净,尤其是鱼脊骨那里的血线,一定要刮得一尘不染,这是去腥的关键。最后,内外都冲洗干净,用厨房纸巾里里外外彻彻底底地吸干水分,记住,是吸干,不是擦干,鱼身越干,后面炸的时候才越酥脆,这是其一要点!

刀工的艺术:灵魂!

鱼处理干净了,接下来就是松鼠桂鱼最核心、也最考验耐力的步骤——花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松鼠”能不能活灵活现,能不能炸得蓬松酥脆。

我的做法是:先把鱼头切下来,在鱼鳃盖下方一点的位置斜着切一刀,不要切断,然后把鱼鳃盖里的鱼鳃剪掉,整理鱼嘴,让鱼头呈现一个微微张开的“松鼠嘴”造型。鱼身呢,从脊背处下刀,沿着脊骨片开,一分为二,注意不要把鱼皮切断,让鱼肉和鱼皮完整分离。然后把鱼骨剔掉(这鱼骨啊,别扔,留着熬个汤那叫一个鲜美!)。现在,你得到两片带着鱼皮的鱼肉。

重头戏来了!在鱼肉上划花刀。拿起一片鱼肉,皮朝下,肉朝上。用刀倾斜45度角,从鱼尾向鱼头方向,一刀一刀地划下去,深度大概是鱼肉的三分之二,不要切断鱼皮!每刀间隔大概0.5到0.8厘米,不用太宽,也不要太窄。划完一遍,再把鱼肉转过来,呈90度角,同样倾斜45度角,再划一遍,形成网格状。这样炸的时候,鱼肉就会自然蜷缩,形成松鼠毛茸茸的身体。另一片鱼肉也如法炮制。这过程,得心平气和,刀要利,手要稳,别急,慢慢来,一刀一刀划出耐心和美感。划好的鱼肉,再用厨房纸巾按压一遍,把多余的水分再次吸干。然后用少许黄酒、一点点、几粒白胡椒粉简单腌制一下,大概15-20分钟,去腥增底味。

裹粉与油炸:外衣!

鱼腌制好,吸干水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接着是裹粉。我个人偏好用玉米淀粉。有人喜欢用红薯淀粉,炸出来更硬更脆,但我觉得玉米淀粉炸出来的口感更细腻,外皮更薄更酥,而且不会发硬。裹粉一定要均匀,把花刀切开的每一条缝隙都填满,里里外外,边边角角,拍打掉多余的粉,让鱼身薄薄地附着一层粉即可。这层粉是鱼肉和热油之间的屏障,也是酥脆外壳的基石。

炸鱼,这是松鼠桂鱼酥脆的关键。我通常会选择一个口径大一点的锅,倒足量的油,至少能没过鱼身一半。油温的控制,是“功夫”!我一般是采用两炸法。

第一次炸:油温烧到六七成热(大概180°C),就是油面开始冒青烟,筷子放进去,周围立刻冒出密集的小泡泡。这时候,小心翼翼地提起鱼尾,把鱼头和鱼身慢慢地滑入油锅。用勺子不断地往鱼身上淋热油,让鱼肉受热均匀,慢慢定型。鱼尾巴可以稍微抬高一点,让鱼身尽可能地展开,形成松鼠的形状。鱼头部分可以先下锅炸定型,再将鱼身慢慢放入。炸到鱼身微微发黄,肉质定型,就可以捞出来沥油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5分钟,看鱼的大小。

第二次炸:这是为了让鱼身更酥脆,颜色更金黄。把油温再次升高,达到八九成热(200°C左右),就是油面开始翻滚,冒出更大的烟。把刚才炸过的鱼再次放入锅中,复炸大约30-60秒,动作要快,颜色金黄,发出“滋啦滋啦”的酥脆声响就可以立刻捞出。捞出来后,迅速放在大盘子里,用厨房纸巾吸掉多余的油。看看,是不是已经有了松鼠的模样?

灵魂酱汁:精髓!

松鼠桂鱼的灵魂,可不全在鱼身上,那酸甜可口的酱汁才是点睛之笔!酱汁配方,我试过无数版本,最后定格在了这个平衡且浓郁的口味。

我用的酱汁配料比例(请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配料 推荐用量(克/毫升) 备注
番茄酱 80-100克 选浓郁型的,别用番茄沙司,炒出红油是关键。
白醋 60-80毫升 我用镇江香醋或米醋,香醋更醇厚。
白糖 50-70克 甜度可调,我喜欢稍甜一点。
生抽 15毫升 提鲜,增加复合味。
2-3克 少许,平衡味道。
高汤/清水 100毫升 高汤更鲜,没有就用清水。
水淀粉 适量 勾芡用,通常是20克淀粉+30毫升水。
蒜末 10克 增香。
葱花 10克 增香。

酱汁的制作过程同样重要:

锅里留一点底油,先把蒜末葱花(一部分)煸炒出香气。然后立刻加入番茄酱,用中小火不停地煸炒,炒出红油,这一步很重要,能让番茄酱的酸涩味挥发掉,只留下浓郁的番茄香气,颜色也会更好看。接着倒入白醋白糖生抽高汤/清水,大火烧开。尝尝味道,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酸甜度,宁可少放点醋和糖,后面还能补救。最后,关键一步:淋入调好的水淀粉,用勺子不停搅动,直到酱汁变得浓稠透亮,呈现出那种流动的、挂壁的状态。关火。

点睛之笔:淋汁与摆盘!

炸好的松鼠桂鱼,已经乖乖地摆在盘中。把那热腾腾、泛着诱人红光的酸甜酱汁,颤巍巍地从鱼头淋向鱼身,那瞬间,热油和酱汁相遇,发出“滋啦”一声,带着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鱼肉上的花刀会因为热酱汁的冲刷而微微颤动,仿佛松鼠真的要活过来一般。这声音,这香气,就是松鼠桂鱼最勾人的瞬间。

我还会准备一些配料来点缀,既能增加口感,又能丰富色彩。比如焯过水的青豆玉米粒胡萝卜丁,撒在鱼身上。更高级一点,再撒上一把提前烤熟的松子仁,那独特的坚果香气和脆生生的口感,与酸甜的鱼肉结合,简直是绝配,吃一口就停不下来。

我的小固执和经验总结

  1. 鱼要鲜活:这没得商量,新鲜的鱼肉质才紧实,炸出来才美味。
  2. 吸干水分:无论是洗净后还是腌制后,鱼身上的水分一定要吸干,不然炸的时候会崩油,而且影响酥脆度。
  3. 刀工要稳花刀决定了松鼠的“神韵”,也决定了鱼肉的受热均匀度和酥脆度。耐心点,别慌。
  4. 油温要准两炸是确保外酥里嫩的关键。第一次低温定型,第二次高温上色增脆。
  5. 酱汁要平衡:酸甜口的菜,平衡感最重要。番茄酱一定要煸炒到位,炒出红油。醋和糖的比例,初学者可以按照我的配方来,但一定要尝,根据自己的口味微调。
  6. 出锅即食:松鼠桂鱼最佳的赏味期就是刚出锅,热气腾腾,外皮酥脆,汁水包裹着鱼肉。时间久了,外皮会回软,影响口感。

我家的餐桌上,松鼠桂鱼的出场,往往伴随着一阵小小的骚动。孩子们争着抢着要吃鱼头,说那是“松鼠的脑袋”,老头子呢,慢悠悠地夹起一块鱼肉,细细品味,然后满足地眯起眼。看着他们吃得那么开心,我心里那点儿做菜的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

所以说,松鼠桂鱼,它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是对你耐心的考验,是对你技艺的磨砺,更是你对家人一份沉甸甸的爱。下回啊,别再觉得它遥不可及了,找个周末,给自己一个挑战,也给家人一份惊喜,你会发现,厨房里的乐趣,远不止于此。

松鼠桂鱼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