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红烧鲅鱼的做法

红烧鲅鱼的做法

说起这红烧鲅鱼啊,我跟你讲,那可不是随便拿条鱼就能凑合的,更不是网上那些“两步速成”、“傻瓜式教程”能概括得了的。在我家,这道菜每年秋天都要雷打不动地出现在餐桌上,从我奶奶那辈传下来的,经过我妈的手,再到我这里,每一步都带着岁月的沉淀和一点点我自己的“小固执”。

我这人啊,对吃总有点“矫情”劲儿。就拿这鲅鱼来说,你得选那背部青亮发蓝、腹部雪白紧实、鱼身富有弹性的。菜市场里那些看着有点“蔫儿”的,或者鱼鳞都掉了大半的,我瞟一眼就绕开了。最好是冰鲜的,而不是冻了又解冻那种,一闻,还带着海水的咸腥气,那才是正经货。个头呢,一斤半到两斤左右的鲅鱼最合适,肉质细嫩,刺也相对少,而且烧起来容易入味,也不至于炖太久把肉炖散了。大条的往往肉老,小条的又不够吃,讲究的就是一个“恰到好处”

鱼买回来,可不能马虎。先用清水把鱼身冲洗干净,特别是鱼肚子里的黑膜,一定要刮得干干净净,那是腥味的主要来源。这黑膜要是留着,你用再多的葱姜蒜也压不住那股子土腥味。刮完膜,我就开始斩鱼段。有人喜欢切大块,我觉得那样入味慢,吃起来也“笨重”。我通常是斜刀切成一寸半宽左右的厚片,这样受热均匀,也能最大程度保留鱼肉的完整。切好后,我喜欢用厨房纸把每一块鱼身都仔细擦干,越干越好,这是煎鱼不粘锅、鱼皮完整漂亮的关键一步,比你换一百个不粘锅都管用。

擦干的鱼块,我会用一点点海盐和少许料酒简单腌制个十分钟。记住,盐别放多,这里主要是为了让鱼肉更紧实,去除一部分腥气,而且让鱼肉在后续的烹饪中更不容易散掉。料酒也不必倒得“汪洋大海”,薄薄一层润湿即可,太多了反而会冲淡鱼本身的鲜味。姜片我也会在这个时候放几片进去,起到初步去腥的作用。

好,重头戏来了——煎鱼。这是红烧鲅鱼成败的关键一步。我通常用铸铁锅或者厚底不粘锅。锅烧热,倒油,油量要比平时炒菜多一些,大概能铺满锅底一半的厚度。等油烧到七成热,就是冒青烟,但还没到剧烈翻滚的程度,这时把腌好的鱼块一块块轻柔地、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千万别急着翻面!就让它在那儿安安静静地煎着。等到鱼块边缘开始发黄,鱼皮也变得金黄酥脆,你轻轻晃动锅身,鱼块能跟着滑动了,这就可以翻面了。一面煎透再翻另一面,中途不要频繁去动它,否则鱼皮很容易破,那就前功尽弃了。我煎鱼的时候,耳边总能听到那“滋啦滋啦”的声响,闻到鱼肉的焦香,这才是厨房里最动听的交响乐。两面都煎到金黄,鱼身微微发硬,就可以盛出来备用了。

接下来是炒糖色,这又是另外一个“考点”。有人喜欢用白糖,我偏爱冰糖。用冰糖炒出来的糖色,颜色更亮,有种琥珀般的晶莹感,而且味道也更醇厚,不会发齁。锅里留底油,或者再加一点点油,放入冰糖。开小火,用铲子不停搅动,直到冰糖完全融化,开始冒小泡泡,颜色从透明逐渐变成浅黄色,再到焦糖色。注意,一定要盯紧了,千万不能炒过头,否则糖就焦了,会发苦。我在这个阶段,眼神是不能离开锅的,就像看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糖色一好,立刻将葱段、姜片和蒜瓣一股脑儿倒进去,爆出香味。如果你喜欢吃一点辣,可以丢两三个干辣椒进去,别小看这几粒干辣椒,它能给整道菜增添一种层次感,不是纯粹的辣,而是激发食欲的微辣。

香料爆香后,马上把煎好的鲅鱼块倒回锅中。沿着锅边淋入一圈料酒,让它瞬间在高温下挥发,带走鱼的腥味,同时激发出料酒的醇香。接着是酱油:生抽和老抽要配合使用。生抽用来提鲜,老抽则负责上色。我通常生抽的量会是老抽的两到三倍,因为老抽上色能力太强,一点点就够了。沿着锅边把酱油倒下去,让它们接触到热锅,瞬间焦化出浓郁的酱香。这一步,厨房里会弥漫出一种让人食指大动的复合香气,那是鲜、咸、甜的序曲。

然后,重头戏中的重头戏——加水。记住,一定要加热水!热水!热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用冷水炖鱼,鱼肉会因为骤然遇冷而收缩发紧,影响口感。热水则能让鱼肉保持松软,同时也有助于调料更好地渗透。水量要基本没过鱼身的大半,但不要完全没过,因为后续还要收汁。水加进去后,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盖上锅盖,炖煮个十五到二十分钟。这期间,你可以稍微开盖看看汤汁,但不要频繁翻动鱼块,防止它散掉。

等到鱼肉熟透,汤汁也稍微收浓了一点,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最后的调味了。我喜欢在这里再加一小勺冰糖,做最后一点点甜味上的提升,让口感更圆润。然后就是我个人的“点睛之笔”——几滴香醋。没错,就是香醋,不是米醋,也不是白醋。香醋的酸味更柔和,带着一点点粮食的醇厚,它能提鲜解腻,让整道菜的味道瞬间变得清爽且富有层次感,而且还能进一步去除鱼腥味。但量一定要少,不能吃出明显的酸味,只是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

接着,转大火,开盖收汁。这收汁也是个艺术活。收得太干,鱼肉容易柴,汤汁也挂不住;收得太稀,味道又不够浓郁。要收到汤汁变得油亮浓稠,能均匀地裹在每一块鱼肉上就差不多了。这期间你可以轻轻晃动锅身,让汤汁均匀覆盖,必要时可以稍微用铲子把汤汁淋到鱼块上。最后,撒上一把小葱花或者香菜碎,这红烧鲅鱼就大功告成了。

你知道吗,一道菜,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情怀,是记忆深处的温暖。我记得有一次,我爱人出差回来,刚进门就闻到这股子浓郁的鱼香,他一下子就笑了,说:“回来了,感觉像回家了。” 听到这话,我心里别提多满足了。还有一次,我侄子来我家吃饭,平时不爱吃鱼的他,竟然一口气吃了两块,还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再做。那种被认可的幸福感,是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

这些年,也尝试过一些花里胡哨的做法,比如有人喜欢红烧的时候加豆腐,或者加笋,甚至还有放啤酒的。不是说那些不好,但我始终觉得,红烧鲅鱼,就该让鱼肉本身的鲜美做主角,那些配角,像葱姜蒜、酱油糖醋,都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它。过多复杂的食材,反而容易喧宾夺主。这就是我的“小固执”吧,坚持传统,守住那份最原始、最纯粹的滋味。

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刚开始学那会儿,糖色炒过头,鱼肉吃起来发苦;或者煎鱼的时候没耐心,鱼皮碎得一塌糊涂,捞出来都是碎渣。但每次失败,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让我对火候的掌控、食材的脾气有了更深的理解。到现在,每次做这道红烧鲅鱼,我都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看着那一盘色泽油亮、香气扑鼻的红烧鲅鱼端上桌,鱼肉纹理清晰,咬上一口,肉质紧实却不柴,鱼皮Q弹,汤汁浓郁醇厚,咸甜适口,带着一丝丝醋的清香,那种滋味,真是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对了,这里再给大家一个我常用的调味料比例表格,你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口味做调整,但这个基础框架,我觉得是最能把鲅鱼的鲜美吊出来的。

调味料 用途 推荐量(针对一条约1.5斤鲅鱼) 备注
食用油 煎鱼,炒香料 约50-80毫升 选用耐高温植物油,如玉米油或菜籽油,油量要足,确保煎鱼不粘
冰糖 炒糖色,提鲜增亮 20-30克(根据喜甜度调整) 冰糖色泽更亮,口感醇厚,新手可从少量开始,逐渐摸索
生抽 咸鲜,增味 40-50毫升 建议选用酿造酱油,品质好味更正,提鲜效果显著
老抽 上色,增香 15-20毫升 少许即可,主要作用是让菜肴色泽红亮,避免颜色过深发黑
料酒 去腥,增香 30-40毫升 烹饪专用,沿着锅边淋入,让其高温挥发带走腥味
香醋 提鲜解腻,去腥 5-10毫升(最后点睛) 我偏爱镇江香醋,米醋亦可,但量一定要少,多则酸涩
热水 炖煮 没过鱼身2/3 务必用热水,防止鱼肉发紧,保持肉质鲜嫩
葱姜蒜 基础香料,去腥增香 葱段、姜片各约20克,蒜瓣4-5粒 姜要多放,去腥效果特别好;蒜可以稍微拍扁
干辣椒 增香微辣 2-3个(可选) 提味增香,不为吃辣,不喜欢可以不放

你看,就这么一道家常的红烧鲅鱼,里头藏着多少学问,多少心得。但不管怎么说,厨房里总有它自己的魔法,你只要用心去体会,去琢磨,哪怕只是最简单的食材,也能变成餐桌上最动人的风景。这,大概就是烹饪的魅力吧。

红烧鲅鱼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