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常菜 大酱汤的做法

大酱汤的做法

我跟您说啊,这大酱汤,您别看它其貌不扬,甚至有人觉得它颜色深沉,味道也“就那样”,可在我心里,它真真是厨房里的一道“定海神针”。饿的时候,冷的时候,甚至心情郁闷的时候,一碗热腾腾的大酱汤下肚,浑身就熨帖了,胃里暖烘烘的,心也跟着踏实下来。这可不是什么花哨的大菜,但它那股子醇厚、家常、带着岁月沉淀的鲜味儿,是任何米其林三星都比不了的。

我第一次做大酱汤,那还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刚对韩餐有点兴趣,照着网上的方子,稀里糊涂地就往锅里扔。结果呢?不是太咸就是寡淡无味,要么就是豆腥气扑鼻,简直是灾难现场。家里那口子尝了一口,很给面子地说了句“嗯……挺健康”,但我知道,这健康俩字儿背后,藏着多少辛酸和无奈。那之后,我算是跟这大酱汤较上劲了,非得把它琢磨透不可。

您要问我,做大酱汤最最要紧的是什么?我跟您说,八个字——“好酱”、“慢熬”、“食材新鲜”

咱们先说这“好酱”。大酱汤大酱汤,没有好大酱,一切都是空谈。市面上大酱种类太多了,什么日式味增、韩式大酱、农家自酿的……我呢,试过各种,最后发现最对味儿的,还是那种地道的、颜色偏深、闻起来带着发酵醇厚香气的韩式大酱。我通常会混合两种,一种是稍微淡一点、豆香更纯粹的,另一种是颜色深、味道更浓郁的,比例大概是2:1。这样出来的汤底既有深度又不至于太齁。千万别贪图便宜买那种闻起来有点酸、颜色特别浅的速成酱,那种真的会毁了整锅汤。

再说说这汤底。我的“固执”在于,淘米水必须有!别小看这洗米水,它里头那点淀粉质,能让汤底更醇厚,口感更滑,而且能很好地吸附大酱的豆腥味儿,让汤的味道更融合、更温润。我通常会把淘洗第二遍和第三遍的米水留下来,澄清一下,用上大概一升到一升半。当然,如果你家有干海带干小鱼干,先用它们熬个底汤,那鲜味儿更是锦上添花,但对于居家过日子,淘米水就足够了,而且更方便,也更家常。

好了,食材都准备好了,咱们来理理这锅汤里都放些啥。

食材类别 我推荐的选择 为什么选它?
肉类 五花肉 (带皮更佳) 它的肥肉在煸炒后能释放出香浓的油脂,为汤底增添无法替代的肉香和醇厚感。切成薄片或小丁。
根茎类 土豆洋葱 土豆能吸收汤汁的鲜味,煮到软糯后口感绝佳;洋葱则能带来天然的甜味和清香,是提味的好手。
瓜类 西葫芦 清爽的口感和淡淡的甜味,与浓郁的酱汤形成很好的平衡,煮久了也不容易烂。
豆制品 老豆腐 (或韧豆腐) 豆香浓郁,吸饱汤汁后口感嫩滑,是大酱汤的绝配。切成2-3厘米的小方块。
菌菇 香菇 (干鲜皆可)、金针菇 菌菇的加入能极大地提升汤的鲜味和口感层次。香菇的香气特别浓郁。
风味 青红辣椒蒜末葱花 提色增香,青辣椒带来清爽的辣味,红辣椒负责颜值和微辣。蒜末是韩餐灵魂。

您看,我这里特意没提什么“必放”的肉,但我个人是五花肉的死忠粉。那种肥瘦相间,经过煸炒后香气四溢的滋味,是瘦肉甚至牛肉都给不了的。当然,如果您忌讳肥肉,牛肉切片或蛤蜊虾仁等海鲜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味道走向会完全不一样。我曾尝试用鸡肉,发现效果不太理想,鸡肉的鲜味跟大酱的醇厚似乎不太搭调。

做法细说,我的独家步骤,您可听好了:

  1. 备料与煸炒打底:

    五花肉切成约莫两三毫米厚的薄片,或者一厘米见方的小丁,您自己喜欢。洋葱切粗条,土豆切厚片或者滚刀块,西葫芦切半圆形厚片,豆腐切方块。

    关键的第一步来了:烧热你的铸铁锅或者厚底砂锅,别放油!直接把五花肉丁扔进去,用中小火慢慢地煸炒。这过程您得有点耐心,看着肉丁边缘开始焦黄,里头的肥油滋滋地往外冒,整间屋子都弥漫着一股子销魂的肉香,这就算到位了。大概煸炒个三五分钟,把多余的油盛出来一些,留一点底油在锅里就好。这煸出来的猪油,是大酱汤风味的基石,是任何植物油都替代不了的。

  2. 炒香蔬菜与大酱:

    接着,把切好的洋葱和一半的蒜末(另一半留着后面提味)扔进锅里,就着那点猪油,继续翻炒。炒到洋葱变得半透明,香味儿扑鼻。然后,把我们准备好的大酱挖两大勺进去,别急着加水,就用铲子把大酱在锅底按压着,让它和锅里的油、洋葱一起煸炒一分钟左右。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大酱经过煸炒,它的豆香味会更加突出,鲜味也会被激发出来,减少生酱的涩味和豆腥气。您会闻到一种特别醇厚的焦香,跟光是用水化开大酱的味道完全不同。

  3. 注水与炖煮:

    炒香大酱后,沿着锅边,把之前留好的淘米水缓缓地倒进去,边倒边用铲子把锅底的大酱刮起来,让它慢慢地融化在汤里。水倒足后,大火烧开。等到汤汁开始咕嘟冒泡,赶紧转成小火,把土豆块放进去。土豆比较难熟,得先放。盖上锅盖,小火慢炖个十五到二十分钟,让土豆变得软糯,也让大酱的醇厚滋味充分释放出来。

  4. 加入其他食材与调味:

    十五分钟后,开盖,把西葫芦片豆腐块香菇(如果是干香菇,提前泡发好切片)依次放进去。如果您喜欢稍微带点辣味,这时候可以加一小勺韩国辣椒粉고추가루)。这辣椒粉跟咱们川菜的辣椒粉不一样,它香味足,辣度温柔,主要是为了给汤增色添香。继续盖上锅盖,再小火炖煮个七八分钟,直到西葫芦和豆腐都熟透,但还没到软烂的程度。

  5. 最后点睛:

    关火前两三分钟,把金针菇(如果用)、剩下的蒜末、切好的青红辣椒圈,以及切段的小葱扔进去。我有个小“秘诀”——在关火之前,我会淋上几滴香油。别多,就那么三五滴,它能让整锅汤的香气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有一种说不出的复合香气。然后,您就可以尝尝味儿了,如果觉得淡了,可以再加一点点大酱或者盐调味。但记住,大酱本身就很咸了,通常不太需要额外加盐。

关于火候与时间的小心得:

大酱汤最忌讳的就是大火猛煮,那样豆腥味儿容易出来,而且汤汁会变得浑浊。小火慢炖才是王道,让食材的滋味一点点地释放到汤里,让大酱的醇厚慢慢地渗透到每一样食材中。我常常是午饭前开始炖,到吃午饭的时候正好,那锅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厨房里满是诱人的香气,真是闻着都下饭。

我家的传统,大酱汤煮好后,一定要倒入石锅里,再用明火加热一下,让它在饭桌上也能保持着沸腾的状态。冬天里,看着那热气腾腾的石锅,听着汤汁在里面咕嘟作响,心里就说不出的温暖。舀一勺汤汁,拌在热腾腾的白米饭里,再夹一块吸饱了汤汁的豆腐或土豆,那滋味,真是鲜美得掉眉毛,一口气能吃两碗饭。我儿子,以前对这种“黑乎乎”的汤是拒绝的,后来有一次他胃口不好,我硬给他盛了一小碗,没想到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现在每次点名要吃大酱汤。

这道汤啊,它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它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味道;它家常,却能带给人最大的满足。每次做这锅汤,我都会想起最初的那些失败,想起厨房里挥汗如雨的自己,更想起家人围坐一桌,享受这平凡而又温暖味道的场景。这就是我心目中,大酱汤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食材的堆砌,更是时间和爱的沉淀。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快去试试吧,把厨房变成你自己的小世界!

大酱汤的做法插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